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

暮色初降、寒鸦归巢,在关睢苑里赏完梅景用完晚膳,寿太妃在老王妃的撺掇下喝了几盏烫暖的韶兴老酒,临行前又“被迫”收下了世子妃热情相赠的两盒六安瓜片,想到刚才自己没忍住赞了两句“这茶不错”,寿太妃双靥涨红的推拒。

这茶市面上虽也有外售,价格自是不菲,自从夺爵之后,寿太妃一家便再也享受不到各地的贡俸,算来已经许多年没有喝到上品的茶。

可太妃终究是宗室,尚有自尊,不想显露出小家子气来。

“知道老太妃疼我,见我与世子爱茶,才不想夺人所好,是新岁时宫里赏的,我还留着好些呢……老太妃今日听说那些闲言碎语,紧赶着来提醒我,我心里感激,否则等这谣言传了开去,宫里怪罪下来,虽我无辜,也不免得受人言议论,伤及天家与宗室声誉更是大事。多亏了太妃,我却不知怎么表达谢意,心想太妃祖籍是在六安,应是喝得惯这茶……是我一片心意,还望老太妃体谅。”

一番话下来,让寿太妃心里十分慰贴,并不觉得有半点难堪,这才收了下来,瞧见锦盒里两个用来装茶的金琉璃八骏罐做工精美显然大内御造,越发觉得喜欢,一路上笑容不断,回到西城府邸自家门前,十分大方地赏了楚王府安排跟车送她回府的管事婆子二两银子,被自己的两个小丫鬟掺扶着乐呵呵地换了软轿回到内宅。

坐了还不到一刻,就听说孙子孙媳妇来问安,寿太妃的满心喜悦这才消淡了几分,颇有些忐忑不安。

太妃早年性情急躁火暴,偏偏娶了个相同性情的儿媳妇,婆媳两个关系一贯势如水火,后来媳妇与儿子先后走在前头,两个孙媳妇进门,不想一个比一个性烈如火,磨合多年,寿太妃眼见着家族被天家冷落,两个嫡孙没有圣眷谋不到差事,一年比一年落魄,出身勋贵的孙媳妇娘家虽在权势上没有助益,庆幸的是嫁妆丰足,又多亏得大孙媳妇管理得当,才不致捉襟见肘,有两个厉害的孙媳妇管教,曾孙辈不至于沾染上纨绔习气,家里倒也安宁,寿太妃这才后悔当初对儿子宠惯得过了头,纵得他无法无天,若这时还有爵位在,堂堂宗室也不致于门可罗雀,她的长曾孙更不会在婚事上这般艰难。

寿太妃年过七十之后,其实性情就大有收敛,再没有与两个孙媳妇起过争执,家中一应琐碎也放手给晚辈们自己处理,这回想到自己一时没想周全险些惹祸上门,竟有些害怕孙子孙媳埋怨。

果然,当晚辈们听说寿太妃今日是被小谢氏撺掇着“大闹楚王府”后,都黑了脸。

两个孙子一声不吭,正襟危坐。

长孙媳何氏就先忍不住了——她是永靖候的嫡女,因着生母早逝,闺阁时被继母骄纵得没边儿,跋扈的名声当年也是街知巷闻,婚事上头自然不免被人挑拣,到了二十岁“高龄”才出嫁,这些年来主持内务,更是养就成说一不二风风火火的性情。

“祖母往常没少劝咱们远着那几个皇子亲王,说招惹不得,这回怎么自己倒犯了糊涂?我们尽管不受天家重用,到底还是宗室,比外人更晓得皇族里头的阴私事……祖母从前还说过王府那位二爷没安好心,老王妃糊涂不通事务,把内宅中馈交给庶子媳妇打理,早晚得闹出祸事来,后来楚王世子与苏家联姻,您还冷笑着说过楚王府这回得家无宁日,让人看不尽笑话,先前虞洲娶了黄七娘,回门礼闹出一场事故,孙媳妇还想果然姜是老的辣,不愧是祖母,吃的盐比咱们吃的米还多,眼光就是敏锐,哪知今日我就半昼不在家,您竟被谢氏撺掇去干涉人家的家务事,牵涉进事非圈。”

寿太妃涨红了脸,并没有斥责何氏不敬。

儿子刚被夺爵的时候,寿太妃十分不满高祖“无情”,私下里没少与人说“无情无义”的话,自认为当初她与老王爷在楚州吃了不少苦,虞姓坐了江山,他们自该享荣华富贵,儿子不过就是强占了个民女,也算得上罪过?为此寿太妃还冲撞过高祖皇后,更不把几个皇子妃看在眼里,便是当今太后,都吃过她的挂落。

