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

乾清宫西配殿的弘德殿中,一片死寂,肃立在门口、廊下、庭中三处的内监侍卫等,俱都是打叠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摒着气儿,微嗽不闻。三月里煦风暖日,隔着宫墙,御花园的参天松柏都满枝写着春意,王掞却如同枯木一般地跪在殿外,朝冠置于一旁地上,浑身上下朝服不整,满头满脸地挂着颓唐。弘德殿不比乾清宫正殿疏阔,形制较小,明间暖阁也都造得颇为紧凑,是以眼下虽不知殿内情形,却能时不时遽然从里面传出阵阵高声。

“朕一再容让,他不知见好就收也就罢了,还屡屡兴是非,非逼得朕要骂他祖宗!”康熙气极,背着手来回在殿内折了两道,一反身指着殿外恨恨道,“愚昧小人,还每每以其祖王锡爵在神宗时力请建储为荣,再四夸耀人前,不知羞耻!”御座之前,一溜跪着胤祉、胤禛、马齐、嵩祝、王顼龄、隆科多等人,皆是先后进来奏事的,初只知气氛不对,料想皇帝余怒未消,可不想就这么无声无息地也跪了小半个时辰。在场众人无一不是深悉皇帝性情的,这会子见皇帝总算开口骂人了,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当下只是更伏低了身子,任皇帝将这些怒极之辞肆意宣泄。

为着这次王掞又纠合御史上书请建储君之事,康熙先前在御门听政上就已是一通雷霆发作,明摆着就是要拿王掞做筏子,重申当年‘敢有再请建储者,朕必诛之’的上谕,事涉敏感关节,诸王大臣单听着就心惊肉跳,劝都不敢劝上一分,哪还有再敢替王掞缓颊的。朝上当即就有严旨,令将王掞从重议处。然散朝之后,又有旨意将王掞老迈之躯拎到弘德殿外跪着,胤禛一路随过来,虽是心有不忍,却因不甚明白皇父用意,也是不敢多话。

康熙骂过这几句狠话,才好似消了几分怒气,不耐烦地冲众人一挥手,降了调子道,“都起来罢,没的让你们也都陪着跪。”胤祉列在最前头,当下一体叩了头谢过,才小声领头道,“求皇阿玛息怒,怡养圣躬为重。”胤祉本是劝慰于他,可一个‘怡养圣躬’,又激出康熙一股子无名怒火,阴着脸看他,“朕倒想过安在日子,也得要有人肯容得朕!”胤祉觑着康熙神色,不意间目光碰上,心中不禁打了一个激灵,只得躬身告罪,讪讪地不敢再应。

康熙目光在众人身上逡巡了一遭,最终定格在殿门口,森然道:“好么!真长本事了,一而再、再而三,好一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打量朕是可欺之主么?朕虽身子不济,也还没死,还不到臣子们就希求来日富贵的时候!”皇帝如今体力较早年虽日显羸弱,骂起人来却是中气十足,又冷地骇人,列在最后的王顼龄与隆科多俱都一噤。王顼龄虽是大学士得以列此,却是个汉臣的身份,颇为尴尬;隆科多自得了步军统领之后,再又蒙康熙委了理藩院的差使,宠眷日隆,常侍君侧,只是昔年往事常有佟国维详加教导,却从未亲身担待过这样的阵仗,一时见了,直感皇帝固是年老,然独杀伐决断却未更改……

“臣等万死不敢承当。”这话说的极重,马齐早已是领头再度跪了,重重叩首。胤祉、胤禛等随在一道,也不敢劝,众人除了伏地叩首,静聆雷霆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法子。胤禛心中却也是与隆科多同样的想头,然才在脑子里打了一转,便又听得皇帝愈发骂地刻薄,声调也愈重:“不是朕想折辱大臣,可他王掞算个什么东西,谏臣?孤臣?还是忠臣?朕虽老迈,但眼还没瞎,还能辨得出个忠奸好歹来,朕谓王掞,是为国贼!借朕登极六十年之期,喻朕年老不能用事;奏请建储,实则欲放出二阿哥,一味借此邀荣,不念社稷安危、国朝休戚,亦不顾宗族身家性命,甘当叛逆,如此居心险恶,无父无君之人,尚有脸面忝列阁部谎称谏言,还敢在折子里头妄称忠爱愚诚?简直不知死活,恬不知耻!”

