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顺示好,化险为夷

因为寿太妃有小谢氏亲自领着“不告而访”,旖景得到消息赶来荣禧堂正厅时,只见一个满面严肃鬓发花白的老太太正襟危坐在上,隔案的老王妃有些忐忑难安,小谢氏也端着架子强忍兴灾乐祸,很有“三司会审”的压力。

旖景暗暗叹一口气,心说这些人还真是嫌得发慌专会给她找麻烦,实在是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才蹲身屈膝下去,座上“主审”就冷哼一声:“上回没有细看,这次一瞧,苏氏果然生得好模样,难怪会勾引得三殿下念念不忘。”

旖景太阳穴顿时一阵闷痛——来者相当不善,这话太过恶毒!

老王妃早先就听寿太妃莫名其妙责备旖景损及宗室声誉,却又不愿说明白,非得等旖景来了再审,心就悬在嗓子眼,听这话后忍不住拍案而起:“太妃这是什么话!”

旖景连忙上前,先扶了老王妃落座,暗暗扫了小谢氏一眼,见她唇角忍不住地抽搐,兴灾乐祸已上眉梢眼角,心里冷沉下坠。

“大实话!都说你糊涂,果然是个易受蒙蔽的,你且问问你的孙媳妇,她今年上元节有没与三皇子府的侍妾李氏争执……就算李氏有错,冲撞了她,也罪不该死,就被三殿下赐了毒酒,人家可是良家子!”

老王妃又惊又疑,连忙看向旖景。

旖景强忍住心头怒火——继母好手段,这回找的罪名还实在让人“百口莫辩”,居然搬动了寿太妃这么个难缠的主——不比谢三太太,这位有太妃的品阶,又是宗室尊长,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她不敬,再兼着太后有意让她的曾孙女和亲,在这节骨眼更不能与寿太妃矛盾冲突,说不定她家还得过继个“妹妹”过来。

好在因为有所防范,她也打听过寿太妃的为人。

先寿王那一支在东明时就已没落,寿太妃又是继室,据说是商贾女儿,本身又性烈如火。因着先寿王的嫡长子被哀帝处死,她亲生的儿子后来才得继爵位,不过那个被哀帝处死的小儿子也是寿太妃亲生,当寿王因罪夺爵,寿太妃更加埋怨高祖不顾旧情,太宗登基后,寿太妃的子孙不受重用,更让寿太妃耿耿于怀。

太妃还有两个庶子,虽后来成了大隆宗室,这位嫡母为了打压庶子,找的儿媳都非望族,却不想反而是温婉贤惠的,当日太后跟前三个女孩儿,除了话多的那个,分别是寿太妃两个庶子的孙女。

而寿太妃楚心积虑给唯一的嫡子娶了勋贵出身的媳妇却是河东狮,手段狠辣,硬是让好些个妾室死得千奇百怪、匪夷所思,比如其中有个竟是误食了自家花园的毒蘑菇,还有一个居然是被毒蝎子蜇死……

当年寿王那般风流成性,居然一个庶子庶女没有。

寿王妃也是短寿之人,三十出头就病逝了。

太妃总算松了口气,又图谋着再给儿子寻个高门望族出身的嫡女当继室,无奈当时寿王已被夺爵,又是那样的名声,太妃一直没能趁愿。

儿子后来也“郁郁而终”——据旖景打听得,是染了风流脏病不治。

太妃憋着一口气,在孙媳妇的择选上仍旧非显贵不考虑,结果就是……愿意与她家结亲的显贵,都是因为女儿“恶名远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姻缘,无奈之下,想到嫁入闲散宗室虽没什么实际利益,却能保存颜面。

所以寿太妃的两个孙媳妇也是跋扈蛮横之辈。

合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俗话。

旖景当日观察着太妃嫡亲曾孙女虽晓得些体统,在太后面前不敢放肆,却也不是省油的灯,比如就暗藏机锋地讽刺过那两位是庶支,不如她身份显贵。

旖景十分不愿过继这么个“妹子”过来,将来若真让她和亲,有个万一,寿太妃就够难缠的。

但康王虽只有平乐一个嫡女,庶女却有三个,一个出嫁,两个还在闺阁,实在没有需要再过继一个。

不过她与虞沨也有商量,或许能说服圣上不用“过继”这么明显的套路。

这时旖景飞速思量——寿太妃尽管蛮横,却非多事之人,应是对高祖一支暗藏不满,从来就不与皇子或者亲王府主动来往,同小谢氏没有交情,与自己更无仇恨,这回被小谢氏搬动,也许是受了挑唆,关键应当还是有利所图。

只要不是为了单纯泄愤就好。

小谢氏这回用这么锋利的刀子,也不怕伤了自个儿的手,还有躲在暗处的江月……以为不出头就能独善其身?

