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

也不知是不是皇帝嫌今次在热河呆的时候太长,以致于还没等到秋狝,便有旨意返京。是日,皇帝行驾驻跸汤泉行宫,入夜之后,随扈人等俱都安顿了,便有旨意交待出来,命马齐领武英殿大学士衔,即刻回京视差,内阁同六部堂官轮次往汤泉来;皇子这边胤祹也定于二日后返京,着胤禛替班,另带传教士并数算仪器前来。旨意倒是无甚奇处,旁的几个人也不甚在意,偏是马齐玲珑剔透一人,骤然闻着旨意,不免多了些琢磨,看这意思,恐是驻跸的时日要不短,却不知是什么令皇帝突然改了主意。

胤禛在京见着胤祹,又闻听皇父有旨召往,自是喜不自胜,当下交待了公私诸事,便即刻启程。一路上,他不禁在想,自康熙四十七年的那场议储风波到如今,已历七年,想来也是教人感慨唏嘘不已。马齐恰似一面举朝之鉴,‘国之股肱’也好,‘勋臣贵戚’也罢,从前那股子风骨傲气,也都被皇父磋磨了个遍,再没有敢逞私意妄为的,就拿阿灵阿这等人来说,秉性虽仍豪横,行事却收敛不少。在皇父看来,满朝上下,精明干练之臣固然不继,余者能秉着一个谨持惟命之德,也是不错;然在臣子们看来,却是一副静观其变的意思,面上看着波澜不兴,实却如烈火烹油一般,只欠一桩事做个由头,就能将底下的暗潮发涌出一场洪流来。

如今皇父愈发不愿在宫里呆着,年内竟是有大半光景都巡幸驻跸在外,政令措置,皆出于行在,这且不算,皇父夙昔严正谨饬一人,年老竟益发随性,猜忌动怒无常,即便是如马齐、李光地这样的老臣,也轻易摸不准脉。再说兄弟里头,又是一片乱象,老八病着,老九在背地里更没少动静;十四回京这些日子,行事做派看着,颇有些说不出来的味道;几个小弟弟都磨着老三替他们请奏,要往行在这边侍驾,老三烦不胜烦,来寻自己说,却又拣着自己临行的这个时候,再兼说了好些胤祺几个的不是……种种这般,想到繁难处,胤禛直觉得头疼的很。

行宫修在汤山山麓,殿堂宫舍并不多,除却山门内第一、二进的龙尊王佛庙和水宫娘娘殿,高台上的寝宫只有两进,面阔十间,俱东西向而建,以游廊、假山交相连缀,又顺依山势,导引自山腹涌出的温泉水,四下流布于其间。不论是高耸出林的佛庙、大殿,抑或是错落点缀的亭台、馆阁,皆是青砖墁地,灰瓦灰墙,大是有别于京畿的几处郊园离宫,显得极是古朴庄重,又撷趣天然。汤山本就山水神秀,又兼康熙极爱坐沐温泉,屡次以‘坐汤可舒筋骨,兼疗人病’,‘暖乃宜于体’为谕,于温泉之功称颂不已,更时有召对老臣,流觞娱情以为乐,故虽行宫不在北巡御道之上,但每至热河回銮,必经行此处,驻跸一二日。近几年来,皇帝内外忧惧之事颇多,年老劳心,病势缠绵,体魄早非从前,而温泉疗养尤佳,行宫也就成了除畅春园外,皇帝最爱的一处颐养之地。

这一日午后,康熙自院内的温泉池中浴罢,稍觉精神好些,一改往日沉闷,打趣了随侍的魏珠两句。康熙心境好,魏珠自然也觉得差事当起来轻松如意些,轻问了句,“那主子等会子可要还出去?”抬眼只见康熙摇了摇头,便闭了口,伺候着康熙回到暖阁,更上件石青色万字纹夹袍,又扶着他坐了长椅上,随意用了些克食,魏珠方转过这边长案来,仔细地将早上呈进的折子拣选出奏事折,正要抱过来,就听了康熙道,“朕有些乏,折子搁这儿,你先去传四阿哥过来。”见康熙点了点手边的小几,魏珠忙地一躬身,“嗻。”又趋步过来,将一叠奏折搁好,望了康熙一眼,才跪地一千,小心地退了出去。

时近暮秋,山气高爽,但温泉水温仍显偏暖,一个晌午下来,康熙面颊也被水气蒸氲地有些红润,这会子微觉困顿,身子一倾,便后靠上了长椅,闲闲一眼扫过手边,倒是折上所署姓名令他生出些许兴趣,康熙信手拾过,打开看了不到两行,倦意上来,也就沉沉睡了去,迷迷糊糊地,渐入梦中。

