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洗脑

衡大吉自然不知道安新之前的土地挂牌拍卖事实上也就是今后这样大规模的拍卖的实战演练。

不过陆政东同样也不知道他这一手会引起地产界的风云际会,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拉关系,甚至不少人把主意依然打在了他头上。

陆政东已经把心思放在了规划着下一步整个安新社会经济事业展的大局。

此时,他正在主持市委集体学习,这是他受到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启发而来的,当然这个学习不可能完全照搬,而要按照安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变化。

比如高层的集体学习通常是四十天一次,而陆政东准备安新市委集体学习定在每两个月一次,参加成员包括在家所谓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机关主要负青人以及驻宁单位主要负责人,规模不小,人数也不少。

座次的排列也有所不同,虽然也是三圈,最靠近他的是市委常委、之后是政府、人大、政协的非常委领导,但在外围,区县部委办的领导干部则坐在他对面,他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位置坐了多少人。

内容内容也有略有不同,比如说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主要是国家层面和时下热点,而陆政东觉得在安新,更应该让这个学习变成市委领导决策执行力的一个平台,和一个提高市里相当大一部分领导层面的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那就是要经常给他们洗脑。他们才能跟上安新的发展节奏。

陆政东觉得这个平台外延内涵也是无比丰富。只要能把这个儿学习、交流、互动、交流的平台用好。让他们的思想通了,可以在很大程度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遇到的思想不通、观点不明、思路不清、执行不力。

秘书长,我不记得有谁向我请假,怎么有空着的位置?

说着又偏头问了一下罗浮黎:

有人向市长请假了?

没有。

罗浮黎干脆明了的说。

通知办公室,会后把没有请假就缺席的人员名单给我。

陆政东说着扫了一眼会场道:

在正式开会之前,我先强调一下,大家都知道中*央*政*治*局在去年就开始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一定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倡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学风是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

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要通过加强历史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理论的活力根植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陆政东环视了会场一眼,才继续道:

我从来就不喜欢文山会海,能够不开的会,市里尽量不开,但这个会却是必须开,因为就我们安新而言,这样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安新的发展变化太快,不加强学习,我们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会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跟不上发展的脚步,那就会出现种种问题,犯种种错误,正是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市委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并选择了一个相对不紧张的时间来开这个会,而且我在之前已经通知了,要请假,必须向我本人请假,但还是有人不请假就缺席了,看来有些人还是不以为然,那就必须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议的重要性才行。

安俊义也看了一下对面,虽然陆政东一直没提中*央领导召见他为何事,但从新闻报道的时间上看,陆书记估计和那次学习有关。

没来的人这次肯定是要被狠批一顿的,

安俊义也在之前的通知中再三提醒参会人员,做好笔记,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领悟出自己内心所想所虑,千万不要随便找些陈词滥调来敖衍,陆书记甚至其他市委领导肯定会利用这样的机会了解下面这些人的能力,会让人结合学习精神和自身工作实际谈一谈想法和观点,这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计,谈得好,没准儿就能在一把手心目中留下一个比较好得意印象,谈得不好,多来两次不满意,只怕你的印象就在一把手和其他领导眼里就两然失色了,而且距离全省区县主要干部调整的时间也不长了,后果会是什么自己应该清楚。

所以在安俊义看来,这样的学习对于不少人来说既是学习精神开拓视野的机会,同样也是一个过关的坎儿,但显然有一部分人还是重视不够,那也不能怪他没提醒了……

我今天就谈一谈城市的发展问题,按照我们传统的城市划分,北上广算是没有争议的一线城市,我们安新也算是二线城市尾巴上的,但这种以行政区域和以gdp论英雄的单一指标分级事实上随着发展并不能体现一个城市真正的水平,一个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中产阶层人群如何,以及政治资源如何;有没有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有没有有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便利的交通;有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城市魅力等等作为标准。

而且要综合人均收入、教育资源、大公司和大品牌的选择等多项更具现代商业意义的指标来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也许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水平。

从现代的城市意义上讲。在这些方面占据优势的城市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度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它们也正在或者即将成为未来几年大公司布局的重点。

大公司投资于某个城市,以及公司人选择把自己的未来投资到某个地方,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信心之上,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种未来正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在。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看看全球五百强的企业数量我们有多少家,少得可怜吧。甚至还比不上一些不入流的城市。

