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谁将作乱

乾明宫的御书房,轻垂的明黄锦幔将炙阳遮得严实,宝座上的天子神情沉肃,听着左侧首位的青年侃侃而谈,语音清亮如玉磬。

还有六人沉默。

说话的正是虞沨,他的身边依次坐着苏轹、魏渊,而面东而坐的四人,分别是太子与二、三、四几个成年皇子。

苏轹与魏渊神情端凝而平静,太子似乎有些神游太虚,福王听得认真,三皇子一直斜飞着眼角,四皇子一派稳重。

虞沨所言,正是这段时日商议拟定的官制改革细则。

主要是复行科举,又在前朝旧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规则,不似前朝,州府学院仅是输送考生其中一个途径,新制拟定,参与乡试者必须入学,除最高学府京都国子监外,在各府、州、县全面设置官学。

得入官学者称生员,生员必须通过童试,凡取得生员或监生资格者,才有参与乡试的机会,乡试考中称举人;次年二月入京参加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称贡士;取得贡士资格者,于同年参与由天子亲自主持之殿试,殿试分三甲,一甲只取三名,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三甲赐同进士。

除科举任官,当然也保留了荫封这一方式,便是国子监学生来源之一,也有荫监一说,监生可由圣上直接授官,未得职者则必须通过乡试等级考试才能入仕。

“若今年颁发此诏,设立学院,明年则可举行首届童试,凡大隆士人不论世家寒族,皆可入试。”天子微一沉吟:“尔等虽拟定乡试三年一届,可为试行,朕以为首批生员入学一年即可入试。”

也就是说,大隆第一届乡试,定在远庆八年。

三皇子砸摸了一番细则,看向虞沨的目光颇带锋芒——当科举一旦复行,必有一批官员要誊出位置,勋贵出身大多为武职,震动还不算大,可对世家来说,则是一大冲击。

尤其是为大隆建国立下功勋的前朝大族,数十年来,子弟入仕皆为荫封,虽世家子弟不乏饱学者,可也有些纨绔混杂其中,靠着结党攀高白领俸禄,坐享尊荣,实际游手好闲,这批官员必定会被这轮科举浪潮中脱颖而出者淘汰。

除了大族,更多的是一些逐渐没落的世家,虽有根底,可子弟入仕却不容易,从前只能通过攀结吏部与两相的途径,因而才造成了相权益重君权削弱,一旦施行科举,于他们而言则有了更多机遇,应当赞成者多于反对。

又有荫监做为缓冲,看似对官宦子弟的优待,不过任不任官完全由圣上定夺,吏部与丞相再无发言权。

这一系列规则背后,有种团结没落世家,与享荫封之权者对抗的意思。

世家这个群体先被分化,施行新制也会相对顺利。

待新制渐成规模,所谓荫封越发不易,除非圣上信重之人,否则即使入仕,得的也是个虚职。

如此一来,既是给天下士人公平入仕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加强皇权,剥夺两相与吏部把控任官的权利。

表面上对功臣仍有恩典,实际上全看臣子是否忠心不二、兢兢业业,能否得天子信重。

眼见圣上满意之色,官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三皇子又扫了一眼他家四弟,发现这段时间谏言不断的四殿下,今日当着太子长兄的面,十分的沉着低调。

而正当天子对虞沨等拟定的章程大加赞赏,准备拍板定夺,决定在次日朝会上宣布,听取百官建议时,太子说话了。

这多少让三、四两个皇子颇为惊讶,他们这位长兄,可一贯不知建树,只知附和。

“父皇,两位阁部所拟新制固然详尽,不过儿臣以为,若是在朝议时提出,未免会引争议激烈,新制尚未施行,朝堂便又不宁。”

天子略一挑眉:“哦?那太子认为应当如何。”

太子起身,杏黄纱罗上,朱蟒四爪腾空,颇显威武。

“或者先应召开殿议,先让中书省诸位商讨通过,如此,将施新政一事即会传扬,或许有摁捺不住者会结党联名,预备生乱,儿臣以为,应当趁着他们未成势时,对领头作乱者痛加打击以为震慑,再宣朝议,便不会有争论之声。”

虞沨唇角一抿,默然不语——这法子虽不算光明正大,却能有效地抑制世家群起反对,先让显赫之族听闻风声有所准备,试探哪些人欲保权势反对新制,施行打击威胁,以强势手段让众人噤声,得保新制顺利实施。

倘若直接在朝议提出,大族出身的朝臣一旦群起反对,天子受“广讷谏言”之拘,若是乾坤独断,未免有“武断”之嫌,可这么一争执,说不定得拖个一年半载,也许还会牵涉广泛,大不利于新制顺利施行。

眼下中书省任职者,无论勋贵抑或世家,皆是显赫豪门,太子提出先召殿议,意在先得两相赞同,如此,大族便不会明目张胆地违逆圣意,那些出来跳梁者,多为不学无术,只凭缔势攀高保家族荣华的庸人,但于政事上并无建树的太子,这回如何能洞悉秦相不会反驳?

