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麻烦(六)

胤禛原料想这混混也就是吃软怕硬的主,不料那厮被打成这样嘴里还是不清不楚道:“你打的爷好,王八羔子,我操你大爷!”因为牙齿被打掉了,所以含含混混的。

胤禛怒气一阵阵向上翻腾,对宝柱道:“你听不见他骂你主子什么吗?你怎么当差的?主辱臣死你懂不懂?”

宝柱也是贵胄子弟,以前几曾听过这等市井泼皮的腌臜语言,刚才也是一愣,被胤禛一下骂醒,当下左右开弓,几巴掌下去,那厮的脸就像球一般鼓了起来,最终的根本就张不开了。接着,宝柱像捉小鸡一般把那无赖提溜到胤禛身前。

胤禛冷笑道:“你不是说你是康亲王府门人吗?也不怕告诉你,我是当今皇四子,雍贝子胤禛,我今天就好好管教管教你。”

戴铎在旁边一听,心中一凛,没想到今日居然路遇搭救自己的贵人就是皇四子,但眼下事情紧急,若是按照四阿哥这么处置,恐怕会为四阿哥日后带来不少麻烦。首先,康亲王是礼亲王代善孙,论起来,算是康熙的堂兄,胤禛的伯父辈,深得太皇太后的喜爱,而且战功赫赫,自康熙十五年大捷之后,得无上恩宠。虽说胤禛占着理,但是打狗看主人,若是真的和康亲王杠上了,吃亏不小。再说,看这位四阿哥年纪不大,不像是奉皇命出宫办差的,这事,算起来应该顺天府处理,而胤禛越俎代疱,私刑相加,可以被扣一顶“处事不当”的帽子,也够胤禛吃一壶。

戴铎略一思忖,便大声道:“ 宝柱,你听好了,你现在替四爷和康亲王行的不是王法,是家法!四爷和康亲王一气连枝,四爷这么做是替康亲王好好管教他的门人。”

胤禛一听之下,便已明白戴铎的言下之意,不由得为戴铎的虑事周详而深以为喜,道:“戴先生所言正是。宝柱,将此人解送刑部处置。”

那个史爷听到原来这管闲事的人正是四阿哥胤禛,知道这次自己是踢到了铁板上,不由得大为惊恐,虽然最不能言,却不住地用那只还能动的手比划着,恳求胤禛能放过自己。

胤禛冷冷道:“晚了,让康亲王知道你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做这种勾当,还不活扒了你的皮。”

听到胤禛亮了身份,周遭的客人和那位顺天府丞都纷纷跪地,掌柜的心中倒是暗喜,这样一来,自己不仅不用再花那二百两银子,还可以有资本向以后来的客人说,连当朝四阿哥都光顾过盛香居,这可就是最好的招牌。

胤禛叫来顺天府丞,知道他叫王维珍,刚刚从四川盐道任上调京,便疑道:“盐道是肥差,怎么王大人反而入京作了二府?这个京官,最不好当啊?”

王维珍苦笑一声,道:“四爷,今年大考,我得了卓异,吏部特检入京的。”

胤禛轻声道:“只怕是你没有走明中堂的路子吧?”

王维珍不答话,只是苦笑。胤禛便也不再追问。于是命一名侍卫将史书(从掌柜那里终于知道了这个恶棍的名字)押往刑部,王维珍随行同去。

这时,戴铎向胤禛深深施了一礼,道:“戴铎以前不知四爷身份,多有不敬,请四爷见谅,四爷救命之恩,戴铎不知何以为报,但当四爷有命,戴铎定无不从。”戴铎本就不是那种自恃清高之徒,眼见胤禛是金枝玉叶,更加以之前的对话,使戴铎相信,胤禛早有结纳之意,因此借着答谢,便试探起胤禛的心思来。胤禛又岂能不知,当下便道:“戴先生如果还有心科举,不妨先屈就年羹尧处,明年还有恩科,到时再跃龙门,一应开销,有我承担,若有其他打算,也可以先过去将养身体,我也能时常讨教一二,待康复之后,再从长计议,可好?”