如果跨国公司代表了一种外来的和相对前沿的视角,如果说吸引大企业入驻更多是依赖本地的人力、土地等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那么民营经济的繁荣和创业的活跃则更多地依赖于人才的聚集、投融资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城市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优化。两相比较,前者更多属于城市硬件、先天优势,后者则更多地依赖于城市软环境的建设,而后者更有利于一座城市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如果跨国公司代表了一种外来的和相对前沿的视角,如果说吸引大企业入驻更多是依赖本地的人力、土地等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那么民营经济的繁荣和创业的活跃则更多地依赖于人才的聚集、投融资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城市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优化。两相比较。前者更多属于城市硬件、先天优势,后者则更多地依赖于城市软环境的建设,而后者更有利于一座城市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以这些指标来衡量的话,安新同样是有极大的差距,那么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则更具有切实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有多大,我们到今年第一季度,民营经济的增加值也仅仅只占到全市gdp的不到十分之一,而排在我们前面的同等级城市有十一家之多,排在倒数几位。

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带来的外商投资增速放缓,在未来几年,民营企业之于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这方面准备好了吗?

去年全年我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同类城市中同样处于很低的水平,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中都排不上号。

而从软环境来讲,安新拥有的高等院校,每年可向人才市场提供的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工人,同样非常低。

流动人口也可以作为衡量一地经济的指标,但我们市的流动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还没到十分之一。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年轻人选择在哪些城市创业以及他们所选择的创业门类将会对这些城市未来的竞争力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涉及到一些新兴行业和新的产业,在这一点上,乃武在互联网、中和在芯片、和山在光电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先行一步,我们有什么?我们的新技术试验区才刚刚起步……

不管从传统的标准和新的标准,我们安新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的确我们安新经济增速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增速高,是我们基数太低,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其他我们都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所以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只看到我们安新这一小块地方,而应该放眼全国,在全国的同类城市进行比较,何况我们安新也在发展在进步,但是别人也没有停步没有落伍,想要追上前面的,我们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行。

陆政东环视了一下会场的众人。显然他这一番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的讲话。让有些沾沾自喜的干部冷却了下来。

讲完市里整体的。我今天再谈谈区县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发展情况没有?

我看了看金威市的数据,也了解了今年有新举措新动作,并且我和市长在春节前后也都去过金威市,我和市长的看法是一致的,我感觉到金威市就是我们区县发展的一面镜子,怎么样在法展中寻找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所谓繁华美好,一个成功的合格的领导在这一点上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陆政东意气飞扬。声音也渐渐变得高起来。

选准定位很重要,但是一旦选准就要不遗余力,这是关键。

我想大家或许都知道金威市前两年在大搞城市建设,甚至张忠平同志还被冠上了一个造城书记的绰号,这是带有贬义的,但同样,和金威一起造城的还有金湖区,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拿什么还支撑造城,造城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支撑。拆东墙补西墙,其他要投入的地方势必受到严重影响。而这样盲目造出来的城,很有可能就是死城一座,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没有一个系统的、长远的规划,造城那有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所以要造城,要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规律,至少要做到以城养城,要做到造城是为了增加一地的供血功能,金威造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承接一些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产业会逐步向内地转移,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一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尤其是提出了全方位开放政策,据说对方要求很高,而金威方面则在这个基础之上自己给自己加了量,不但表示从选址到道路、用电、用工的承包打捆服务,以及后续的一一系列问题,总之,企业只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其他需要政府解决的,政府去解决,这口气很大,说实话,当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金威做到了。

而且金威还主动出击,据我所知在去年一年中,他们分管招商的副市长在金威的时间很少,基本上都在一些招商的洽谈会上,他们的招商局长据说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地,诸位,我们的书记、县长、区长们?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触动?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如坐针毡的味道?

