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

大隆国都锦阳城,在进入五月之后,让人切实感觉到了悬于头顶的政治风浪凛厉的袭卷态势。

自从市坊之间滋生关于三皇子是勾通北原刺杀太子主谋的传言,起初还只是街头巷尾一些布衣百姓小心翼翼的窃窃私语,或者贵族官宦心照不宣的眉来眼去,到了后来,渐渐就成为了茶楼酒肆的热门话题,议论的人一多,大家都有了罪不罚众的心态做为保障,再兼着起初也没受到什么追究,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说书人用这一段编成了“演义”里的情节,虽没有明目张胆的点明是本朝皇子间的手足相残,可听者都是心知肚明。

眼看着言论已成甚嚣尘上之势,四皇子党当然要在烈火上加上一桶燃油,于是某日素以“拒势直谏”为口碑的御史吕简就被一个同僚拉去了酒肆,亲耳听闻了那些传言。

“这段时日以来,议论越来越多,真是让人担忧,可因为事情涉及三皇子与楚王世子,言官们无不慎重,竟都不敢把这些话上禀天听。”那同僚摇头一叹,很有些蠢蠢欲动的模样,他当然是不想自己出头,意在挑发吕简的凛然正义。

那知经过数载的磨练,吕简再不是当年那个楞头青,遇事冷静许多,哪还会轻易受人挑动,但他依然不会虚以委蛇,做不出来表面赞同转身嘲讽的事儿,当面就表现出不以为然:“摆明是心怀叵测之人有意散发谣言罢了,太子遇刺案已经审结,并由圣上核准,没有半点证据指向三皇子,再者楚王世子与三皇子一直就不交近,有什么理由包庇?倘若仅凭这些无根之说就行弹劾,赶明儿有人说真凶是二皇子,隔月说是四皇子,只怕连其余皇子都得受到牵连,言官还能一一弹劾不成?”

秦相见吕简竟不上当,只好挑了个相对隐晦的自己人出面,于是彻底引发了远庆九年五月的一场杀戳。

勃然大怒的天子先罢了上谏言官的职位,紧跟着彻察散布谣言的罪魁,并下圣谕勒令臣民不得妄传,警告一回无效,即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最先倒霉的是那些影射皇子夺储的说书人,紧跟着又察出最先在民众中散布谣言者,却是贪图不知身份神秘人给的几两白银,这些为图小利损篾皇族者,当即被推去菜市口斩首。

到了后来,就连一些趁着酒兴口无遮拦的望族纨绔也被逮捕处死。

也总算察到了几个居心叵测散布谣言者,天子甚至没经审讯,直接下令当众处斩,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与孔家有关,尽管朝廷没有定论,一众朝臣尽都噤若寒蝉。

一连半月,宣武门外日日都有人头落地,浓酬的血腥味弥漫不散。

旖景就算“禁足”府中,倒也没有闭目塞听,晴空与三顺两位日日都会将这些动静告之,可她家阁部自从这场杀戮开始,就与苏轹一同被留居宫内,已经半月没有归家,旖景无人商谈,只有通过邸报与家仆传回的风闻自己琢磨着时势。

天子显然对三皇子还报有期望,庇护的态度昭然,而皇后也已经下定决意孤注一掷,要与三皇子不死不休,天子之所以没有治罪皇后与孔家,只是杀了几个鞍前马后做为警告,应当还是想着扼制事态,就算要让太子下马,也不想让三皇子与之对立,背上个夺储犯嫡的恶名儿,对将来的统治不利。

可到了这个地步,事情也明显不会再向天子期望的方向发展,事态已经不由人掌控了。

旖景最关注的当然是储位究竟会花落谁家,倘若一如虞沨推测,三皇子会放弃帝位……旖景十分肯定三皇子不会放过太子,至少会让他失了储位,当然也会预算到皇后不会坐以待毙,那么接下来应当还有后着。

若太子被废,大姐夫福王即使没有欲望野心,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四皇子出身最尊势力也是诸子中最为强盛,还有蠢蠢欲动的德妃与五皇子,丽嫔虽然愚钝六皇子更非明智者,也难保这对母子不会做出让人瞠目结舌之事,还有八皇子,似乎是三皇子以外最得圣心者,倘若圣上让苏、楚两府鼎力助他……

一团乱麻,扑朔迷离,胜负实在难测,祸福更难预料。

这日旖景刚刚陪着老王妃用了晚膳,就得了禀报,说虞沨已经回府,正在前院召集幕僚议事,今晚看来是会在家中留宿了。

“快回关睢苑准备着,沨儿这些日子住在宫里,食宿必不如意,好容易才回来……别让他来我这儿问安,今儿让他好生歇着。”老王妃虽然挂念着长孙,却担心虞沨的身子,连声叮嘱。

