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点,“新贵”诞生

雕栏琼桥一方水,乌瓦碧柱两重楼。

东华门内文渊阁,池水一角映着浅白的阳光,四周安谧,唯有北风穿过古荫,一地的枝叶影绰,风音稀疏。

西侧雕窗里面,两张对置的长案,中间隔着高出案面略许的平面架,上头置着几盆小巧的植栽,底下一层架子满满堆放着卷轴与书册。

案侧无人。

入直阁内的两个天子信臣这时正在靠着书架设置的罗汗床上,一人手里托着一盏朴洁的白瓷杯,里头汤色正碧。

苏轹一身白鹇青袍,头带文绮金顶展角乌纱,盘膝坐着,眉心舒展。

原定的童试分为三考,最终被院试录取者才能称为生员,算有了功名,可参加乡试,但因这回是首回开试,明春紧跟着就要举行乡试、会试、殿试,时间显得仓促,过程也要精简,童试便被简化为两考,如今都已结束,两阁部这才清闲了些,等着各地报上的结果。

“这回考生多达数十万众,阅卷怕是没这么轻松。”苏轹说道。

大隆复兴科举任官,天下寒门学子皆引为幸事,都不想放过机会,再兼着那些没落下来人脉凋零的世家,也都指望子弟能取得功名,参加明年的科举试得首届金榜题名,就算名门望族,但凡有子弟向学者,也都磨拳擦掌。

虽名为童试,礼部甚至限定年十五以上才能参试,报名应试者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听说河南有个考生已过七旬,递卷后气喘急发,出考场竟然不治。”虞沨显然是看了地方呈上的奏事章,这时说道。

“唉,对于这些寒门士子而言,从前就只有幕僚这么一个途径,能入仕者不过十之一二,机会还不如权勋门下的豪奴,当年并州知州施德,说来不就是金榕中的家奴?我听说那位七旬考生从前也是幕僚,后归田,这回是与子孙三代共同参考,可见入仕之机于他们而言的珍贵。”苏轲很是感慨:“但科举一兴,眼下的世家有一部份会逐渐没落,将来朝廷格局会有大变。”

很显然,这时世家望族若子弟不济,难免会淡出朝局,过上些许年,若家族无人在朝任官,世宦望族就冷寂没落下来,而被诗书之族代替。

相比世家,勋贵多为手握兵权镇守地方,又有爵位,冲击看着是要小一些。

不过圣上复兴科举意在加强集权,对于兵权的规划必然紧随其后,虞沨默默地想,不久的将来,说不定还会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变革,那时才该勋贵们提心吊胆,相比这回官制改革,也许更会风声鹤唳。

两人正说着政务,一个内宦手持拂尘而入,是天子诏令虞沨去乾明宫议事。

御书房里,天子摒退随从,连中书舍人都不留一个。

气氛若有若无的紧张。

虞沨才一恭身,天子就微抬手臂,赐坐一旁。

“李氏的死远扬怎么看?”开口就是一句。

事情已经过了些日子,却在这时才问。

不得不让世子斟词酌句。

天子忽然从一堆奏章里抬起目光看来,神色平和,眼底却有肃意。

“圣上容禀,以臣看来,李氏确死于非命。”虞沨只好说道。

天子微一挑眉,手中御笔一搁,往后一靠:“这世上的确没有那么多暴病之人……那个姓孙的幕僚……叫什么名?”

虞沨心里警铃大作,却毫不犹豫地回答:“孙孟。”

天子眸中一道笑意划过:“远扬倒知之甚详。”

虞沨手里有天察卫,可皇子府里的耳目却非出自天察卫,天子无令,于皇子府安插耳目也属“不臣之举”,尽管事实上皇子府里暗探甚多,除了几位互相安插的,还有皇后与众位妃嫔的人。

“臣领办青缎杀人案时,孙孟也是涉案之一。”虞沨当然早找好了说法:“而得知三殿下之李姓侍妾与孙孟有关,是因为有人妄图利用这事诽谤内子,臣不得不察李氏来历。”

