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

挺身跪地听了康熙的一番教训,胤禛不慌不忙道:“人臣并无小视葛尔丹的意思。依儿臣看来,葛尔丹占据漠北回疆久矣,加之其在藏传佛教之中的地位,追随部众势力庞大。虽在乌兰布通一役之中损失惨重,可仍号称有六万之众。其人也确为一代枭雄,进兵退守,都颇有章法。然而,儿臣以为,皇阿玛亲征益处有三:其一,皇阿玛威名远震蒙古各部。有皇阿玛居中坐镇,诸蒙古部必然纷纷报效,我天朝与葛尔丹势力因而此长彼消。其二,葛尔丹身后还跟着阿喇布坦这个心腹大患。灭了葛尔丹,自然趁了阿喇布坦的心思,可儿子担心,给予时日,阿喇布坦便可能效葛尔丹旧事。皇阿玛若能亲征,便可以借战后会盟,适时敲打阿喇布坦一番,以示警戒。其三,上次一战,儿子曾多次听皇阿玛叹息,以未能一战而歼为极大憾事。此番皇阿玛正可一了心愿。儿臣这些浅见,还请皇阿玛斟酌。”

康熙不免动容,脱口而出道:“好,讲得好,正合朕之心意!”他这一晚所见的四个儿子之中,四阿哥胤禛所言确实康熙心中所想。太子和大阿哥都抢着要做主帅,两人也都言辞凿凿,大表决心。可康熙却诸多忧虑。

虽然太子代父出征也是应有之义,可是太子从未带过兵,前营战局繁复,太子只怕难于应付。再者,太子此举只怕也有些私心,大清立朝至今,一贯以战功为荣。诸皇子之中,大阿哥,四阿哥都曾出战,太子自然不甘落后。而且,太子若是出任主帅,便可得军权,想起在自己病重之时,太子表现的种种,让康熙不免有种难以启齿的隐忧。

至于大阿哥,就更不在康熙的考虑之列。他上回与裕亲王做义气之争,脾性浮躁,平日的行止,也大有与太子做嫡长之争的心思。最令康熙不满的是,大阿哥私下时间也常常交往军中之人,不少人只以大阿哥命是从。康熙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绝。

三阿哥性子恬淡,问起之时,只会引经据典,对漠北之事,于风土人情,地方县志甚是熟稔,对于战事,却知之甚少。

只有四阿哥,所议有胆有识,且毫无私意,此刻最得康熙的心思。

康熙于是让胤禛起身,挨着自己的身边坐下,道:“你这一席话,可见你是用了心思的。朕很欣慰。”

胤禛颇受鼓舞,便道:“谢皇阿玛。儿臣即刻写个条陈,进呈皇阿玛,可好?”

康熙笑着摇摇头,道:“朕取你的想法,却不要你上条陈。做这事,得罪人太多,你年纪还轻,还不懂人情世故,以后,万一对景儿就是大罪过。还是朕让上书房拟旨的好。”

胤禛稍一转念,便明白了康熙所指,不由得也是有些后怕。确实,若是自己上了这份条陈,得罪太子,大阿哥不说,朝臣们也必然会议论纷纷,即便不是像佟国维一般被千夫所指,也会遭清流之士的白眼。太子有朝一日登了基,只需扣一顶不孝的罪名,就可以把自己永远圈禁。康熙这一番话,真真透着对自己的眷顾。

胤禛眼睛一热,道:“儿臣感念皇阿玛一片苦心。”

看着胤禛有些湿润的眼眶,康熙轻轻拍了拍胤禛的肩头,道:“明白就好。”正想再说些什么,就见李德全匆匆进来禀道:“左督御史马齐有要事递牌子请见。”

康熙看看放在案侧的自鸣钟,皱了皱眉头,道:“这么晚了,马齐怎么来了?”

李德全道:“要不奴才说主子依然歇下啦,让他回去,明儿再递牌子?”