君臣二人从澹宁居出来,坐了丁香长堤东侧的凉亭之中。眼前是一张英隽方正的面孔,眉目间尤显着他那股子矜豪秉性,虽是君前奏对,却仍禀着一份从容气度,“建昌一镇,为川省最远,所属之越嵩卫为往来必经之地,贼蛮抢夺不已,又屡伤及我兵丁。臣原与提督康泰定的方略是以蛮攻蛮,但经日下来,总兵张友凤年老,营伍废弛,平日既不能弹压,临事更漫无成算,而致如今贼蛮越发恣肆。此风断不可长,臣想建昌五卫,四面蛮番,如任其逞狂,不加惩创,实恐其等以此效尤,来日另生事端也未可知,臣有封疆之责,自当及时亲往督励官兵,以收后效。”

康熙一手搁了石桌上,一手指了年羹尧道,“剿匪、平逆,哪一省都有,大清这么多行省,每个督抚都有封疆之责,可也未尝见着几个亲往督师的。朕听出来了,你是嫌张凤友无能,碍着康泰的面子,你又不便参他,但张凤友毕竟是带兵的人,他不愿亲历亲为的事,你就去了,也一样是支使那些疲兵,你靠什么去弹压那些个番子?”

为此,年羹尧似早有成竹,侃侃回道,“越嵩地方皆系崇山峻岭,臣曾亲往查看,贼蛮之所恃者,深林密箐而已,非但马兵无所施展,即便步兵也非能尽其所长,惟有以蛮攻蛮最为上算,此策未改。前有所怠,乃是因张凤友前所调土兵,皆是附近越嵩居民,与贼蛮多有亲族瓜葛,两处一战,自然观望不前。臣欲于蛮番中,另择忠顺土司二人,蛮兵八百,挑选臣标下及提镇兵丁五百名相机剿抚,料来贼蛮当不难于授首。”又见康熙似有深思,忙又补道,“蛮兵贪利,非重赏不能必用其命,臣蒙皇上恩眷,川省守牧七年,小有积蓄余资,皆是皇上天恩高厚所赐,臣不敢吝啬,预备捐资设赏,鼓其锐气,少报隆恩。”

“好!”康熙终拊掌一笑,立时赞道,“朕曾有谕,‘川陕督抚,赖是满洲。’像你的川省,若是张伯行去,必定误事。他任苏抚时候闹的笑话你该知道,见着几条渔船,就当成了海贼来防,又是呈文兵部,又是咨文闽浙两省会剿,张张惶惶弄得全无体面,若是让他去办你这样棘手的,还不得跟朕乞休归乡了,于事何益?”皇帝如此赞誉法,换了旁人必要逊辞两句,或是揣摩一二,年羹尧却是坦坦而受,倒不觉有何不妥之处,他本与张伯行并无多少交情,惟是那一句‘川陕督抚,赖是满洲’,让他多少觉得自己身份有些尴尬,是以顺着康熙的话,勉强应了句回道,“这……汉臣中,也并非无人……”

第382章 问鼎(六)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183章 科举弊案(五)第94章 又生风波(二)第225章 浑水(六)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209章 惊变(五)第55章 初识愁滋味(九)第133章 管中窥豹(二)第95章 又生风波(三)第79章 出征(二)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132章 管中窥豹(一)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228章 浑水(九)第302章 南山遗恨(一)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80章 出征(三)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19章 围猎(三)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107章 嫌隙(二)第289章 督抚之争(十五)第253章 议储(六)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111章 嫌隙(六)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223章 浑水(四)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216章 惊变(十二)5 诤臣第221章 浑水(二)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246章 浑水(二十七)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364章 风云渐起(十)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87章 惩戒第393章 完结篇第329章 万寿(六)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236章 浑水(十七)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222章 浑水(三)第31章 八阿哥(三)第380章 问鼎(四)第84章 出征(七)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330章 万寿(七)第143章 二征葛尔丹(十)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188章 风雨欲来(一)第377章 问鼎(一)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30章 八阿哥(一)第199章 风雷涌动(六)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13章 惊变(九)第173章 南巡(四)第258章 尘埃落定(一)第176章 南巡(七)第187章 惩戒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107章 嫌隙(二)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42章 麻烦(二)第140章 二征葛尔丹(七)第173章 南巡(四)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191章 风雨欲来(四)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29章 伤逝(三)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