旖景心下冷冷一哂。

于是世子妃的答话就十分温婉而磊落:“祖母,当日上元节,我与韦、卓等小娘子相约去茶楼观灯,的确与三皇子府的人发生了些微口角。”

寿太妃得理不饶人,冷笑道:“你既然承认,还不跪下领罚,我宗室的媳妇可容不得不守妇道的荡妇。”

老王妃气得再度拍案而起:“太妃可不能血口喷人,就算我孙媳妇与那个什么李氏发生过口角,她是被三殿下处置可与楚王府无干。”

眼看寿太妃就要暴怒,旖景连忙劝慰:“祖母先别着急,老太妃是宗室尊长,听了这些闲言碎语一时惊怒也是情理之中,是为了孙媳妇的名声与宗室的声誉,出于一片好意。”转脸就冲寿太妃笑道:“老太妃也别怪我祖母,她一贯疼我,听了这话未免焦灼。”

寿太妃倒是一怔,心说这苏氏怎么不像传言当中那般蛮横跋扈、恃宠而骄,瞧着倒像个温软人……她这么一示弱,自己这火还怎么发得下去?

旖景紧跟着说道:“不知老太妃从谁口里听说三殿下赐死良籍出身的侍妾,这事可不能随便说,我受了冤枉还是次要,倘若这话传进宫里,圣上与太后必会追究,老太妃也知道,圣上最恨就是逼害百姓,不过三殿下假若无辜,或者找不到真凭实据证明确有其事,圣上与太后只怕就要追究造谣中伤者,事涉皇子,老太妃可得慎言。”

寿太妃彻底呆怔。

她尽管跋扈,心里对天家有些埋怨,也懂得忌惮君威,因而这些年来也从不敢把心里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口,又随着年龄增长,到底多了些见识,也知道受天家冷落下去子孙前程堪忧,比如眼下想给曾孙子作亲,就再难找到高门望族出身的嫡女。

今日一是因为听说苏氏小瞧她的孙女儿,跟平乐那个横货背后嘲笑她家,一时恼怒,关键还是小谢氏许了曾孙统领之职——她是商贾出身,无利不起早,有利必争先。

可被这么一提醒,寿太妃才想到这话不该浑说,三殿下可是被皇后养在跟前,又与太子情同手足……哎呀,一时不备,就险些中了别人的陷井!

小谢氏的女儿不是嫁去陈家?那可是四皇子的母族!

寿太妃脸色突变,由赤红换成了青苍,眼睛里仍有暴怒,却拐了个弯冲着还没反应过来的小谢氏去了。

旖景见“奸计得逞”,松了口气,越发温婉恭顺进一步套近乎拉交情:“前些时候我在慈安宫见着老太妃的三个曾孙女,都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又都是知书达理的,尤其安乐最是爽利活泼,连太后都对她赞不绝口,说安乐的性情倒与您一般的心直口快,今日一见老太妃,果然就是。”竟把老太妃的横蛮生生扭转为美德。

安乐自然是那位表面爽朗内心阴暗的,不过她才是寿太妃的嫡亲曾孙女,旖景这话有些不尽不实,说出口却全无压力。因为太后的确对安乐赞誉有加,尽管是因为选个嫡系宗室女儿和亲更加合适的原因。

寿太妃当然知道安乐受诏进宫的事——她两个嫡孙,分别娶的都是勋贵嫡女,俨然又是两个河东狮,好处就是曾孙辈没有庶出,孙子又比儿子更成器懂事,没学着寻花问柳,文才上是不如那些世家子弟,骑射却十分精进,可惜不被天家重用,安乐是大孙子的嫡长女,除了新岁或者盛典要么祭祀时有入宫的机会,还从没受过诏见,这回安乐进宫,寿太妃十分关注,也猜疑着是太后总算想起了她这一支,欲给安乐赐门好姻缘,倘若嫁去显贵之家,对孙子以及曾孙也算有所助益。

寿太妃哪能不重视,可问来问去,安乐也说不出个究竟,只说太后对她十分和气。

这时寿太妃进一步想起太后待旖景的亲近来,连忙追问:“太后真欢喜安乐?”