戴铎暗道:“没想到四阿哥年纪虽然不大,思路如此清晰,而又礼贤下士,以后不失为可辅的良主。”便道:“如此甚好,但凭四爷安排。”

胤禛大喜,便安排戴铎随年羹尧回去安置不提。

返回宫中,胤禛不知这事该怎么办才好,这是毕竟连着康亲王,一个处置不好,自己肯定得倒霉,而况太子那一头也不能不考虑。想了一下,终于拿定了主意,便来到毓庆宫找太子。见了太子,把今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子,太子便一脸的不高兴,道:“老四,你这唱的是哪一出啊?你现在也算是我的人,做事情怎么一点都为我想想,得罪了康亲王,这可怎么好?康亲王深得皇阿玛的重用,还有太皇太后的宠爱,手上又有兵权,平时我想拉还拉不过来呢,你这么一弄,根本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他不得把你恨到骨子里去?还得连累我!”

胤禛心道:“怪不得康熙以后会废了这个太子,这么没有担当,还一心想拉笼兵权在手的重臣,虽说可能是索额图教唆的,康熙又怎能不疑?”嘴上却道:“臣弟知道这事办得莽撞,给二哥您添麻烦了。臣弟这就上折子给皇阿玛,自行领罚,决不牵连二哥。”

太子想了一想,道:“这也是个办法,到时候我在皇阿玛前给你说几句话,讨个情,皇阿玛料也不会怎么你。”

胤禛暗笑:“就猜到你会这样,我也算是提前给你打过招呼了,上了折子康熙会罚我才怪,这下再赏我,你那口飞醋可就吃不着啦。”

果然不出胤禛所料,胤禛上了折子不久,刑部也上奏康熙,禀报了这件事。刑部因为此事既涉及康亲王,却又有四阿哥插手,不为踌躇,以致惊动了刑部尚书,和两位侍郎讨论下来,既要维护康亲王的面子,又不能不对四阿哥有所交待,只能最后拟对史书枷示一月,鞭背一百,而且在折上特意奏明史书为康亲王门人。康熙早已了解内情,便在次日大起的时候,当庭晓谕群臣此事,道:“旗下恶棍辱骂职官,如此轻处,何以警戒众人?如今应以康熙十八年例,从重治罪,康亲王管御门人不善,令罚俸一年,朕要诸臣工明白,朕只论事之是非,不论其为何人也。”

对于胤禛,康熙特旨,以胤禛事君父以诚,为国家法纪为由赏赐食贝子双俸,让胤禛得意满满了一把。太子心中虽然不忿,却也哑巴吃黄连,找不到理由去责怪胤禛。

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255章 议储(七)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35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五)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72章 南巡(三)第250章 议储(三)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24章 兄弟(二)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41章 麻烦(一)第386章 问鼎(十)第78章 出征(一)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261章 尘埃落定(四)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55章 初识愁滋味(九)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213章 惊变(九)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176章 南巡(七)第172章 南巡(三)第67章 何去何从(八)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92章 首战葛尔丹(八)第91章 首战葛尔丹(七)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167章 国事家事(五)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224章 浑水(五)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173章 南巡(四)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27章 浑水(八)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30章 八阿哥(一)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第87章 首战葛尔丹(三)第112章 历史轨迹第274章 尘埃落定(十七)第51章 初识愁滋味(五)第229章 浑水(十)第93章 又生风波(一)第170章 南巡(一)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4章 兄弟(二)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219章 惊变(十五)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49章 二征葛尔丹(十六)第176章 南巡(七)第40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十)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262章 尘埃落定(五)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324章 万寿(一)第212章 惊变(八)第28章 伤逝(二)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167章 国事家事(五)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168章 封爵(一)第390章 问鼎(十四)第273章 尘埃落定(十六)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109章 嫌隙(四)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361章 风云渐起(七)第44章 麻烦(四)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61章 何去何从(二)第255章 议储(七)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108章 嫌隙(三)第228章 浑水(九)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252章 议储(五)第220章 混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