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

因着这层好奇,这一晚便是更加辗转,直到庵里钟声撞响,旖景依然“神清气爽”。

三日斋戒已过,今日她再不需参加早课,到净房梳洗一番,简简单单地挽了个随云髻,在震雾弥漫中,不觉又行到昨夜那处庵堂,却见门扇*,上有一把乌锁。

越发地神秘了。

旖景不由想起那一世,从大姐姐言谈里,听来的关于宛妃。

西梁公主,三皇子之生母,倾国倾城的容貌,虽是外邦女子,自幼也好琴棋书画,才华横溢。

圣上当年还是东宫太子,对侧妃宛氏极尽荣宠。

便是当今皇后,也与宛氏情同姐妹。

当年大姐姐成了三皇子妃后,皇后每每与之提起宛妃,都是叹息不已,称红颜薄命,提点旖辰要牢记宛妃生、死忌日,拜忌慰灵。

结果……

某年宛妃死忌,旖辰当真牢记于心,一番安排,行忌拜之事,却引得三皇子大发雷霆。

旖景尚且记得,那年二娘出阁,旖辰归宁,祖母因见她眼下浮青,心绪不宁,几番询问下,才知是因这事遭到三皇子责备冷落。

大长公主连连叹息,这才提醒旖辰——宛妃当年身子本就不好,又因产子,越发孱弱,三皇子周岁后不久,宛妃便香消玉殒,而太子即当今圣上当年正巧奉了太宗帝的旨意,去福建督促水师筹建,竟连宛妃最后一面都不得见,后来,又因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比如侧妃陈氏,便是眼下的陈贵妃几经挑拨,称三皇子命硬克死宛妃,当时圣上悲痛难捺,于是对三皇子多有疏远。

还多得皇后一番转寰,后来,三皇子渐渐长大,眉目出落得越发与宛妃相似,圣上睹子思母,这才对三皇子消除了芥蒂,疼爱有加。

可又有谣言滋生,称宛妃当年死得蹊跷,是被人害死,矛头隐隐指向皇后,意在挑拨三皇子与皇后之间“母子情份”。

圣上为此大发雷霆,追根究底,将散布谣言的才人赐死。

大长公主以为,宛妃早逝,三皇子对之全无印象,更不论情份,却因宛妃之故,受圣上冷落多年,还险些与皇后生隙,只怕私心里多少对宛妃有些埋怨,皇后一片好意,却没料三皇子尚且介怀,倒累得旖辰因不明就理,触及了三皇子的心结。

当年旖景顺耳一听,也不疑其他。

眼下想来,蹊跷甚多。

要说来,三皇子与她倒也“同病相怜”,母亲都是身子孱弱,也都莫名其妙地背过“克母”的恶名,可设身处地想来,自己何尝为此埋怨过生母?尤其是这一世,旖景对三皇子其人深有了解,更不会以为如他之城府,会因旁人一二挑拨对病逝的生母暗怀芥蒂。

倒是对皇后,压根就没有什么“母子情份”,否则如何解释他楚心积虑,多年隐忍。

想来那一世,三皇子愤怒的不是旖辰拜忌生母的行为,针对的仅是皇后的一番“美意”。

旖辰无辜,被迁怒了。

而三皇子越是这么表现,皇后只以为他抱怨宛妃,便越发放心这个儿子不会怀有二心。

也许三皇子在皇后跟前儿,不仅一次埋怨过生母。

那么,皇后对旖辰的一番提醒,当然就别有用意了。

旖景忍不住扶额——应是皇后既想利用三皇子与国公府联姻,巩固太子势力,又防备着三皇子滋生野心,明知三皇子对宛妃“介怀”,还意会旖辰行拜忌一事,依三皇子“性情”,必然大怒,与旖辰夫妻生隙,而圣上得知之后,只怕也会暗恼三皇子“不孝”。

那三皇子倘若不怒,便是“滋生野心”,皇后更得忌防。

还好还好,多亏这一世让姐姐摆脱了这门复杂姻缘,三皇子与皇后两只千年狐狸斗法,夹在中间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炮灰。

那么,当年太子遇刺,是否三皇子的诡谋?

旖景首次对三皇子之“私事”产生了好奇——公道来说,皇后待三皇子的确“疼爱有加”,否则当年圣上因宛妃之故,冷落三皇子那些年,皇后稍有疏忽,也许就会造成三皇子“因病夭折”,但皇后非但没有如此,反而从中斡旋,使父子之间芥蒂尽消。

皇后如此“贤良大度”,三皇子这妖孽缘何会对她怀恨?

