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天子之怒

第214章 天子之怒

翌日清晨,宫门才开,正准备启程的崔澈就被杨坚临时唤入宫中。

“朕很生气。

“朕以为善待百姓,就能使江南归心。

“朕为他们分配田地,免除他们十年赋税,他们却辜负了朕!

“治国应当威德兼施,宽猛相济,是朕一味怀柔,才让他们轻视朝廷的威严,致使江南遍地烽火。”

大兴殿内,杨坚注视着崔澈,沉声说道:

“你此次南下,不仅要剿灭叛军,更必须让天下人明白,背叛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但凡被俘获的妇人,尽皆作为战利品,赏赐有功将士。

“参与叛乱的男丁,除非阵前投降,可免一死,罚为奴隶。

“其余,无论老幼,不得留下活口!”

崔澈心中一凛,但也没有一丝迟疑:

“臣遵旨!”

走出大兴殿,外头风雪正盛,但崔澈却感觉殿内更为寒冷。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大隋圣人可汗的怒火,必须要用逆贼的鲜血浇熄。

崔澈回到燕国府,李靖、房彦谦、房玄龄、孔颖达、高士廉等人都冒着风雪,在府外等候出发。

如崔弘度、来护儿、史万岁等将领,有的在外镇守,需要接到调令才能领兵往扬州与崔澈汇合,如崔弘度。

也有的已经在昨日提前出发,往各地领兵,等待崔澈抵达扬州,如史万岁、来护儿。

而崔澈也急着前去主持大局。

妻妾们都在府外送行,崔澈扫过昨夜被唤回城的菩萨奴,与一早赶来的宇文娥英,与她们一一道别,这才带着尉迟炽繁登上了马车。

杨丽华对于崔澈带着尉迟炽繁南下,倒也没有太大的意见,有自家人跟着,总好过他在途中耐不住寂寞,又带了女人回府。

在家眷们的注视下,车队缓缓向南而行。

崔澈此次前往江陵,走的并不是潼关,黄河冬季结冰,车马终究赶不上舟船。

江南虽乱,但叛军缺少舰船,长江依旧处于隋军的控制之下,崔澈便是打算出武关,在汉水登船,过汉口汇入长江,顺江而下,直抵扬州。

当崔澈走出商于古道,来到汉水一处渡口,乘船改走水路的时候,身处晋阳的杨广才接到调令。

获知自己改任扬州总管,都督四十四州诸军事,杨广心中暗喜。

此前作为伐陈主帅,杨广第一次踏足江南,便喜欢上了那里。

他喜爱江南温暖宜人的气候,喜爱江南秀丽的山水,更喜爱江南温婉的女子。

当然,他最喜爱的,还是能在江南捞到的功勋。

先前已经收获了灭陈之功,如今再替三弟杨俊擦干净屁股,世人称一句晋王有大功于国,不过分吧。

他来不及收拾太多行囊,只带了晋王妃与部分幕僚,便急匆匆启程,赶往扬州。

而秦王杨俊,也将被调来并州,接替并州总管一职,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远在安平县的张武比杨广晚了几日才接到调令,他赶忙在当天便召集了三千骑卒,听说要跟随崔澈平定南方叛乱,博陵骑卒们纷纷喜上眉梢。

此前追随崔澈在幽州作战,带回了无数妇孺与牲畜,不仅是乡人羡艳,就连妻子,也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他们早就盼望着能再发一笔战争财,也好为子孙多攒些家业。

博陵骑卒们对崔澈的信任是盲目的,在他们看来,就连突厥都不堪一击,又何况是江南的叛军。

三千骑卒告别了家眷,由张武统率,一人三马,向着南方奔驰而去。

在安平县老家避祸的李百药望着博陵骑卒远去,不由得瞠目结舌。

都知道崔澈倾家荡产维持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但只有真正亲眼目睹了他们精良的装备,高昂的士气,才能明白崔澈在他们身上,究竟费了多少心思。

