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

慈安宫后殿的佛堂,檀香浓烈的气息盘绕在乌柱青幔之间,一室寂静,以致于焚香烬落的声音,几疑可闻。

如姑姑眼看穿着蓝袄青锦裙的宫女垂眸拾阶而来,步伐略微有些慌乱,又看向正在佛翕前闭目持珠的大后,正专注地默颂佛经,连忙冲宫女摆了摆手,放轻步伐出去,绕过廊庑方才问话:“可是三殿下回宫了?”

“是,不过殿下尚在御书房面圣。”宫女又说:“今日丽嫔召了福王妃入宫,不知怎么地,竟罚了王妃在堂前跪着,这时已有小半个时辰。”

如姑姑蹙眉,自从正月后,丽嫔也不知上了什么邪火,频频召福王妃入宫,摆起了“婆婆”的威风来,太后生怕王妃受委屈,屡屡过问,福王妃只说是丽嫔关切福王,没有半句怨言,今日这是怎么个缘故?

因知太后是极关注此事,如姑姑也不敢隐瞒,反身再入佛堂。

太后却似乎知道她出去过一般,已经停了默颂,双手合什,叩拜完毕,才由得如姑姑扶了起身,听说了丽嫔罚旖辰跪在堂前,冷哼一声:“她自从有了六郎,可还理会过二郎的好歹?就连侧妃的事,也推托给皇后,这会子倒摆起了‘母亲’的威风来,偏偏辰儿是个受得委屈的,由得她刁难,你遣个人去,请辰儿来慈安宫,就说我要寻她说话。”

如姑姑应了,依然让刚才传信的宫女走这一趟,见太后去了偏殿,忙令人备上炭盆、热茶。

没过多久,旖辰就跟着宫女来了慈安宫,可让如姑姑蹙眉的是,丽嫔竟然如影随行,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眉飞色舞,颇带得色。

因着福王原是受过一时丽嫔教养,宗谱玉碟上写的也是丽嫔之子,论来得称丽嫔一声母亲,旖辰做为儿媳,被“婆婆”罚跪,连皇后也不好插手,太后虽是长辈,明面上却也不好“责备”丽嫔。

丽嫔因此才不以为意。

旖辰自是不会有什么埋怨之色,跟在丽嫔身后,依然端方有礼。

如姑姑瞧得心疼,暗暗扶了旖辰一把,落后两步询问:“王妃无礙吧?”

“有劳姑姑挂心。”旖辰笑容到底有些勉强。

直到这时,如姑姑方才留意到后头跟着的宫女,似乎喜上眉梢,顾盼生辉,却是丽嫔身边得用的琼衣,往常也是个谨慎的,今日却有些忘形,竟跟着步入偏殿。

“娘娘留步。”如姑姑看了琼衣一眼,不作理会,只对丽嫔说道:“容奴婢通禀一声。”

丽嫔眉头一扬:“怎么,不是太后召见嫔妾么?”

“太后娘娘召见的是福王妃。”如姑姑稳稳答道,她是慈安宫的掌事宫女,极得太后重用,连皇后对她都得客套着,自是不会将丽嫔放在眼里。

“有请王妃。”如姑姑也不理会丽嫔的怨愤之色,微微一让。

旖辰稍觉为难,自是知道丽嫔会越发“恨”她,但这是在慈安宫,自然得按规矩,不能轻言,且也只好“晾”了丽嫔在外,随着如姑姑的示意,往东侧的暖堂行去。

却又早有宫女将丽嫔的不请自来通禀入内,太后正憋着满腹怒气,不待如姑姑说话,就是一句:“让她先候着,这是慈安宫,哀家要见谁,但凭自由,她可还懂得宫规礼仪?”

旖辰脚步微滞,看向太后,便有些踌躇。

太后见如姑姑出去,又再挥退宫女,这才让旖景上前,赐她坐在下首的一个锦墩:“我知道你这孩子是个稳重有礼的,心里虽有委屈,也一昧地隐忍……眼下没有旁人,你且说说,这些时日究竟是出了什么缘故,让丽嫔这般上心?今日她又是寻了个什么由头,让堂堂一个亲王妃,跪在堂前。”

旖辰见太后动了真怒,心里又是一阵忐忑,拿不准什么该说,却也不敢再像前几回那般敷衍,思忖了一阵,才站起身来禀道:“娘娘息怒……母嫔原本也是听了些闲话,出于对妾身的关怀……因王爷他不纳侧妃,贵族们似乎颇有些议论,母嫔深知妾身不至如此不贤,劝说着主动替王爷纳妃,只王爷他一意固执……母嫔也是担心妾身一人之力,掌管家事之余,对王爷有所疏忽,才说要赐妾身一个帮手,可妾身却恐王爷不喜,有些犹豫,母嫔才责罚了妾身。”

简直莫名其妙!

