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浑水(七)

喀喇和屯,行宫驻地。

顾问行抱着一匣折子进了御帐,按日子分拣妥当了,轻轻搁在康熙榻旁的小几子上。自上回嘱了马齐之后,康熙先时的病不仅未见起色,又连着卧榻了好些日子,太医孙之鼎来请过几回脉,开了几副表散风寒,清解肺热的方子,却少见起色。约莫是自知有些个‘心病难医’的味道,康熙后来索性叫停了药,虽心里清透,奈何身子不济是实,近来的奏呈急务等,都着人分拣出来,叫马齐、陈廷敬两个去拟了票贴,请安谢恩一类的则是搁了未看。

知顾问行进来,康熙命其扶了坐起,歪靠着软枕,半阖目道:“奏谢的折子压了有半月罢,都是写些什么的,念来朕听。”顾问行跪在脚踏旁,擎出两份折子正要递,见康熙发问,收了手小心禀道:“回主子话,江南总督邵穆布请主子万安,另一份是叩谢主子九月间恩赏鹿肉条的……”见康熙无多言语,又去翻后头折子,却是被那折封惊着,一脸的难色。

见半天没了动静,康熙不耐道:“谁的?”听得语意不善,顾问行忙应了:“是翰林院检讨,张廷玉递的。”见康熙愈见不虞,顾问行半点不敢耽搁,不待他发作,赶紧着小声儿道:“回主子话,是,是白面子……”闻言,康熙倏地睁眼,遽然皱了眉,张英长子廷瓚早年便卒,次子张廷玉在京,如今他上这折子只能是……熊赐履八月间殁的,而今张英又跟上了,康熙心中一凉,只觉脑子里更是昏沉,伸手道:“把余的折子都拿过来,你去,叫马齐。”

不多时,马齐到了,方行了跪安礼,就被康熙叫起,“朕如今动不了笔,你看着拟个旨意,敦复理学名臣,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与那些个假道学之人自不同,朕意谥个‘文端’,从厚致祭,以彰其恭勤。张廷玉也不必夺情,准其丁忧回去成服守丧,好生报一报其父的恩养。”说着,递了张廷玉的折子过去。马齐知康熙待这些老臣甚为优容,张英更是个中厚待的,见其伤怀,也是唏嘘,宽慰道:“主子还当宽怀些,其子所言也在其理,张相年逾古稀之龄,已是鲜少了,奴才想,做臣子的,定然能体会得君父的这一片爱眷之心。”

康熙已批了小半摞奏折,提笔停顿间,听了这话只一哂,话虽平和却带了几分刻薄:“张廷玉看着是个孝的,可朕的儿子却不晓得有几个懂这人伦纲常,朕总是没这个指望,甭说到活到张英那岁数,只怕连甲子之龄也是妄想!”信手抄过又一份,却是山西巡抚噶礼的祈祷万寿无疆折。“噶礼这奴才,朕三月间的生辰,这才几月就递这个,糊涂东西。”看到末了正要提笔,那九月初四的日子正正映入目中,这不正是在布尔哈苏台废黜太子的日子?康熙猛觉一阵刺心,厉声道,“都安的什么心!”说着,便“啪”地一声将折子带朱笔、砂砚都摔了出去,支离出一地的朱红。马齐正悔着适才言语,思量着如何说,只道是自己触了康熙的霉头,哪知这一节,见状急忙跪下,伏地叩首道:“主子息怒,奴才总是想着自己对主子的犬马恋恩之情……言语无状,求主子责罚。”

康熙小阖了一阵目,才缓道:“朕这两日气性不好,不是罪你。你去罢,十三阿哥那里叫孙之鼎再过去看看,吩咐他用心调治,这天儿也反复的厉害。”马齐也知康熙心性不佳,这段日子自己又俨然成了天子第一近臣,自然是要承些雷霆君恩的,忐忑中堪堪应下行了礼,才退了两步,又被康熙叫住,“哦,不必说是朕的意思。”

马齐才出,顾问行就来报大阿哥在帐外候见,康熙只冷着脸甩手叫进,顾问行出来传过话,瞧着胤褆的背影,想起这位爷方才对自己请安全然不见的倨傲,不由得,面上就隐隐带出些幸灾乐祸的味道来。胤褆甫一入帐,跪倒请过安却未闻叫起,只得伏了地上候着康熙问话,心下先还不自觉起了惴惴,待见着前头毡子上的一片狼藉时,便知必是康熙适才又发作了什么人,顿时消了怵意,跟着立时就心生一计:趁着这个时候再给他两人上些眼药,岂不更好?

