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惊变(一)

正是康熙四十七年的一日午后,胤禛、胤祥两个正在临池的水榭里,赏着满池的菡萏绽莲盛放。

“哎,我说四哥,你这一池子荷花还真是不错,什么时候叫我府上的奴才上你这儿,跟高无庸讨教讨教?”

“高无庸那夯货有这能耐?你只管叫人去寻他,我倒要看他怎么跟你府上人去吹牛。绿荷消夏,那是造园子的规矩,这些都有名家定下的形制,你看这,众簇举一,芳华骤显却不突兀。这植莲也讲究个势,哪是混种了水里就能见着好的……?”

胤祥见胤禛如此说,笑着摇了摇头,自顾斜倚着栏柱朝下撒着鱼食,偶一抬头道:“我也就这么一说,真要赏园景儿,三哥,八哥,九哥的园子看着是富贵,那些什么太湖石,不老松,三步一亭,五步一廊的,可真不如上四哥你这儿,乐得清净安闲,是吧?

半晌,却不见胤禛答言,胤祥诧异着抬头一看,只见胤禛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扶栏,静观莲池默然不语,不由唤了声:“四哥?”“皇伯父在日,你倒是还能再得个去处。”胤禛问言,也不转身,只依旧凝神在池中央那株白色高莲上,淡淡应道。

自裕亲王福全薨逝之后,胤禛便时常如此,于今五年下来,稍好些,只方才那话又引动了情愫。这会胤祥见他又陷进沉思之中,知他准是又牵动了念想,便收了先前顽色,陪着略微默了会,思绪一转便岔了话题道:“四哥啊,你说你这池子里头,尽是种些白莲,是不是也忒素了些?我见御花园里头几色的都有,你既说有讲究,怎不仿精致了些?”被他惹的一笑,胤禛这才颇有些无奈,转身回道:“宫里头那是红、黄、青、紫各有所爱,我喜白莲,府里头的人自都随我,再说一色也纯净些,没的就招来你这句评断,你怎知道……”

话还未完,便见高无庸急急穿廊过来,禀道:“四爷,太子爷来了。”与胤祥相视一眼,胤禛便独自出了水榭。

房里,长案上摆着一部新印制的《清文鉴》,这边胤禛朝着太子深深一揖,笑道:“这《清文鉴》太子吩咐人送来即是,或是派人叫臣弟进宫去取,怎么亲自送来,倒叫臣弟不知如何谢恩了。”胤礽只笑笑,抬手免了胤禛的礼:“无妨,做哥哥的给弟弟送一趟书怎么就不行了?”说着,朝上一拱手,“这套《清文鉴》是皇阿玛亲自审定为序的,上谕赐在京诸王、皇子、大臣各一部,哥哥我这算也是承了圣命而来,公私两便。”一通寒暄毕,胤禛让了胤礽上座,又着人奉茶。举杯浅呷的间隙,胤禛回味着那句‘公私两便’,总觉今日这番小题大做的赐书之举有异,再看太子神色似有些苦恼,遂笑道:“太子屈尊过府,乃臣弟的荣幸,总是要恭聆训教的,无论公私,都是朝廷法度么。”太子一听,却是连连摆手,神情倒像是更苦了些:“四弟不是拿这话来埋汰我?还谈什么训教?今儿晨间就被皇阿玛考问住了,至今还是头绪全无,到现在我还脑仁子疼。再想不出辙儿来,只怕后晌皇阿玛处无法交代。”

从太子状似怨尤的叙述中看来,胤禛得知了太子这遭苦恼的因由。晨间在养心殿,张英递牌子进来,禀奏康熙言内阁、翰林院尽十二年编撰之功,《平定朔漠方略》告成,进呈御览。康熙大为欣喜,兴致上来,更传了笔墨要为此亲写序文。太子随侍在侧,亦是随张英一道进贺的,后见序文中有“朕授钺亲王大臣,问罪声讨大师克捷,未即殄除”一句,便出言相谏,说是可将当中的‘未即殄除’改了以昭扬天威,可康熙却以不实为由训斥了太子一通,闹得最后太子在张英面前大失了面子。胤禛听了,大约能猜到二人的心思:太子该是想借着福全失利这事做做大阿哥的文章,面上说给康熙的话是滴水不漏,底下,却是想翻旧账。而康熙这头,他却猜不准是不是康熙已然洞悉了太子的意图。然而,虽不知究竟康熙是为着什么具细因由申斥的太子,但起码,太子必是什么地方触着了康熙。

太子一通说完,端了茶盏就往唇边送,胤禛见有些冷场,才要接话,又听太子继而接道:“晌午,皇阿玛又叫陪着一道用膳,席间颜色倒是没晨时那般疾利,但又问起月前那事儿,我是再没的说辞了,你说,怎生不令人犯愁?”

