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

抬眼看了面前的康熙,太子仍有几分不太自在。“皇阿玛,儿臣……”胤礽还未出言,已被康熙抬手打断:“你的身子好些了?”这句听来颇为温和,并不像是问诘之意。胤礽稍宽下了心,仔细觑着康熙面色,小心答道:“谢皇阿玛垂问,儿臣已无大碍了。”见康熙并无开口的意思,又忙补着自责道:“的确是儿臣混帐,这些时日儿臣每日自省,忆及皇阿玛平素训导,愧悔不已,乞请皇阿玛……。”听至此,康熙只摆了摆手,听着太子每每如一的请罪之辞,虽是心中仍有不睦,然而眼下情形终究不忍再加训责,更多的,还是对眼前的这儿子存着几分希冀的意味。

康熙早先便听说太子居宫随性恣意,待下动辄责罚,这与之驭下严苛还不是同一档事儿。若言后者是刻薄寡恩,前者便是全无章法。不论是从心性,还是从行事上讲,都是甚欠妥当。念及此,康熙扫了眼跟前那些小太监,转而对胤礽言道:“你便就打杀了这些奴才,于你病中将养可有益处?”这一问,正挑着胤礽敏感之处,胤礽正思索着如何回话之间,又见康熙接着道,语意却是稍缓了些:“朕与你都可谓是为人上者,患了疾病有这许多人伺候,任意可供驱使,都还尚且不满差池之处。如这等太监,抑或是民间贫穷之人,如遇疾病,哪来的伺候之人?又有谁能供其驱使?即便有这气愤之处,又向谁去泻火?”太子只默然不语,康熙微叹,又道:“几年前,朕患腿痛之疾,数月腿脚难以着地,魏珠,顾问行他们几个有时搀扶着朕行走,朕虽说疼痛难挨,却并无迁怒与人之事。朕和你说这些,无非是要教你一个推己及人的道理。这些子奴才,虽说做的是伺候人的差使,又哪一个不是爹生娘养?”这一番推心话出,一侧随侍而立的邢年、魏珠等早已是领头跪下,放了声感恩颂扬。到了这份上,胤礽如何还能不知康熙训诫的用意,面有赧色,道:“儿臣知错,当谨记皇阿玛今次教导,涵仁以爱下。”

康熙闻言,尚算满意太子之言,先赦了那几个太监,俟后又安慰了胤礽两句,方出了静业轩。才出院门几步,便遥见着一侍卫飞奔而来……

康熙住了步子,魏珠见来得是名蓝翎侍卫,看着面孔又似不太熟,便上前几步,拦住来人,喝道:“不懂规矩么?仔细冲撞了圣驾。”那侍卫闻声跪倒在地,道:“奴才受马齐、佟国维二位大人之命,有要事奏禀主子。”康熙略一颔首,吩咐道:“近前来回话。”

侍卫这才稍稍近了几步,复又打了一千,从怀中递出一道白面封皮的折子,低声道:“主子,恭亲王爷前日薨了,这是恭王府递上的遗折。”康熙见了那白皮折子,听得前句,已是难过的身子一震,想及过往种种,几欲落泪,半晌,方喃喃道:“老五呵,你怎么就先朕而去了呢?”魏珠见了,预先从活计袋中将苏合香酒抄在手中备了,小心翼翼劝道:“恕奴才多嘴,主子节哀,便是恭王爷在,也不想主子如此伤情。”言罢,狠狠瞥了一眼那报事的侍卫。

侍卫心内也是委屈,碍于职分,却又不得不说,只是稍顿,又道:“主子容禀,裕亲王爷眼下也是重病在身,太医诊看过,也报了宗人府,内务府,说…。”康熙刚定了神,再闻后篇,更是心都揪在了一处,急道:“太医怎么说?”侍卫面色黯了,回道:“说是王爷寿数也便在这一月之间了。”“什么?”康熙腿脚一阵发软,差些便站立不住,幸亏魏珠机灵,急忙扶住了,将康熙搀扶至一旁的亭中,侍卫也被唬得不轻,心中直埋怨,准是自己走了背字儿,怎么干了这一趟报丧的差事?若是康熙有个三长两短,怕是自己的小命也就搁在此地了。

康熙坐了一发,稍定了定心神,想及一桩紧要事,这才又开口问道:“恭亲王之事皇太后可知晓?”侍卫垂头道:“皇太后凤体不豫,原本照马、佟二位中堂的意思,不想禀奏太后知晓,还指望等主子返京之后再做打算,只恭亲王去了之后,宫里便传扬开了,太后传了二位中堂回话,这才…。”康熙已蹙了眉头,冷冷对着侍卫道:“往后再遇着这种乱嚼舌头的奴才,打死了喂狗!”此言一出,内监们跪了满地,一片请罪之声。康熙面沉似水,却并不言语,挥手让众人都起身散了去,只留了魏珠一人,道:“去把四阿哥唤来,朕有话要吩咐他。”

这头胤禛听了传谕,丝毫不敢怠慢,便赶忙随了魏珠一道过来。待过得一刻到时,原处已见不着人,两人这才又往**去了,在回廊下追上康熙时,发觉康熙竟是斜倚着栏柱陷入深思中。胤禛虽少见皇父这般,但也由不得多想,只恭谨地打下千去,还不及等着叫起,便听得康熙这么一句:“你去,着阿山等预备下回銮事宜,告诉他们,朕定于本月二十九起驾还京。旁的未尽事宜,你且看着料理罢。”

