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人中的卢

第113章 人中的卢

苏威首先倡议以崔澈为青州总管,其中固然有私心,但也确实是为国事考量。

话音刚落,杨素随即表示赞同,因崔澈与杨玄感的亲密关系,他也乐于做这顺水人情。

四名重臣,崔澈得了两票,剩下的高颎、虞庆则也没有当恶人,纷纷表示附议。

正如苏威所说,于公于私,都没有比崔澈更合适的人选。

杨坚没有立即应允,他派人出宫往武城公府,自然是要询问了女儿的心意,看他愿不愿意随崔澈离京赴任。

再说崔澈回到府中,并不急于与妻妾温存,他先后向祖母与姑母请安,封老夫人捧着孙儿的脸,直呼消瘦了许多。

又将在杨丽华屋里玩耍的宇文娥英打发走,崔澈掏出怀里早就写好的家信,递了过去。

“事务繁忙,信早就写好了,却忘记派人送来。”

杨丽华接了过来,并不急着拆开,她睁着明亮的眸子问道:

“信里写了些什么?”

“你看了就知道。”

崔澈将杨丽华抱在腿上,细嗅她脖颈间的芳香。

杨丽华拆开了信,仔细阅读崔澈每一个文字。

她仿佛看见自己与崔澈依偎在海边,看潮起潮灭,观日落日出。

“你还附了首诗!”

读至末尾,杨丽华惊喜道。

也不等崔澈回答,她便自顾自吟诵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杨丽华将信纸放在胸前,她回过头,痴痴问道:

“这也是写给妾身的?”

“离京数月,也只有太后能使我害了相思。”

“你又称妾身为太后!”

当宫里来人询问崔澈是否愿往青州任职,以及杨丽华是否愿意随夫离京。

杨丽华早就因崔澈信中所写而动心,自然不会拒绝,崔澈对青州总管之位更是朝思暮想。

使者知晓了二人态度,随即回宫禀报。

杨坚于是拟旨,表彰崔澈赈灾有功之余,拜他为青州总管,兼青州刺史,领青、胶、光、莒四州军政。

但到底杨坚考虑到崔澈年纪尚浅,虽说他辅佐杨广治理并州期间,备受当地士民赞誉,能力上毋庸置疑,却还是为女婿选派了一位大臣为总管府长史。

崔澈携妻子入宫谢恩,独孤伽罗舍不得长女,也知道开田制盐的重要性,并未横加阻拦。

而崔澈也见到了杨坚为自己选派的总管府长史,河北老乡,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李纲。

崔澈与李纲也认识,李纲便是其好友李充之父。

但对于这个任命,说实话崔澈心里还是不大痛快的。

倒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李纲这人妨主。

妨得厉害!堪称人中的卢!

就崔澈所知道的,李纲一生侍奉了三位太子。

第一位叫杨勇,他担任太子洗马。

第二位叫李建成,他担任太子少保、太子詹事。

第三位叫李承干,他担任太子少师。

封建迷信固然要不得,可李纲这人多少也沾点霉逼属性。

不过在杨坚看来,有李纲辅佐,他才能放心将四州军政交到崔澈的手上。

李纲此人高风亮节,敢于直言进谏,北周时,李纲在齐王宇文宪的幕府任职,周宣帝宇文赟将齐王幕僚召进宫,命他们编造罪名,诬陷宇文宪,李纲誓死不从。

但既然被人中的卢辅佐,又哪能有好下场,齐王宇文宪还是被宇文赟冤杀。

宇文宪生前幕僚尽作鸟兽散,只有李纲推着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首离开长安,为他哭坟下葬。

杨坚敬重其为人,在立杨勇为太子后,将李纲任作太子洗马,为东宫属官,辅佐杨勇。

但杨勇生活放浪形骸,李纲数次劝谏,为杨勇所厌。

李纲不仅得罪了太子,更与杨素、苏威关系恶劣,此次杨坚要为崔澈选派重臣辅佐,二人便顺势举荐了李纲,要将他赶出长安。

杨坚询问杨勇,杨勇更是没有半点犹豫,他早就看这人不顺眼了。

前阵子自己宴请东宫臣子,命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助兴。

这李纲居然说什么唐令则作为东宫属官,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还要他将唐令则治罪,好好一场宴席,气氛全让李纲给搅了。