崔澈等人所乘大船来到汉口的时候,江陵总管崔弘度已经领兵等候在渡口。

“有劳叔父远迎。”

崔澈走下船,与崔弘度热情打着招呼。

崔弘度是个什么性子,崔澈也很清楚,此人心高气傲,不愿居于人下。

与自己的关系好是好,但对于他这位长史,心里怕是有几分不服气。

正如崔澈所想,崔弘度的确不怎么服气。

在崔弘度看来,自己比崔澈资历更老,宗族内辈分更高,当初平定尉迟迥之乱,他是行军总管,崔澈只是阶下囚。

可十年后,自己还是个行军总管,崔澈却成了实际上统率三军的行军长史。

换了是谁,心里都高兴不起来。

只是崔澈一下船就与他热情问候,崔弘度心里的窝火也发泄不出来。

崔弘度拱手道:

“朝廷既有调令,崔某不敢怠慢。”

崔澈向崔弘度发出邀请:

“叔父不如与我同船,你我一年不见,正好沿途亲近。”

崔弘度望着陆续登上战舰的江陵府兵,推辞道:

“公务要紧,崔某不敢擅离职守。”

说罢,朝崔澈拱拱手,与他告辞,朝自己的座船而去。

崔澈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也回去自己船上,才进船舱卧室,就变了脸色,他愤恨道:

“崔弘度也不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一辈子都是个郡公,就是做不得国公!”

此前同在杨俊帐下效力的时候,与崔澈还是哥俩好,叔侄情深。

如今崔澈压了他一头,便翻了脸。

就这臭脾气,崔弘度要不是独孤伽罗的表兄,在凶险万分的大隋朝,他哪能活到今天。

尉迟炽繁起身为崔澈揉捏肩膀,劝慰道:

“夫君息怒,莫要为旁人气坏了自己身子。”

正当此时,卧房外响起了敲门声。

“主公,方才有人来报,江陵府兵尽数登船,敢问是否现在启程。”

听见是房彦谦的声音,方才还是愤愤不平的崔澈,已然平心静气。

“启程吧,早先赶去扬州,总得先弄清楚三吴之地如今是个什么境况。”

崔澈淡淡道。

此次叛乱,虽然波及江南全境,但三吴之地才是重灾区。

房彦谦领命离开,他派人以旗语通知各船,依次驶离渡口。

而崔澈也在屋里思索怎么才能让崔弘度心悦诚服。

第四章带到,今天没了。

(本章完)

第72章 夸大成果第29章 孝子阿赟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51章 汉王来使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106章 少年秦琼第441章 重设商税第101章 青州总管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347章 变故突发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394章 阵前叙话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528章 兵出陇关第427章 搜寻踪迹第471章 援弱抗强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389章 全据河北第83章 太子设宴第559章 自比贞妇还要晚一点第26章 希望落空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423章 连成一片更新要晚一点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18章 崔家儿拳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20章 抵达长安第520章 恩师留书第451章 出兵随州第345章 以诚相待第79章 战事再起第235章 诱敌之计第283章 便宜行事可能要多请两天假第592章 偷渡汉水第226章 变故突发第90章 反击突厥第14章 妙容访亲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248章 妄人妄语第6章 夜不能寐第514章 接见二郎第50章 挚友登门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113章 人中的卢第179章 双姝同名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23章 聚兵无锡第42章 行差踏错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50章 回馈宗族第534章 议和班师第308章 造访东宫第145章 旧地重游第65章 屠戮宇文第199章 武官升迁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25章 欲求连任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47章 献策平陈第364章 两封文书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152章 弱落之战第227章 自相残杀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15章 阖家再聚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312章 三部酋长第332章 心怀忧虑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4章 初入崔府第267章 兼祧之论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153章 挥师西进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548章 小试牛刀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56章 太后杨氏第221章 夜渡长江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138章 回乡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