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文士来投

第126章 文士来投

“我听见了!他在与我说话!”

崔澈侧耳紧贴着杨丽华微微隆起的小腹,欢喜道。

“还不到五个月,腹中胎儿又怎会言语。”

“我分明听见了声响!”

崔澈肯定自己没有听错。

杨丽华压低了声音道:

“是妾身腹中饥饿。”

“我这就去让后厨为你烹制鱼汤。”

“近来入口的腥物太多,妾身吃清淡些就好。”

照顾杨丽华用过早膳,崔澈这才姗姗来迟的进到总管府。

与一众僚佐吏员亲切地打着招呼,崔澈任职青州总管的半年间,无论是对官、对民,都尽显亲和,却无人怀有轻慢之心。

去年崔澈大肆屠戮贪官污吏,血腥手段着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恶狼哪怕暂时收起了獠牙,也不会有人将他看作温顺的家犬。

“军中情况如何了?”

厢房内,崔澈问向亲随李青。

由于赵文负责管理青州盐务,如今是李青时刻跟随在崔澈左右。

“新兵与老卒们相处融洽,老卒们时常会向他们提起家主恩义。”

李青据实回禀道。

崔澈颔首,又交待道:

“官府供应的早晚两膳,膳食可以适当削减,节约出来的费用,尽皆补贴在晌饭之中。”

李青闻言愣在当场,他属实想不到还有这种操作。

按崔澈的交代,就相当于官府提供的早晚两餐,伙食越来越差,但他自己提供的晌饭,伙食则越来越好。

两相对比之下,盐兵们对崔澈自然更加的感恩戴德。

“怎地?没听清楚?”

崔澈沉声道。

李青回过神来,赶紧说道:

“仆是在想,是否也将此法用于盐工。”

“孺子可教!”

崔澈赞赏道,当即就将此事交给李青去办。

如今光州刺史宇文恺暂时外调,莒州刺史源彪年老不能视事,胶州刺史韦艺又与自己关系莫逆,四州彻底落入他的控制,崔澈想在餐食上动点手脚,只需吩咐几句罢了。

对此,崔澈全然没有心理负担,减少早晚两餐的费用,他又不是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只不过是增加到了晌饭之中。

李青走后,田曹参军赵元淑又被招了过来。

如今已然入秋,还有月余,便是秋收。

“我已向圣人上奏,因青州等地去岁受灾,民众贫苦,请求免去今年税赋,暂且不知圣人是否恩准,你还是要做好征收各县租谷的准备,以免到时乱了手脚。”

崔澈叮嘱道。

赵元淑点头应是,又问道:

“此前借出的粟种,是否还要收回?”

春耕前,官府曾按户籍向灾民们发放了一批粟种,但这与赈济的施粥不同,并非无偿,相当于是出借。

崔澈稍作沉吟,说道:

“自然是要连本带利收回来的,却只能是薄利,到时你可派遣田曹书吏,发往各州县,监督此事,不可使州县奸猾之吏借此下乡剥削。”

赵元淑领命而去。

稍后不久,房彦谦又赶了过来。

“房参军有何事?”

崔澈见他行色匆匆,递上一盏凉茶,疑惑道。

房彦谦一饮而尽,才道:

“房某为举贤而来。”

崔澈闻言,双目一亮,他是与房彦谦提过一嘴,希望他能为自己举荐贤才。

房彦谦十八岁出任齐郡主薄,直到四十岁才被郡守举荐入京,在齐郡扎根经营二十余年,自然是朋友众多,交游广泛,说不定其中就有一两个大才。

“可需要崔某登门拜访?”

