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纵变局,金蝉脱壳

远庆九年四月,锦阳京因为科场舞蔽、鼓司昧告两大案件,导致国戚孔、陈两大家族相继遇祸,中书断事被禁居私邸待察,陈鼓司已经被罢职候审身陷大狱,便是市坊平民,也感觉到太子与庆亲王间的剑拔弩张,更遑论对恃两党。

天气回暖,京都气氛却早无春寒料峭时的喜庆宁怡,各府春宴无声无息地取消,鲜菲盛发的京郊也再罕见香车宝马,遑遑都城笼罩于一片看不见的阴霾里,人人提心个个吊胆,都等待着蔚蓝如洗背后酝酿的那场雷暴,会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刻袭卷表面的风和日丽。

四皇子固然气急败坏,已经怀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势必要将太子拉下马来,否则难以挽回败局。

他已经动了“灭口”之心,正要传信前往湘西,以定太子党罪证确凿。

四皇子尚未死心,就算赔上陈鼓司与陈长史伯侄两个,他还有秦家,还有陈家背后的党羽,依然是储位强有力的角逐者,前提是必须让太子被废。

一切都在按天子布局,三皇子落子的胜局发展,虞沨默默关注,心中稍定。

直到听说三皇子将行建昌,并且秘见了虞栋与黄陶!

虞沨心中那隐隐不安似乎越发落到实处,可他纵使早布了耳目在虞栋身旁,却也无法察知三皇子究竟有何交待。

而见过三皇子的虞栋,似乎变得十分兴奋,一头扎在西山卫,连将军府都稀少回去。

尤其与他那几个统兵亲信,常常秘谈,气氛十分怪异。

而当三皇子离京,太子忽然上请因为身染不适,望天子恩准他去西郊濯缨园静养。

与此同时,从南浙来了一个闻名大隆的戏班子名声会,纵使锦阳气氛因为政斗显出十分沉肃,不少贵妇女眷与纨绔文士们依然为名声会的来京欣喜不已,谁让这个戏班子里好几个名角儿实受追捧,让人慕名已久。

那些并不在斗争中心的门户,又有了召办堂会的心思,名声会一时炙手可热,他们在芳仪堂一日三场一连十日的登台,据闻坐无虚席。

便是旖景都得了彭澜下的邀帖,约她去芳仪堂听戏。

“从今日始,除卫国公府外,切莫外出,便是去国公府,也必须调集亲兵护卫前往。”虞沨却阻止了旖景出门。

世子妃当然大怀讶异。

“三殿下临行之前,已经私见了二叔与黄陶。”虞沨眉心紧蹙:“还有这个名声会,你或许没有映象,当年太子在濯缨园遇刺,正有他们在场。”

旖景目瞪口呆。

太子自请去濯缨园,而虞栋与黄陶显然得了授命,那就是说……

“三皇子他,依然要夺太子性命!”旖景倒吸一口凉气。

“应是如此。”虞沨语音沉重:“圣意已明,这事咱们不能插手……我是疑心事情并不等同那一世,三皇子曾毁江氏清白、除杀黄陶死士,意在警告报复,黄陶早怀二意,三皇子必有洞察。”

“那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旖景紧紧握拳,暗暗咬牙,暗诽那妖孽果然不肯消停,储位必变,天子已经明示要传位于他,他依然还是……

虞沨看向旖景,似乎欲言又止,最终却将人搂在怀中:“还不好说,总之这段时日要万事当心,你最好固步王府,不要出门。”

而对三皇子的行为心存疑惑者远非虞沨一人,前往建昌府的官道上,薛东昌策马赶上三皇子,与其并肩两骑,远远抛开一应亲兵随丛。

“殿下,属下实在不明,眼下您已经胜券在握,为何还要刺杀太子,岂非多此一举?”

肩系青黑披风的皇子稍稍勒缓了马蹄,目光轻睨,似乎满带讽刺:“胜券在握?即使能将秦相、陈家治罪,老四也不会坐以待毙,秦家与陈家经营多年,党羽无数,即使没有他们,老四要收服也不是难事,再者,圣体危重如此秘事,连我都无从打探,老四却能洞察,他有的暗棋,不在我之掌握。”

三皇子轻笑:“要彻底铲除,只有让太子丧命,眼下太子与老四已成水火之势,倘若太子这时被刺……老四百口莫辩,父皇也才会下定决心,于我,才是真正安枕无忧。”