太后揉了揉眉心——丽嫔起初对福王侧妃之事置之不问,却在这时斤斤计较起来,只怕其中还有蹊跷,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她面前挑唆生事!

待要细问,却也知道旖辰的为难之处,方才摁捺着,让丽嫔入内。

丽嫔在堂外早等得有些不耐,那心怀期待的琼衣更是忐忑难安,当闻太后宣召,丽嫔方才对如姑姑冷笑一声,抚了抚身上华丽的金丝海棠绣裙,理了理银线勾花的衣襟,一边婀娜往里,一边对琼衣说道:“原是你的喜事,且跟我一同,讨娘娘一个封赏。”

依礼,嫔妃们觐见太后,身边宫女得候于殿外,只丽嫔既然已经发话,如姑姑也不好阻拦,由着琼衣欣喜应诺,踩着雀跃的步伐进了暖堂。

狂妄无礼——

如姑姑暗忖,依然不动声色地候在堂外。

暖堂里,太后却已唤了旖辰近前,正打开一幅画卷共赏,评说着笔墨意境,看也不看丽嫔花枝招展的福礼,更不理会又是忐忑,又是期待的琼衣。

还是旖辰提醒:“娘娘,母嫔已经到了。”

太后方才抬起眼睑,懒懒地喊坐。

旖辰连忙去了下首,站在丽嫔身侧,琼衣在太后的语音里听不出喜怒,又不敢举眸打量,只好微退一步,落后旖辰侍立着。

“究竟贵族们有些什么传言,才让你关注起二郎来。”太后托起茶盏,依然不看丽嫔。

丽嫔看了一眼旖辰,心下一晒——任是卫国公嫡女又如何,到底是嫁给皇子,总不能逃过礼法,太后再怎么疼她,也疼不过亲孙子不是?这话题从这开头,接下来也就容易了。

嘴上甜甜地说道:“也不知是哪些人眼红,才拿阿辰说嘴,什么仗着国公府的势,与太后娘娘的疼爱,多妒不贤,容不得福王纳侧妃入府,不过嫔妾想来,到底人言可畏,再者也有个礼法不废的道理……”

“你既然知道是些谣言污篾之辞,就该追究散布言辞之人,何故反而责罚起辰儿来?”太后将茶盏往案上一顿,这才看向丽嫔:“哀家打小看着辰儿大的,她性情如何自是分明,二郎不愿纳妃,是自己的意思,求在哀家与皇后跟前,就连圣上都不理会,丽嫔你倒比咱们还知道礼法不废的道理。”

一听这话,丽嫔便有些坐不住了,慌忙起身,心下将旖辰好一阵埋怨,且以为这媳妇是个闷葫芦,老实本份,竟然还敢在太后跟前告状,连忙说道:“是嫔妾犯了急躁,原本因着今日提说,要给阿辰添个帮手,也好堵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言……嫔妾身边儿的琼衣,最是个得用稳妥的,嫔妾虽离不得她,但到底够了年龄,也不好再耽搁她的终身……娘娘,阿辰要掌管王府诸事,一人儿总会有些疏忽,若身边多个得用的人,才不致顾此失彼,嫔妾也知道因着六郎年幼,那些年对二郎有些照顾不周,好歹他称我一声母嫔,总该为他打算着的。”

这话说得,虽说明面上挑不出理来,到底却有些好强了——作为福王名义上的母亲,关心儿子家事可是合情合理,太后身为祖母,也不好为了孙媳妇,反而置孙子不顾吧,身为皇子,怎么只有一房妻室?

丽嫔早拿定了主意,自是不会服软。

太后挑了挑眉,扫了一眼琼衣,连样貌眉目都没看清,就收回了目光:“你能如此,也不亏二郎称你一声母嫔。”

丽嫔一听,又再心花怒放,正要让琼衣磕头,谢太后恩典,却听太后又说:“只你给阿辰添个帮手,从此她就是王府的奴婢了,不知这宫女是个什么出身?”

