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

康熙让几个儿子聚拢在身边,道:“你们可知道朕为什么要召回那些蒙古王公?”

太子道:“皇阿玛心思,儿臣等几个不敢妄加猜度。”

康熙淡淡一笑,道:“不妄议,不揣测,这个心思倒是没错,只是,今天,朕允许你们兄弟几个猜上一次。”

大阿哥瞧瞧太子,看看胤祉和胤禛,踌躇了一下,道:“皇阿玛,三弟四弟年纪还小,儿臣以为,他们尚未国政知之甚少,是否等他们长大些个,再习政事呢?”

康熙面无表情,道:“朕8岁登基就开始临朝听政,三阿哥今年已经9岁,四阿哥年纪虽幼,却也有些见识,朕的儿子,决不能像前明的番王一样,做个太平的安乐王爷,你们几个,从现在开始起,不光要进学习武,而且要学习政事,朕也会寻机会派你们差事,不历练,怎么能以后成才,没有出息,莫说亲王,郡王,便是贝勒,朕也不会封你,若是没有长进,当心朕连你们现在的贝子爵位也撸了去。”

见康熙动了意气,几位阿哥纷纷跪地请罪。太子心中既兴奋,也觉少许失落,兴奋的是大阿哥又惹恼了皇帝,如此下去,大阿哥不可能再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忧的是,皇阿玛有意让其他兄弟也参习政务,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其他兄弟也可能对太和殿上的那张宝座产生觊觎之心。在他看来,最好就像是明朝一样,就让其他所有兄弟像废物一样的被养着,他才不在乎什么兄弟情深的鬼话,宝座只有一张,现在可以兄友弟恭,到时候肯定你死我活。

对于胤禛而言,这是一大利好消息。可以参知政事,顺便近距离观察一下老爷子的帝王心术。他也明白,这种情况之下,太子和大阿哥之间必有一场龙争虎斗,他已经抱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虽然他目前还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但并不拒绝渔翁得利。

康熙哪里知道就在这一转眼间,面前的几个儿子都动了无数的心思。只是看着太子道:“胤礽,你先来说说看,朕准备如何处置眼下的状况?”

太子自六岁起酒杯康熙日夜呆在身边教诲,平日里更是被要求练习看折子,心中略一权衡,便答道:“儿臣以为,皇阿玛会结纳几位蒙古王公,以孤立葛尔丹,且这几位王公的属地皆在我与葛尔丹之间,如起战事,也可为我稍阻葛尔丹势头,而且,几位王公结纳葛尔丹,无非图利而已,我天朝物博,以利诱之,岂有不得之理。”

康熙听罢点点头,道:“大面上都没错,不枉你平时用心。胤禔,你也说说看。”

大阿哥猜度康熙的意思,应当是太子讲得还不完全,于是挖空心思要拾遗补缺,便答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太子所言虽不差,却也不尽然,儿臣觉得皇阿玛施恩的同时,也定然会面斥那些蒙古番王,以显我气势。儿臣观察,他们对葛尔丹颇有敬畏之心,然对我大清,也不敢公然违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皇阿玛恩威并重,展我大清朝风范,必能使其明白只有恭顺我大清,才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康熙不置可否,接着问老三胤祉道:“你怎么想?”

胤祉完全没有想到康熙会真的问他,匆忙之间,思之不得,便只好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搪塞答道:“儿臣读圣贤,夫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于正,孰敢不正。’皇阿玛为天子,得政于天,是为正统,又行正直,便是那些奸邪小人,也耐不得皇阿玛何。君君臣臣,蒙古王公也应当懂得的,便是葛尔丹,也定然邪不胜正。”

康熙笑道:“仓促之间,能引经据典,已数不易了,但是还得想的在透彻些,典籍所载未必能用于实际政事,要活学而活用之。”

