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

小谢氏早在计较虞洲的婚事,这些时日忙着与各家望族高门的贵妇来往,最看好两家,一为冠军候府的嫡长女,年才及笄,倾国倾城,兰心蕙质,冠军候眼下还是五军都督之一,是有实权的家族,若为虞洲求了他家千金,总算也有与虞沨较量的机会,虞沨这之所以得重,还不是因为将来会继承父祖掌握的右军都卫。

候夫人梁氏出身世家名门,兄弟族人不少是地方大员,这又是一份助力。

另有一家稍次,是显威候的嫡次女,据说十分温婉贤良,其母是出身公候勋贵之家,虽显威候是前朝旧臣,眼下声望大不如前,可候夫人几个兄弟却是地方都司,嫡长女嫁的也是身任后军都督的穆氏嫡长子,显威候有这些姻亲为靠,京都贵族也不敢小觑。

虽说穆都督是先楚王旧部,与楚王交好,小谢氏却并不放在心上,虞洲也是先楚王的孙子,谁不知道虞栋生母谢妃更得先楚王宠爱,只要与显威候联姻,穆家肯定得偏心,再好的交情,也不如姻亲稳固。

哪知小谢氏正在考量权衡,还没决定往哪家提亲,就被她亲兄嫂拆了台,硬逼着纳谢三娘入门,谢夫人这头得了准话,生怕小谢氏反悔,转身就对几个要好的亲朋感慨——我也不得已,哪里就愿让女儿为妾,谁教三娘前些年犯了糊涂,对世子不敬,反而坏了自己的名声,婚事艰难,总归是我家姑奶奶心疼侄女,可惜三娘是庶出,当不得宗室正妻。

小谢氏这个“心怀慈悲”的姑母形象顿时闪闪生辉。

镇国公就算式微,好歹也是超品公爵,谢三娘这个贵妾又有小谢氏、老王妃撑腰,虞洲将来的正妻处境如何简直不庸置疑。

冠军候夫人梁氏到底是世家女子出身,行事婉转,没怎么给小谢氏难堪,只表现为再不让她见女儿的面,一提到婚事,含笑不语。

显威候夫人在闺阁时就有“铁娘子”的花名儿,嫁人之后把丈夫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当知小谢氏在答应了纳娘家侄女为贵妾的情况下,还敢觑觎她的掌上明珠,暗暗冷笑,开口就是一句:“二郎是还不错,将军夫人既看得上我家,也是我家的荣幸,四娘前头还有个姐姐,生母也是良家女子,可惜命薄……三娘记在我名下,宗谱上也是嫡女,更是被我亲自教管,将军夫人意下如何?”

小谢氏气了个绝倒——这意思竟是要嫁庶女给吾儿,失心疯了不成!吾儿可是宗室子弟!

遭遇矬折之后,小谢氏总算对未来长媳降低标准,显赫勋贵不成,官宦世家总有希望,正细细筛选,准备再次出击,虞栋竟又来拆台!

与黄陶一场豪饮,满身酒气归来的虞栋,解了衣裳往炕上一躺,就说起黄陶劝说的话来:“像咱们家这样的情况,娶个不知根底、一昧温婉的儿媳回来,哪是世子夫妇的对手,稀里糊涂说不定就被算计了,因着那个蠢笨丫鬟,世子夫妇已经生疑,将来步步都得慎重。”重重打了个酒嗝,虞栋拎起茶壶,就着壶嘴饱饮了冷茶解渴,压低了声音说道:“建宁候府三房,别看着是建宁候嫡亲兄弟,早就被黄二笼络,三房有个嫡女七娘,据说与世子妃是闺中知己,极晓得世子妃的秉性,既是黄二的人,倒不怕把一些底细交待给她,就算这时咱们得摁捺,可也不能被虞沨夫妇一昧打压。”

小谢氏尚且在脑子里搜索建宁候府的三爷是个什么官位,又听虞栋说道:“黄三爷虽说荒谬些,候府嫡出的身份,眼下只是个七品,还是个虚职,站班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听黄二说来,这七娘真是个有城府的……”

话没说完,小谢氏已经炸了锅,气愤填膺下,尖着嗓子就是一声怒吼:“什么东西,一个七品的嫡女,再说建宁候府还出了那等子事,凭她还想择高枝,简直是痴人说梦!”言语中的先后顺序已经表明了态度,小谢氏最重视的,还是黄三爷的品阶,至于江氏出的那档子事,并不占关键。

虞栋被这一声险些惊得失手把茶壶砸在脸上,手忙脚乱地稳住,胸膛已经湿了一片,从炕上跳了下地,声音也拔高了几分:“妇人之见!你知道什么,别说建宁候身为长兄,总该提携一母同胞的兄弟,便是那位……待将来得了势,也不会亏待了功臣,别人是求妻求贤,咱们可得求智!”

