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时习务,闲来踏歌

相比四娘与旖景,方才十一岁的七娘这时还是天真浪漫的年岁,不到学习庶务的时候,大长公主又对许氏这个世家出身的媳妇很是放心,相信她对七娘的教导有自己的安排,不须旁人操心插手,故而由得七娘无拘无束,挥霍这一段来之不易的悠闲时光。

日日清晨,旖景与四娘陪同大长公主在田间郊野踏马散步后,也会有两三时辰,了解庄子里的各项琐碎。

担当教管的人是杨嬷嬷。

“听说咱们府里产业,除了田庄,甚至还有商铺。”四娘有些不解,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算来商贾最为低贱,东明之前,商人甚至不能着锦乘车,商贾之子孙更是禁止入仕,也就是东明时候才有放宽,可商贾依然还是富而不贵,国公府作为勋贵,置田产无可厚非,涉及经商四娘就有些想不明白了。

杨嬷嬷笑道:“四娘可知国公爷与二爷、三爷朝中俸禄几何?”

旖景与四娘尽都摇头。

“国公爷的月俸,也才四十余石,若仅靠着朝廷的俸禄,养府里的奴婢都是不足的,故而才会置产,各处庄子里的收成,一部份为赋税上交国库,一部份为日常消耗,尚余大部份便会换置成银钱收入。”杨嬷嬷解释道:“但凡家业兴旺的贵族之家,消耗更是惊人,若仅靠朝廷俸禄补给,都不足以支撑,除了田产,商业也会有所涉及,不仅国公府,眼下但凡贵族,名下多少都经营着一些商铺,当然不是让贵人们亲自经营,都有得用的管事,用闲置的银钱,再生出利益,才能支撑着家业。”

贵族们要维持家业,朝廷自然不能允许贪污受贿,对于经商之举,也就只能放宽了。

莫说勋贵世家,就连皇子亲王,名下也都有商铺的。

不过贵族之家当然不比得商贾,并非以经商为重,比如卫国公府,多数都是置产,将商铺转租牟利,也有得用的管事,身有所长,懂得什么营生能有利润,主家才会交给他们本金,经营一些商事。

比如疏梅楼,就是苏涟一时兴起经营起来的商产,自然是赚不得大富大贵,权当消遣罢了。

又比如荣庆斋,原本是前明时候的“老字号”点心作坊,曾经名扬中原。

后*过战乱,商业受到重创,一些富商相继遇祸破产,荣庆斋也不能幸免。

据说荣庆斋的后人,在东明时入宫成了御厨,凭着家传秘方,极得天家荣宠,东明国灭,高祖在宫中发现了荣庆斋的“秘方”,顺手就交给了严后,严后又给了大长公主。

隔了数百载,荣庆斋的名气依然还是街知巷闻,大长公主既得秘方,不忍就此埋没,才让府里管事重新经营起来。

可贵族经商却不是值得传扬的事儿,因此背后的东家,一般都不会公之于众。

荣庆斋眼下成了旖景的嫁妆之一。

“难道咱们今后,还得学习经商牟利之事?”四娘又生疑惑。

杨嬷嬷笑道:“并非让小娘子们经商,好比也不会让小娘子们亲自耕种这些田产是一个道理,既然有管事们操持,主子只要看帐薄收成,了解所得利益,安排收支即可,但多少要了解其中的门路,才不致受下人蒙蔽了去。”

虽说管事们一般都是得用之人,但也难以保证不会渐生贪欲,欺下瞒上,主家若是一窍不通,更会纵得下人无法无天,时常过问着,能发现纰漏之处,责问纠正,才能威慑下人。

这也是大家闺秀除了琴棋书画,还得学习庶务的道理,尤其对于嫁给长子嫡孙,将来要掌管中馈的闺阁,这更是一门不得不学的本事。

又说这些田庄,有的是在京都附近,有的却远在宁海,主家并不能一一验看,也就只能是通过收益帐记,结合着旱涝情况,估计出收成的大概来,监督着底下人有没有欺瞒牟私。

旖景听杨嬷嬷与万婶细细分说,才知田庄里负责耕种之人除了家奴,更多的是租户,还有当地雇佣的长工短工,给予的报酬也是三六九等,标准之下,又各有区别,而除了良田,或者还有坡地、旱地,并非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稻麦,有的宜于植林,有的宜于养牧,其中门道,当真“博大精深”,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掌握。

“看来重要的还是用人,否则任是我有三头六臂,只怕也难以兼顾。”旖景总结。

杨嬷嬷表示肯定:“委实治家与治国基于同源,没有独木能支的说法,五娘若是通得其中门道,能知人善用,不至让人蒙蔽,就算合格。”

旖景花了些时间查看各类帐薄,也常常走访,与租户、长工们交谈,闲聊起收成与气候的关联,丰收之年与欠收之年粮粟价差,短短一时,对她从不曾关心的油盐柴米价格有了个粗步的了解。

又发现她的“商铺”嫁妆里头,除了租赁出去谋利的,也有茶楼酒肆,甚至有家药铺,一一问来,才知都是地段绝好的,管事们也都是“行家”,经营多年,利益颇丰,不用她再废心。

“等回府之后,寻个合适的时机,五娘还要一一见过这些管事,对他们的品性有个了解。”杨嬷嬷尽心尽责地提醒。

旖景拨弄一番算筹,得出她一年的保守收入,竟比卫国公俸禄还高出十番,顿时眉开眼笑。

将来再不会为钱银发愁了。

又是一个傍晚时分,膳食之后,三朵金花再度携手去良缘桥畔“踏歌”,经过十日以来,村民们不少都熟悉了这几个贵族千金,当初“邂逅”的那三个女孩儿,与她们更是熟识,这一日才瞧见旖景姐妹,三个姑娘就“扑”了过来,指着树荫下,霞影里正在高歌的少年,一叠声儿地介绍:“那位就是孙郎。”