康熙想了想,道:“还是宣他进来。马齐向来不是不晓事之人。此时请见,定是有大事了。”

胤禛本想辞出,可康熙却示意要他留下,胤禛只好正了正身子,继续坐着。

不一会,马齐进得门来。马齐时年只有三十略出头些,正是年富力盛的时节,四方脸,两条剑眉,线条分明的五官无一不勾勒出他坚毅的个性。凭着祖上的恩荫,加之才干见识颇得康熙器重,才过而立之年不久,他就破格简拔为左督御史,这种赏识,让马齐更是萌生了要赤胆忠心以报万岁的想法。可今日,他却头一回有些不知所措。

晌午之前,施世纶突然带了一群人到了都察院,将带来的案子稍一过目,马齐便觉棘手之至。打小泡在京城的各等官员贵胄之间,对这种蝇营狗苟的腌臜之事,马齐甚是敏感,再一问那名被裹成粽子一般的知州,事情便水落石出了。王冀琛,一介富家子弟,读了些书,却并未经过什么世面,以前哪里遭过这种罪?自戕不成,勉力挤出来的那一点勇气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在加上这一路上的折腾,他都恨不能痛快说了,讨个早死早超生,根本再也顾不及自己家里人了。见了高高端坐于上,带着珊瑚顶子,穿着獬豸补服的马齐,他就竹筒倒豆子,原原本本地全部都招了。马齐虽然凭着案卷,已然猜到此案背景颇深,却对案中居然涉及太子有些猝不及防。好在施世纶之前就有暗示,所以只是传在二堂审讯,在场的也只有施世纶和少数几个心腹的从人,否则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可就是泼天大祸。

马齐整整寻思了一个下午,他明白,若是如实禀告,太子便算是和自己结了怨,几十年后,只要太子登九五之尊,脑袋搬家都算轻的。可若私瞒此事,只怕四阿哥和施世纶不会帮着自己遮掩,传到皇上那里,一则有失忠心,二则有违职守,实在有违人臣之道。思来想去,马齐终究还是决定带着所有的案卷的牌子请见。

没想到居然在乾清宫里还坐着四阿哥,马齐顿时有些发愣,连行礼也有些凝滞。康熙失笑道:“你这奴才,别是得了忡怔,怎么瞧着心不在焉的?没看到这还有四阿哥?”

马齐这才稍稍醒了醒心神,又拜过了胤禛。胤禛也拱手还了礼,一面暗自猜度马齐此来的目的。

康熙道:“说吧,这么晚递牌子到底有什么要事?若是挺下来没什么打紧,朕可饶不了你。”

马齐陪着笑,斟酌着道:“奴才确有一桩事,不敢擅作主张,要奏请皇上拿主意。只是……”马齐看着胤禛,一时不知再如何说下去。

胤禛从刚才马齐看到自己时的犹豫,就有些疑心他此来是为了李崟的案子。他派去的跟着李卫的阿布凯昨天就已经快马回了府,向他禀明了事态的发展。胤禛当时就猜到施世纶十有八九会把马齐卷进来,只是没想到马齐来的如此之快。

此时,胤禛起身道:“皇阿玛,既然马大人有要事禀告,儿臣还是先行告退。”

康熙点了点头,嘱咐道:“先别急着回去。到淑芳斋看看胤祥。他最近总是睡不沉。朕有些忧心。他额娘敏妃章佳氏身子不爽,受不得寒,朕让她去温泉修养。至于胤祥,朕有意交与你额娘抚育,你也多操一些心才是。”

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129章 暗潮汹涌(六)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76章 从军(七)第365章 风云渐起(十一)5 诤臣第260章 尘埃落定(三)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18章 围猎(二)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110章 嫌隙(五)第54章 初识愁滋味(八)第28章 伤逝(二)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111章 嫌隙(六)第178章 南巡(九)第236章 浑水(十七)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228章 浑水(九)第115章 家宴(三)第106章 嫌隙(一)第287章 督抚之争(十三)第78章 出征(一)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269章 尘埃落定(十二)3 南书房第176章 南巡(七)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178章 南巡(九)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378章 问鼎(二)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10 喜讯二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68章 何去何从(九)第387章 问鼎(十一)第206章 惊变(二)第111章 嫌隙(六)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07章 嫌隙(二)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72章 风云渐起(十八)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1 诞生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252章 议储(五)第131章 暗潮汹涌(八)3 南书房第213章 惊变(九)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06章 惊变(二)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175章 南巡(六)第172章 南巡(三)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79章 督抚之争(五)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178章 南巡(九)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8章 围猎(二)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384章 问鼎(八)4 修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260章 尘埃落定(三)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6 反思第73章 从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