我很清楚,硬件设施对于一地的经济发展和对资金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性,而我认为服务意识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硬件设施更为重要,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在西河长滩开发区的时候,也就千把万的初期投入,就搞开发区,那硬件设施说起来估计你们都觉得寒酸得掉牙,但就是这一千把万,长滩硬是把开发区搞了起来,而且到现在都还不错,人家一地级市比我们高新区的经济总量也差不了多少。

那靠的是什么,开动脑筋想办法,靠的是服务,要转变这样的观点并不容易,因为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政府就是管理者,却忽略了服务的职能,虽然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这一点,但我认为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的。

陆政东从自己担任市长以来已经多次进行转变工作作风上的整顿,但是依然有不少陈年陋习深入不少人的骨髓,在很多工作中自觉不自觉的暴露出来,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又忘乎所以,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以主宰者和家长自居,不彻底消除这种观念,安新的经济就难以迎来更大的发展。

在座的其他区县领导一个个都有些不是滋味,在印象中金威虽然是撤县变市,虽然是市里县里的龙头老大,可这些年发展也并不顺利,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一直萎靡不振,从原本的全省的十强县经济滑落到了中游。

而之前担任金威的几任领导中也是平淡无奇,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出奇之处,没想到张忠平不声不响的居然搞成了这么大的事情,在增速上超越了几个一向排名雷打不动的区。

当然即便金威也还有很多努力的地方。根据我的了解。在这方面。现在金威还局限于引进企业,对本土企业还没完全做到这一点,我希望金威用一段时间能够做到本土外来企业一视同仁,那样金威的发展会真正上一个台阶……

接下来陆政东又谈了发展质量的问题,发展要又好又快。

之后,对于其他区县,特别是工作做得不好的区县进行了分析,虽然没有点名。但是下面这些区长书记们很快的就发现了门道,坐在陆书记正对面的是工作不错的,而两边应该是最差的,优劣对比,却又要坐在一块儿,那份滋味无论是哪一位落后者都不太好受。

而陆政东接下来的来的话让他们更不好受: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主要讲的是找差距,全市和其他城市找差距,区县自己找差距。等拿得出手了再和其他地方找差距。今后这样的集体学习,我就少讲了。也可能是轻专家学者,也可能是你们当中的人来讲,经验要讲,教训要讲,优秀要讲,落后也要讲,目的不是为了打板子,扫谁的颜面,而是让大家明白工作该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

因为是第一次,陆政东并没有要求大家结合讲话谈论什么,而是让他们先找差距和找问题,至于如何解决,在会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提交市委市政府。

但即便是这样,与会的众人都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

而陆政东和罗浮黎同样面临着压力,只是这样的压力和下面的人有所不同,主要是无形的压力。

会后陆政东和罗浮黎又进行了单独的沟通,而话题主要是涉及到地块的问题。

在土地出让问题上,罗浮黎并不希望地块炒得太高,因为他很清楚地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价,但陆政东现在的作法显然和那次和他谈的不同了,罗浮黎也有些摸不准陆政东是个什么想法了。

就目前市里的房屋刚性需求而言,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处在上行阶段的,即便是我们把地块的价格放低,也不会改变这样的趋势,所以我们不能便宜了那些开发商。

陆政东知道罗浮黎的疑惑所以主动讲了他的一些打算:

安新的发展不仅是振兴经济,还要有社会协调发展,一手抓经济,一手促民生,也是该到两条腿走路的时候,我到安新之后一直有一个打算,但之前一直条件不成熟,一直没动,我想年内对市东郊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我曾经去看过,居民中百分之八十一是原来那里的磷矿、铝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吗,那里流行一句话:安新姑娘不嫁安新东。这里的房屋多是日伪时期建造的劳工房、简易房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的土石房,房龄大多超过五十年。房屋低矮潮湿,四处漏风,没有公共排水、供热、供气设施,卫生环境恶劣,居民吃水难、如厕难、行路难。稍微有点条件的人早就另迁新居了,留下的都是最贫困的普通百姓。

没有像样的道路、房屋,曾经连续几年没娶进来一个新媳妇。开裂的墙体,东倒西歪的朽木板栅栏,以及几百人共用一个旱厕,眼前的一切让我震惊。

棚户区事实上就是贫民窟,几乎在世界各大城市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嗯,我完全支持书记的这个想法。只是资金需求量可是不小,谁出钱?土地问题怎么解决?这是一块儿硬骨头,那可是近十万人,两万多户。而且棚户区居民特困群体多,近半数居民无力承担回迁应缴资金的情况不少,修起来他们也买不起怎么办?