真要是有才之人,崔澈当然愿意纡尊降贵,礼贤下士。

他如今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没有人会嫌弃自己手下人才太多,而崔澈幕府是真的缺人。

“来人已经在门外等候。”

房彦谦笑道。

“岂能让贤士久候!还请房参军为我引路。”

说是让房彦谦引路,实际却是崔澈拽着他的衣袖急匆匆往外走。

临近总管府大门,崔澈这才整理起衣衫,房彦谦见状,但笑不语。

“走罢,烦请房参军为我引见。”

崔澈整理好了衣衫,与房彦谦一道走出大门,便望见了三名文士。

与三人见过礼,房彦谦却不急着介绍三人身份,只是与崔澈笑道:

“明公何不迎客入门再叙。”

崔澈何等聪慧,当即猜测这其中有人身份敏感,不宜为外人道。

于是将三名文士与房彦谦一起请到厢房,让亲信守在院外,房彦谦这才为他介绍起了来人。

年龄最长的一位名叫董敬,年近六旬,祖籍陇西,祖上自称是西汉董仲舒的后人,后迁居关东,其父董晖曾任济南太守,故而董敬与房彦谦相识。

董敬曾任北齐开府行参军,为七品小官,齐亡后不愿仕周,就此归隐,前些时日接了房彦谦的书信才来的东阳。

第二人大概五旬年纪,名叫赵穆,曾任北齐恒州长史,在后主高纬被周军擒获后,与恒洲司马王当万计划迎奉北齐任城王高湝,企图兴复。

但高湝在冀州战败被俘,二人便转迎范阳王高绍义,在赵穆与王当万的策划下,自肆州以北二百八十余城皆叛周响应。

而第三人年纪与赵穆相仿,也与他友善,正是北齐恒州司马王当万。

崔澈听得这三人身份,心中直呼好家伙,董敬倒没什么好说的,可这赵穆、王当万可是做了好大一番事业。

只是北周势大,他们试图恢复北齐的努力最终还是化为泡影,高绍义兵败后,二人便随他逃往突厥。

北周送千金公主和亲,又厚礼贿赂当时的突厥大可汗佗钵可汗,佗钵可汗于是将高绍义交给了隋朝。

只是赵穆、王当万从此便销声匿迹,不曾想今日居然出现在了崔澈的总管府上。

“我乃圣人之婿,青州总管,二位前来,就不怕我将伱二人押解入京?”

崔澈冷着脸道。

赵穆、王当万却面无惧色,赵穆回答道:

“我二人在青州躲藏四年,隐姓埋名,本以为将终老于山林,却听得崔公作为,以为崔公心怀大志,这才来投,若崔公将我二人执送关中,赵某只恨自己眼拙,至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第三章熬夜写不写的出来,如果没写出来的话,明天会写四章,今天白天主要是刷那本隋书求是去了,但总算是把那本书看得差不多了。

(本章完)

第153章 挥师西进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125章 礼轻意重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60章 班师归国第329章 托付家事第136章 任于何处第483章 发放抚恤第520章 恩师留书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67章 唐公李渊第11章 近春雅会第232章 分兵讨贼新章在审核第592章 偷渡汉水第41章 吃瓜群众第2章 时来运转第69章 晋王设宴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253章 徐门新人第38章 大战将起第408章 豆卢皇后第498章 好心错事第481章 歃血为盟(4000)第539章 李渊为将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47章 开解心结第253章 徐门新人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45章 赏功罚罪第343章 丧师自刎第402章 夺取城池第57章 杨广相求第238章 回朝受赏第72章 夸大成果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564章 各有封赏第25章 窦府家宴第389章 全据河北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344章 驱使俘虏第354章 重逢刘方第556章 洛阳宫室第599章 荆南将士第417章 晋阳重逢第169章 行军长史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00章 四贵不存第25章 窦府家宴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449章 太后有孕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25章 窦府家宴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491章 正旦元会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352章 汉燕为盟第398章 激敌出战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553章 李府奔丧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263章 建造行宫第482章 宽赦为民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499章 大战将启第163章 儿女之事第608章 拖延时间第138章 回乡省亲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216章 夜探敌营第91章 作战计划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284章 围魏救赵番外发不出来第519章 南渡渭水番外发不出来第562章 各方来客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396章 诸将争先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第52章 相府同僚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478章 功过相抵(4000)第188章 兵部尚书第326章 回朝述职第129章 初为人父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69章 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