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机密外泄,决意废储

这个风雪初停的日子,当薛东昌细细听闻主子的解释,对这计划大感信服,丝毫未察觉三皇子其实另有打算的同时,刚刚出了神武门登上楚王府车與的旖景却是眉深如锁,为刚才在慈安宫的一番耳闻大感孤疑。

今日她奉诏入宫,太后直言圣上已允赐婚,卫昭是三皇子妃“不二人选”,待五月后擢升卫舅舅为礼部尚书,即行颁诏,笑请旖景先将这“大快人心”的好事知悉卫家,让他们心里有个准备。

旖景想起她家阁部那日所言——圣上是孝子,对太后十分敬重,对严家之信任不下咱们两府,故,即使圣上决意废储,也不会与太后生隙,当安抚在先,更不会造成苏、严两家敌对,这点足可放心,我有笃信,三皇子若为储君,他之正妃必然出自严氏。

那么圣上何故突然允准赐婚卫昭?

皇城车道虽经清扫,仍不免湿滑,车行缓慢,旖景一手扶在座前矮案,腰背挺得笔直,脑子里正在飞速而紧张的计较。

她相信虞沨的推断,圣上若决意废储,最为偏向者应当是三皇子无疑,那么,这又是疑兵之计?

应当是太后也感觉到储位或许有变,却持反对之意,以三皇子之姻缘做为试探,圣上应是明白说服太后不易,并未直言,兼着关注三皇子姻缘一事者决不仅只太后,而眼下太后仍然支持太子,那么与皇后就得同心协力。

是疑兵,也是缓兵。

圣上给的期限是五月……那么在五月之前,必有动作,而五月之后,不会再有赐婚卫昭的旨意。

想通这点,旖景微微舒一口气,只要应对得宜,应当不至让卫家牵涉太深,想必太后与皇后也不会在旨意颁发前张扬这事。

所以,她也不能明说赐婚之事,却要避免让卫家在五月前替卫昭定下亲事。

思量间不知不觉出了北安门,旖景轻轻推开阻挡冷风的内窗,屈指敲击窗棂,马车忽停,“去胡家巷子侍郎府。”旖景隔着纱窗嘱咐闻声叫停车與,上前听候指令的随行亲兵。

听说世子妃驾临,卫昭十分欢快地在垂花门内迎候,见礼之后就缠上了旖景的胳膊,看得无时不忘端正礼数的卫舅母好一番蹙眉,暗带警告地瞪了一眼卫昭,眉目神情依然是无可挑剔地恭谨,先请旖景入了正厅,一番寒喧之后,旖景才说了来意:“太后小恙,我今日是专程入宫问安,太后与我闲话时说起阿昭,称十分欢喜她的性情与才品,有意等气候回暖之后,邀阿昭入宫小住一段。”

这话让卫舅母的神情十分肃厉下来,着意维持的恭谨更添疏冷。

旖景假作不察,对同样惊疑不定的卫昭报以一笑:“舅母有所不知,太后素来就喜女孩儿,却因膝下无女儿承欢不无遗憾,为这事不知与我祖母说过多少回羡慕,我那时年幼,年年都有一段时日入宫小住,虽说太后眼下有了亲孙女儿,两位公主还太小……再兼着太后甚重女儿家的才品,阿昭旧年在芳林宴上的表现极合太后心意,这才起意让她入宫陪伴一段儿。”

卫舅母甚是为难:“就怕小女不通宫廷礼仪,若是逾矩,反而辜负了太后的美意。”

“太后宽和,舅母不需忧心……不过阿昭既要入宫,有的礼规还是当遵从,莫如舅母允了阿昭先随我回王府小住一段儿,我也好将需得留心之处细诉。”旖景笑道。

卫昭听了这话,神情就十分期待起来。

卫舅母心里沉重,却知这事不容拒绝,便先允下,打发了阿昭。

旖景这才继续说道:“太后得知阿昭尚未定下亲事,还曾问我舅舅与舅母可有打算……舅母莫急,太后一贯热心,往常也有兴致一起撮合臣子姻缘的事,娘娘是真心欢喜阿昭,说定要替她寻上一个品貌堪当的良配。”

言下之意,卫昭的亲事已经被天家记挂上了,不容卫家私自作主,却也没有明言会婚配皇子,将来事情若有变故……旖景只消告诉太后她今日所言,让太后替卫昭指上一门姻缘,也算妥全过来,于皇室于卫家两相无害。