胤禛闻言,蓦地一惊,圣驾今次南巡,大半是为着再度检视两淮河工,而到德州仅半月光景,便突然回銮,这实在令他觉得匪夷所思。他寻思了一遍晨间所见之事,但看康熙一脸的凝重,这又绝不像是在太子处置了气的模样。这事儿突兀非常,更找不着一丝直接诱因……。一路上胤禛虽然也曾旁敲侧击问着魏珠,魏珠却是一句话都不敢应着,着实是被前番康熙的发作给吓着了。

胤禛既不敢问,只得就势跪了,承旨道:“嗻,儿臣遵旨。”看康熙并无其他表示,胤禛略略想了想,又补道:“儿臣今早接到滚单,索额图奉旨侍疾,已至德州城外二百里处。儿臣请皇阿玛旨,是否着其先行待命,等圣驾到后一同返京?”

“不必了,着索额图尽速赶至。”康熙挥手打断,又吩咐道:“再有,太子病体虽然稍稍见好,然仍处疾恙,尚须调理,不宜舟车劳顿。朕已有旨意给他,着其先暂留此处。”

这回胤禛听了却是有些愕然,听康熙如此决断,毋庸置疑,显然是三思过后的。他隐隐有些不祥的预感:太子患疾、改胤祥祭泰山这些,他是清楚内里的,但回銮这样的变数,不应当只是前事。

胤禛如是想着,正应了声欲退,却又被康熙叫住,抬眼看时,却是康熙递过来的一道白封折子。胤禛翻看了两行,大惊之下,又听得康熙将裕亲王之事也略带提及,不啻一场更大的震惊,直怔愣了,木然捧着折子,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

康熙见状,知胤禛与福全自幼来情分深厚,也不去计较这许多失态处,只更深锁了眉头,才要问话,方才注意到胤禛尚跪着,遂抬了抬手,缓言道:“你且起来说话。朕也是刚刚接到的折子,先说与你知道。二王之事,待回京再做计较罢。”见胤禛神思回转了,康熙又接着道:“朕还有另一事问你,那个同知,叫做方昀的,你看着如何?”这话听来,胤禛却是警醒了许多,凝神,斟酌着回道:“回皇阿玛话,儿臣知之不多,不敢妄议。只那日是儿臣与十三弟恰巧在行辕外遇着,照规矩才引了来面圣。若说旁的……,儿臣想着,他肯冒死谏言,许是为了上宪开罪,但也能称得上是个人品耿介;若论才干,儿臣实不知,固也不能道听途说,乱了圣听。”

康熙点了点头,道:“你断了他个耿介,朕是信的。陈鹏年的品行想来应是不差,待他方昀,自也无寻常官员的上下情弊。至于才干,德州处水路通衢要汇,方昀跟着陈鹏年多年整治下来,料也差不到哪去。这么着,朕把他交给李光地,同是筑堤疏引的差使,朕倒想再看看他。”

胤禛听得心头一跳,将方昀调了直隶,明里是用之长才,可还是藏了深意,康熙终究还是信不过太子,怕方昀留了德州,太子会对其报怨下手么?警醒于心思飘得远了,胤禛敛了心神,垂手而立,静静听着康熙吩咐后续之事。

五日之后,御舟内。

胤禛侍立在康熙身旁,默然伺候着笔墨。与来时不同,当下只闻初冬时节的寒瑟江风,间或晨暮水气的浸染,全无来时的春日暖阳,更无父子四人于诗文的对和之景。一路上,康熙照常批复着些奏本,但都是眉棱深蹙,甚少言语,仪驾除在梁家集等五处驻跸歇息之外,沿途府县无一登岸阅视,返程之速较来时快了二倍还不止。胤禛知道,若非为对外头彰显一个“稳”字,只怕更要再快上许多。而令胤禛深深忧心的是,裕亲王的病情是不是……这一年,已是暗潮迭生,风雷涌动,若是裕王再……他不敢再想下去,他似乎可以预见来日的风雨独行,而此刻他的心,正如案上那方龙砚内的徽墨一般,沉凝……。

第三卷终

小四多说两句:这一个月小四天天加班到半夜,周末亦然,实在很难抽时间写文。但是小四也不想就这么断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卷是重头戏,小四目前不敢保证一定能按时更新,只能说尽量了,请大家谅解。

第56章 初识愁滋味(十)第35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五)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86章 问鼎(十)第211章 惊变(七)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第325章 万寿(二)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229章 浑水(十)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222章 浑水(三)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20章 混水(一)第214章 惊变(十)第129章 暗潮汹涌(六)第67章 何去何从(八)第325章 万寿(二)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209章 惊变(五)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79章 问鼎(三)第17章 围猎(一)7 成长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304章 南山遗恨(三)第161章 河务(四)第212章 惊变(八)第175章 南巡(六)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372章 风云渐起(十八)第20章 围猎(四)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173章 南巡(四)第149章 二征葛尔丹(十六)第383章 问鼎(七)第82章 出征(五)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157章 洗三(二)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224章 浑水(五)第302章 南山遗恨(一)第255章 议储(七)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108章 嫌隙(三)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90章 首战葛尔丹(六)第221章 浑水(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92章 首战葛尔丹(八)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363章 风云渐起(九)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232章 浑水(十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33章 管中窥豹(二)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129章 暗潮汹涌(六)第257章 议储(九)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256章 议储(八)第164章 国事家事(二)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258章 尘埃落定(一)第325章 万寿(二)第179章 科举弊案(一)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