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

两日之后,虞沨之奏章呈抵御前,当日殿议,圣上大发雷霆,那些将行洪滩涂之地占为己有之贵族胆颤心惊,秦相与金相并跪龙座下,率先请责,当然声称自己并不知父辈家传之地竟是“违法财产”,险些引来大灾,对于为何数十载不纳赋税一事,尽都推诿于家中总管,一时间贵族府上“刁奴”丛生,匪夷所思得让人瞪目结舌。

太子在三皇子频频示意之下,又是满怀孤疑,又是犹豫踌躇,持笏出列,为涉案权贵求情,无非是那些不知者不罪,并及时挽回,庆幸未引发大祸的好话,天子却也顺坡下驴,严辞警告一通后,还赞了一句太子仁心宅厚,只将工部牵涉之官员以“玩忽职守”罪名罢职处刑。

金、秦二相才松了一口长气,又被天子接下来的一道诏令吓得悬心。

授楚王世子临机决断之权,务必察明瞒灾一事,重惩企图因私瞒公者,在并州行任何事宜,皆可持诏而行,不需呈章先禀。

诏书快马送往并州。

不过两日,得知楚王世子已经赦了两县知县的秦相就有所行动。

通政司那位秦党知事,忽而畏罪自禁,留下遗书一封,称是受了左通政童纬义之贿利,隐匿了两县知县之奏章,于是乎,另一个负责上下文移的金党知事便首当其冲,重刑加身之后,招供出自己是“受请枉法”,又咬了童纬义一口。

童纬义虽大喊冤枉,却被当朝罢职,扒了乌纱帽,移交大理寺候审。

金相惊出一身冷汗,自知中了秦怀愚之算计,将他恨得咬牙,无奈的是他那党羽已经招供,还是当着御前……正筹谋着该不该将童纬义弄得“畏罪自尽”,却被亲信幕僚霍真一席话提醒:“相公当虑,若此时童通政‘畏罪自尽’岂不坐实了隐藏灾情的罪名?如此一来,施知州岂不难保?”

既然县令不曾瞒灾,童纬义有罪,追究下去,施德作为上级知州,肯定就是知情不报。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施德我也难保。”金相当真被这些时日连番变故弄得心力交瘁,脑子有被门挤的趋势。

“相公不可呀,并州之事还得靠施德看着呢,这会子让他获罪,若他把那事供了出来……”

金相大是懊恼:“大不了就此作罢,事已至此,再不可冒险。”

“相公,眼下朔州都指使、并州卫指使,并那几家握兵之勋贵都投了本金,若这时收手,他们岂不怨怪相公?他们早有图利之心,相公就算陪了本金,也不会让他们满意,故而,这事还得继续呀。”霍真抹了把额上冷汗,暗忖金相当真是“廉颇老矣”,行事越发欠缺果敢。

“那你说,眼下应当如何?”金相对这幕僚是当真信重的,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金相当劝说童通政,当以子女为念,若他入罪,他才刚入仕之长子又该如何?故而这时,应当以死为证清白,只触壁诸类行为,未免让圣上怀疑是他人灭口,不如绝食绝饮,喊冤而亡,如此,仅有那知事口供,不足为惧,就算他反口再指证相公,这多变之辞也不足为信,再说,他应当也没有这个胆量,相公再使言官上折,质疑那畏罪自尽的知事,他分明是秦相一党,哪里会被童纬义收买?分明是有人想陷构童纬义!相公牵涉进秦相来,把水搅混,一时之间是非也是难断,只要那事顺利,并朔守将们落了好处,再找个时机将施德灭口,世子再怎么察,也没有实据了。”

金相盘算一通,觉得此计当真可行,童纬义虽不是个忠义之人,却极为爱子,眼下他即使招供实情,性命也自难保,还白白连累了儿子,应当能够劝服。

于此,数日之内,京都朝政风云变幻,通政司连连死人,秦相也被言官参了一本,颇有些焦头烂额,而那个掌管上下文移的可怜知事,一会儿咬金相,一会儿咬秦相,一会居然连苏轲都咬了一口,短短几日,居然就疯傻了,搂着大理寺卿喊夫人,并州灾情究竟是谁隐匿,表面上十分地扑朔迷离。

秦相便将“水落石出”“洗清污名”的希望寄托着了身在并州,有临机决断之权的世子身上。

故而,随着八月的到来,虞沨在并州的生活渐渐开始忙碌。

起初对世子“不给颜面”“放洪淹田”的行为极度怨尤的世家们,率先开始了拜访。

常山伯原本就与楚王府有些旧情,他占的“滩涂”面积不大,损失自然就小,最是不以为意的一个,不过顾及着“同党”们的心情,不便与世子示好而已,当得秦相示意一到,自然是第一个登门,先是对孟高的事极尽歉意,便将质疑落在了施德身上,声称属官犯事,又是杀人重罪,施德一不通报监察御史,又不知悉山西按察司,三两日间便将案件审决,封卷移交刑部,虽并州乃直隶州,施德如此行事并不违规,可按察司主管一省刑名,若有疑案可依律纠察,言下之意,似乎是说按察司已得秦相“意会”,且看世子打算。

孟高当然要救,但是这时却不到时机。

故而虞沨只不接话,反而叮嘱常山伯莫将孟高为他所荐之事张扬。

继常山伯之后,并州城名门世家接踵登门,自然不少提说郫南水患,对自家“占地”一事皆表示了惭愧之意,不少人似乎猜到世子奏章上有为当地“不知者”们求情内容,皆称铭感于心,便有提出邀宴者。

