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奔袭历城

第110章 奔袭历城

渤海,又名勃海,也称少海,后世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区就分步在渤海沿岸,这也是崔澈笃定能在渤海制取海盐的原因。

他自小生长在海滨,家中几代人都是以晒盐为生,虽说到了崔澈这一代,以读书为主业,但寒暑假也会帮着父母在滩田里忙活,对于制盐工序,他是一清二楚。

苏威与崔澈站在渤海之滨已经整整一天时间,亲眼目睹了眼前这一亩滩田的产盐量,他险些惊呆了下巴。

东魏权臣高澄曾在青、沧、瀛、幽四州傍海煮盐,设置盐灶2666座,每年得盐20万斛,已经是值得炫耀的政绩。

而崔澈此前夸下海口,这一亩滩田,一年可得海盐百斛,若依此法,开设滩田十万亩,一年便是1000万斛。

苏威起初以为他是夸大其词,可一整天看下来,亲眼见证了海盐产量,他再也没有了怀疑。

尝了味道,只觉得相较于煮盐,更是鲜咸可口,苏威顾不得回味,他朝崔澈躬身道:

“崔君此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苏某代天下百姓,拜谢崔君!”

激动之下,连称呼都变了,不再称呼驸马,而尊称崔君。

崔澈哪会受苏威这一礼,他赶忙避让,将苏威搀扶起来,谦让道:

“崔某也是得异人相授,不敢独据此功。”

苏威追问道:

“不知哪异人如今身处何处?”

“此人乃一云游道士,不知其姓名,来去亦无踪,恐难以寻觅。”

“唉!恨不能与之论道,或另有济世之法!”

苏威遗憾道。

倒不是崔澈不想一人独占此功,而是晒盐法工序复杂,他再是聪慧,可从未到过海边,也不能凭空想出这么多道工序的制盐之法。

眼见苏威被盐利冲昏了头脑,崔澈察觉火候已经够了,他故作长叹道:

“澈只恐燕总管与我有旧怨,因澈之故,不肯尽心推行晒盐之法。”

苏威哪还不明白崔澈言下之意,他笑道:

“崔君尽管放心,那燕荣为非作歹,惹得天怒人怨,苏某此番回京,必定向圣人禀明实情,严惩其罪。”

“崔某赈灾,不过是解青、胶、光、莒四州百姓一时之难,苏公若能除此祸害,才是真正救民于水火!”

说罢,崔澈又忧虑道:

“燕总管去职,不知会由谁来接任,这晒盐之法工序复杂,又事关国计民生,总管人选,不可不慎重。”

苏威承诺道:

“晒盐法由崔君所献,对于其中窍门,想必是烂熟于心,谁又能比崔君更适合青州总管之位,苏某必会向圣人举荐!”

崔澈暗喜不已,他亦向苏威示好道:

“当初崔某得异人授此法,心存疑虑,并未深信,多亏苏公得知此事后,催促我选址试验,才知晒盐之利,澈自会向圣人阐明其中关节。”

苏威闻言,脸上笑容更盛,二人三言两语间,便完成了一笔交易。

至于燕荣,他能开出什么条件?

正当崔澈与苏威喜笑颜开的时候,远方传来呼喊声:

“崔使君!”

崔澈定睛一看,来人正是秦琼,另有一骑紧随其后,却不认得。

苏威也瞧见了打马而来的少年,他问道:

“那位是?”