旖景问得虞沨并未用膳,也没时间在意那些虚礼,应诺下来,回了关睢苑亲手下厨准备了几样世子往日喜爱的膳汤,又让仆妇准备了好些菜肴,着人送去外书房,给世子与幕僚们享用。

及到子时,虞沨才回关睢苑,旖景二话不说将人推去净房,亲自服侍了沐浴洗漱,夫妻两个才有空闲靠在床榻上说话。

却并没有时间细说那复杂的朝局政事,虞沨微带着些歉意:“太后今日诏了我去,让转告接阿昭入宫小住。”

“这个时候?”旖景很惊讶。

“我也不知太后在盘算什么。”虞沨也很烦恼。

事情到了这般境地,太后自然不会对政事一无所知,大概也料到圣意所属,却仍旧还是让卫昭进宫,真不知是什么意思。

虞沨之所以致歉,当然是因为太后今日嘱咐了让旖景去卫府传话,而在不久之前,旖景才和卫舅母起了一场很不愉快的争执。

“明日一早我就要入宫,实在没有时间,卫府只要劳你走上一趟。”虞沨轻吻了一下怀中人的发鬓,一时不舍将鼻唇离开鬓边发际的馨香。

旖景缱着身子,靠在夫君清新微冷的怀抱里,一时也陷入了沉默。

她当然想到了前不久的那场争执。

事情发生在四月,虞栋一家刚刚获罪之时。

原以为这场事故一发,率先“登门问罪”的是建宁候府太夫人,旖景已经做足了心里准备,哪知当候府得知江月死讯后,太夫人登即病倒,旖辰虽有了身孕,还专程陪着旖景去了一趟候府慰问探望,就是担心外祖母会给旖景难堪,哪知太夫人以病重为借口,拒见外客,候夫人反而安慰了旖辰姐妹一场,并没有遭遇任何质问。

却是卫舅母立即登门,起初也没有质问之辞,来意是接卫昭回家。

当时还没有谣言四起,虞沨也没有忙得有家归不得,那日他刚好休沐,听说卫舅母来了王府,当然要去荣禧堂陪坐。

卫舅舅还是在三月时就被天子派遣离京,勘察各地府学之事,并不在锦阳,自然也没有及时听闻卫王妃是被虞栋毒害一事,有什么态度暂且不明。

卫舅母起初也没有谈及此事,不过提出最近事多,不好再让卫昭在王府叨扰,特意来接女儿回家。

旖景与虞沨也认为最近风波不断,太后只怕也不会再顾及皇子们的姻缘,卫昭并没有再王府长住的必要,卫舅母想来也有分寸,就算接了卫昭回去,也不会在这关头忙着给女儿议亲,怎么也得等到风波过去,卫舅舅回京之后,故而并未阻止,旖景看着卫舅母相比从前,那态度更冷淡了十分,似乎下定决意再不让卫昭居留王府,遂立即嘱咐下去,让人帮着卫昭收拾箱栊,准备好生将人送走。

老王妃这段时间倒对卫昭欢喜得很,于是说了几句不舍的话,赞着卫昭乖巧伶俐,略微表达留客之意,原来也是客套话。

旖景也跟着附和了几句,希望今后得了空闲,再接表妹来家小住。

哪知卫舅母就冷了脸,见没有旁人在场,毫不讳言地说了一句:“妾身自知卑微,原不敢攀附宗室,今后再不敢让小女叨扰。”

这话让虞沨夫妇面面相觑,老王妃也是一怔,脱口而出:“舅太太此话何意,难道是担心昭丫头在我们家会受委屈不成?”

卫舅母起身,维持着礼数,说出那番话却十分厉害:“亲王府贵为宗室,有的事情自然不会对卫家交待,王妃当年分明是中毒,卫家却被瞒在鼓里,这些年来,竟一直相信了病逝之说,这时真相大白,害人真凶也被处死,卫家自然不敢再有任何质疑,世子当真孝顺,往年常与卫家有书信来往,也从不曾提说当中隐情,故然是因为家丑不能外扬,卫家也能理解,只这事张扬开来,家中二老闻听后还不知怎么伤心,未必不会有所埋怨,妾身为人媳妇,不敢违逆尊长,虽知是老王妃盛情,也只能冒昧婉拒了。”

