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

年羹尧稍一顿,继而又道:“前头李之芳做浙闽总督时,也曾领兵亲战,但汉臣之中,这样的人甚少。”然康熙只当是年羹尧是谦辞,不禁慰勉他道,“天下承平日久,汉官便只能作些个无实之文、说两句现成话,至军务大事,断不能尽职。朕因此曾屡向汉大臣说,汉官不通兵事,这倘有紧急之事,边塞地方必兼用旗员,方有裨益,然旗员之中,惟通谋略者,才是大材料。朕曾亲统大军,经历军务甚多,这用兵一道,若不通谋略学问,一味好勇,则断然不能克敌千里。”说得尽兴,康熙精神头愈发的好,当下站起身来,年羹尧束手随立了其身侧,便见康熙笑道,“才你说的,安不忘危,时勤训练,就足见你知兵。身为一方督抚,明赏慎罚,鼓励兵丁,临事时方能致命效死,平日若无恩惠与人,又如何教人舍身效力?这后头说的,才更见谋略,不愧我满洲英才!”

“臣惶恐——”康熙益发赞他,又比之自身,足见宠眷优渥,年羹尧固然欣喜,然也益发觉得尴尬。年羹尧一族虽隶汉军旗下,却是也尽习汉家礼义,偏他还是个词馆翰林的出身,年纪轻轻封疆在列,年少纵横,自然脾气上头便豪阔不拘,于这起子旗下主奴的礼数,总归觉得别扭的紧。皇帝极少这般赞誉人,又处处以满洲私臣推之,虽并没有提点敲打的意思,他却是分外在意自己身份,终不敢一味相承,却着实有些惶恐,忙地一躬身回道,“奴才的身份,可不敢当皇上这话,皇上历练,俱是恩典。”

康熙听了这话先是一愣,看他尴尬模样,方知究里,继而哈哈一笑,“你就称臣也不妨,朕不跟你计较这些个没用的,当好了差事是正经。再者,人贵旷达,朕倒觉着那你前头的那些话,还更合你的秉性气度。”“嗻。”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得年羹尧极是心暖,又着实感戴不已,内里那一腔纵横的豪迈,当下纯作了报效之情,恳奏道,“盛世之下,中外归心,贼蛮亦同在圣朝化育之中,臣虽带兵前往,自当体皇上好生之德,只期首恶就擒,断不敢喜事轻兵,擅杀伤命——”不待他再说,这头康熙已是就手一拍在亭柱上,欣然大赞道,“好个年羹尧!切记不要生事。”

却说皇帝本是疲乏之下,才致所思见梦,而这会子的激赏之情,实实击在了长椅的扶手上,又将那赞赏的话,梦呓了出来。皇帝自己固然不觉,倒把一旁祗候的胤禛吓了一跳:来时皇父入梦正酣,他并不敢唤,立候之时,抬眼便瞥见皇父手边的折子上正是年羹尧的署名,为着他与年羹尧之私,正内里疑惑间,皇父乍地狠一拍扶手,又是高声斥责,教他实禁不住这一骇,那机敏的心思,自然将年羹尧往日行止做派翻覆了一遍,只道是他折中内容愈发悖逆不知检点,惹得皇父不虞。

正当胤禛且惧且惑地窘立在一旁之时,皇帝梦中乃是一派和煦之象。康熙一手扶着亭柱,一面望着远方堤岸上的几丛翠竹,饶有兴致地听着年羹尧侃侃而谈,“川省重地,兼扼滇藏咽喉,皇上倘欲以兵锋合势,川兵入藏,臣以为当以四路会同进剿。松潘用满兵一千名、汉兵二千名与西宁大兵合势;打箭炉亦用满兵一千名、汉兵二千名与云南大兵合势;再两路分拨护运汉兵一千名,由四路进剿,贼必难支。”

“嗯?只七千人?”康熙原细听着,这会子蓦地收回目光,似笑非笑地看着年羹尧问道,“延信跟朕要一万六千人,你这只肯给一半啊?”康熙负着手在身后,原地踱了两步,继续道,“策妄阿拉布坦精悍奸诈,到了入藏这一步,朕观两路进兵,这多寡还是其次,得要看济不济事。据富宁安所奏,松潘、打箭炉两处进藏道路,远近险易不一,但大约都须六十余日才能进驻招地,既是一番大阵仗劳师远进,自然须兵威齐整。西海一带又皆倾信虎毕尔汉,而唐古特民人素来柔弱,惟有兵势强大,方能起震慑归顺之功。你怎么看?”

