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初识愁滋味(九)

康熙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内,只见佟佳氏半卧在榻上,面色蜡黄,紧逼着双目,气息急促。太医迟正先正端坐春凳之上,手握悬丝的一头,另一头正系在佟贵妃的腕上。迟正先一脸肃容,屏气凝神,正仔细琢磨脉象,竟是一点都不知道康熙已来到自己身旁。林国康作为太医院医政却不敢怠慢,就怕迟正先过于托大,失了君前体统,于是轻轻咳嗽了一声。迟正先才注意到身后这一群人,尤其看到康熙就在自己身旁,吓得连忙跪下,低声道:“奴才死罪,不知皇上驾到。”

康熙先是狠狠瞪了林国康一眼,接着摆了摆手,轻声道:“起来吧,佟贵妃情形如何?”

迟正先踌躇了一下,康熙见状心又沉了下去,沉默了片刻,才道:“你是在旗的,说吧,朕不怪你,但朕不想你瞒着朕。”

迟正先暗中叹息了一声,道:“回皇上的话,贵主子的脉象沉细,代表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情形不是很好,而且症状像是由来已有一段时日。”

康熙忙问道:“可有什么良方?”

迟正先面色一下变得苍白,重重在地上磕了个头,道:“奴才不敢欺瞒皇上,奴才勉力而为便了。”

这句话虽然含蓄,但是对于康熙而言却如晴天霹雳一般,额头上一下子青筋暴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胤禛在康熙身后,也觉得一阵阵眩晕,他完全没有料想到这件事竟然来的如此迅猛而且如此突然。

林国康见两人都面色突变,心中也不免慌乱,急忙走上前道:“微臣想请旨与孙太医一起也为贵主子请脉,然后再研究开方一事,以策万全。”

康熙缓缓点了点头,然后走到佟贵妃榻前,侧身坐了下来,用手抚着佟贵妃毫无生气的面庞。

林国康不敢怠慢,近前跪下,用三根手指拈起悬丝,闭目探脉,好一会才将悬丝交给孙家平,孙家平摸过脉象之后也是一脸凝重。稍后,林国康向二人使了一个眼色,三人躬身退到一旁小声地商议起来。

康熙像是全然没有注意到他们三人的存在一般,只是紧紧地握着佟贵妃的另一只手,静静地望着佟妃,眼中满是怜爱。

胤禛眼中一片茫然,他也没有注意到这些,他突然感到十分恐惧,一种完全不知所措的恐惧。这十几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有佟妃呵护的生活,这对他而言其实是一种依靠,虽然他以为自己可以不需要,但其实,到了这一刻,他发现原来他在这个陌生时代中的孤独和寂寞,很多就是因为有了佟贵妃无处不在的母性的关怀而变得不那么难熬。他没有想到,原来自己可能并不像自己想象之中这么男子汉,在这个时刻,他真的还只是个孩子。

这时,佟贵妃的眼皮动了一下,康熙的手不由得攥得更紧,急声叫道:“林国康,快来看看,佟贵妃像是醒了。”

林国康闻言疾步走了过来,还想那那根悬丝,康熙焦急之下,也顾不得许多,道:“别拿那劳什子了,直接请脉,快!”

林国康只得应了一声,有些战战兢兢的,先把佟贵妃的袖子理了又理,直到完全看不到一寸肌肤,才轻轻把两根手指搭了上去,一会,道:“是,贵主儿此刻的脉象增强了些,微臣再施几针,贵主儿便能醒转来。”

康熙便连声催促快快施针。林国康几针下去,佟贵妃轻轻吁了一口气,便悠悠地醒了来。康熙顿时面上露出一丝喜色。

佟贵妃看着康熙,久久没有言语,眼中却沁出一滴泪珠,康熙心疼地问道:“月儿,你可吓死朕了,现在可感觉好些?”

林国康见状,连忙与两名太医退了下去。胤禛也不知当不当留在房中,他一方面担心佟贵妃,一方面听到康熙连佟贵妃的乳名都唤了出来,知道夫妻两个必有很多要说,不由得僵在当场,进退不得。佟贵妃倒是看到了胤禛的窘态,便低声将胤禛唤到身边,伸手抚了抚胤禛的身着的巴图鲁背心的皱边,道:“禛儿别难过,额娘不打紧,你先去休息,额娘有话和你皇阿玛说。”

胤禛应了一声,留恋的看了一眼佟贵妃,又向康熙打了个千,这才退了出去。

佟贵妃一直目送着胤禛,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半晌,道:“皇上好久不曾叫过臣妾的乳名了,想来快有二十年了。”

康熙伤感地淡淡一笑,道:“若是你欢喜,朕以后天天这么叫你。”

佟佳氏脸上浮上一抹红晕道:“臣妾怕是福薄,以后再也听不到了。”

康熙连忙伸手轻轻捂住佟佳氏的嘴,道:“朕不准你这么说,朕要义永远陪着朕,朕是天子,朕说的话是圣旨,你一定要听,知道吗?”

佟佳氏淡淡笑了一下,低声道:“臣妾也不想和皇上分开,只是臣妾这病,臣妾心中已经有数了。”

康熙此刻心如刀绞,他极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不那么激动,道:“太医给你诊过脉,说只要好好调养,没有大碍的。”

佟贵妃苦笑道:“四阿哥也这么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怕惊了他额娘。只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臣妾的日子不多了。臣妾有一件事,皇上一定要答应臣妾。”

康熙将佟佳氏有些散开的发丝拢了拢,道:“你说,朕都应你。”

佟贵妃缓缓道:“皇上,臣妾想求皇上,如果臣妾走了,皇上要好好照顾四阿哥。”

康熙心中隐隐有些不快,他知道佟贵妃待胤禛如亲生子,生怕佟贵妃提出要立胤禛为太子,但是自己方才又话说的太满,不由有些犯难,想了想,还是道:“朕会善待四阿哥的。”

佟贵妃极其聪颖之人,一听话音,便知康熙顾忌,便道:“臣妾所指,是请 皇上在四阿哥慎封四阿哥,甚至,以后什么都不要再封他。”

康熙乍听之下,不由一愣。问道:“月儿你说什么?不封胤禛?”

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228章 浑水(九)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74章 从军(五)第178章 南巡(九)第229章 浑水(十)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56章 初识愁滋味(十)第94章 又生风波(二)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88章 首战葛尔丹(四)第136章 二征葛尔丹(三)第142章 二征葛尔丹(九)第39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九)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72章 从军(三)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13章 家宴(一)第197章 风雷涌动(四)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249章 议储(二)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192章 风雨欲来(五)第370章 风云渐起(十六)第208章 惊变(四)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18章 围猎(二)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5 诤臣第380章 问鼎(四)第126章 暗潮汹涌(三)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304章 南山遗恨(三)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392章 问鼎(十六)第170章 南巡(一)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392章 问鼎(十六)第32章 八阿哥(四)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31章 八阿哥(三)第228章 浑水(九)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329章 万寿(六)1 诞生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43章 麻烦(三)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07章 惊变(三)第56章 初识愁滋味(十)第280章 督抚之争(六)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四)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57章 谁言寸草心(一)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79章 出征(二)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158章 河务(一)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186章 又逢伤心事11 郊迎一第129章 暗潮汹涌(六)第213章 惊变(九)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382章 问鼎(六)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第359章 风云渐起(五)第389章 问鼎(十三)第278章 督抚之争(四)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第207章 惊变(三)第193章 风雨欲来(六)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