一时间,金石之音震得满殿中都是回响,不消说殿外的王掞自然是一一入耳,殿中众人也都无不悚然。然皇帝终不是盛年之时,可以由着气性地宣泄,是以待他怒意横生地狠骂完这一通,早已是气血上涌,颧骨上也泛起潮红来,偏着殿内康熙又不准太监伺候,隐隐地竟是站立不稳,好在胤禛眼尖,急忙膝行两步上前扶住了,余等也皆是一阵悬心,慌地一声就喊“皇上保重”,纷纷探了身子就要过去。待康熙伸手抓稳了御座,靠在软垫上,又用了些苏合香酒,缓了一时,望着人人眼中的忧色,才摆了摆手。胤禛无奈,在御前默默一叩首,方才退了一旁,只听得康熙又冷哼道,“朕要记得没错,那十几个列名的御史,陶彝、陈嘉猷,哪一个不是当年题请建储之人?想当初王掞事前以密折奏闻建储之事,朕倒一时失察,不曾疑其等结党,如今看来,陶陈等人明系王掞党羽。给朕严查,今日事若是与其密谋之举,则必有用心险恶之处,朕断不容这等奸恶之徒以前明故事乱政!”

“皇上圣明洞鉴。王锡爵极力奏请建储泰昌帝,方致其后魏忠贤等数十年乱政,再致明亡,王锡爵不能辞其罪,但…要论王锡爵以阴私结党,恐这是前明的风气,并非他一人若此……”这话却是嵩祝先应的,他见皇帝还要一味骂下去,深怕再要真伤了龙体,干系只怕更大,忙顺了康熙的话,硬着头皮回道,只是觉出康熙一番要兴大狱整治言官的用意,便将话头转了一转。

其实王掞的折子嵩祝看过,倒真并无皇帝引申出来的这些恶意,王掞又实在是轴人一个,满朝皆知废太子已再无气候可言,偏他只一个肯如此抱定心念为了胤礽,要说他真有那谋逆的恶念,只恐换了谁都不信,可偏他王掞一再以建储之议拂逆龙鳞,却实在不能说他没有为废太子张目的意思,不曾存了效法曾祖之念,因此惹得皇帝屡次大发雷霆,说他咎由自取却并不屈了他。

对王掞的处置,于这几个股肱重臣来说难言的很,于阿哥们却是少了很多关碍:皇父日益年高,储位之事终究也是胤祉、胤禛两个悬心之处,各有各的想头,但是对于皇父屡次所言不立储位之说,二人终究是半信半疑,都想看看如今这一回对王掞的处置,察觉出乃父真意,比之这个,王掞其人便显得无足轻重了,是以二人虽听出来嵩祝想为王掞缓颊一二的意思,也是跪在一旁一声不吭儿,静观其变而已。

“那你想怎么处置他?”康熙听出嵩祝的意思,冷哼一声,一抬手打断了他道,“朕不以他先祖之罪加在他身上,但是这回,朕就再容不得他。王锡爵已灭前明,王掞又以朕比之神宗,他坚请立二阿哥为嗣,毁我大清之意昭彰,如此奸恶之徒,朕岂有隐而不发之理?”

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205章 惊变(一)第371章 风云渐起(十七)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224章 浑水(五)第46章 麻烦(六)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179章 科举弊案(一)第386章 问鼎(十)第261章 尘埃落定(四)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393章 完结篇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65章 何去何从(六)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180章 科举弊案(二)第220章 混水(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46章 麻烦(六)第229章 浑水(十)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82章 出征(五)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229章 浑水(十)第22章 围猎(六)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326章 万寿(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110章 嫌隙(五)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1 诞生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30章 八阿哥(一)4 修行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第232章 浑水(十三)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324章 万寿(一)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116章 家宴(四)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06章 惊变(二)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02章 南山遗恨(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77章 从军(八)3 南书房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32章 八阿哥(四)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36章 浑水(十七)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44章 麻烦(四)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64章 风云渐起(十)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213章 惊变(九)第379章 问鼎(三)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72章 从军(三)第212章 惊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