胤禛看着太子,这话胤礽说的有些不明不白,倒也不知该如何开解,含糊道:“依臣弟的想头,皇阿玛许是一时的不豫,太子不必太过吃心。”太子原就是一脑门官司,此刻便更是蹙了眉头,道:“月前皇阿玛就说心神不宁,原本我以为约是阿玛上了岁数,晚间睡得不踏实,故而有此一说。不想,这几日,皇阿玛更是在意此事,几回唤了我去,直言最近定会出些大事,却又没个确实的说辞。”见胤禛听得仔细,太子轻叹了口气,接着道:“你是知道的,我是太子,有辅政之责,可哪桩事我不得做得慎之又慎?生怕违逆了皇阿玛的意思。可像这种无根无影的事儿,确叫我犯难。”许是觉得自己言辞稍有怨愆,便缓了一缓,轻咳一声,道:“今晨见了刑部呈上的折子,说是朱三太子被擒,我寻思着,皇阿玛所虑当是合着此事。自前朝覆灭,朱三太子一直杳无踪影,前明余孽不总是打着他的名头作乱?如今终于拿他归案,总是桩大喜讯。可皇阿玛跟前奏对,阿玛才听了几句,虽先有几分喜色,却又说不是他心中所悬之念。”摇摇头,终还是将那口怨气泄出:“当真是天心莫测呐。”胤禛听了也不言语,只淡笑着让了茶。

太子撂下茶杯,郁郁道:“老四,你倒是说说,如今河清海晏,还能出什么事?”胤禛见太子直盯着自己,便道:“若是谈佛,臣弟或许还能为二哥稍解忧愁,皇阿玛圣虑深远,岂是臣弟所能探知?二哥还是宽了心,皇阿玛许就是兴一致起了一说而已,隔上三五天,便也就不再提了。”胤礽手指轻叩案上,道:“四弟,不怕你笑,二哥今儿说句实心的话,若是猜不透阿玛所想,二哥我是没一日能安睡。”“哦”胤禛仔细看着面前的太子,确是眼窝都凹进了一圈,不禁道:“二哥何故如此?”太子自失的一笑,道:“适才我说皇阿玛天心难测,或许四弟还觉是我言语莽撞,可索相之事,难道不是明证?索额图,一等公爵,内大臣,伴君几十年,圣眷一时无二,下场又如何?一道旨意就索拿宗人府圈禁,多壮实的人,圈了不到半年,就死的不明不白!”听太子提起索额图,胤禛稍有一怔,稍看了左右,再无他人在,这才稍稍安了心。

第93章 又生风波(一)7 成长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88章 首战葛尔丹(四)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217章 惊变(十三)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22章 围猎(六)第116章 家宴(四)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68章 何去何从(九)第380章 问鼎(四)第214章 惊变(十)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208章 惊变(四)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172章 南巡(三)26 兄弟三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393章 完结篇第326章 万寿(三)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228章 浑水(九)5 诤臣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233章 浑水(十四)第166章 国事家事(四)第222章 浑水(三)第29章 伤逝(三)第109章 嫌隙(四)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233章 浑水(十四)第81章 出征(四)第381章 问鼎(五)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88章 首战葛尔丹(四)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156章 洗三第51章 初识愁滋味(五)第115章 家宴(三)第157章 洗三(二)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81章 出征(四)第379章 问鼎(三)4 修行第111章 嫌隙(六)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177章 南巡(八)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377章 问鼎(一)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183章 科举弊案(五)3 南书房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92章 问鼎(十六)第171章 南巡(二)第75章 从军(六)第92章 首战葛尔丹(八)第32章 八阿哥(四)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225章 浑水(六)第289章 督抚之争(十五)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109章 嫌隙(四)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20章 混水(一)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76章 从军(七)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