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封爵(二)

听到康熙森冷的一问,雅布及张英都微低着头,如老僧入定一般。康熙转目看了一下二人,道:“尔等可还有谁要进言?”雅布被康熙的目光扫到,有些慌神,忙道:“未有。”康熙不等张英回话,便挥手道:“你二人跪安罢。”雅布和张英对视一眼,躬身辞出。

出了门,雅布抹了抹额头上的细汗,道:“这回瞧着顾文起可有些悬,皇上好容易才龙颜稍缓,偏生他又扯出这一篇来。”张英听简亲王意思倒似一推六二五,把事儿全归在顾八代身上,忍不住出言讽道:“王爷说的是,文起太过迂了些,又不是他挑得头,何必呢。”雅布闹了个大红脸,悻悻道:“敦复是在怪本王?本王可不是那不讲义气的,既是本王请了你两位来,少不得要担着些干系。若是文起得咎,本王自然会去御前求情。”张英这才拱了拱手,道:“如此才好,便烦劳王爷了。”

暖阁之内,康熙探究地看着已然离座伏在地上的顾八代,道:“朕遣了他二人跪安,就是为了要与你掰扯一番。你可是要为四阿哥说项?”

顾八代神色平静,道:“奴才今日与皇上只论朝堂公事,不谈奴才与四阿哥的师生私谊。”

康熙于是坐起身来,道:“朕自省还是个能听进谏言的皇帝。朕倒要听听你怎么说。”

顾八代筹措着言语,缓缓道:“如此恕奴才斗胆了,先以太子为例。皇上督导太子之心颇急切,便因小事而斥责于太子。太子虽为储君,却仍属臣列。太子所依者,无非皇上之眷顾也。多被皇父责问,太子不免戚戚,以为须固羽翼才得保身家。长此以往,不私而有私,非国之幸事。再说诸位成年阿哥,自幼学习政务,参与军事,多有功勋,今又各领部务,眼界渐宽,门人渐众。而此次封赏爵位,却不过郡王、贝勒,与亲王之子、郡王之子无差。阿哥们若是生出愤懑,反而会与太子渐行渐远。再观太子之境遇,阿哥们若是会错了圣意,而生出些心思,岂非……。”

“住嘴!”康熙勃然大怒,斥道:“这也是你一个臣子能信口胡说的?你称病久已,又能知道些什么?竟敢在朕面前如此杜撰妄言朕的家事?但是刚刚那些疯话,朕便可诛你百次!”

“回皇上的话,正因为奴才少在朝堂,才会听得更多。皇上待奴才厚恩,奴才岂敢言之不尽?”顾八代道。

“好,好一个岂敢言之不尽。”康熙怒极反笑道:“照你的意思,朕该宠溺太子,再以王爵分封所有阿哥,才能换了兄友弟恭,朕的家宅安宁?”

“皇上学富五车,于史之认识,奴才难及皇上万一。皇上举了前明的例子便是明证。奴才驽钝,于是须常常研读以明理,前些日子又读了一遍宋史,倒是颇有些所得。”顾八代说到此处便戛然而止。

康熙闻言有些愕然,随即陷入一阵沉思之中。过了片刻,康熙怒气渐止,道:“文起之意朕明白了。以史为鉴,确发人深省。只是此事朕自有主张,你不要再多言了。”看着面前老态尽显的臣子,康熙像是想到了什么,故作不经意地道:“朕还有一点想不透,你说了这么许多,面上看来似为诸阿哥撞木钟,可这语出惊人的架势倒像要逼着朕放你休致?”