“谁知道黄七娘是真智还是真傻,二爷也不能轻信人言。”小谢氏哪里甘心,虞洲可是她的嫡长子,将来是得袭爵的。

“别的不说,太后当年不也赐了七娘一个京都双华的名号,她既与景丫头齐名,才智能输到哪儿去?”虞栋完全被黄陶洗了脑,又想到自家儿子不尴不尬的条件,沉着脸说道:“你也清醒些吧,这些日子以来上蹿下跳,碰了一鼻子灰还嫌不够?眼下虞沨圣眷优渥,世人都看在眼里,又都知道他大疾已愈,将来必袭王位,咱们虽也是宗室,可将军之爵不世袭,眼下洲儿连谋个实职已属不易,又未娶先纳……别说那些显赫勋贵,就连官宦世家的嫡女,也不愿嫁过来,你还能把谋爵这事拿出去张扬不成?”

小谢氏嗓眼一噎,悲从心生,眼睛里含了两泡眼泪:“我不尽力,总是不甘,这事也不急,眼看着中秋宫宴近在眼前,今年不比往年,除了宗室高官,得重的勋贵世家都获了邀请,说不得宫宴上会有人主动寻我提说,往年也是有的……还不是那时一昧地企图着对门那个祸水!耽搁了这么些年。”

虞栋气得脸色铁青,连湿了的中衣也不换了,顺手取下一件袍子往身上一披,甩手就去了外院醒酒。

他这一走,正堂隔扇后单氏就转了出来,刚才两个主子争执声太大,她在外头听了个大概,晓得虞栋是想为二郎求娶建宁候府七娘,似乎那位与世子妃非但是表姐妹,还是闺中密友的关系?心里计较开来。

寻了个时机,单氏去了关睢苑,把今日耳闻告诉了世子妃:“奴婢听着,似乎候府三爷早有属意,托了候府二爷从中撮合,又说七娘多智,与世子妃交好,您不会对这么个表妹设防。”

旖景轻轻一笑,心说单氏倒是个机警的,凭着一言半句,起码能抓住重点,毫不吝啬地厚赏了银子,这日膳后与虞沨散步之时,把这事告诉了他。

“府里有你这个世子妃,二叔对儿媳妇的要求不得不注重在心智上头了。”虞沨听后,不以为意:“候府七娘那些个手段,咱们世子妃定不会瞧在眼里,不过有她这么个弟妹在中间兴风作浪也是烦扰,你若嫌麻烦,搅了这桩婚事就是,二婶本就不愿,倒不需咱们操心。”

旖景更不以为意:“江月一门心思要嫁入宗室,想是早锁定了目标,她要嫁就嫁好了,论二弟妹是哪个,横竖都是不能与我和睦的,倘若真是个清清白白的好女儿,嫁个二弟岂不可惜?”

听这话的意思,倒认为黄江月与虞洲是天作之合。

“看着吧,凭江月的心思,定能逼得二婶妥协,我猜她会先说服二弟,二叔与二弟都赞同了,二婶再不愿意也得让步,我就等着江月的手段。”旖景满面“善良无害”:“他们两厢情愿,咱们总不能棒打鸳鸯,这不道德。”

虞沨:……

小谢氏果然也想到虞洲,甚至等不及儿子休沐,遣人去了趟西山卫,把虞洲请了回来,开门见山地就抱怨:“黄七娘那时也常去国公府,你也是深知她的,还曾跟我念叨过,说她就是景丫头的跟班儿,一昧地讨巧奉迎,哪像个世家千金,半点不矜持,这么一个人,亏你爹爹还信她冰雪聪明,只不过是建宁候的侄女,亲爹又是个指望不上的,将来等候府分了家,哪有娘家可以倚仗,洲儿,你这回可得听娘的话,不能认可这门婚事。”

虞洲压根没将姻缘一事放在心上,只觉得除了旖景,娶谁都是摆设罢了,心不在焉地应了,转头就与院子里的美婢明月又闹了出水淹净房。

又说江月,当知黄陶除族,候府最心神不宁地就数她,压根没有心思去猜测江氏着了谁的道,已然既成事实,追究真凶还有什么意义?她只关心自己的姻缘。无奈家里出了这等大乱,女眷们一时也不敢再提外出的事儿,好在还有个对她言听计丛的爹,黄江月只得叮嘱三爷悄悄与黄陶碰面,打听姻缘一事进展。