天子今日有此一问,显然是品出来“流言蜚语”不似表面那般简单,虞沨当然不能承认他窥探三、四两个皇子,只能给出这么一套说法。

“诽构景儿?”天子再一挑眉,却并没有太多讶异:“远扬细细说来。”

虞沨只好说了寿太妃登门问罪,却被旖景巧言化解的始末。

有那么一阵沉寂。

“朕还觉得怪异,老四送李氏去老三身边,必有所图,李氏想来是被老三抓了把柄才被处死,既然老四与李家选择吃个哑巴亏,怎么转头又散布谣言,难道就不怕引火烧身?原来是老四媳妇狭隘,才惹出这么一桩事来。”说到这里,天子语气忽然往下一沉:“远扬,以你看来,李氏因何而死?”

虞沨这回并无犹豫,起身抱揖作答:“诚如圣上所言,李氏是因刺探未果,反被三殿下察觉,知她心怀叵测,却不愿把事闹大,未免伤及手足情份,才暗下处死,交还李家安葬,也算是顾全四殿下的体面。”

天子微咪眼角,看了虞沨好一阵,唇角才有笑意:“你能这么以为就好。”

显然,天子是不愿虞沨因为秦妃借着李氏的挑唆,对三皇子生隙。

“寿太妃有些意思,朕从前听说她性情蛮横,她那个儿子又实在荒唐,不想人近八旬,她倒通透起来,被景丫头一提点,还知道悬崖勒马,这事她处理不错,及时谒制谣言,才没让老四媳妇惹出大乱子来。”天子忽然起身,绕过龙案,与虞沨隔案而坐,见虞沨起立,忙拍着他的肩膀:“虽是君臣有别,朕还是你的叔父,有些话只当家人闲谈,无须拘束。”

“听你上回奏事,天察卫已经分别深入北原与西梁?”天子又问。

这是要谈和亲之事了,虞沨心中暗忖,应问而禀:“天察卫虽已入两国国境,一时无法渗入王廷。”

“自然没有那般容易。”天子不以为忤,却微作沉吟,这才说道:“和亲之事太后已经与景丫头提过,朕起初以为你们父子因江氏之故对安然也有芥蒂,太后又称安然已经及笄,因为这层缘故,婚事上头许有艰难,正好西梁王请求联姻,才动了意……既然你们先能释怀,对安然诸多考虑,朕也不愿强人所难。”

见虞沨有解释的意思,天子又微微摆了摆手:“朕不瞒你,这回和亲并非两国交好这般简单。”紧跟着就把西梁王的打算一一说来,忽而蹙眉:“西梁虽以宛姓为尊,国政却由三姓决策,就算金元公主将来称王,庆氏嫡子也为西梁贵胄重臣,这和亲之女于我大隆与西梁邦交甚为重要,眼下宗亲,除康王楚王,大多闲散无职,以闲散宗室和亲,庆氏未必能引以为重……朕是打算,将虞标之长女过继给楚王。”

天子所言并非不实,宛姓虽欲一统,可胡、庆二姓在西梁势力仍然不可小觑,本是三邦联合的国家,云边、金钟之旧贵族不可能退政,宛姓即使要以铁腕治政,也需要一番动作,难免不会掀起腥风血雨。

就算要灭两姓,也只能分而治之。

西梁王意在笼络庆氏打压胡氏。

若只是为了规避“嫡女夫继”,西梁王大可暗杀庆氏嫡子,并不至于求助大隆以和亲的方式这般婉转。

相比胡氏,庆氏势力更为显重,而庆氏与胡氏之间,又有诸多对立争夺,谁也不想看对方问鼎王权,眼下消灭庆氏风险太大,不如先稳定笼络,将来打压了胡氏,三盟政会成了两盟政会,三邦联盟根基动摇,宛氏才有望大权独揽。

“臣有浅见,圣上容禀。”虞沨听天子仔细分析西梁政局后,却并没有一口应诺过继的事。

这未免让天子疑惑,允他直言。

“庆氏嫡子随金元公主来访大隆,得知和亲一事,必会猜疑是西梁王缓兵之计,用以规避‘嫡女夫继’,一定会诸多考量,而楚王府以过继女儿和亲,太过明显,未免让庆氏孤疑,以臣之见,莫若授职予寿太妃两个孙子,是为天家看重宗亲之意,如此才会让庆氏确信有利可图,欣然尊奉。”虞沨依计而言。