胤祉点头称诺。

康熙再转向胤禛,道:“胤禛,你师傅一直夸你有些见识,不妨说来听听,说错了,皇阿玛不怪你。”

胤禛心说“这哪里难得到我啊,想当初,公司里虽然不教帝王心术,却没有少进行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我就来个旧瓶装新酒。”面上却是一副为难的样子,道:“皇阿玛,儿臣惭愧,虽有些想头,却也还是听了太子和大哥的才略有所悟,且儿臣也不及三哥书读得好。”

康熙一摆手,道:“不打紧,今天只是我们父子几个闲聊而已,有什么想法,都但说无妨。”

胤禛一辑道:“儿臣献丑了,儿臣以为,八字以盖之,‘区别对待,各个击破’ 而已。”

康熙饶有兴趣地看着胤禛,道:“这话左右都有说辞,朕要听你自己解来。”

胤禛不急不缓道:“诚如太子和大哥所言,几位蒙古番王惧怕葛尔丹,所以才放下身架结交之,然他们各自情形心性又有所异同,儿臣席前听高士其讲到这几个人,便请教于高士其,得知达什巴图尔亲王最喜钱财牛羊,一直妄图垂涎土谢图部的草原,高士其言,可能葛尔丹会以此为饵,诱之,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和罗理年轻有为,不甘成为附属,却又部族属地规模都不大,有和葛尔丹互相利用之嫌,喀喇沁蒙古亲王鄂木布确是和我爱新觉罗渊源最深,儿臣于是席间特别留意了一下,看他于葛尔丹言词之间,频频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可能只是一时与其结交,又怕触怒皇阿玛,就像一居士,一辈子不吃肉,偶尔为之,生怕菩萨发觉一般。因此,高士其对儿臣说,对他们当因势利导,循利者,以利诱之,怀壮心者,以爵位土地授之,但同时调其离开原驻地,对于喀喇沁,安抚加警告定能奏效。”

康熙大笑,道:“好一个‘区别对待,各个击破’。虽然不是你自己之见,但能够言之友如此条理,实属难能。而且能观察入微,很好。你们兄弟几个,没有让朕失望,高士其这人也颇有心,是块上书房大臣的材料。”

胤禛暗自道,我无非就是说了些情景领导的最初级理论而已,值得这么惊讶?而且我总不能告诉你这些都是我想的吧,否则太子和大阿哥还不得天天像防贼一般防我,如此最好,大功让给高士其,我也有点汤喝。

第89章 首战葛尔丹(五)第221章 浑水(二)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177章 南巡(八)第76章 从军(七)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12 郊迎二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267章 尘埃落定(十)第263章 尘埃落定(六)第358章 风云渐起(四)第77章 从军(八)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382章 问鼎(六)第383章 问鼎(七)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380章 问鼎(四)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159章 河务(二)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26 兄弟三第167章 国事家事(五)第146章 二征葛尔丹(十三)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68章 何去何从(九)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89章 首战葛尔丹(五)第17章 围猎(一)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90章 首战葛尔丹(六)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80章 出征(三)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183章 科举弊案(五)第149章 二征葛尔丹(十六)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26章 浑水(七)第386章 问鼎(十)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174章 南巡(五)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133章 管中窥豹(二)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256章 议储(八)第229章 浑水(十)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1章 围猎(五)第212章 惊变(八)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377章 问鼎(一)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84章 出征(七)4 修行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379章 问鼎(三)第268章 尘埃落定(十一)第157章 洗三(二)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29章 伤逝(三)12 郊迎二第325章 万寿(二)第116章 家宴(四)第309章 南山遗恨(八)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54章 初识愁滋味(八)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22章 浑水(三)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1 诞生第378章 问鼎(二)第371章 风云渐起(十七)第29章 伤逝(三)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15 家祭二第36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六)第209章 惊变(五)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279章 督抚之争(五)第246章 浑水(二十七)第117章 家宴(五)第262章 尘埃落定(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