如今杨坚问他愿不愿意放走李纲,那他可太愿意了。

崔澈与李纲并肩出的宫城,李纲突然说道:

“时日尚早,若闲来无事,崔总管不如随我去看一看充儿。”

崔澈沉声道: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大兴城外,崔澈与李纲站在了李充坟前凭吊。

自己与李充在白道并肩作战,崔澈如今抱得娇妻,官拜青州总管,青云直上。

而李充却与枯草为伴,这不由得让崔澈心生感慨。

“当初充儿赋闲在家,旁人避之不及,唯恐惹祸上身,只有崔郎过府探望,能与崔郎为友,充儿也不枉此生。”

李纲摩挲着李充的墓碑,才三十七岁的他已是两鬓斑白。

崔澈叹气道:

“充节兄对崔某多有照顾,我就是知道充节兄性情刚烈,才去寻他喝酒消愁,却不曾想唉!”

崔澈与李纲在坟前站了许久,这才回城。

翌日,宫门外的广场上,大兴百姓将这块空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要不是崔澈与裴秀及早占了位子,还真不一定能挤进去。

观刑,从来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热闹,尤其是前青州总管这等封疆大吏,将要被斩首,处以极刑。

能看到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落魄的模样,总是一件舒心的事情,尤其是此人作恶多端,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娘!孩儿不孝!不能再侍奉伱!还请你宽恕孩儿!”

燕荣被反绑双手,却还是对面前的老妇人哭泣叩拜。

老妇人亦是老泪纵横。

裴秀动容道:

“原来这燕荣也是个孝子。”

“孝子又如何!孝子便能淫人妻女,暴虐滥杀!”

崔澈冷哼道,他最厌恶的便是古人这种观念,哪怕这个人恶贯满盈,只要是个孝子,仿佛罪责就天然减了三分。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孝子贤孙,不信就把崔季舒从土里刨出来,问问他,澈哥儿孝不孝顺。

你看崔季舒敢不敢说个不字。

(本章完)

第303章 废立储君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6章 夜不能寐第138章 回乡省亲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401章 袭取险隘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43章 尉迟身死第588章 兵发南阳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335章 夺取小城第310章 各方来使第205章 储位之议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98章 新妇奉茶第524章 群众力量第411章 加官进爵第402章 夺取城池第7章 离邺归乡(4000)第557章 群臣逼宫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280章 心悦诚服第486章 程郎求亲第610章 约定举义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525章 分兵之议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129章 初为人父第13章 辞亲远行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291章 所谓计谋第62章 裴秀来京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68章 太原王氏第319章 祭拜圣山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242章 冬至朝见第530章 难舍慈母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192章 舅甥共话第34章 剖明心迹第208章 表亲来投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57章 杨广相求今晚没有,大家不要等第61章 恢复旧姓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82章 勿虑婚姻第397章 阵前斩将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92章 可汗夜遁第622章 班师回朝第524章 群众力量第542章 重瞳大将第61章 恢复旧姓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334章 调兵遣将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312章 三部酋长第43章 尉迟身死第1章 边疆牧童第141章 刘焯师徒第606章 镇守巴东第512章 劝降忠臣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167章 唐公李渊第16章 德彝同行好消息与坏消息可能要多请两天假第563章 大燕开国第25章 窦府家宴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85章 中秋揽月第543章 凤县生变第80章 前线觅功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290章 揣测心思(第五更)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295章 家事国事第584章 东宫失窃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98章 计划出巡(第六更)可能要多请两天假今晚没有第94章 突厥分裂第221章 夜渡长江第91章 作战计划第79章 战事再起第127章 入幕之宾第217章 矛盾爆发第158章 威望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