嗯,我的想法是采取了兴建小户型楼房、对低保户实施优惠、对特困户出租廉租房等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免棚户区居民回迁负担。对于无力承担租金的低保户,由房产管理部门记账,代缴租金。棚改区居民回迁时,超出动迁面积部分每平方米只需成本价即可。

我的想法是分批动工,土地采取置换的办法,从土地储备中用地,棚户区腾出来的土地进入储备中心,资金的问题由于采取分批动工压力应该不会太大。

陆政东想了一下,说道:

我最担心的是省里和市里的广大干部会有看法,毕竟安新日子并不富裕,这才刚刚好了点,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应该先投入发展经济上,等市里财政彻底好起来了,再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一拖那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

这实际上是保障性住房的雏形,保障性住房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这种类型的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这才能针对一个较为广泛的人群,这才具有普遍意义,但由于安新财力有限,陆政东也只有选解决最急迫的这一部分人的问题。

既然书记有这个决心,那我们就干,我在资金的使用上再通盘统筹下,争取不耽搁市里急需的资金使用,也不耽搁棚户区的改造。对于棚户区的改造先调查研究,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

陆政东微微一笑,罗浮黎真是典型的行动派,他这才一开口谈,他已经准备做做了。

嗯,到时候再上会讨论一下。

罗浮黎迟疑了一下,递给陆政东一支烟,然后才说道:

土地招投标的事情,估计金忠市长压力很大啊。

陆政东苦笑一下:

谁的压力又会小了,包括你我。看来你我都是注定要做断人财路的恶人了。

其实陆政东也早有思想准备,从尤金忠诡异的态度他就能感觉得出来,盯着这几块地的人不少,而且个个都是有实力不说,而且来头背景都不小,这一个多星期来陆政东按的电话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既然能直接给自己打电话的,那肯定是备认为有头有脸,能够在自己面前说上话的。

掐指算了算,真正能对自己起到影响的也有好几位大有来头的人物,这还是因为自己现在已经晋位省委常委的情形下,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自认为可以给自己打个招呼的角色跳出来,让你给他面子也不好,不给他面子也不好,至少当了省委常委,起到了这一阻隔作用,罗浮黎等没有这个罩着,那自然压力就更大了。(未完待续。。)

第23章 出手第1章 机关上任第14章 需要形成政治风格第53章 织网第153章 下马威第57章 分歧初现第109章 利益的魔力(二)第14章 陆氏新政第一波第162章 文火慢熬第183章 余波第98章 入手第71章 突发情况(二)第56章 该来的来了第121章 涟漪第80章 酒浓春心动第9章 相交相知第64章 波澜再起第11章 大文章第2章 赴任(二)第13章 找准位置第20章 有谋乃大(下)第6章 值得期待第2章 赴任(二)第31章 交心第196章 投奔第26章 局面初定第147章 尘埃落定第8章 天伦之乐第177章 柔情第206章 微妙局面(四)第60章 人轻言微?第169章 阴招第72章 回县(二)第27章 都听你的(二)第95章 今宵风月谁与共第46章 利益最大化第12章 须有所为第76章 意外之喜第33章 变数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214章 转机第198章 别意(四)第57章 送母入京(下)第7章 值得期待(二)第72章 突发情况(三)第87章 恶人第89章 柳暗花明第53章 织网第30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26章 局面初定第72章 交易?第20章 手腕第71章 突发情况(二)第67章 逆袭成功第2章 搅动一池深水(三)第199章 暗流第167章 最高规格的毕业典礼第217章 因势利导(二)一百四十九章 完全放开心胸第69章 欢喜冤家第128章 自求多福吧第110章 利益的魔力(三)第159章 有一种爱叫放手第52章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第60章 诱*惑无处不在第29章 逆转第56章 送母入京(上)第8章 被轻视了三第52章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第152章 至一百五十三章第45章 春的盎然第61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二)第9章 威胁了又咋的?第176章 思虑(二)第137章 武岚之行第21章 春雷即将响起(二)第181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五)第65章 意难忘第152章 极度尴尬第一百九十五章第93章 不敢置信第24章 杨雪惹麻烦(二)第70章 糖衣炮弹?第112章 疯狂的前奏第65章 恶人(三)第155章 釜底抽薪第十三章第202章 破碎的矜持第11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7章 官大一级真就压死人?第82章 渐进第94章 责任重于泰山第219章 出人意料(二)第194章 改变第18章 市长的声音第5章 赴宴第27章 都听你的(二)第83章 人生如棋第73章 再上层楼第67章 群魔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