虞沨自然不负盛情。

觥筹交错之余,便有人“猜测”匿章一事的究竟,就算没将矛头直指金相,却不少质疑当地知州者。

虞沨广纳“谏言”,遂明断是非,先持天子之诏,临机决断,将两县“指证”知县“瞒灾”之县丞、主薄先行免职,却只让知县将人扣押下县,似乎无意亲自审理。

随着京都的“风云变幻”陆续传来并州,兼着虞沨的有意侧重,施德在秋暴不断的八月,日子过得就像这扑朔迷离的天气一般,焦灼慌乱得很。

这一日纠集起亲信属官,连着两个成年的儿子,并“冰雪聪慧”的女儿兰心,在茶厅里再度议事。

“这次竟被秦相一党先下手为强,虽童纬义以死为证清白,可那知事已然认罪,兼着世子又将县丞等人免职扣押,显然也是偏向于知县无辜,这不管朝人何人匿章,到头来我都难逃罪责,圣上之意,可是得重惩。”施德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热汗,在暴雨如瀑的日子里,手里的折扇频频摇动,“咣咣”地扇着风,竟比酷日当空时更觉炎热难耐。

一众人晦莫如深,包括了他那两个儿子,也是面面相觑,不知眼下时局对家族安危有何影响。

就连往常“睿智远谋”的施兰心,这时也是心不在焉。

施德显然对两个儿子不抱太大希望,开口点了兰心的名:“三娘,你来说说,眼下究竟应当如何?”

兰心美眸半抬,似乎心神才回到座中,丰丽的唇角半卷,弧线精致的下颔慢慢一扬:“父亲不消担忧,委实自从世子察明水患之因,果断扒堤泄洪,便注定会将事情导向眼下局面,若说这么多勋贵世家牵涉其中,仅仅只让两个知县当罪也太滑稽,但圣上会不会追根刨底,却是难说。”

“此话何意?”施德忙问,一众属官尽都洗耳恭听。

“无论世子,抑或圣上,应是心知肚明,这匿章一事,必是朝中两相联手,不做追究当然不行。秦相想是也明白这点,方才先动了手,不过圣上却将童纬义交给大理寺,并未亲审,这似乎就说明了态度……圣上并不想让事情涉及金相!而金相一番举措,显然是要将局势扰乱,眼下涉案者死的死,疯的疯,真相如何已难断定,至于世子……曾经说过一句话,知县可能无辜,却说不准是底下人心怀叵测,这是什么用意?”施兰心两眼熠熠神彩,恍若秋波盈盈。

霍起表示赞同地颔首:“金相舍童纬义,便是要保全大人,将知事的指证归结于秦相指使,称为诬告,又有世子将涉案诸人扣而不审,也不像要深究之意,至于‘真相’无非为二,要么是咱们匿章,要么是秦相布局,为的就是借此事打击金相,大人想想,可不可能是那几个县丞瞒灾,通政司并未收到奏章,而秦相造成知事畏罪,诬陷童纬义,横竖眼下,另一个知事已经成了疯癫,言辞不足采信。”

“故而,此事全凭圣断。”施兰心又是一笑:“而圣*童纬义交给大理寺,便是要维护金相的意思,到底关系到太子之势,圣上既要稳固储位,又怎么会助秦抑金?只要金相当势,父亲自然无礙,黄花蒿的事情,金相可全要依靠父亲呢。”

施德蹙眉思量着当中的弯弯绕绕,终于如释重负。

但施兰心却忽而肃颜:“不过,秦相想来也知其中关健,故而这些时日,城中世家才与世子来往频繁,虽世子应会听丛对圣命行事,可咱们也不能听之任之,勋贵们也当对世子示好,父亲可请宁平候、阳明候等几位执掌卫所之世伯为首,登公主府拜访世子,以示咱们的态度。”

此议引得诸人赞同,尤其是霍起,对兰心的“智慧”赞不绝口:“三娘果然是我并州巾帼,远见谋断胜过在下等须眉浊物。”

施兰心莞尔一笑,心下暗忖,在这关健之时,也该到她粉墨登场。

——虽未及冠却才华横溢,儒雅俊秀又不失威仪慑人的世子,可曾准备好与慧冠并朔,无双才貌如我,来一场惊心动魄的邂逅,共谱一段世人皆羡、比翼双飞之佳话传奇?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两百二十四章 计谋迭出,谁是高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机立威,杖责刁奴第两百七十八章 声名扫地,暂扣死狱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幸病重,太后歹意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间,小打小闹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六百零三章 惶惧劫数,再应当年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两百九十二章 关键一步,圣旨忽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闺阁趣话,暗藏心机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却有巧遇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十三章 细纻有迹,花簪无踪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双管齐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难雪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个误会,或生事故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杀回王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劝逼指证,虞栋获死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六十八章 两相之争,风雨酿成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七章 娘子撑腰,丫鬟树威第四百七十五章 违逆“慈母”,教训顽劣第两百九十章 村落遇险,“一箭中的”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三百零一章 解剑待缚,听之任之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五百三十九章 没有渔翁,皆是蚌鹤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三百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两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许氏不平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五百七十八章 当众揭露,剑指皇后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阁,悲喜难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东风及时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枣,俱都给之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时习务,闲来踏歌第一百八十一章 并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转头了结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五百九十二章 恩断情绝,同日赴死第两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见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纵变局,金蝉脱壳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协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难雪第三百二十八章 温弱儿媳,险恶婆母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军师,磨刀霍霍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七百四十三章 缱绻怀忧,病势日沉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六百三十六章 总算通信,大胜归来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应死,何故病逝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来锦阳,婚前教育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两百二十四章 计谋迭出,谁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