奴婢?丽嫔大惊,喜悦之情立即转变为满怀不甘:“琼衣原本是嫔妾乳母的女儿……娘娘,二郎他到底是个亲王,总不好只有一位正妃,嫔妾的意思,是让琼衣为个侧妃,也好堵了那些人的嘴。”

“丽嫔,你入宫多少年了?”

丽嫔:……

“枉你开口闭口不离礼法,哀家问你,一个奴婢出身的宫女,也有资格为亲王侧妃?就算哀家一时糊涂,看在你的颜面上允了,还有礼部、宗人府也不会认同,你这想法,置皇室体统何处?哀家体谅你‘慈母’心肠,又兼着辰儿也是懂礼谦和的好孩子,并不会忤逆了你的好意,这宫女既是你所赐,且允她一个将来,只要她好好辅佐王妃,将来若是个有缘份的,得了子嗣,再论及份位。”

委实太后也有难处,一来不好在明面上阻止丽嫔下赐宫人,倒真像是不顾孙子,“助长”旖辰不贤似的,二来也是顾及着那些闲言碎语,正好用琼衣去堵了那些闲话,至于琼衣有没有“缘法”,将来会不会犯错遭责,就看旖辰如何了。

旖辰到底也是皇家的媳妇,若这么一个没有份位的宫人都“安排”不好,将来日子也不会顺遂。

且说旖辰,原本今日不肯应将琼衣纳入王府为侧妃的话,也是因为觉得这事太过荒谬,倒不是犯了妒嫉,但她却不好说丽嫔不顾礼法,只好提出要与福王先商议,哪知丽嫔就发了火,斥她不贤不孝,被罚了跪,后来又担忧着太后为这事处罚丽嫔,将来与这位“母嫔”更加不好相处,这时听了太后的处置,却松了口气,连忙上前谢恩。

唯丽嫔刁难旖辰的目的落空,白白还折了个亲信去王府为奴,险些没将后牙槽给磨平,但太后的处置公平合理,她也不敢再质疑,只回了自己的宫苑后,才忍不住骂了一句:“太后当真偏心。”

反而是琼衣一旁劝道:“娘娘为奴婢尽心竭力,奴婢铭感五内,但奴婢出身卑贱,不敢肖想位份,但娘娘放心,据此奴婢却也有了机会,必会协助娘娘筹谋之事。”倒是开开心心地收拾了细软,去宫务局交接了手续,跟着旖辰回了福王府。

丽嫔却还有个右臂,叫做雪衣的,也是一番宽慰之辞:“娘娘安心,原本福王有无侧妃也无关紧要,再说琼衣生得那模样,比福王妃娇俏十分,将来必会获宠,您不过就是要给王妃添些难处,不让她那般顺遂,经过这一遭,就连太后也松了口,王妃必知她所倚仗的也不甚稳妥,将来还不得听您嘱咐行事,六殿下的婚事也算有望了。”

丽嫔一想,果然也是这个道理,若琼衣得了福王的宠爱,旖辰将来的日子可不得依赖她这个“母嫔”,哪里还敢不尽心,撮合着苏五娘与六皇子的姻缘。

当即又喜悦起来,全不知已经中了别人的算计。

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两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计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四百九十章 鸩杀李氏,迁怒旖景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两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里,已有暗涌第六百五十章 再潜西梁,关键一步第两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动,欲掷孤注第三百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两百六十四章 福祸相依,生死与共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转机,柳暗花明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条暗线,完成拼图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归来,一段旧怨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齐心协力第一百零一章 疏漠不再,关切依然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计”,入宫“和离”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险为夷,渐入死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七百二十二章 陈妃得宠,秦家获恩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宽容”,大度求情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顺示好,化险为夷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别重逢,情意绵绵第八十四章 两个旧友,一段血仇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六百零九章 虚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七百零二章 两对父子,一桩惊闻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无敌,可惜安瑾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六百零一章 留书提醒,事实真相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三十三章 窗里窗外,两心契合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蝉脱壳第两百六十二章 他乡遇故,才知音讯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断绝后,扼制谣言第两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动,一方尚迷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四百零二章 两个弃权,一个请赏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条暗线,完成拼图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恶人,祸之根源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无疑,绝不饶恕第九十三章 戏里戏外,谁主浮沉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六百零五章 惨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脱胎换骨第十章 先发制人,小胜一局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举,开诚布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七百一十六章 针锋相对,固执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