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

将至入冬,万物萧条,以见初雪,本应该是胤禛最爱的季节,可这一年,他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太皇太后又一次病倒了。

前一年时,太皇太后就曾经中风过一次,着实让康熙紧张了一阵,好在太医及时用药,才有所好转,但太皇太后的精神却日见萎靡,这也一直让康熙为之牵肠。另外因为太皇太后曾经说过与胤禛颇为投缘,所以康熙在此后的一年多内也经常让胤禛去太皇太后处请安。

胤禛乖巧,极得太皇太后的宠爱,而胤禛自己也觉得这位老人家可亲可爱,所以时常的也和老祖宗开开玩笑,渐渐渐渐,两人都开始没有了规矩,起初胤禛还有些担心,但是他发现有时没大没小的玩笑却能让太皇太后更加愉悦。这种没有规矩,没有约束的生活,让太皇太后的心思也仿佛飞去了久违了的家乡科尔沁草原,让她也回到了自己的年幼时代,只有在那些日子里,她才能无拘无束,说说笑笑,好不开心。是以这一老一小,相得益彰。而对于胤禛而言,他也难得有机会可以在处处都得戒备,时时必须小心的宫廷生活中放松心情。太皇太后的行宫,在这个时代里,无形之中,成为他心灵的一方净土。

这几日,太皇太后偶受风寒,先时并不在意,不想到后面病势发展成口不成语,时时陷入昏厥之中,太医们束手无策,只得上奏康熙,称恐怕太皇太后寿数已尽,残烛将末,也就是在这几日了。康熙悲痛万分,先是下诏,命刑部大赦天下以为太皇太后增福,然后又召集了众嫔妃,及所有6岁以上的皇阿哥守候在太皇太后宫中,每日斋戒,虔心诵经以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后能渡此难关。

胤禛更是心中焦急,每日清晨即起,给康熙请安之后,便守候在一旁,默念大悲心陀罗尼经,因为紧张太皇太后的病情,所以也不由得忧上眉梢。康熙看在眼中,心中暗道:“此子有情有意,孝心可嘉。”眼看其他皇阿哥,敷衍者居多,于是愈觉胤禛出众。

但是,太皇太后情形却未见好转,于是,康熙命所有在京宗室贝子以上,官员三品以上者,随自己一起赴天坛为太皇太后祈祷,连尚在襁褓之中的皇阿哥亦须随行,只是由其嬷嬷抱着,这也是胤禛第一次见到皇十三子胤祥,时年,胤祥两岁。

这一天,风雪弥漫,整个北京城一片肃杀之气,康熙不顾众人劝阻,硬是在漫天大雪之中步行十数里从紫禁城来到天坛。身穿全挂子礼服,手拈馨香三支,神情肃穆,康熙缓缓跪下,众人连忙跟着跪倒,场面之沉重,令在场其余人等无不伤怀。

康熙像是无法抑制内心的翻涌,停了好一阵,才又开口,声音异常喑哑:“总理河山臣爱新觉罗.玄烨奏昊天上,忆自弱龄,早失怙恃(指康熙早年就父母双双过世),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如今祖母太皇太后身染沉疴,臣五内俱焚,惟泣血以告,祈求天上感念臣之孝心,庇佑太皇太后身体康安,臣愿减寿,以行全孝。” 说道此处,康熙声音哽咽,语不成言。

众臣工闻言皆磕头出血,其中,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裕亲王福全更是涕泪满面,却又觉放出悲声颇不吉利,只得强忍着,颤声劝道:“请皇上珍重龙体,太皇太后必得上天护佑。”好一会儿,康熙才勉强恢复平静,起驾回銮时,康熙仿佛是觉得仍旧未燃尽的青烟就寄托着太皇太后的安危一般,一步三回头。

然而,人事虽尽,天命难违。大约十数日之后,太皇太后陷入弥留之中,康熙与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及胤禛皆守在其身旁。康熙此时形容憔悴,下颌满是胡茬,额上也长出寸许乱发,眼神之中竟然还有几分无助。胤禛只是静静跪在太皇太后卧榻边上,手执念珠,心痛不已。他在现代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亲人’的永别,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好似丢失了一角,想要填补,却又无从入手。他看着太皇太后那曾经挂满了和蔼慈祥微笑的面容,现在却变得蜡黄而毫无生气,只有微微鼻息,不由心若刀搅。大家虽不明说,但都意识到,这已经是这位曾经叱咤半生的老妇人的最后时刻了。

过了好一会,只见太皇太后眼皮稍稍动了一下,康熙连忙走上去,紧握着她的手,小声叫道:“皇祖母,孙儿在此,孙儿守着您呢。”声音中满是颤抖,太皇太后闻言竟睁开了眼睛,轻轻叹息了一声。太医立即跪步上前,探了探脉息,又摇了摇头。康熙明白,这是回光返照了,于是把头凑近太皇太后,道:“皇祖母,有什么您只管说,孙儿听着呢。”

太皇太后费力地笑笑,道:“我知道,我就快去见太宗皇帝了,皇帝现在这么有出息,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有件事,请皇帝多费心。”

康熙忍不住落下泪来,道:“凡皇祖母吩咐,绝无不从。”

太皇太后缓缓道:“太宗皇帝梓宫安葬已久,我不忍惊动,且我心中挂念皇帝和你皇阿玛,又怎么舍得远离你们?如果皇帝能为在孝陵附近选块地把我葬了,我的心事也就了了。”

康熙闻言更是大痛,泪水延脸颊缓缓而下,太皇太后见状,勉力笑了一下,道:“皇帝是大人了,别哭,别哭。”声音越垂越低,及不可闻。这句话将康熙带回了二十六年前,其时顺治帝突然驾崩,刚刚八岁的康熙继皇帝位,试穿朝服之前,康熙也是啼哭不已,太皇太后就是这样握着他的手,娓娓道:“三阿哥现在是皇帝了,皇帝是大人,不哭不哭,让下面朝拜的臣子看到皇帝哭,会笑话皇帝的。”此情此景,宛若重演,只是人境已全然不同,他多想让自己回到那个时候,让太皇太后永远温暖地握着自己的手。可是,现在他握着的那只手却越来越冰冷,诚如康熙现时的心情一般。

是日,太皇太后薨,谥号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99章 父子兄弟(五)9 喜讯一第162章 河务(五)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10 喜讯二第212章 惊变(八)第246章 浑水(二十七)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64章 何去何从(五)14 家祭一第28章 伤逝(二)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118章 波澜横生(一)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58章 河务(一)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3 南书房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203章 风雷涌动(十)第106章 嫌隙(一)第70章 从军(一)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325章 万寿(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3章 兄弟(一)第226章 浑水(七)第19章 围猎(三)第86章 首战葛尔丹(二)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209章 惊变(五)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72章 从军(三)第57章 谁言寸草心(一)第132章 管中窥豹(一)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198章 风雷涌动(五)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1节 我来了 布鲁塞尔第221章 浑水(二)第124章 暗潮汹涌(一)第371章 风云渐起(十七)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365章 风云渐起(十一)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132章 管中窥豹(一)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55章 初识愁滋味(九)第83章 出征(六)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第84章 出征(七)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79章 科举弊案(一)第209章 惊变(五)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106章 嫌隙(一)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18章 波澜横生(一)第116章 家宴(四)第357章 风云渐起(三)第255章 议储(七)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171章 南巡(二)第256章 议储(八)第260章 尘埃落定(三)第188章 风雨欲来(一)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69章 封爵(二)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386章 问鼎(十)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138章 二征葛尔丹(五)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11章 惊变(七)第271章 尘埃落定(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