就算妖孽聪明过人,年幼早慧,察觉皇后对他的“慈母情怀”并不真诚,但他原非皇后亲生,又有西梁王室为靠,皇后对他有所忌防也是人之常情,称不上罪大恶极。

公道来说,妖孽尽管狡诈,薄情狠辣,却也不像是心胸狭隘之人,但他对皇后分明怀有恨意。

难道仅只是因为“权位”,便对皇后怀恨?

旖景直觉其中隐情不会如此简单。

重要的是,这一世诸多世事变迭,虞沨相比前世更受天家信重,难免不会涉及储位之争,不知太子遇刺是否仍会发生,但金相这个祸害一旦根除,秦相与世家之势必然会引天子顾忌,眼下天子已有侧重之心,在彻底实行官制改革之前,会用卫国公府制衡秦相。

便是自家,也许同样会涉及储位争夺。

就算眼下,国公府不已经成了三、四两个皇子势在必得的助力,一句不涉储位争夺,也就是说来轻巧罢了。

太子倘若有个好歹,就眼下情形来看,三皇子颇得圣心,又显才能,出身尊贵,已然是储君大热人选,能与之匹敌者,唯有四皇子,可假若他便是刺杀太子之主谋……

旖景惊讶地发现自己私心里,居然看好的是妖孽能克承大统!

所以下意识地不希望妖孽作出刺杀太子之事。

某人被自己的想法震惊,一时驻足,过了好一阵,方才自言自语——

“误解误解,我虽对太子没什么好感,但对太后、圣上总有亲情,总不希望几个表哥祸起萧墙、手足相残,更不希望圣上与太后因太子薨逝伤心,是的是的,便是如此,总之一切以圣上之意为准,尽臣子之忠便罢。”

有了这番自我宽慰,旖景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虚汗,刚刚吁了口气。

“五妹妹!”

旖景一惊,抬眸之间,便见天光微亮处,身着玄褐大氅,发系玉帛的妖孽正从前殿拾阶而下,步伐移动间,露出一角素白的长袍,喊出那一声甚是沉厚,不似往日般戏谑带笑。

这不是巧遇!

旖景心下焦躁暗涌,似乎明白过来皇后为何会“心神不宁”,而钦天监缘何会这般巧合,提出要肖羊十月生的女子来此斋戒。

皇后当真“慈母心怀”,妖孽尚且贼心不死。

在宫里时常“巧遇”还不满足,竟然楚心积虑地安排起郊外邂逅来。

这让才被自己那个莫名其妙的念头惊吓了一把的旖景,瞬息怒气腾腾。

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话。

“三殿下倒也忍得,今日这才出现?也对,我这回明面上是来替皇后娘娘解厄,殿下若早早来扰也大不合适,总没有借口寄住庵堂,也只能趁着今日。只这会子天光还未大亮,倒难为殿下摸着黑大早赶来。”

迎面就是呛人的话,倒真让三皇子沉重了几分。

眉心轻蹙,背着天光的眼底更是一片阴鸷,重重盯了旖景一眼,唇角牵起并非笑意的弧度,那意味竟难以用言辞说明,半响,才冷冷吐出一句:“今日我才明白,五妹妹对我当真厌恶得很。”逼近几步。

旖景心头一慌,下意识地往后一退。

却觉压力一轻,是三皇子瞥开了目光,与她擦肩而过。

“殿下,贫尼已恭候多时。”背后,传来净平尼师有如无波无澜一潭静水的声音。

旖景背脊一僵!

难道真是巧遇?忽然想到昨夜“偷窥”的情景,与三皇子今日素净的玄衣白袍……

这下当真窘迫了。

旖景“僵直”了好一阵儿,才暗暗哀叹一声,转过身时,却见三皇子的背影已经半隐在清晨蕴绕未散的雾蔼里,而净平却依然在数步之距,淡淡地与她对视。

“似乎郡主对殿下有所误解?”净平忽然一句。

旖景脸上一烫,越发懊恼刚才口不择言:“殿下来此是……”

“拜忌故人而已。”

果然是来拜忌,所谓故人,应当便是他的生母。

可三皇子不是对宛妃甚是避忌么?就算不是他本意,但表面上应当也会“坚持”,难道说……三皇子与净平尼师颇有渊源?只净平出家已有十余载,那时三皇子只怕还是孩童,就算日后受太后之命,有来这清平庵的机会,可三皇子这么一个多疑善谋之人,缘何会对净平毫不设防?

一时没忍住,旖景便问:“敢问尼师,难道与宛妃也有旧谊?”