便是卫舅母有所属意,也可直说,只要无妨大局,太后应是乐得成全的。

卫舅母一听太后甚至没有询问卫昭是否定亲,而是直言“得知未定亲事”,便晓得天家是有了计较,世子妃既然没有明说,想来事情还有转寰,强自摁捺怒气,仍然保持着恭谨,称待晚间与卫舅舅商量后,再送卫昭去王府叨扰。

结果这晚,卫舅舅自打成婚至今,竟破天荒地挨了刻守以夫为尊的卫舅母好一番数落。

“我就说昭儿的亲事该早早定下,免得被豪门贵胄掂记上,夫君非说不舍……这下好了,竟被楚王府利用……今日听世子妃的意思,分明是天家有意……倘若卫家再出了一个嫁入豪门的女儿,岂不是彻底毁了清流之誉。”

卫舅舅摇头长叹:“偏执固见!这两年间,我也看清楚了,王爷与沨儿虽是皇族宗室,可并非只知固势心怀贪婪,这事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沨儿媳妇今日那番话,是替咱们留了转寰的余地,昭儿有他们维护,婚事上必不会让卫家蒙羞,再别说那些清流之誉的话,为人臣子,当以君令为尊,太后对昭儿如此看重,是我卫家的福份。”

卫舅母双目泛红:“不是妾身不尊夫言,可一旦想到……倘若将来是让昭儿为皇子侧妃……我卫家的女儿怎能居于妾位。”

“事情不到那个地步,你莫要胡乱猜疑,更不能妄测圣意。”卫舅舅肃言说道,心里却终是不忍,又是一番温言安慰。

而旖景回去之后,待虞沨这晚辞宫归府,自然也没瞒着这事。

“你这么处理很是妥当。”世子并没有觉得太多惊讶。

“可我担心,倘若三皇子得了储位,太后会让阿昭为侧妃。”

三皇子得储,太子必遭废黜,皇后哪能容忍?孔、宁二妃便对三皇子毫无助益,即使正妃定了严氏女,也需要增添侧妃的助势。

“放心,卫家有高祖盛誉,又素有风骨,卫氏女儿从不曾居于妾位,圣上当会尊重大隆第一世家之誉,不会强人所难。”虞沨却有笃定:“有严、苏两家与楚王府遵奉圣意辅佐储位,圣上必然放心,联姻一事不是关键,八皇子以下未至婚龄,七皇子婚事已定,表妹不会嫁入皇室。”

旖景心思这才安定下来,嫁入皇室虽然风光尊贵,可也身陷风险,就算储位择定,将来未必不会发生争储夺位之事,卫昭光风霁月的性情很得旖景喜欢,她是真不想见表妹牵涉进这些险恶里。

而就在这晚,黄陶忽然也得了四皇子急召。

自从除族,廖家屡遭祸事,大半家财散尽,黄陶虽得了黄氏资助,想让廖家借着那笔本金翻身,无奈真走了霉运,商事上头屡屡不顺,就算有黄陶那些门路,也顶多维持两家温饱,再难复从前富贵。

黄陶的三个儿子眼下也都把心思放在商事上头,压根没想再通过科举入仕,为家族所弃实在是一笔难以抹消的污名,即使得了功名,前途也是有限,除非为天家重用,特别提拔。

显然只有四皇子得了储位,黄陶父子才有翻身之日,与其在科举上下功夫,莫如一门心思辅佐四皇子。

黄陶这时依然是孔家的幕僚,受三皇子嘱咐,一门心思与太子太保孔俊维持着“兄弟情谊”,出入四皇子府也不需偷偷摸摸,因为太子与孔俊欣赏的就是黄陶“交游广阔”,又机警敏锐,时常能通过那些酒桌文会上并不引人注意的言辞事态,揣摩推测后,给出甚是有用的建议,十分有利于太子缔结党羽。

兼着黄陶的侄女儿廖氏眼下是四皇子的宠妾,四皇子每逢设宴,也不忘叫上黄陶,自然,黄陶也会把与四皇子来往频繁之人泄露给孔俊知情,比如四皇子着意交好苏明的事,就是黄陶“推测”出来,让孔俊十分留心。

不得不说,能在对立几方游刃有余、见风使舵,还能赢得多方有所保留的信任,黄陶的确有他的本事。

可今日四皇子待他的态度却不如往常温和,才一见面,就是脱口一句:“老三那边最近可有动作?”

黄陶呆了一呆:“并没有……还是交待我把心思用在与孔俊交好。”

四皇子一掌击在案上:“他倒沉得住气!”