老王妃被这话噎得愣怔,虞沨也是蹙紧眉头,旖景心里却猛地蹿起股子怒火。

当年卫王妃嫁入王府后,卫家就像与女儿断绝关系般,多年来不闻不问,连卫王妃薨逝,居然都是打发了两个族亲来锦阳赴告。

直到卫大舅出仕,后来与虞沨说起此事,尚且愧疚不已,很隐晦的说明当时是想亲自赴告,无奈二老固执,硬不准允。

为了个“清正”的虚名,对女儿冷漠到如此地步,这时卫舅母竟还有底气兴师问罪。

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在暗指楚王府包庇真凶,隐瞒真相,竟说虞沨是为了家丑不可外扬,才没在书信中提及。

旖景压根不信当初卫家二老得知卫王妃死于非命,会来锦阳替女儿讨回公道。

至于卫舅母,连卫昭都说漏过嘴,她一直对当年卫王妃执意嫁入宗室十分不耻,常用小姑子的“伤风败俗”教育两个女儿,千万莫要“贪图富贵”“损伤家风”。

旖景忍不住当面反驳:“舅母这话可是有所误解,舅母难道没听说苗家毒术十分阴厉,母妃当年身中*连太医都没有诊出,若非世子乳母不久辞世,父王见与母妃相同症状而生孤疑,请了仵作验尸,根本不察是因为中毒,当年虽天家下令不可张扬,不过外祖若来信询问,父王必不会隐瞒。”

可惜卫家从未就此询问一言半句。

“后来父王虽怀疑此事决非区区陪嫁侍女能有本事做成,一直与世子暗察真相,开始怀疑二叔,却并没有找到实据,世子虽然也知道外祖若知母妃是被二叔谋害,必然不会忍辱,会为母妃讨回公道,外祖若知世子自幼孱弱也是因为中毒,若是无解,必然夭折,定会担忧伤心,才一直隐瞒。”

事实上卫家虽知这位唯一的外孙体弱,可多年来连封慰问的信函都没有,什么书信来往,真真就是来而不往。

旖景冷冷一笑:“刚才舅母所言,倒像是误解父王包庇真凶,甚至也怀疑世子有意欺瞒,敢问舅母,倘若真是如此,二叔的罪行又怎会公之于世,以致如今身败名裂?舅母从前不知世子也中剧毒还罢,如今得知真相,一言半句都的关怀都没有,有的只是埋怨责备,舅母有所误解也罢,何不当面质疑,反而妄断外祖二老也会这般不慈……妾身眼看舅舅对世子诸多关怀,可见二老对世子的关切,更相信卫家有百年世家的名望,定是仁义礼信传家,必然不会这般不通情理,胡乱生疑。”

卫王妃的冤屈得以申报,卫家人没有半寸功劳,当年他们如此冷漠,眼下又有什么立场质疑楚王父子?

卫舅母不过因为一己私心,暗恨因为楚王府这门姻亲耽搁了卫昭的姻缘,才借此表达不愤,以期今后能与楚王府疏远,认为就不会被夺储风波牵连罢了。

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嬷嬷教孙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实为一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游灯河,敞开心扉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君归府,晓晓“报仇”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个误会,或生事故第两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嬷嬷教孙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祸心渐起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三百八十五章 远瑛堂内,终极对恃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两百九十六章 夺秒赴险,争分劝谏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五百二十六章 众芳比才,昭显风范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当初,爱恨无涉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衅有因,獠牙毕现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连环嫁祸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难雪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二十五章 宋氏之计,釜底抽薪第四百五十二章 揽事上身,旖辰登门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四十九章 温言安慰,巧救腊梅第一百五十三章 闺阁之间,小有芥蒂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情深,只望互利第一百二十三章 携手合作,并肩共进第二章 焚书明志,疑惑难解第六百七十六章 卫冉“入仕”,子若为奴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两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动,一方尚迷第七百三十九章 拨乱反正,太后施令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觉之间,环环陷井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争执爆发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训言,秦妃居丧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七百一十七章 暖春响雷,猝然当头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七十九章 小五献计,皇子请罪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怀疑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计酿成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两百零一章 远人才归,又将外行第六百八十五章 隐瞒后着,暂且袖手第六百一十三章 隐忍伪装,争取脱身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九十九章 别出心裁,掌管茶楼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长辈,登门问罪第十六章 婉弱母亲,强势女儿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四百七十七章 如此“扭转”,未知祸福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世俗,忽生阴郁第四百一十五章 朗星明月,各凭手段第两百一十章 长卷之上,共画来年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八十四章 两个旧友,一段血仇第两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愤,殿下发狠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六百一十二章 实情相告,夏柯恍悟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别重逢,但享静好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产,朗星挨踢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纹之意,灰渡之忠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问名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大收获,混乱局势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五十三章 果断绝后,扼制谣言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宽慰亲怀,江薇辞行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闷棒,等你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