这厢年羹尧却是不慌不忙,随了在康熙身侧,躬身奏道,“富宁安所言,实为切中彝理之肯要,但臣身膺封疆,就川言川,在此事上,于僚属间酌情讲问并非一日,皇上今既垂问于臣,臣断不敢徒为臆度。自古用兵,不患兵少而患不精,不贵兵多而贵教练,若教练之精兵,虽少可以胜众。臣查川省兵额三万有奇,除大小各官亲丁坐粮,现兵不满三万,倘松潘必用兵六千、打箭炉必用兵一万,除满兵外,还应再调绿旗兵共一万四千。而内地土司、番蛮、要隘,不得不留兵防守,是以如通省调集,至省须十余日,而路远者更须一月,松潘与打箭炉山路崎岖,人疲马瘦,臣并不敢望其深入藏地而致力效死。臣如现在教练,便预备就近调遣,两路满汉与护运兵共七千名,擢选精锐,军声也不可谓之不振,臣可保其必能制胜!”言罢,又略一想,补道,“如务在兵多,势必各处也将凑派疲弱之兵充数,反是为我大军之累。况自备兵以来,川省购马已是甚难,即使调兵过万,大军所需战马也无来源,再打箭炉以外,南北两路皆无如此宽敞之地,既不便我大军列阵施展,更可容万余兵丁安营之处……”

年羹尧一席话说来语意坚定,说到此处,目中之意更显尤为忧虑,康熙一直在凝神细听,并不发一言,及听到这一节,也是深有所动,目光一闪,立时打断问道,“富宁安在陕,并不知你川省情形,如你知之甚详,何谓打箭炉外之南北两路?”年羹尧稍事回忆,即刻禀道,“回皇上,大军行至打箭炉进兵,由里塘、巴塘、叉木多、擦瓦岗、书班多而至招地一线,蛮番、商旅往来皆由此路入藏,道迂山险,是为南路;自打箭炉由霍耳、得尔革、春料儿、诏乌、春科纳鲁、索克赞丹滚庙,由哈拉乌苏之下渡口而至招地,路面平坦,水草丰茂然居民甚少,是为北路,但也不足以供我大军万人行进歇宿。”

“里塘、巴塘……”此处并无地图,自然看不到山川地理形势,康熙正咂摸着这两个地名,年羹尧倒是即刻便知皇帝所想,当即道,“里塘、巴塘、结当,原系云南丽江土司府管辖,但后归西海蒙古诸部。倘若由丽江府所辖中甸至巴塘,较川省最为近便,故而臣请必以云南之兵与川兵合势。而西海诸部自王、贝勒以降,于战事尽皆观望,起初拉藏汗被围,并无一部救援;会议出兵,更无一部行进,若与我兵同行,臣恐策妄反藉此侦知我军动静。臣的意思,必不可使西海之蒙古兵与打箭炉之大兵会合,致生事端,惟有滇蜀两路合势,出,则军威自倍;进,则四路之兵声势相连,必能克胜。”

康熙心内自是将年羹尧翻来覆去地赞许了一番,迎着草木薰风,又觉难得地畅怀舒意,抬手指了指年羹尧,和煦道,“你既酌夺预备在先,那入藏所需马匹、粮草、还有军械怎么说?”正说到哏节儿上,眼见年羹尧低头思量一发,正要拱手再奏,却不妨眼前的人物、景象都变得模糊起来,康熙略微眯了眯眼,听及身边传来一声微唤:“皇阿玛——”

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0章 围猎(四)第176章 南巡(七)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9 喜讯一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382章 问鼎(六)第301章 意动第77章 从军(八)第135章 二征葛尔丹(二)第33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一)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367章 风云渐起(十三)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32章 八阿哥(四)第92章 首战葛尔丹(八)10 喜讯二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114章 家宴(二)第78章 出征(一)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四)第110章 嫌隙(五)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205章 惊变(一)第73章 从军(四)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65章 何去何从(六)第262章 尘埃落定(五)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4 修行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27 伤逝一第84章 出征(七)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75章 从军(六)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82章 问鼎(六)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383章 问鼎(七)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108章 嫌隙(三)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116章 家宴(四)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33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一)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386章 问鼎(十)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第172章 南巡(三)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386章 问鼎(十)第386章 问鼎(十)第212章 惊变(八)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377章 问鼎(一)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205章 惊变(一)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