“是府上司马秦爱之子秦琼。”

崔澈介绍道。

秦琼驾马奔至崔澈面前,不等马儿停稳,他便一个翻身跳下马背,与崔澈、苏威见过礼后,当即为他们引见随他而来的王喜。

当日王喜去祝阿县寻找崔澈,在与窦威、秦爱说明情况后,二人便派秦琼带了王喜往渤海之滨。

王喜向崔澈与苏威告发燕荣之谋,二人倒吸一口凉气。

苏威喃喃道:

“那燕荣莫不是疯了。”

崔澈也是惊骇不已,但他还是疑惑道:

“你既是燕荣亲随,又怎会来向我告发。”

不是崔澈多疑,这些个亲随,其身份就相当于赵文之于崔澈,只有最信赖的奴仆才有资格充当亲随。

王喜并不急于自辩,反而是脱下了衣服,露出了满身伤痕。

“燕荣对我等随从肆意凌辱,无罪尚且受罚,犯下小错,便有杀身之祸,我等又怎会助他谋逆。”

崔澈与苏威眼看这王喜身上几乎没有一块好肉,终于信了他的说法。

苏威问道:

“燕荣欲反,崔君以为应当如何?”

崔澈稍作沉吟,说道:

“为今之计,当先发制人,澈愿领骑卒奔袭燕荣住处,将之擒获。”

“可有用得着苏某的地方?”

崔澈躬身道:

“崔某此为,实在是事态紧急,未免青州生灵涂炭,这才先行发难,他日圣人若是问罪,还请苏公替崔某为证。”

苏威赶紧扶起了崔澈,他郑重道:

“崔君无需多礼,那燕荣既然要害苏某的性命,我又岂能置身事外,无需崔君相请,苏某也会据实相告。”

开皇三年(583年)十月初八,夜色已深,崔澈率领麾下三千骑卒星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历城城外。

城门已经关闭,崔澈与麾下骑卒埋伏了起来,王喜打马向城门冲去。

“来者止步!”

城头上有人高喝。

王喜拽着缰绳,大喊道:

“快开城门!我是燕总管府上亲随王喜,有要事相报,若是耽搁了燕总管的大事,你们谁也吃罪不起!”

值守之人不敢轻信,派人去驿馆请来一名总管府亲随验明了身份,这才下令开门。

夜里私开城门,罪过不轻,可若是耽误了燕荣的大事,这条性命定然是保不住了。

眼见城门大开,崔澈当即下令,全军随他冲入城中,秦琼一马当先,城门洞里的戍卒因为是盗匪袭城,正要匆忙关门,却听秦琼大喝道:

“燕荣谋逆,崔使君领兵擒贼,你等可是要助燕荣叛逆朝廷!”

也就是燕荣人缘实在太差,秦琼一声大喝,城门处十余名戍卒,居然无一人阻拦,就这么干看着王喜与另一名燕荣亲随领了崔澈麾下三千骑,直奔燕荣投宿的驿馆。

三千骑在街道上奔驰,雷鸣般的声响惊动了历城百姓,也惊醒了酣睡中的燕荣。

(本章完)

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545章 恢复爵位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373章 何处为先第553章 李府奔丧第104章 处刑立威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67章 重回晋阳第229章 杀人脱身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第436章 危墙之下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585章 中秋揽月第230章 连取湖杭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581章 开平三年第69章 晋王设宴第446章 东隋马政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609章 假戏真做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538章 恢复漕运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32章 天子禅位第180章 房家骄子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505章 渡河西进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第539章 李渊为将第275章 荆州总管第62章 裴秀来京第127章 入幕之宾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22章 求学之心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606章 镇守巴东第150章 突厥东征第3章 邺城来人第293章 时机已现第48章 崔郎可友第565章 地方分权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299章 辽东之败第327章 故地重游第508章 巨石轰击第531章 夜间生变第235章 诱敌之计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306章 双喜临门第5章 封家六子新章在审核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6章 夜不能寐第409章 卖主求荣第31章 憾失姻缘第238章 回朝受赏第421章 先锋袭城第236章 平定叛乱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296章 弃疾从军第136章 任于何处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230章 连取湖杭第303章 废立储君第82章 勿虑婚姻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275章 荆州总管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23章 巡视滩田第434章 东线战起第129章 初为人父第173章 大战开启第458章 绑送晋阳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17章 为民解惑第400章 两军僵持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514章 接见二郎第62章 裴秀来京还要晚一点第441章 重设商税第482章 宽赦为民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590章 袭取武当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259章 打听消息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570章 崔澈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