旖景仔细打量方才十七、八岁的少年郎,见他长身玉立,举手投足间很有种刻意地风雅,身着京中士子们惯爱的玉色长裰,似乎是担心着陇间的污泥染脏了袍裾,掀起一角,别在腰带上,正冲着几个带着幕蓠的少女,唱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尽管他一派文士作风,可眉目间却极尽挑逗,轻薄之意掩示不住。

当日称他的歌声优雅的三丫双眼发亮,看得入迷。

七娘便笑道:“三丫既欢喜他,怎么不学村里女孩儿那样,踏歌而舞。”

三丫咬了咬唇,顿时沮丧下来。

“孙郎才瞧不上咱们呢,他只欢喜李家的姐姐,就是带着帏帽那几个,她们倒不常出门。”“小圆脸”铃儿说道。

旖景又打量那几个“李家姐姐”,一色的红衣绣裙,正在窃窃私语,其中有个撩开朱纱,毫不掩示地给了这边一个白眼。

七娘显然也看见了,觉得莫名其妙:“咱们与她又不认识,她瞪咱们干嘛?”

那孙郎正冲着“李家姐姐”们“搔首弄姿”,对好些个踏歌起舞的少女还不忘“横眉冷对”,更有几个身着葛衣的五大三粗的汉子,一看就是家丁恶奴,虎视眈眈地“警告”着农家少女们,不让她们接近孙郎一步,忽而又有一嗓子远远应合,旖景定睛一看,原来是名叫阿福的农家少年,一边从陇上大步踏来,一边放声高歌——

阳春已远哎桃李早谢,金秋不至哎瓜果未结,阿妹扶桑哎望穿秋水,可是在盼哎远人将回。

自从年初哎决绝一去,春去夏尽哎未有书回,我劝阿妹哎莫期离人,珍惜眼前哎倾心一人。

随着歌声人影渐近,阿福双目直逼三丫,反复吟唱着,将孙郎的“参差荇菜”压得只字不闻,晚霞灿烂的光影,落在阿福宽阔亮堂的额头,却照不透他幽深的眼睛,嘹亮的歌声里是毫不掩饰的情深意长,引得人群里喝采声此起彼伏。

原本围着孙郎起舞的少女们,尽都挽臂踏歌,围拢过来,一边畅笑着,一边围着阿福与三丫且歌且舞。

七娘见三丫一张俏面涨得通红,甚是扭捏,笑着推了一把,险些没直接将人塞在阿福的怀里。

除了少年少女们,当然也不乏年长的阿叔阿婶,甚至阿福与三丫的父母也在人群当中,似乎也饶有兴味,由着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互抒衷肠,毫不介怀。

似乎三丫的“情敌”也不容小觑,但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趁着阿福歌声才尽,又紧接着亮了嗓子——

我有凤仙花,簪上乌云鬓,阿哥莫留情,摘去襟怀佩。

便又有一些拥趸,呐喊着也将她推到场下,一时间气氛热烈,孙郎风头不复,脸上终于浮现出一层恼怒来。

旖景与四娘尚且有些拘束,只随着歌声笑声轻轻踏着步子,七娘却来了兴头,挽着她的黑面侍婢鲛珠下场与众人共舞,甚至还趁兴唱了首琼州的渔歌。

那三个带着幕蓠的“李家姐姐”,在欢快愉悦的人群里,显得有些不合谐,刚才对旖景她们十分不友善的少女,上前与孙郎耳语了几句。

于是在踏歌声中,就又响起了一曲凤求凰——

可是因歌者嗓音并不悦耳,更兼着山歌嘹亮,又影响了发挥,到后来竟然有些跑调,讪讪地没有唱完。

有人无所顾忌地哄笑起来,开始喝倒彩。

孙郎恼怒地跺了跺脚,咬牙看着受到万千追捧的阿福,面红耳赤,风度不再。

等他再一侧目,却见“李家姐姐”们竟都不约而同地将纱帏掀开一角,露出熠熠生辉的眼神——

旖景正在尽兴,也有杨嬷嬷悄悄将她拉出人群,指着良缘桥上,正驻足看过来的青衣少年。

“五娘您瞧,是世子来了。”

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愿洒脱,无奈世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七百一十六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第三百八十一章 联宗族亲,原来是你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协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大言不惭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来惊喜,恭贺芳辰第一百二十九章 传花击鞠,旧怨新仇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三百七十章 仗势欺人,欺得彻底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三十一章 存心试探,初明隐情第四百零九章 风云突生,顺势嫁祸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六百一十四章 暂时“和谐”,苦无良策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一百二十二章 据实相告,哭笑不得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间之计,黄雀之谋第七百二十五章 诸多拆台,接连拂袖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动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四百四十二章 有情无情,不弃当弃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五百五十四章 归人在途,又遇故旧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六百二十章 马革裹尸,还你自由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四百三十章 谢公寿辰,注定闹剧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归来,一段旧怨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协定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书信,请见王妃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横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图”,原因仰慕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游灯河,敞开心扉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面对质,好戏开锣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隐瞒不察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关注,风浪将来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强势继任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仅泄愤,关系大局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六章 抽丝剥茧,计量初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谢三,哭笑不得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证“确凿”,如何脱罪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三百六十三章 郑村死者,陇西归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