旖景自然笑着称是,回忆起太后当时对安乐的称赞,仔仔细细说给寿太妃听。

小谢氏哪曾想事情竟然有这样的变化,在椅子里呆怔了许久,忍不住插话:“老太妃……”

“住口!”寿太妃一声怒吼,被小谢氏这么一提醒,才打住了往和颜悦色转变,咬着牙,腮帮微突了几突,才对老王妃说道:“今日是我糊涂,受了栋哥媳妇的挑唆,先是听她说景儿与平乐背后嘲笑我长孙女,唉,你也知道,平乐那时也太不像话,竟敢对长辈动鞭子,她也得喊我孙女一声族姑吧!我只道景儿和平乐要好,也与她一般跋扈猖狂,哪知今日一看,竟不像是那样的人。”

老王妃同样这时才回过神来,冲小谢氏狠狠一瞪眼:“跪下!”

得,这下旖景又只有袖手旁观了。

寿太妃继续数落:“后头那话也是栋哥媳妇说的,她是景儿的婶娘,又住在一处,我只以为她也是为了晚辈着想,哪料到竟是无中生有,若不是景儿提醒,我也被她绕到里头,老二媳妇,不是我说你,栋哥儿虽不是你亲生,你也不用太顾忌闲话,该管教还是得管教。”

小谢氏欲哭无泪,直到现在还不敢相信好端端的一个开局,又是这么一个罪名,非但没把旖景给整治住,结果自己反成了受审的……原本打算的是凭苏氏的狡言善辩,又有老王妃偏帮,就算不会落实罪名,只要与寿太妃顶撞起来,寿太妃定会广为传扬苏氏的跋扈蛮横与私德败坏,可看寿太妃这时的态度,哪还会让自己趁愿……这老虔婆,白担了个跋扈的名,没想却是软蛋,两句话就被苏氏吓得龟缩不前,她倒还真敢当自己是为了宗室声誉,呸!还不是以为有利可图又恨苏氏小瞧她一家。

旖景琢磨了一番,心说还是不能当着外人的面让“长辈”难堪,有伤她的“贤名”,要罚小谢氏也得等送客之后,这才劝道:“老太妃息怒,您可别误解了二婶,她想来也是受了外人的蒙蔽,又以为祖母不会相信,纵容我将来行差踏错损及宗室声誉,也是出于好心,这事说开了也就好了,这里没有外人,张扬不出去,老太妃且放宽心。”对于小谢氏污赖她背后嘲笑盛兴伯夫人的事,旖景实在无能为力转寰,选择了置若罔闻。

寿太妃得了台阶,当然要顺坡下驴,只赞扬旖景:“这丫头年纪轻轻,果然深明大义,心胸又宽广,难怪太后也把她奉若掌珠当作亲孙女般疼爱,老二媳妇你好福气。”

旖景又劝老王妃:“祖母,二婶还得操劳家务,您就先宽恕她吧。”亲自把小谢氏扶了起来。

小谢氏恨得磨牙,却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对旖景表示“歉意”,说了一堆愧疚话,见老王妃极不耐烦一挥手,才如释重负般退了出去,只听身后世子妃的声音悦耳如黄莺:“老太妃好容易来一回,真真是稀客,今日且让我作个东道,请您移步关睢苑,这时满院子梅花尚好,咱们一边赏花一边闲话,可得用了晚膳才放老太妃回去……”

小谢氏眼前一阵金星乱舞,险些一个倒栽葱。

好个苏氏!你花言巧语,你奴颜卑躬,你狡诈阴险,你这个狐狸精!

咱们走着瞧!

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恶浪暗来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险失清白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远瑛堂内,终极对恃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八十六章 一事变迁,混乱全局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九十一章 胜负委实,定于最初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五百五十八章 时日无多,大变在即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衅,旖景不忍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一百章 心有抱负,强势而立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闲谈”,却生惊疑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蝉脱壳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赏菊,郁集黄氏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乐姻定,卫冉入京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杀机早伏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无憾第七十九章 小五献计,皇子请罪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医卫曦,再见故友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一百八十一章 并非安慰,深度分析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释怀,我便心安第五百四十四章 谋划分府,江月发招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七十六章 美色诱惑,郎心浮躁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开始,好戏始唱第两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赏菊,郁集黄氏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细入宫,“云雀”现形第两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险揭真相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头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响雷,猝然当头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马,二婶遭殃第三百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两百一十九章 羊脂鱼佩,或有内情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时习务,闲来踏歌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阖墙,纵容之祸第七百一十八章 平息市议,仍有余波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转头了结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归府,晓晓“报仇”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第六百三十八章 获胜关键,让人胆寒第一百一十七章 注定纠缠,放手不易第两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计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七百三十章 三娘“更衣”,小嫚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