自己代行康熙赐宴,宣抚蒙古,称颂跟馈敬自是不必说的,单是受土谢图汗、东臣汗那一驼八马的九白贡礼,赐九白御宴,普天之下除了康熙与太子,就只有他一人了,在蒙古王公面前颇得脸面倒在其次,个中属意为谁可不是昭然么?偏生只温恪公主额驸仓津要出些妖蛾子,先敬康熙后敬太子,最末才是他这个主席之人,虽然康熙还没有明诏废黜太子,可那也是明摆着的事,京里行营,哪里不是流言四起,温恪公主与胤祥一母同胞,胤祥尚且圈禁着,他仓津言行内外,就敢如此下自己的脸子,也太张狂了些,少不得要搬出康熙的身份来教训一二。

康熙之前就听了侍卫拉锡对胤褆赐宴蒙古诸王的回禀,再又经了前事,这会真可说是倦怠异常,靠着案,压着声问道:“你辛苦了,这宴,行的可还顺当?”胤褆却真是迷了心窍,半点听不出内里深意,只当是康熙的关切,叩了个头,掩不住音色里的激动:“回皇阿玛话,蒙古诸部俱都感戴皇阿玛天恩高厚,哪儿能有什么不顺当的。替皇阿玛分劳,也是儿子的本份,儿子不敢言辛苦。”见康熙半晌没吭声儿,胤褆料康熙是想知道些细末情形,一提气,道:“顺当是顺当,就是……杜凌郡王和硕额驸仓津言语似有不妥。”康熙唇角一扬,嘲讽般问道:“哦?你以为他是为了什么?”胤褆内里喜兴,面上做难:“这,儿臣只是替皇阿玛宣昭恩威于蒙古诸藩,虽然碍着身份,仓津很给了儿臣些难堪,但总于朝廷的体面无涉,儿臣也能向皇阿玛交好这差使。呃,仓津语出悖乱,不定还是心向着二阿哥,不过依儿臣的浅见,也未必没有十三阿哥的干系在里头……”说到这里,胤褆不免大为得意。

康熙听得满心是火,音色低沉的紧:“你都能替朕、替太子弹压蒙古各部王公了,朕还当是你得了大体面。”接着,话锋疾厉一转,“说他们悖乱,你的臣子本份又在哪里?!”胤褆还要分说,但康熙的骤然冷厉,立马儿让胤褆醒过神来,心道自个儿过于操切了,只是连连叩首请罪。康熙也懒得再理会他,只严声质道:“你去传朕谕于蒙古诸王、贝勒、台吉,朕前命直郡王善护朕躬,并无预立胤褆为皇太子之意,胤褆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胤褆浑身气劲儿登时一泄,又不敢面上显了出来,只是叩首称是。

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29章 伤逝(三)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80章 问鼎(四)第20章 围猎(四)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5 诤臣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220章 混水(一)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71章 从军(二)第18章 围猎(二)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5 诤臣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67章 何去何从(八)第212章 惊变(八)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09章 嫌隙(四)第108章 嫌隙(三)第329章 万寿(六)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43章 麻烦(三)第250章 议储(三)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71章 从军(二)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219章 惊变(十五)9 喜讯一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21章 围猎(五)第385章 问鼎(九)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第116章 家宴(四)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30章 万寿(七)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379章 问鼎(三)第210章 惊变(六)第267章 尘埃落定(十)第41章 麻烦(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221章 浑水(二)第381章 问鼎(五)第364章 风云渐起(十)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107章 嫌隙(二)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108章 嫌隙(三)第118章 波澜横生(一)第212章 惊变(八)第77章 从军(八)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160章 河务(三)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161章 河务(四)16 家祭三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3 南书房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2 在禁苑的生活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162章 河务(五)第206章 惊变(二)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13章 惊变(九)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