后来高祖突崩,四子夺爵,一场突变至血流成河。

寿太妃眼看着威风凛凛的英国公刘氏家破人亡,遭至灭族,高祖亲生的两个儿子也身首异处,经过这场血雨腥风,寿太妃才真正领会了“天家无情”,虽蛮横的性情一时难改,却也懂得了“君臣有别”“尊卑分明”,再不敢对天家任何不敬。

这时她长叹一声:“我亲身经历过焦月谋逆,眼看着当年刘家怎么威风八面,后来落得家破人亡,连个传宗接代的子孙都没活下来,与他们有牵连的显贵,也没一个落着了好……知道这储位的事沾染不得,对那些皇子亲王能避则避……可眼看着家门冷落,标儿眼下过了四十,榴儿也已三十好几,兄弟两个还闲在家里,连个散阶都捞不着……倘若再不找给济儿他们这一辈找些门路,将来日子越发艰难,空有个宗室的名头,怕是连那些寒门都敌不上。”

太妃这么一叹,虞标虞榴两兄弟更觉黯然,宗室全仗天家恩典,就算复行科举,宗室子弟也不能参加,那些寒门士子将来靠着寒窗苦读尚有金榜题名位极人臣的一日,而对于闲散宗室,若不得圣眷,所得无非只有岁俸,省吃俭用度日。

“谢氏一说要给济儿谋个统领,我当即就动了意,又只想着这事虽与三皇子有关,可他是男子不怕声誉受损,又是天潢贵胄,普通人哪敢非议?就算苏妃,她是大长公主的掌上明珠,她的父亲卫国公又得信重,不怕几句流言蜚语指谪,我想着谢氏就是为了找苏妃的晦气,出口恶气罢了,我压根也没想过真能治苏妃的罪,无非就是陪着谢氏演一场戏,让她难堪,只要我不张扬,外人也不知道,事情不会闹大,白白让济儿得个前程有何不好?”

何氏暗哼一声——老太太想得如意,这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王府谢氏哪是个大方人,不过老太太一心是为她的儿子着想,何氏也不愿过多埋怨。

寿太妃更是一脸的懊悔:“想到济儿的将来,我就疏忽了谢氏是陈五郎的岳母,这事情竟牵涉到储位之争,还是多亏了苏妃提醒……我才醒悟过来,一时贪心竟险些酿成大祸,我也是出了一身冷汗。”

太妃最忌惮的事就是牵涉进皇子夺权,当年那场腥风血雨实在让她心惊胆颤。

故而今日旖景一提这事根本目的是对三皇子的污篾,圣上必会严察追究,她就畏缩了。

“你们放心,我还没老糊涂,当场就没再刁难苏妃,明说是谢氏挑唆造谣,苏妃倒还是个伶俐人儿,见我转了态度,她也没有不依不饶,一直对我就恭顺持礼奉承讨好着……我见她与楚太妃都是好说话的,一时没忍住……”寿太妃说到这里,眼见刚刚缓和了脸色的孙子孙媳又紧张起来,忙挥着手让他们稍安勿躁:“我就提了几句济儿,说他自幼也是饱读诗书,没沾染纨绔习性,骑射也好,可惜被他祖父当年的罪过牵连,赋闲在家未免可惜……苏妃倒答应了与远扬提上一提,看能不能在六部给济儿谋个闲差历练。”

这话让何氏激动起来:“世子妃果真这么说?”

寿太妃连连颔首:“我一把年纪了,还会拿这事欺哄你们不成,今日我在旁看着,苏丫头年纪虽轻,却不是个轻狂人,那气度风范是谢氏不能比的,楚太妃也是真把她当作亲孙女儿般疼爱,在楚王府里她说话能算数,她既然答允下来,这事该有七、八成准……过上两日,你们俩再去趟楚王府,就说为我今日不分清红皂白指责苏妃的事致歉,备上些礼,再探探苏妃的口风。”

不说何氏喜形于面,连二太太陶氏都打起了小算盘,她的长子才十五,倘若这回楚王府愿意提携,最好是能进金吾或者羽林卫,可是天子亲卫,磨砺几年不怕在京卫谋不上个统领、校尉之职,才有望与勋贵联姻。

当即就忙不迭地出主意:“楚王府与卫国公府都是天子信臣,尊荣显赫,不缺那些金银珠玉,咱们手里也没有什么稀世奇珍,孙媳妇听说世子夫妇是雅人,我的嫁妆里倒有两本前朝珍籍与几幅名家字画,便让大哥大嫂带去,也让世子夫妇领会咱们的诚心。”

