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

乾清宫陷入一片沉默,僧格只觉得自己背后的汗水已经湿成了一片。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康熙才又开了口,声线之中透出些许钢音:“事既如此,尔以为当如何?”

僧格倒是有些踌躇,他何尝不明白此时康熙的心思?然而此刻他却不敢随声附和。上次康熙亲征,群臣哭谏不已。已然致休在京荣养的熊赐履更是连连上奏劝止,并严辞斥责佟国维等赞成皇帝亲征的台阁大员为佞臣,只知曲意逢迎,却陷君父于不测险境。熊赐履的奏折,在朝野之间,被传的沸沸扬扬。翰林院之中的清流,无不以其折为楷模,纷纷上书进言,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表忠心。佟国维等几位一二品的重臣被千夫所指,尴尬不已。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康熙下明诏,说明亲征为自己乾纲独断才算告一段落。僧格自忖没有佟国维通天的背景,哪里敢趟这一滩浑水?

唯唯诺诺之间,僧格也不知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

康熙冷笑一声:“你理藩院的差事当的好啊,出了事,你这个正管一点主意竟然都没有?看看,葛尔丹都快骑在朕的头上啦!”

僧格无言以对,只是跪地叩首。

康熙缓步走到僧格面前,也不言语,只是立在了当地。

僧格看着面前的明黄绣龙靴尖儿,心里一阵阵地发慌,终于憋出一句:“奴才愚以为,葛尔丹屡犯大清天威,是可忍孰不可忍!皇上可以大军征讨之。只是,奴才担着理藩院,与兵事不甚通。还请皇上循旧例而行,咨问内阁,兵部。”此一言,虽然乍看上去,提倡一战。细细品味,却还是将内阁和兵部推在了前面。言下之意,纵然自己赞同,若是内阁否定,也是没法子的事。

康熙鼻中冷哼了一声,道:“你跪安罢。”

僧格这才如释重负一般地退了出去。

康熙对这种算盘自然是看得通透,僧格做事一向小心有余,能迫他说出一个‘战’字,已是不易。康熙又沉思了片刻,吩咐李德全道:“去把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找来,朕分别同他们说会子话。”李德全应了一声,便匆匆奔差事而去。

待胤禛到乾清宫外时,太子等早已与康熙谈毕了。大阿哥和三阿哥府都在西直门附近,离宫中较近。胤禛的府邸却在东北角的安定门边上,原为明内宫监官房,是几个阿哥之中府邸最小的一处,又偏了些,分府之时,阿哥们拣了剩下的。胤禛与此毫无在意,反而安之若素。在他看来,不过就是进宫耗费些时辰,平时乐得清闲。

康熙见到胤禛,示意他见礼之后升炕,胤禛半个屁股刚刚坐定,康熙便推过一本奏折,开口道:“先看过折子,朕稍后想听听你的看法。”

胤禛往日读书极快,此次却逐字逐句读得甚慢。康熙也不着急,拿过炕桌上的奶子,慢慢的呷着。

半晌,胤禛才看毕,抬头望去,正好对上康熙探究的眼神。胤禛略沉吟了一下,像是在筹措回话,片刻才道:“儿臣只是有个模糊的想头,并不敢肯定。”

康熙点了点头,道:“此刻只得朕与你父子两个,但说无妨。”

“是。”胤禛躬了躬身,接着道:“儿臣浅以为,此折中疑点甚多。其一:葛尔丹部是如何得知马迪出使之事?儿臣由生还之兵士描述之中可见,葛尔丹部直袭装扮成商队的马迪所部,双方往来只几句话,便即点破马迪身份,况且事后亦未劫财物,只一味杀戮。因而,儿臣可断定,葛尔丹部必然对马迪之事了若指掌。只是,儿臣有一条想不明白:此事应是奉皇阿玛密旨而为,既未发明诏,又不曾用过廷寄。若不是今日儿臣看到这折子,儿臣也不知情。葛尔丹怎么就对此了若指掌?其二,奏报中称,阿喇布坦部于事发地十余里外闻讯而至,救出三名重伤兵士。儿臣有些不解,据理藩院档中所记,马迪遇害处位于哈密城垧,是葛尔丹子色布腾所领之地,阿喇布坦为葛尔丹死敌,怎么会出现在那里附近?总之,儿子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文章。”

康熙心中有些惊喜,因为胤禛的判断竟与自己冷静下来以后的想法不谋而合,但面上却不愿褒奖过多,只轻轻道:“这些朕都知道,朕想问你的是:结论是什么?朝廷应如何应对?”

胤禛此刻已是成竹在胸,道:“儿臣窃以为,若是出使之事,非由朝廷中人泄漏,那么此事有五成可能是阿喇布坦布的局,妄图一石二鸟。在皇阿玛处,他救人卖乖,以示他与葛尔丹不共戴天,而且可以同时激怒朝廷,使我大军直取葛尔丹而去,以求谋渔翁之利。”

康熙稍稍颔首,道:“接着说。”

胤禛于是再道:“以儿臣所想,此事可有一策应对之。儿子请皇阿玛先赦儿子妄言之罪。”

康熙面上露出些笑容,道:“朕赦你无罪便是。”

胤禛于是离座叩首,道:“儿臣斗胆,请皇阿玛二次亲征葛尔丹!求皇阿玛恩准儿子在皇阿玛麾下领一营人马!”

康熙的笑容更盛,道:“胆子不小!冒天下之大不韪劝朕亲征?不怕朝野斥你不识轻重,陷天子于险地?”

胤禛又重重叩首,道:“儿臣此议,非随口之说耳。皇阿玛二十九年会盟一举,蒙古各部归心,葛尔丹从此四面楚歌,不得不避于回疆,苟延残喘,为与朝廷抗衡,穷兵黩武,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不但连累其本族的父老,更是祸及了一众回疆百姓,税赋之重令部族暗生不满,纷纷背井离乡逃往他处谋生,大片的田地已伦为荒滩。如此,其粮草辎重不得相继矣。再说其之前强援罗刹,目下有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重兵镇守边境以为武,又有索额图与之会商,开两国互市是为利,以武镇之,以利诱之。罗刹这些年以与葛尔丹渐行渐远了。葛尔丹此时,纵是有心再为逆,其势远不如前。皇阿玛此时亲征,自然是一击必中,何险而来?”

康熙稍稍敛去些笑意,斥道:“先时听着还好,后面却赵括之音。一起战端,运筹帷幄之时,当慎之又慎。葛尔丹非等闲之辈,岂可小觑如斯?”

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382章 问鼎(六)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6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六)第17章 围猎(一)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246章 浑水(二十七)第19章 围猎(三)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6 反思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83章 出征(六)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11 郊迎一第187章 惩戒第24章 兄弟(二)第373章 风云渐起(十九)第159章 河务(二)第71章 从军(二)第149章 二征葛尔丹(十六)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233章 浑水(十四)第17章 围猎(一)第161章 河务(四)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267章 尘埃落定(十)第214章 惊变(十)第382章 问鼎(六)第44章 麻烦(四)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70章 从军(一)第126章 暗潮汹涌(三)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39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九)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251章 议储(四)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72章 从军(三)旅欧杂记布鲁塞尔一第214章 惊变(十)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14 家祭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79章 出征(二)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228章 浑水(九)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17章 家宴(五)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251章 议储(四)第43章 麻烦(三)第67章 何去何从(八)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11 郊迎一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255章 议储(七)第166章 国事家事(四)第99章 父子兄弟(五)3 南书房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75章 从军(六)第285章 督抚之争(十一)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51章 初识愁滋味(五)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