“殿下……这才刚刚过了一轮科举应试,虽出了三甲进士,可要培养这一批人,至少还需两年……以三殿下的城府,不会在这时动作,至少得待这一批庶吉士授官,形成新兴势力,质疑储妖才有可能让圣上动意。”黄陶劝言:“殿下还得沉住气。”

四皇子眉间尽是浮躁,似乎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决定把那隐情泄露给黄陶:“不能再等下去,圣上病情危重,短则只有一载……若有个山棱崩,太子仍在储位,咱们哪还有机会!”

黄陶大惊失色,下意识地追问一句:“殿下这话从何说起?”须臾反应过来自己这是逾越了,哪能打探四皇子的消息来源,连忙说道:“是属下冒昧,殿下之意是?”

“众人眼下都还瞒在鼓里,除我以外,只有太后知情,太后又是力主嫡长为储……眼下已不能坐享渔翁,必须要让储位悬空!这事你只悄悄泄露给老三,希望他能有所动作。”四皇子下定决心。

黄陶出了四皇子府,抬脚就去了对门儿,自是把那惊天隐密如实告之三皇子。

“父皇龙体危重!”三皇子也是大惊失色拍案而起,脑子里如恶浪涌涌。

这事的确不在他意料,可转念一想,天子把赐婚一事定在五月,可见在这之前必有动作,若是为了拖延,大可借着他“任性胡为”依然拒娶正妻为由应付太后,虽自己有所计划是因为布局已定,可圣上这般“心有灵犀”也的确有些怪异,得知原来是龙体危重,这一层疑惑才有了解释。

不过须臾,三皇子已经冷静下来,斜了一眼黄陶:“看来老四也摁捺不住了,有意将这么隐密的事泄露给你,便是为了挑动我有所作为……他想坐享渔翁?”啧啧两声,三皇子摇头:“该急的不是我,就算有个变故,太子登基,也不会拿我这个盟友开刀,不过皇后可是将老四一党恨得咬牙。”

黄陶满脊冷汗,心道三皇子果然是……沉得住气。

“好了,这事我知道了,我今日所言,你可一字不漏地转告老四。”三皇子微微一笑。

黄陶无功而返,愁眉苦脸再见四皇子。

“好个狐狸!”四皇子握拳咬牙:“不愧是我之劲敌!”

沉吟过后,四皇子长叹一声:“老三说得不错,他有二途,我却没有退路,真真到了放手一搏的时候,可太子无为,把柄实在难抓……二爷还得多多留意孔家,我就不信他们真是铁板一块。”

四皇子暂弃三皇子,正式把矛头对准储君,他却不知三日之后,天子诏卫国公、苏轹兄弟与楚王父子到御书房密谈。

这回天子没有客套免礼,由得四位重臣大礼参拜、跪于座前。

“朕已决意废储!”

第三百七十五章 风向直转,将有良妾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谣言,留下凭证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愿此生,缘断不续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两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许氏不平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一百九十章 要论祸根,无非绝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图”,原因仰慕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七百五十三章 清算开始,好戏始唱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驾行宫,勃然而怒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六十八章 两相之争,风雨酿成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两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险揭真相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两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头,古怪青年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两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后重逢第七百七十五章 领兵出城,直面生死第十三章 细纻有迹,花簪无踪第七百七十章 大变在即,许氏施令第三百五十一章 弥生之幸,得君倾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争,世子警言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怀抱第七百六十二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险为夷,渐入死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据理力争,领命施罚第五百九十三章 注定扑朔,庆王出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庆王拜访,阴谋逼近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念到位,主角忽改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门,所为姻缘第两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许氏不平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九十二章 谁是棋子,谁是棋手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训言,秦妃居丧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问责,除族离家第八章 一个幕僚,一个败类第九十八章 三女绘画,两副被毁第六百三十六章 总算通信,大胜归来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八十四章 两个旧友,一段血仇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两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妪,张或是殷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知真相,却有巧遇第五百二十九章 两国贵女,礼教之争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来锦阳,婚前教育第一百零六章 渐近重阳,途中归人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谈,蹊跷遗言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准备归楚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愿并非,一心一意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剑,坦率阿薇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张氏陷局第两百九十章 村落遇险,“一箭中的”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依礼数,你待如何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蝉脱壳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军师,磨刀霍霍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无憾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五十章 反输为赢,酒肉结交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一百四十八章 姨娘眉氏,一反常态第两百四十二章 乔县来客,再引觑觎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远远不算第三百六十二章 面见殷氏,得证实情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长辈,登门问罪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脱胎换骨第六百八十二章 顺哥护母,旖辰决断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十章 先发制人,小胜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