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议储(六)

胤禩几个正四下里张望寻人间,孰不知王鸿绪单拣了人后,密令两个心腹门生同鄂伦岱、揆叙互通消息,在下头很是出了把大力气。一时,先到殿中的各部院尚书、侍郎,科道翰林,并八旗都统、副都统们,都见全了其中一人掌心所书的一个“八”字。这当中,许多人都是预备借胤禩之力的,又早就同王鸿绪等人往来,堪合了意见,大都纷纷在佟国维、阿灵阿出具的折子上列名,后头不知究竟的司官属吏们,也都随了在本部堂官的名字后头。

当中虽有些不肯轻易落名的,奏本传到眼前,却也未敢立时否决,只是虚应着。按照朝制,列名会题的奏本,臣工如是有另存见地,则须重缮本子进奏。可这究竟是公议之事,倘若真进了折子,不说逆了佟、遏两府的意,就是众目睽睽之下,也犯了自外于百官的大忌。况又系储位的敏感之事,或有往成了看,希冀前程腾达的;或有往败了看,思量法不责众的,谁肯单做了那出头的椽子,招风的树?谁知这么一来,竟是结成了满朝公议之势,真格儿的是把几位大学士空悬着架了起来,毫不知情,大出阿灵阿和佟国维意料之外。

陈廷敬平素端方稳重,行止俱是官仪楷正的一人,这会子愣是急得原地打了一转,刚一抬首,便见殿外进来一众官员,为首之人着红宝石顶戴,一身半新的貂镶补服,上头缀着仙鹤补子,清癯的面容略显瘦些。“素存呵!你怎么才来?快着罢。”陈廷敬一见张玉书,立时紧迎了上去。二人久在机枢,同居辅相之位二十余年,相得益彰,更是满朝誉重的,张玉书鲜见陈廷敬这副样子,不由诧异相询道:“陈相,何事……?”还不待他问明,已是被陈廷敬攥住了袖子,快步同至马齐面前,温达见着,也越众而出迎了过来,拱手道:“张相。”

张玉书俟一站定,环顾一眼周遭,方觉有异,平日常朝皆是按各官品秩,分班内外列坐,各行奏销部务,除堂官外,各部院司员非有会奏公本,或引本部条陈进奏不得入殿。今日却是众臣齐集,鹄立殿中,倒显得一个熙熙攘攘,马齐等几个俨然站在领首之位。张玉书忙问道:“马相,何故召集众臣?”

马齐本就是一脑门子官司,这会子见张玉书问起,苦叹一般道:“张相来的迟,陈相是见了的,我这正等二位来拿个主意。适才,皇上使梁九功传谕,命众臣于诸阿哥中推举可为皇太子之人,这如何使得?我等身为人臣,岂有妄言主上之理,无奈逊辞再四,皇上皆不准。如今梁九功、李玉两个在殿内立候,看圣意,是定要我等今日议了人选不可。”马齐飞快地瞟了眼左首内大臣班中,前后站了一处的佟国维、阿灵阿,对视一眼温达,沉了眉头对张玉书道:“众议只是一人,现今单等内阁会衔,进呈御览。”

“所举为谁?”这个结果,显然令张玉书吃了一惊,急忙问道。

“贝勒胤禩。”

“这……”张玉书暗里转觑一眼,见四下里,群臣目光不一会子便若有似无地涌向那位,九阿哥、十阿哥并十四阿哥几个,譬如众星拱月一般地立着,当中那位更是气定神闲,夷然自若。看了一时,似从群臣神色之中看出什么端倪,张玉书的面孔不禁也沉了下去,转对马齐:“这是要……”话说了半截,硬是生咽了那个“行逼迫之事”,张玉书眉头深锁,相顾陈廷敬一眼。

陈廷敬原就看了多时,面有难色,这时间似听着几人,又似在研磨自个儿心事。连日以来,他们这几个久在君侧侍奉之人,多少都能猜出几分风向,与那些个热络不经事的官员不同,当间利害轻重是想在头里的,断不能首肯‘天子无家事、社稷从民心’一般的小儿言论,如何肯轻易造次。虽说这议储之事是康熙发议下来,可究竟上边儿本心为何,到底揣摩不透,不是心里有了人选不敢议,而是根本就不愿去议这个。更何况,汉臣为官,讲究个居朝清正毅立,天子民生两重,职在枢辅,谏议动静都是与国同戚,又没有八旗里一家一族的干系,对这事儿,打根子上就生不起下臣们那一番拥立幸进的兴头来。是以他们这些个股肱重臣,饶是一个个博学经济的硕儒,庶务处置起来从来变化尽通的,如今大约也都只剩下苦恼愁闷了。

抬头碰上张玉书递来的目光,陈廷敬当即会意,近前一步,把话推了开去:“有宗室亲贵并旗下勋戚们在列,我与素存俱是汉臣,此事上实无置喙的余地,内阁是否领这个衔奏上去,还得马相来拿主意。”

“我的陈相啊,你让我……”马齐一跺脚,“哎!如此,顺势而为罢,且看主子如何定夺便是。”说着,看了眼又欲来催的梁九功,朝阿灵阿走了过去。

畅春园东路,绕过丁香长堤左岸,临近重檐楹宇处,便是澹宁居。康熙坐在明黄缎铺就的楠木暖榻上,看过那份形同‘逼宫’的列名题奏,深深皱着眉头,唇角早已抿刻成了一线。

梁九功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回着二次传谕的情形:“回万岁爷的话,奴才奉旨传谕,一个字儿都不敢易的……‘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再思之’,奴才传了万岁爷旨意,诸位大人们齐齐的跪奏不敢议,阿哥们也都跪了候旨……”才说完,康熙跟着就是冷笑出声,显见是强抑下怒意的讥诮,李玉随梁九功跪在边上,唬的身子也是跟着一伏,吓得大气儿都不敢喘。

康熙着实是教这些个臣子气极,当首的就是一个佟国维、马齐这般至近之人,连着想起两人几回进奏,恳切说起之事因,大觉讽刺,冷刻道:“哼,不敢议?你再去传朕口谕,朕既令尔等举荐,岂可因八阿哥一人之罪而废?着诸大臣俱免题奏,各书所举皇子之名于纸,尾署姓名。”

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162章 河务(五)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173章 南巡(四)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51章 初识愁滋味(五)第285章 督抚之争(十一)第209章 惊变(五)第162章 河务(五)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130章 暗潮汹涌(七)第81章 出征(四)第212章 惊变(八)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3 南书房第70章 从军(一)10 喜讯二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第83章 出征(六)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57章 谁言寸草心(一)第229章 浑水(十)第187章 惩戒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91章 首战葛尔丹(七)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76章 从军(七)2 在禁苑的生活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56章 初识愁滋味(十)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236章 浑水(十七)第108章 嫌隙(三)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57章 议储(九)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229章 浑水(十)第179章 科举弊案(一)第107章 嫌隙(二)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4 修行第326章 万寿(三)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73章 从军(四)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160章 河务(三)第257章 议储(九)第224章 浑水(五)第187章 惩戒第385章 问鼎(九)第145章 二征葛尔丹(十二)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8 裕亲王第133章 管中窥豹(二)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42章 麻烦(二)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131章 暗潮汹涌(八)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156章 洗三第225章 浑水(六)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230章 浑水(十一)9 喜讯一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386章 问鼎(十)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46章 麻烦(六)第161章 河务(四)第221章 浑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