“若将孔家、秦家、陈家尽数根除,将来卫国公府与楚王府更是权重势威,他们虽是父皇信臣,却难保还会对我尽忠,太子与老四一死,他们背后的权势才能被我放心利用,借来平衡苏家与楚王之势。”

“可是万一有何差池……黄陶狡诈多端,并不可信。”薛东昌仍有忧虑,若是真能成功嫁祸四皇子当然是万事大吉,可黄陶若有二心,三皇子反而会惹祸上身,一败涂地。

“所以,我才把他的长子带在身边。”三皇子收回目光,眸底沉晦:“再有,我此时离京,也是为自己保留后路,万一事变……至少能够自保。”

怎么自保?堂堂皇子难道要隐姓埋名居于山野避祸?薛东昌越发孤疑。

“待到了建昌,你将倩盼好生安置,一定要留人看好她,不能有半点疏忽。”三皇子又说:“老四给她服了毒,半年不得解药即发,我已经让苗石陌配好解药,你先让她服下。”

薛东昌心下暗暗不悦,三皇子也太执迷了些,倩盼不就是模样与那位相似……府里两个侧妃三皇子不管不顾,到了这般紧急的时刻,却还处处为倩盼打算,甚至怕她身陷险境,特意将她带出锦阳,这是要等着将来尘埃落定,再接她回京直接封妃?

总不会让一个侍婢坐上皇后之位吧!

但薛东昌忠心耿耿,自然不会违逆主人之令,嘴上毫不犹豫就应诺下来。

这时的庆亲王府,四皇子正与黄陶秘谈,一扫这些天来的气急败坏与心浮气躁,而恢复了意气风发喜上眉梢。

“这回多亏了二爷,否则必中老三圈套。”四皇子满是笑意地拍了拍黄陶的肩头:“太子这时一死,即使无凭无据,本王也要担着最大嫌疑,必失圣心,更何况老三早已洞悉了我的计划,正等着我自入陷井,那两个进士一死,皇后就能掌握我之罪证,非以为我是孤注一掷行刺太子不可。”

“殿下,还当中止嫁祸太子灭口的计划,建昌府那边,也不能妄动。”黄陶好容易才套出了三皇子全盘计划,眼见将建大功,自是不容有半点疏失。

“当然要如此,我已经追回了授令。”四皇子长眉高挑:“这回咱们保下太子,让虞栋落网,他必然会招供出老三……胡世忠一案也可栽在老三身上,说他捏造陷害于我,待洗清了这桩,再等舞蔽一案水落石出,太子必遭废黜,又有谁是我之对手?”

这还真是柳暗花明!

四皇子越发兴奋,长笑数声,却忽而慎色:“二爷这回立了大功,本王势必铭记在心,不过你之长子或许不能脱险……”

说到这点,黄陶也很是哀痛,咬牙忍住,又再示忠:“为了王爷的大业,在下万死不辞,在下已经嘱咐儿子,若有机会脱身固然最好,若是没有时机……只当是为新君尽忠。”

“黄公放心,本王不会忘记你满门功劳,待将来……本王先许你候爵之位。”

好一番“君臣交心”,黄陶告辞出来,回到家中之后,见妻子江氏呆呆傻傻的僵坐炕上,手里捧着的是长子幼年时穿着的衣裳,心里一阵绞痛。

自从出了那事,江氏好不容易才在他的温言劝慰下平息心情,哪知那桩丑事一直有如恶梦缠绕不放,即使市坊间的民妇,对待江氏也是指指点点,背后议论,更别说偶尔有贵妇路遇江氏,对她更是直言冷讽。

江氏无颜见人,固步家中,性情越发敏感自抑。

他要忙于正事,又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安抚妻子。

自从除族,长子媳妇坚持和离,三个儿子婚事艰难,黄陶到底不甘让儿子婚配普通百姓,就一直耽搁着,只待将来咸鱼翻身再为儿子求娶名门淑女。

后宅唯有江氏,越发孤寂。

这回长子犯险,江氏更觉哀痛,人就越发的糊涂懵懂,有时就连他都不认得。

这都拜三皇子所赐!故而就算要搭上长子性命,黄陶也坚决不容三皇子奸计得逞,登基称帝。

而他也总算明白了三皇子为何非要利用虞栋与他。

原来是早有筹谋要刺杀太子,而必须利用他们俩,才能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让三皇子完全置身事外。