得知虞栋虽点了头,小谢氏却不松口,江月心里着急,一番思量下,决定还是先说服虞洲——她知道小谢氏对虞洲十分溺爱,只要虞洲先定了主意,小谢氏也无可奈何,尽管就此一来,人还没有过门儿,就先得罪了婆母,那也是别无选择的事,江月相信凭着自己的八面玲珑、乖巧懂事,早晚会让小谢氏改观。

关键是怎么与虞洲见面,眼下便是旖景都已经出嫁,就算说服了祖母,放她去国公府探望姑母黄氏,也不可能与虞洲碰得着面,眼下江氏这桩风波未平,也没了去别家赴宴的机会,就连中秋宫宴,祖母也托病婉辞,不愿抛头露面引人侧目。

黄江月正在一愁莫展,却有好消息传来——

皇后得知黄母“患疾”,特地遣了内侍与女官问候,一为探望,二来也是力邀候夫人出席宫宴,这无疑是皇室表明态度,力求遏制谣言——江氏是被陷害,德行无差,虽黄陶私下与廖家联络才致祸患,不过是一府私事,黄陶夫妇既已受惩,候府当堂堂正正,回避倒显得鬼祟心虚,岂不让人诟病?

皇后如此重视候府声誉,当然有她自己的考虑,金逆覆灭,朝中有了崭新格局,圣上虽有意推行新制,要见成效还得等上三两年后,眼下圣上重视之家族,一为卫国公府,一为楚王府,这两家本就是姻亲,而建宁候府又是卫国公府姻亲,挽回候府声誉,也是间接顾全卫国公府,举手之劳就能笼络两府的机会,皇后自然不会放过。

又有示意,年年宫宴,都是赏月听戏,太后也觉厌烦,今年才广邀世家名门,王公贵族,定了是在御花园里,一边观赏歌舞,一边让各府贵女与子弟咏月赋诗,一展才华。

显然,是为世家望族的子女提供缔结良缘的时机。

候府众位小娘子,长房已无待嫁女,三房八娘是庶出,本该低嫁,影响不大,四房几个女儿还小,又有皇家施恩,待过上两年,风平浪静再无人提说江氏这场事故,婚事未必会受影响,唯有七娘,她是嫡出,又已及笄,耽搁下去青春渐大,越发艰难,皇后既有明示,显然是想给个恩典,倘若七娘能在宫宴上展示才华,博皇后一赞,姻缘上当然会有益处。

黄江月大感庆幸,今年这宫宴听着似乎不如往年拘束,也许会寻到与虞洲见面一谈的时机,就算没有,真能博得皇后赞赏,旁人也不敢再借着江氏之故议论候府是非,宫宴后再不会被拘后宅,待有了出门赴宴的机会,还怕“巧遇”不着虞洲?

江月摩拳擦掌,力求在中秋宴上一鸣惊人,挽回家族声誉。

旖景正被旖辰苦口婆心地说服——好妹妹,你就应了这回吧,担当评断贵女诗作的判者,这也是太后与母后的意思,郎君们那边儿,这回是魏先生主评,你家世子为副,女眷这边舍你其谁?你知道我的,于诗词上本不擅长,可母后指明让我为副,若你不应,换作旁人,可不笑话我什么都不懂?

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三十一章 存心试探,初明隐情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险失清白第两百八十九章 身临其境,决心更坚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三十三章 窗里窗外,两心契合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变故,传言四起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痴心,当头棒喝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七章 娘子撑腰,丫鬟树威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乐姻定,卫冉入京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四百零三章 仗义执言,谁真谁假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访,实属误解第两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二十六章 赐名之喜,责罚之恨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筹谋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一百五十七章 诸美比才,结交新友第五章 再见故人,深藏爱恨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别重逢,但享静好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谢三,哭笑不得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兰第六百三十八章 获胜关键,让人胆寒第四百零二章 两个弃权,一个请赏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崩离析,果遭“天遣”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实为一心第八十一章 史四恍悟、三顺现形第两百六十二章 他乡遇故,才知音讯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为赠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两百二十八章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四百零五章 百变皇子,何为真心第六百六十章 脱身禁苑,销声谜局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只待风起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间,明枪暗箭第七十五章 几人明白,几人糊涂第两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两百二十八章 天灾难避,人祸可防第两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两妃争强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七百三十九章 拨乱反正,太后施令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别重逢,但享静好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一百章 心有抱负,强势而立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黄氏受讽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四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大言不惭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三百三十一章 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谊,无端挑衅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两百二十九章 春暖来迟,人心早急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别重逢,但享静好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七百二十五章 诸多拆台,接连拂袖第九十四章 月下阴谋,如何破解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愿此生,缘断不续第两百四十二章 乔县来客,再引觑觎第两百五十一章 再访乔县,攻心为上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一百七十章 问罪甄府,慈母悲声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说理,背后拆台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