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

畅春园澹宁居外,胤禛垂手肃身,已然在阶下立候了小半个时辰。午间请安,他便在此候着了,来时只知三阿哥胤祉在内,可过到这一会儿了,依然半点动静全无,既无问话的旨,也无叫离的旨,好生奇怪。天虽不冷,却也总透着萧索寒意,这倒还不妨,只是这晌午时分天色就起了暗沉,云翳成团的在天边涌聚,暗影朝殿檐屋角黑压压地推将过来,像是有雷雨的模样。

然前庭里却是一片寂静,静谧地透着迫人的味道,内外皆微嗽不闻,只有远处东堤的风声和水声相和着传来,李德全照旧伺候在内,顾问行也远远地立在廊下分毫不动,眼瞅着仍是没有叫进的意思。天色全然黯了下来,一阵飞光闪电过后,惊雷骤起,风又大了些,原本静候此间的胤禛,望着自己的补服衣摆上下翻飞,心中也不禁起了好一阵忐忑。

就在又一声惊雷过后的余音中,好容易才见内侍传了旨意出来,令胤禛入内。胤禛微松一口气,上下略做整饬,疾步行至殿中行了觐安礼,才转见暖阁里头白了脸色肃手而立的胤祉,和盘膝坐在炕上喜怒不辨的康熙。不假思索,胤禛汲着一口气,紧趋两步,恭敬打下千去,“儿臣请皇阿玛圣安。”

“罢了。这两日,你可听见什么闲话没有?”康熙一面摆了手叫胤禛起身,拨弄着手边暖砚里头的墨锭,淡淡地随口问了句。

胤禛显是一愣,一来弄不清皇父的用意,二来屋中的气氛又颇显尴尬,全然不知康熙意指为何,思索一发,只得小心觑着康熙的脸色回道:“似是——江南科场的传言,京里闹得有些不象话……”左必蕃的奏疏,三日前方在朝会上奏过,胤禛料想康熙必说的是这个,士子们那些尖酸刻薄的嘲讽文章,当年庚辰一科处置时,他是亲领教过的,如今这一回他多少也是有所耳闻,便再斟酌,又哪敢真对康熙干净利落地回个清楚。

“哼,半天吭出这一句来不容易。”康熙轻哼一声,也没再理他,只横一眼胤祉,“你府里养着那么些人,翰林馆里再同那一干子学臣处着,你就半点声儿也没听见?”说罢,不屑地手下一叩那松烟墨锭,同坚硬质地的紫檀案面发出清脆一声响,唬的胤祉心弦一颤,却是紧着一躬身,不敢再开言。

胤禛看着这情形,不由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皇父不像是真问自己什么,可单瞧着发作胤祉,又不知为着什么,似乎并不是为江南科场的事。康熙没再说话,又埋头翻阅起折子来。胤禛望一眼胤祉,亦只是眼观鼻,鼻观心地立着,胤祉更是大气儿也不敢出,暖阁中一时沉静地怕人。便就这么纳闷了一刻,顾问行匆匆打门口进来,蹑着步子进前来,跪禀道,“禀主子,太子、温达、张鹏翮、赵申乔在外候见。”

“叫!”

四人进得殿来,待齐齐见过礼,这屋中才似外头一般,教大雨驱散了些窒闷的味道。康熙扫了众人一眼,朝炕外挪了挪,自转过身子来,擎起迎手面上第一份奏本扔在案上,“松伍(赵申乔字)的折子,你们谁来念念。”

“嗻。”近处的温达低声承了旨,捧过折子来,才看了一眼题签,就不禁皱了皱眉,却也不好怠慢,遂朗声对众人道:“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疏参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戴名世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今身膺恩遇,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尚以此多邀文名于士林,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厕清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谨之戒……”

胤禛心中“咯噔”一跳,目光与张鹏翮同时投向了立在太子身旁的赵申乔。胤祉似已经知道这么回事,兀自盯着金砖,太子则是瞟了张鹏翮一眼,继而玩味地看起胤祉来。赵申乔所参语近刻薄,言辞甚苛,此时倒不闪不避地一脸泰然。康熙打温达手里接过折子,一开一阖地摩挲间,目光打众人身上一一掠过,定在赵申乔身上,便听得道:“这道奏章,朕看了三日,想了三日。你参戴名世,参他大逆,怎么你就不惧物议么?”

шωш● t tkan● ¢O

“臣不惧。”赵申乔定然道了一声,当下出列跪了,又是重重一叩首,铮然道,“臣参戴名世,原不是为了私怨。臣在法宪,掌科道纲纪,捍天子法度以儆百官,岂可纵此目无君父之人大出狂肆之言,坏法乱纪!就若由此物议喧嚷,污臣徒泄私愤,臣亦不能改此初衷。臣——”

赵申乔还要再说,却被康熙挥手打断,康熙略松一松腿脚,踩了脚踏坐在炕沿儿上,打起精神,对众人缓缓道:“朕有听见一个说法儿,说是戴名世夙与赵申乔不睦。为着戴名世会试第一,殿试却屈居赵熊诏(赵申乔长子)之后,仅为‘榜眼’,此一变数实为赵申乔行贿的缘故儿。你们听过么?”

及此,胤禛方知道此前康熙所问是因着什么,这早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京中议论打今岁三月起就没绝过。赵熊诏才名不显,戴名世在士林中则素享盛誉,为人所寄厚之深,不料金殿传胪,头名状元点却的是赵熊诏,自然引人猜度。加之清流士子门多是恃才傲物,口无遮拦的主儿,一二非议自是不免。只是这些话传到皇父耳朵里,偏赶上赵申乔递的这么一折参,又教皇父在这当口儿拿出来正经说事,总又要兴出波澜来了。

“儿子得个状元,凭靠老子掏银子,他们当这保和殿殿试是江南科场,由着人贿买?贿赂谁,贿赂朕么!”康熙目光陡然锐利了几分,也不待几人回话,话锋一转就揎出这一句来。

“总是臣等措置失当,不肖臣子,带累君父名声……”康熙不过一声冷哼,内里责意却是甚重,在场众人哪里承得住这样的话,当下以太子为首,都齐齐跪了谢罪。这一众诸人,数赵申乔闻言最为心绪起伏,感佩、畏惧杂而有之,惟只这一下儿,便在金砖之上叩得怦然做响。

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177章 南巡(八)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23章 兄弟(一)第225章 浑水(六)第325章 万寿(二)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252章 议储(五)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246章 浑水(二十七)第187章 惩戒第391章 问鼎(十五)9 喜讯一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33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一)第114章 家宴(二)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386章 问鼎(十)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53章 议储(六)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2 在禁苑的生活第177章 南巡(八)2 在禁苑的生活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330章 万寿(七)第42章 麻烦(二)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383章 问鼎(七)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2 在禁苑的生活第55章 初识愁滋味(九)第93章 又生风波(一)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54章 初识愁滋味(八)12 郊迎二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99章 父子兄弟(五)15 家祭二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71章 尘埃落定(十四)第78章 出征(一)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271章 尘埃落定(十四)第158章 河务(一)第72章 从军(三)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46章 麻烦(六)第169章 封爵(二)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25章 浑水(六)第44章 麻烦(四)第285章 督抚之争(十一)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51章 议储(四)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255章 议储(七)1 诞生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389章 问鼎(十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118章 波澜横生(一)9 喜讯一第31章 八阿哥(二)4 修行第82章 出征(五)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46章 麻烦(六)第229章 浑水(十)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9 喜讯一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175章 南巡(六)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