见顾八代身子一震,康熙已知他的心思,便道:“罢了,朕不强留你。念你老弱闷了,还可宣你进宫说说话。等会儿朕应你的方子,也让内务府抄了给你。你退下吧。”

顾八代眼角有些润湿,对着康熙重重地叩了三个头,这才步履沉重地离开。顾八代明白,他这一番话若是传将出去,便是阿哥们的眼中钉,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是以康熙在放归之时特意讲明了赐第留京的意思,这便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看着顾八代有些佝偻的背影,康熙不免有些神伤。独自呆坐了半晌,康熙才传了李德全入内,要摆驾钟粹宫,还让当值的首领顾太监准备了些果品糕点,都是孝懿仁皇后生前最喜食用的。

看着太监们在钟粹宫院内摆好了祭案,又放上了祭品,康熙挥手让太监们都退出去,只剩自己一人,而后亲燃了三只香,插在香炉之中,默默地立了片刻,道:“月儿,你去了快十年了。朕今儿个来看你,是想和你说说心里话。朕知道你最挂念的,除了朕便是胤禛。这孩子不错,性子越来越沉静了,倒不似小时候那般总是意气用事。前些年,胤禛跟着朕两征葛尔丹,立了不少功劳。政务上也很有些见地。这两年,他又帮衬着太子修了河工,凡事都亲历亲为,却从不居功自傲。前不久上元节之时,朕去看了新修的河堤,着实不错,朕还赐了永定河的名字。胤禛今年已是弱冠之龄,朕明日朝会,就会封老四多罗贝勒。”看着冉冉的三缕青烟,康熙唇上露出微微笑意,道:“月儿,在朕明日封的这些皇阿哥之中,胤禛之功并不逊于胤褆和胤祉。若不是十年前朕应了你,他原也当得起一个郡王。不过,朕知道你的苦心,朕也愿把这个人情留给太子去做。”想到太子,康熙突然觉得有些心痛,顿了一下,才道:“你是朕的皇后,太子也算是你的嫡子。你和赫舍里又情同姐妹,你们俩在天之灵都要护佑胤礽,保佑他做一个忠孝两全的储君。朕从不信朕真的能万岁。如今朕快是知天命的人了,善始算做到了,所求便无他,全功而终而已。”康熙踱了几步,坐在一个锦礅之上,笑容已变得分外苦涩,又道:“今日胤禛的师傅来了,顾八代,你也认得的。他说了很多,朕听着,似乎是提醒朕提防阿哥们兄弟阋墙。朕颇为心惊。只是,朕这话不能对人言,只能在这里与你说说。朕知道,胤褆、胤祉,甚至刚开府的胤禩这两年都招了不少门人。他们都长大了,朕也确实越来越看不透朕的儿子们了。朕让明珠休致,也算让他们有一个警醒。胤禛、胤祺、胤祐都还老实,只是胤祺内向,胤祐腿脚不利,以后太子能倚重的还得是胤禛。朕对他寄望不小啊。”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康熙的影子映在地上,斜长的一条,甚是孤独。

5 诤臣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91章 风雨欲来(四)第381章 问鼎(五)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384章 问鼎(八)第227章 浑水(八)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旅欧杂记布鲁塞尔一第161章 河务(四)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117章 家宴(五)第176章 南巡(七)第223章 浑水(四)第131章 暗潮汹涌(八)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144章 二征葛尔丹(十一)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22章 围猎(六)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251章 议储(四)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80章 出征(三)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80章 出征(三)第130章 暗潮汹涌(七)9 喜讯一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2 在禁苑的生活第246章 浑水(二十七)第114章 家宴(二)第220章 混水(一)第324章 万寿(一)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227章 浑水(八)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08章 惊变(四)第233章 浑水(十四)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228章 浑水(九)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22章 围猎(六)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88章 风雨欲来(一)第64章 何去何从(五)11 郊迎一14 家祭一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172章 南巡(三)10 喜讯二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23章 兄弟(一)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145章 二征葛尔丹(十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01章 意动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188章 风雨欲来(一)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330章 万寿(七)第82章 出征(五)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89章 首战葛尔丹(五)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174章 南巡(五)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45章 麻烦(五)第129章 暗潮汹涌(六)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162章 河务(五)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177章 南巡(八)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168章 封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