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

康熙、马齐、胤祯三人行在众人之前。康熙马齐君臣二人说笑,胤祯随在后面,听着自己的见地被驳,自是心下不虞,然而康熙已是不禁笑道,“你将话都说成这样了,朕哪还有不准的理儿?”前头高耸的冲天牌楼门已是遥遥在望,步下未停,康熙又随口道,“皇考大行之时,正当英年,奉安梓宫亦显仓促。而朕这处陵,一则是仁孝皇后逝的早,陵墓得督导建造有年,而朕在位时候又长。”言语之内已是带了几分打趣:“修陵的功夫倒是没耽搁,却也难为你们修的精细。只是旷日数十年,朕身后可不免要教人骂一个不惜民力了,你们说呢?”

“适才马公不是说了,这建制,自国初就有详例,陵寝规制也都是沿孝陵之法,遵祖制而行,皇阿玛德泽有年,前后数十年间也只略加修缮而已,哪个不晓事的就敢毁谤君父!”胤祯到底年轻意气重,也不知乃父究竟之意,脱口就答。马齐错后康熙两步,此刻也不接胤祯的话,只是拱手随笑道,“主子英睿,这份功业,自应铭刻在圣德神功碑石之上,奴才可不敢应承主子方才那番话。万年之后,史笔自有公论。”

康熙却是这时住了步子,停了片刻,“噗”地一声笑出来,点着胤祯笑骂道,“朕看,你才是个不晓事的!”二人不过随意说说,马齐自然也含了奉承的意思在里面,岂料胤祯实在认了真,急道,“皇阿玛圣德,昭布海内,便是民间随处问问,处处都只有感戴的,何来此等无父无君之徒的信口雌黄?若是皇阿玛心忧身后,儿子以为大可不必,这等悖逆之语,便是日后嗣君,也定是不容的啊?”

“嗯?”这一时,康熙目光忽而变得深锐起来,这样的情境,马齐极是熟捻,不禁心中一凛。一个‘嗣君’二字,便足以令皇帝瞬时转了心绪。皇帝老了,非但易喜易怒,更多疑猜忌,马齐自觉那一番坎坷磋磨之后,再得皇帝信任已是万难,况又遇着这等忌讳敏感之事,是以并不敢多说多做什么,立在当下只是眼观鼻、鼻观心。胤祯目光与康熙一碰,也是心下骇然,望着皇父惴惴难言,一时自悔冒失,二来心急火燎地搜肠刮肚,寻着找补之辞。胤祯怀忧揣惧,心下惶惶,康熙自然全然看在眼里,看了他一时,已然是目光一松,多了几分玩味在其中,“你倒说说,你上哪儿见着那么些‘感戴’的万民去?”

“儿臣,儿臣奉旨随扈……”,胤祯憋红了脸,好半天才挤出一句,“儿臣除了奉旨随扈,也只在京城里,但能见着的,都是些蒙古王公们。蒙古诸部与我满洲世代联姻,这且不说,就连青藏诸部,也莫不宾服皇阿玛威德……”胤祯颇觉委屈,既不敢公然顶撞,又不敢做的太过,只得小声又补了句,“儿臣这也不是信口奉承。”“你倒能辩!”康熙斥了一句,说着,冲马齐摆摆手,马齐会意,便一拱手,只余了他父子二人缓缓前行。马齐走后,胤祯听着康熙语气不善,跟在皇父身后,也不敢再说,二人各怀心事,直过了高耸矗立的牌楼门也浑然不觉,走了没两步,只听得康熙道,“你知道什么是威德?那是人心!你当朕惧的是名么?朕惧的更是人心!”这句似问非问,胤祯一时也不知如何奏对,想了想,快走两步停在康熙跟前,垂手悚然道,“儿臣不知什么人心,儿臣只知皇阿玛。儿子自知浅薄,还求阿玛息怒。”神道碑亭前,康熙久久地盯着胤祯,胤祯被看得心中发毛,他不知道,只适才这一句话,便足以触动乃父的心肠。一时间,千般心绪都在康熙的心底过了一遭,眼前这个儿子虽不是他最为钟爱的,然鲁莽归鲁莽,却也有几分忠恳良善,有今日这一句话,似也可托付一番重任罢?“朕若是把大将军王的位置给你,你当怎么想?”“皇阿玛?”胤祯当即怔愣了一下儿,吃吃问道。“朕问你怎么想?”依着康熙的脾性,如有此问,十有八九便是属意于自己。对于一向将大将军王位等同于储位的胤禩一党来说,胤祯的心思也不例外,只是他万没有想到,一番似犯了大忌讳的“储君”之论,一句惟皇父之命是从的话,自己在这么个鬼使神差的时候说了出来,而这个人人争竞的位子,便如此这般容易地落在了自己身上。

突如其来的喜悦,实令他喜不自胜,胤祯原就聪颖,经此一举,少一思索,自然就明白过来,什么才是获取圣心最有效的手段。“皇阿玛”,同样又是碑亭,胤祯忽地跪了下来,郑重叩首道,“儿臣定为皇阿玛在圣德神功碑上添上青海之功!”

远处,王掞、王顼龄、胤祹三人跟在后头,胤祹正扯着王顼龄问各处情形,惟是王掞一路默不作声地跟在后头,此刻见马齐回转,心知必然有事,却又不便相问,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便也彼此心照不宣地作了一道。待到一行人皆过了三路三孔桥,神道依山势,复又回到了最初的轴线上,君臣等会齐一处,过了隆恩门,便可见坐落在汉白玉石阶上,重檐庑殿顶的隆恩殿。王掞着意看了看此刻侍立在康熙身侧,面色却颇显怪异的胤祯,不禁生出些犹疑。

隆恩殿内,康熙打发了几人去东配殿歇息,独独留了王掞侍驾。那日朝会,王掞并没能将预备好的奏本拿出来。原本一件想来极为可行之法,不料六部堂官竟无一人附和,这令他寒心之余,也生出了不少忧惧之情。一路随扈而来,其余人等皆言笑晏晏,惟独王掞甚少言语,眼下康熙独留了他,看似要这么个地方召对,王掞不禁莫名地心怀忐忑起来。

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60章 尘埃落定(三)第144章 二征葛尔丹(十一)第74章 从军(五)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381章 问鼎(五)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36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六)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87章 惩戒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18章 围猎(二)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54章 初识愁滋味(八)第113章 家宴(一)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172章 南巡(三)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109章 嫌隙(四)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382章 问鼎(六)第274章 尘埃落定(十七)第72章 从军(三)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54章 初识愁滋味(八)第130章 暗潮汹涌(七)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93章 完结篇16 家祭三第393章 完结篇第140章 二征葛尔丹(七)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379章 问鼎(三)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11 郊迎一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14 家祭一第109章 嫌隙(四)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17章 围猎(一)第80章 出征(三)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175章 南巡(六)第162章 河务(五)第109章 嫌隙(四)10 喜讯二第255章 议储(七)第78章 出征(一)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172章 南巡(三)第159章 河务(二)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212章 惊变(八)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198章 风雷涌动(五)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113章 家宴(一)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20章 围猎(四)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158章 河务(一)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