先不说虞栋,也只有自己能说服孔俊,让他谏言太子自请去濯缨园——理由十分冠冕堂皇,越是在这般风声鹤唳的时候,太子越要表现出毫不紧张、清白无辜,离了东宫,身边只带十余亲兵与一二亲信作陪,将自己置身在圣上监视下,与孔家诸人断绝来往,连同属官孔俊也随太子“变相禁足”,就算将来孔执尚难辞其罪,也可保全孔俊,最大限度保留孔家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因为要表现松弛,请名盛大隆初来京都的戏班子名声会到别宫唱上一场堂会以作消遣就更会被采讷。

太子这些年来原本就荒唐不堪,沉溺声色,醉生梦死,倘若因为舞蔽一案闹出就痛改前非,事事谨慎,越发会让天子生疑。

更关键一点——三皇子早些年就有叮嘱,让他荐上几个亲信予孔俊,培养成太子亲兵,这几个人实际上是唯黄陶之令奉丛。

所以为保万全,让太子死在濯缨园,死在实际身份是“北原奸细”的名声会戏子手中,就非黄陶不可。

有名声会在明,黄陶那几个亲兵在暗,太子万无活路。

而孔俊也会被斩杀当场,包括其余几名亲兵。

参与刺杀太子的罪名反而会栽在被杀亲兵头上,他们是被谁指使,当然察不出头绪。

名声会诸人是死士,不会自留活口。

当然濯缨园是皇家宫苑,里头驻有百余宫卫,仅凭黄陶手里三两亲兵与名声会十余刺客不足以杀死太子,那么就需要突发事件先把宫卫调离,使他们不能脱身护卫太子。

这就离不开虞栋的参与。

黄陶已与四皇子商量计定,为了指证三皇子为背后主使,必须抓虞栋一个现形。

至于虞栋知道黄陶原是三皇子亲信的事,那是空口无凭,不足为惧。

因为黄陶这回会成为护卫太子逃出生天的功臣,天子怎会相信虞栋的“狡言”?

四月下旬,天子总算允准太子去濯缨园静养,太子太保孔俊随行,而作为孔俊幕僚的黄陶,也被太子邀请同往。

虞沨得讯后,当晚就对旖景说道:“事情与那一世并不相同,黄陶当年并未随驾往濯缨园,而是大舅兄同往……这回有黄陶在,太子性命无礙。”

很简单,黄陶若不怀二意,对三皇子忠心耿耿,坚决不会把他自己赔进濯缨园,太子一死,他这个活口便难脱嫌疑,他既然去了,一定会保太子平安无事。

“那三皇子……”旖景很觉头痛,若让四皇子登基,黄陶成了功臣,于楚王府、卫国公府更加不利,而事到如今,旖景更加笃信,当年长兄随太子往濯缨园遇刺,必是黄陶背后安排,在刺杀太子的同时,也没有放过长兄。

三皇子当年还要倚仗卫国公府的助势,应当不至于暗害长兄,但显然他也不会为了长兄阻止黄陶,采取的是放纵暗许的态度。

旖景想到这点,忍不住暗暗咬牙,可眼前情势,与三皇子为敌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倘若仅是如此,不足为虑,我担心的是三皇子……他不会再回京都。”虞沨沉声说道。

第一百三十三章 步步紧逼,欲揭真相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一百五十七章 诸美比才,结交新友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没有渔翁,皆是蚌鹤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六百三十六章 总算通信,大胜归来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三百零三章 婚事未定,已有筹谋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两百六十六章 各自出子,正式开局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获,混乱局势第六百章 临别之遗,除夕时察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枣,俱都给之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两百五十一章 再访乔县,攻心为上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怀抱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樱桃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二十章 忽得启发,设计识人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枣,俱都给之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两百五十七章 疟疾暴发,无法避免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府里,已有暗涌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纵变局,金蝉脱壳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闲谈”,却生惊疑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面对质,好戏开锣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真同心?十分未必第一百七十五章 当面对质,好戏开锣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轨迹,今生陌路第两百零四章 置于漩涡,岂可独善第六百二十一章 尽在筹谋,世子心计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计,连连告负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途未卜,情意却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来顺利,忽再危逼第七十三章 新任西席,强势继任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两百二十五章 不过如此,棋高一着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二十六章 赐名之喜,责罚之恨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九十一章 胜负委实,定于最初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七百四十二章 关键在于,谁将上位第四百零八章 正当得意,贵客驾临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四百七十五章 违逆“慈母”,教训顽劣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意算盘,遭遇雷霹第三百五十章 为君之故,怨痛满怀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七百七十五章 领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六十六章 花簪风波,荷包传情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变故悄然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会议,挑破隐密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隐瞒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