虞沨十分疑惑,这不像太子能想出的计策,倒有些像三皇子的手段。

但三皇子这时,看向太子的目光也十考量。

虞沨心中一沉。

却听天子说道:“这是太子的见解?”语气里似乎有些怪异,眼底有隐隐有阴冷滑过。

太子却没发觉:“是儿臣浅见,并,一旦施行科举,礼部职权日重,儿臣以为,现任礼部尚书才华平庸,不能担当重任,应另择贤良之人。”

天子眉宇一扬:“太子有合适的人选?”

“禀父皇,儿臣认为此人非但要才德兼备,更得出身自名符其实簪缨诗书之族,才能为天下士子典范,掌取士一事。”

虞沨眼角一挑,心情更是沉重。

果然便听太子说道:“青州卫氏,堪当此任,必能服众。”

天子轻笑:“卫氏一族隐退已久,想不到太子尚且记得。”

这话怎么听都有些诡异。

四皇子眉棱一动,忍不住唇角一抿。

三皇子神色自若。

福王看了一眼虞沨,有些担忧。

“远扬,你怎么说?”天子问道。

虞沨心下暗叹,卫氏一族是年代最为悠久的世家望族,更重要的是在大隆建国之后尤其“清白”,与贵族皆无来往,既有威望,也可避免结党营私,的确是最适合贯彻新制的人选,虞沨料到圣上会起意,这才预先一步劝说外家入仕,可卫氏连敷衍都没有一句,直接漠视了这个话题。

但眼下,却不能当着天子之面,称卫氏无入仕之心。

只好应诺:“太子所见甚是。”

天子沉吟片刻,嘱咐虞沨先与卫氏去信一封——毕竟有高祖“礼贤下士”被拒在前,天子也不愿贸然去碰钉子,这事让虞沨出面最为适宜。

议事结束,众人鱼贯而出,虞沨却在乾明宫外,被三皇子喊停。

“远扬可是忘了还欠我一顿酒席?”

“实在抱歉,最近忙得抽不开身。”

“择日不如撞日,便去平安坊内留香阁如何?”

留香阁在平安坊中段,不及午时,已是宾客盈门,三皇子显然是常客,车與才到留香阁前,便有几个衣着锦服的管事躬腰迎了上前,作势要跪,被三皇子挥手制止了。

酒楼管事微抬眼帘,见后边那位贵人身上穿的也是紫锦公服,腰缠玉带,晓得也是王孙贵胄,连忙上前行礼,将贵人往后院雅室里请,尽管正是宾客接踵的时候,可这些个奢华的酒楼茶肆,长期备有七、八间空置的雅室,以备不时之需。

两人落座,三皇子挥手要了一壶玉酿春,正要斟酒,似乎又犹豫了一下,唇角轻扬:“早知远扬不擅饮酒,可今日至少三盏难免。”

虞沨云淡风轻一笑:“为殿下助兴,敢不从命?”

“是我该恭贺远扬新婚。”三皇子的笑容无可挑剔,仍是光芒四射。

两人默默对饮三盏,虞沨又敬:“此盏多谢殿下于内子的救命之恩,但有机会,必将报答。”

三皇子眼角一挑,不动声色举盏相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喝了这盏酒,我可得将此言铭记于心。”却一转话题:“远扬今日如何看圣上的态度?”

虞沨微一蹙眉:“殿下以为到了时机?”

三皇子眸光一转,笑着摇头:“无论你信是不信,这回我必保太子。”

若是当场再有一人,定会云里雾里,分明字字入耳,却不知两人谈论何事。

两个绝顶聪明之人,今日都看出了天子对太子的态度,绝对不是欣赏。

太子今日那番谏言,应是受了太子妃甄莲的提点,并非他之本意,而天子显然看穿了这点。

待新制得以实施,说不定紧接着便是废妃,太子若为此忤逆圣意,储位说不定便将生变。

虞沨相信三皇子的话——这时倘若废储,三皇子与四皇子无疑是大热人选,胜负实在难料,三皇子在羽翼未丰之前,当然希望与他“情同手足”的太子长兄仍占着这个储位,可虞沨实在看不穿三皇子会如何丰其羽翼。

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这一餐午宴,两人并未痛饮,实际上只过了半个时辰,便已结束。

三皇子直接回了府邸,才入东院书房,婉转娥眉便迎了上来,樱红纱罗衣,水色芙蓉裙,未语先有笑,眉梢慢含情。

正是这段时日在皇子府“名声大躁”的侍婢倩盼。

娇滴滴地一声“殿下”喊出,纤腰就陷落臂膀里,三皇子半搂佳人,步伐微微一转,身子就软在了一张长榻上。

眼睛里这时倒仿佛有了醉意,温软的唇角有若菱花。

倩盼鼻尖轻嗅,含娇一嗔:“是玉酿春?”