何氏自然领情,虞标却还有考虑:“三皇子府处死侍妾的事外头并没议论,要说这事只是谢氏胡诌,她也没这么大胆,不知谢氏后头还有哪些人推波助澜,真真假假本与咱们无干,可祖母已经牵涉了进去……就怕等外头有了风言风语咱们脱不开关系,要我说来,这事还得防范着,应当知会康王一声,康王可是宗人令,究竟是三皇子枉法还是受人陷构该由他断个是非黑白,若是谣言,宗人府自然应当追察出处,总之咱们可得择清,免得受天家忌防埋怨。”

寿太妃祖孙这头商议谋划,关睢苑里旖景正在世子跟前“承认错误”:“今日事发突然,未免打得我手忙脚乱。”

虞沨今日孤伶伶地用了晚膳,早早就去了书房“用功”,这时却搁了笔,带着笑意看向旖景:“你这还叫手忙脚乱?因着这段对寿太妃一家关注,猜测着他们忌讳着牵涉进皇子争储,先就用三皇子挡着前头,震慑住寿太妃,顺便把二婶推到她自己挖的坑儿里,就等着誊出手来再往里填土,世子妃太谦虚。”

“可我答应了太妃,给她的曾长孙谋个差事……虽说你已经先有打算,可圣上眼下还没提过继的事,咱们自然不能就说过继太显眼,建议圣上授职两位族叔。”旖景仍有些羞愧。

原来自从上回入宫,旖景看出太后有意的是安乐,深觉寿太妃一家难缠,安乐也不好“拿捏”,担心安乐过继来楚王府,万一下了和亲的圣旨,她不愿哭闹起来,事情没法收拾,虞沨想了一阵,也觉得过继太显眼,到时和亲的诣旨一下,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寿太妃与何氏真蛮横起来,说楚王府为了不让安然远嫁算计她家闺女,楚王府也“百口莫辩”。

所以虞沨就盘算着不如谏言,说服圣上受职虞标兄弟,让他们进京卫领个校尉的职衔。

就算圣上对虞标兄弟不信重,但京卫长官是卫国公,有他震着,虞标兄弟也就是个摆设,不过在旁人看来,天家对他们兄弟也算看重罢了。

岂不比过继更自然。

将来圣命安乐和亲,寿太妃为了子孙的前程考虑,也只能领旨谢恩。

总之与楚王府无关,安然也不会受到非议。

不过眼下天家还没提过继的事,虞沨自然不能主动谏言,暴露出如姑姑来。

哪知寿太妃就先打上了门。

旖景为了彻底交好寿太妃一家,无奈之下先答应替虞济争取差事,事先并没与虞沨商议,怕让他为难。

“不碍事,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而有的闲职也不好让有真才实学的进士担任,反而让学子们以为是朝廷不重视他们这些科举入仕之人,圣上原也有意让一些宗室或者勋贵子弟领着京都的闲杂事务。”虞沨倒不介意,又沉吟了一阵:“二婶那脑子还想不到搬动寿太妃为难你,世子妃有没想过谁在幕后策划?”

第两百零二章 御史还朝,两相斗法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计,更改姻缘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来人,青州寄信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开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庆王拜访,阴谋逼近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难消,心生倦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闻言察据,铲除祸根第七百三十二章 总算泼酒,快去更衣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纵变局,金蝉脱壳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九十一章 胜负委实,定于最初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一百五十七章 诸美比才,结交新友第五百一十五章 机锋对恃,“公主”落败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嬷嬷教孙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三百九十六章 “风流韵事”,江氏出丑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游灯河,敞开心扉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五章 再见故人,深藏爱恨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五百二十八章 王府春宴,三娘意动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来锦阳,婚前教育第五百六十六章 无情内斗,棋子已动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汉,江薇婚事第两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计,有人隐忍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说理,背后拆台第两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两妃争强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作聪明,子若入陷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四百七十章 终是难免,成人笑谈第五百九十五章 庆王拜访,阴谋逼近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四十七章 心有灵犀?缘何如此第一百零六章 渐近重阳,途中归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旧词,却署新主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七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两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妪,张或是殷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五百四十二章 家宴认亲,虞湘婚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赐你个妾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兰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亏,直言分家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盘,遭遇雷霹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五百零五章 当真死了?不敢置信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三十七章 恃强凌弱?原来闹剧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三百四十一章 据理力争,领命施罚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六百八十八章 预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蝎相比,也有不及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陈妃得宠,秦家获恩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审案,世子旁观第两百九十一章 “死而复生”,无奈示好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顺利落毒,自行揭发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似退路,委实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