净平被问得一怔,数息,方才淡然说道:“贫尼受戒之前,曾在娘娘身边侍候。”

旖景从前只听祖母提起,净平曾是大隆建国初,经采选入宫的宫女,起初侍候了她一段时日,因此祖母与净平才有旧谊,便是素来不信佛教,祖母偶尔也会来清平庵拜访,祖母出嫁后,净平也曾任坤仁宫女官,颇得当今太后信重,不想后来竟调任东宫,成了宛妃身边女官。

而这位尼师,仿佛还不同良家子出身的平民女子,据说,也是出自名门望族。

出家人本应四大皆空,当遁入空门,再不受前情困扰,可净平昨夜何故哽咽诵经?她与宛妃之谊,仿佛大不一般。

又神神秘秘地锁上莲位供奉处,未免让人更觉蹊跷。

只这事与自己到底干系不大,问到刚才那句,已属多事了。

见旖景无话,净平合什一礼,转身离开。

旖景有些郁集地转身,不觉又到了那间佛堂,这时仍是门扇虚掩。

她刚才那番脱口而出的话,似乎太过无礼,想到三皇子也不无可怜之处,便是悼念亡母,也只好躲躲藏藏。

身边更是遍布皇后耳目。

又想到郫南一事,多得他转寰,没有将自己误伤皇子一事张扬,还白赚了个郡主头衔。

终归还是有些歉意。

这么一踌躇,不觉又在此地徘徊了两刻,便见三皇子出了佛堂。

旖景咬了咬嘴唇,迎上一礼:“刚才多有冒犯,还请殿下宽谅。”

半响,没有回应。

旖景尴尬了,略抬眼睑,只见三皇子眼底仍是阴沉,脸上乌云密罩。

妖孽今日心情极端不好,还是别触霉头。

旖景又是一福,正欲“撤退”。

“怎么,五妹妹知道我今日前来此处的原因?”三皇子却忽然冷冷一问。

旖景:……

对于三皇子的隐私,她虽偶有好奇,却委实不想触及。

“听尼师方才之言,才晓得殿下是来拜忌故人。”只好敷衍。

“今日是亡母生忌。”

旖景垂眸,殿下,我不想知道。

“怎么,五妹妹还有怀疑?”

旖景欲哭无泪:“刚才因一时急躁,言语上冲撞了殿下……”真是怎么说怎么理亏。

“五妹妹当真厌恶我?就算我对五妹妹有所企图,难道便是罪不可恕?”

这话多少让旖景又有些不耐,忍不住握了握拳,平息了一番情绪:“殿下,今日错是在我,受责也是应当……”

“我说过,即使你不是卫国公之女,我也非你不可,这话,出自真心。”三皇子逼近一步。

旖景心里本就淡薄的愧疚终于无影无踪:“殿下如何我无权干涉,可我对殿下只有敬而远之。”

“为何?”三皇子嗓音黯哑,却再是逼近一步:“在你心里,还是不信任罢了,以为我接近你,无非是为了皇位,我今天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皇位于我,必图,但却不是非你不可。”

旖景彻底慌乱了,因着不得已,从前虽有几回触及三皇子暗怀图谋,都是点到即止,有的事“心照不宣”倒还罢了,她可不想和这妖孽开诚布公,言及“谋储”大事。

“殿下图谋与我无干,便就告辞。”

还未待成功落荒而逃,三皇子却又说出了一番话来。

险些让旖景一个踉跄摔了出去——

第五百九十八章 隐隐不安,即传噩耗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两百三十八章 “英雄救美”,可在事后第三百一十七章 惊悉真相,天子“恶意”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两百零五章 又是宫宴,暗涌潮生第九十八章 三女绘画,两副被毁第四百三十六章 翁媳计定,决不买单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择,暗潜归国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大言不惭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细入宫,“云雀”现形第四百零五章 百变皇子,何为真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违逆“慈母”,教训顽劣第八十四章 两个旧友,一段血仇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据实相告,哭笑不得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五百九十三章 注定扑朔,庆王出手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五百五十八章 时日无多,大变在即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一章 醒来豆蔻,爱恨重头第七百零八章 决断不易,步步相逼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三百零一章 解剑待缚,听之任之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知情之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开始第两百八十九章 身临其境,决心更坚第三百五十一章 弥生之幸,得君倾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强请赴藩第九十二章 谁是棋子,谁是棋手第三十六章 烟花坊里,疏梅楼外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牵涉党争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念到位,主角忽改第四百零二章 两个弃权,一个请赏第七百一十五章 转折一日,忽为侧妃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五百三十八章 数桩喜事,又有恩封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三百三十一章 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鸟,黄氏显妒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五百三十八章 数桩喜事,又有恩封第七十九章 小五献计,皇子请罪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变之前,引燃后院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创,柳暗花明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三百六十一章 挥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绝别,九月之喜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随,永不分离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五十五章 将军护女,痛责莽子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汉,江薇婚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应招,不妨见面第六百七十三章 圣令抵楚,不能饶幸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连环嫁祸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五十二章 情窦初开,惊变顿生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四百二十一章 兄妹反目,姑嫂离心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时日无多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脱胎换骨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妆之贺,秦氏试探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实陷井楔子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