“好灵的鼻子。”三皇子喃喃,正想一亲芳泽,门外却响起了一声重重地咳嗽。

孔小五斜倚门框,眼睛里射出冷光让有些闷热的屋子立即降温。

倩盼感觉到腰上的手臂一松,识趣地站了起身,眼睛依然与三殿下纠葛难分,却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番衣襟,退后几步,冲孔小五福了一福身,毫不迟疑地退了出去。

孔小五的冷若冰霜并未因此缓和,眼角满是锐利,依然倚在门框。

三皇子轻笑:“奚临还是这么不识趣。”

“咣”的一声,却是孔小五挥手合上门扇,这才入内,笑容甚是阴阳怪气:“若我没记错,殿下上回才说不会为儿女私情影响大局。”

三皇子一手支着额头,眼角微阖:“我怎么了?”

“殿下还要强辩?你明知四殿下送这两个侍婢不怀好意,却将二人留在府邸,尤其对这一位,竟然让她进入书房,难道殿下要我说明,这位长得像谁?”

三皇子眼角锐光一掠,须臾却转为笑意,十分妖娆:“区区贱婢,便是入了书房,又能怎样?我不让她近身,她有什么本事接近一步?至于我为何留下她们,当然是故意,一入深宅,她们怎么与老四互通消息?”

孔小五微微一怔:“殿下是指四殿下早安排了佃作?”

“我能在他身边布线,他难道就不会在我这边安插耳目,可假若这耳目有用,也不会明目张胆地送我这两个侍婢。”

孔小五蹙眉:“四殿下明知这婢女与郡主相似,料到您不会拒绝,并一定会迷恋……殿下难道要说是为那个没有作用的佃作,才接纳这两个女子?”显然,孔小五并不尽信。

三皇子冷哼一声:“若非看倩盼有用,我早一剑结果了她。”

孔小五却更加不豫,利唇如刀一斜:“因爱生恨?”

三皇子却不语,微一闭目。

区区贱婢,有何资格与那人相似?不过这人还有大用,倒让他的计划突然有了确切的方向。

却忽而睁眼,眸子里有幽幽珀光:“奚临你想,老四为何一送就是两个?”

第一百四十七章 得罪恶人,祸之根源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两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计,有人隐忍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两百二十六章 张氏归来,促成姻缘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难捺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乐姻定,卫冉入京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两百四十四章 悔在当初,痴心错付第三百三十三章 剑伤小五,言及谋划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杀回王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与不要,皆在我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四百八十章 陈年旧案,狭路相逢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九十七章 蛇蝎比之,尚有不足第六百四十二章 黄恪归国,史载之宴第两百六十章 阴霾骤生,有客远来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来人,青州寄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姨母归来,一段旧怨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七百三十三章 摆开阵势,好戏开锣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六百零五章 惨死秋月,救下夏柯第六百七十章 尴尬王爷,抛之脑后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五十五章 将军护女,痛责莽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开幕落幕,“真相大白”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五百九十八章 隐隐不安,即传噩耗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动,大不寻常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头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横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愿洒脱,无奈世事第两百二十六章 张氏归来,促成姻缘第两百三十一章 旖景劝言,将计就计第七百零二章 两对父子,一桩惊闻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择,暗潜归国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二章 焚书明志,疑惑难解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四百零三章 仗义执言,谁真谁假第一百二十九章 传花击鞠,旧怨新仇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五百二十二章 公主论政,皇子无缘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怀妒恨第五章 再见故人,深藏爱恨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四十五章 为寻外援,夜探妓坊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实为一心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轻视第三百二十四章 施计试探,莫名好友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两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开局第六百七十章 尴尬王爷,抛之脑后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聪明,子若入陷第五百三十九章 没有渔翁,皆是蚌鹤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一百二十九章 传花击鞠,旧怨新仇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杨二女,谁更“诸葛”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盖真相,仍期回头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六百零三章 惶惧劫数,再应当年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