天子微一沉吟,实在他也觉得时间仓促,这时莫名其妙让楚王府过继个女儿,难掩悠悠众口,将来和亲旨意一下,就算大隆臣子也会“恍然大悟”,难保庆氏不会有所保留,庆氏嫡子又会来访,不难打听出安乐是近期才过继一事,也是太明显了些,西梁王规避与笼络的意图也会失效。

便就颔首:“正好寿太妃这回难得通透,楚王府也该表达谢意,因你举荐,虞标兄弟得朕信重,看在旁人眼里虽不知其中原因,也只以为是楚王府提携宗亲,与之交好,庆氏怕是也晓得你们父子得朕看重,不敢小瞧虞标。”天子说来,竟然大悦:“此计甚妥。”

于是又问虞沨如何授职,竟当即拍板决定,虞标入京卫任统领,虞榴调禁中金吾卫。

一个成卫国公苏轶帐下军官,一个由天子直接监管号令,寿太妃两个孙子乍然便从闲散宗亲一跃成为宗室当中,除几个亲王以外最受重用者。

当然,虞标与虞榴是否真能争取天家信重,从此显赫,还得看将来兄弟两个的本事。

君臣商议一定,虞沨行礼告辞时,却又被天子十分亲切地拍了肩膀。

“远扬,太子性情较为软弱,朕忧心不已,好在三郎一改从前游手好闲的脾性,朕观察着,三郎倒还有些手段,将来与你堪称太子左膀右臂,你们同心协力,朕才能放心把大隆江山交给太子。”

这话当然大有水份,可也饱含深意。

虞沨不敢慢怠,说了一番“圣上春秋鼎盛”的套话。

“等金元公主抵京,朕令你与三郎率礼部、鸿胪寺官员前迎,可这回来的是公主,礼仪上与从前国君来访或有不同,三郎多少知道些西梁礼仪,你与他好好协商,务必不能失我大国天家风范。”

虞沨应诺,待出了乾明宫,步伐才略为沉重。

天子心意,似乎果然偏向三皇子。

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紧逼,欲揭真相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齐心协力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对峙双方,狡言不断第五百零九章 世子“宽容”,大度求情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军稳军,祖母厉害第四百六十五章 兴师问罪,虎狼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个许诺,两世纠缠第两百五十五章 世子绝断,直面阴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九十九章 别出心裁,掌管茶楼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祸消弥,风平浪静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六百零八章 西梁回讯,禁苑佳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世俗,忽生阴郁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轨迹,今生陌路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六百一十四章 暂时“和谐”,苦无良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杨二女,谁更“诸葛”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两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计,抢夺先机第两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开局第八十八章 一见倾心,是否冤孽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旧情,福王审案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八十六章 一事变迁,混乱全局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三百七十章 仗势欺人,欺得彻底第两百四十一章 两心相许,早在当时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轨迹,今生陌路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杀机早伏第三百八十三章 顺利落毒,自行揭发第十章 先发制人,小胜一局第六百八十八章 预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妃智断,廷益清白第五百六十三章 顺势而行,锦瑟“立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险为夷,线索联成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仅泄愤,关系大局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真同心?十分未必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来锦阳,婚前教育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盖真相,仍期回头第七百章 忐忑被弃,入宫劝谏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问责,除族离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断绝后,扼制谣言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七百三十三章 摆开阵势,好戏开锣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虑,两全之计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六百八十章 “顽劣”六郎,新妇投缳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闷棒,等你出洞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七百二十九章 还未扬眉,又再屈膝第两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开局第五十五章 将军护女,痛责莽子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两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实为试探第七百四十二章 关键在于,谁将上位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无情,纪姑有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太妃出马,二婶遭殃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提谢三,哭笑不得第五百三十八章 数桩喜事,又有恩封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见,良禽择木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