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家事国事

第295章 家事国事

杨坚以高颎为元帅长史,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首先自然是杨坚对这一战的重视。

在崔澈、高颎、杨素、虞庆则四人中,唯二有过统领十万以上大军经历的,仅有伐陈之战的主将高颎,以及平定五教之乱的崔澈。

而崔澈刚刚才从塞外建功,自然不适合再以他为讨伐高句丽的主将。

杨坚清楚崔澈在幽州兵中威信极高,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尚且能够容忍。

却不可能给他机会,让他在此番征召的三十万河北、河东府兵之中,继续建立个人威望。

同时,正如崔澈所言,幽州兵远赴漠北,劳师远征,还未来得及好好休养,便再次征召他们作战,虽说是作为后备,但也担心会生出乱子,必须得有人坐镇,崔澈便是不二人选。

与高句丽的战事议定后,崔澈见杨坚暂时没有商量南方平叛的意思,便进言道:

“启禀陛下,恒州尚有三万突厥俘虏,应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明示。”

杨坚稍作思考,问道:

“驸马以为应当如何?”

崔澈坦诚道:

“班师之际,都速六屡屡找到微臣,希望能统御降卒。

“臣以为他能在都蓝可汗反叛之际,毅然投奔大隋,可见此人忠心。

“陛下将此前背弃都蓝可汗的部落,尽数交由突利可汗管辖,不如就将突厥降卒拨付都速六,从幽州购置契丹妇人,作为婚配。

“以都速六为叶护,与突利制衡,以免突利一家独大,步上都蓝可汗的后尘。”

杨坚满意道:

“驸马此言大善,深合朕心。”

说着看向杨素、高颎、虞庆则,问道:

“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高颎等三人心道:你都这样说了,我还能怎么回答。

“臣附议!”

三人异口同声道。

杨坚于是派人将早已经等候在宫城外的都速六唤来,册封他为叶护,统御三万突厥降卒,为他赏赐金银,往幽州购置契丹妇人,组建部落。

都速六激动地连连叩首谢恩,只听得砰砰作响。

他抬起头来,望向崔澈的眼神中也带了一丝感激。

都速六告退后,崔澈、杨素、高颎、虞庆则也没有久留,尽皆请辞。

四人踏出大兴宫,便有如泾渭分明,崔澈与杨素走一起,高颎与虞庆则在一块。

高颎、虞庆则自是满面喜色,此次统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无疑是证明高颎仍被杨坚所信任,也能鼓舞太子一派的人心。

崔澈本想劝慰杨素,杨素此人事功之心,相较于他,有增无减。

实际上,杨素也以为讨伐高句丽一战,实际主将人选必然落在自己头上。

毕竟这些年杨坚与高颎的关系越发疏远,在崔澈不适合当主将的情况下,还能有谁比他更适合。

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不过杨素心思深沉,并未将这份失望表现出来,他看出了崔澈欲言又止,是想安慰自己,反过来笑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领军人选,圣人自有计较,我等为人臣者,俯首听命而已,岂会因此心生怨望。

“况且高相此前担任伐陈主将,指挥五十万大军有条不紊,其人之能,众所皆知,圣人以高相为将,合乎情理。”

离开宫城,崔澈与杨素在广阳门道别,崔澈当然是要回家,杨素还得去尚书省当值。

崔澈在亲随们的护卫下,牵马回到燕国府,杨丽华早就领着崔弃疾、崔彦宗、崔彦卿兄弟三人在府外等候。

“孩儿拜见阿爷,恭贺阿爷凯旋而归。”

看着拜伏在地上的三个儿子,崔澈颔首道:

“都起来吧。”

兄弟三人这才起身,崔弃疾时年十四岁,容貌肖父。

次子崔彦宗还是跟刚出生时一个样,眉毛光秃秃的。

三子崔彦卿在五官上更偏向母亲杨丽华。

崔澈满不在乎的将封赐文书丢给了崔彦卿,又抚着崔彦宗的头,笑道:

“为父将来也会替你挣一份官爵。”

崔彦宗乖巧地点点头,他虽然年少,却也能够分得清嫡庶之别,这世道本就是这样,有什么好事,都得先紧着嫡子。

况且嫡母还是当朝公主,怎么可能越过三弟,而给自己封官赐爵。

崔澈拉起崔昭容的手,本打算进门拜谒崔昭容,却得知姑母已经搬出了燕国府。

崔昭容为了准备裴乐的婚事,是在去年年底搬离的燕国府。

得知裴乐已经在年初,也就是上个月裴秀回京的时候,与杨家女成亲。

对此,崔澈颇为遗憾,这门婚事还是由他撮合的,但自己这个媒人却没有喝到义子的喜酒。

来不及进府,崔澈让崔弃疾为自己引路,前往裴府探望崔昭容。

这裴府,崔弃疾也是熟门熟路了,无需通传,就带着崔澈走了进去,直奔崔昭容的别院。

崔澈一进院子,便龙行虎步的嚷嚷道:

“姑母!我回来了!”

卧房里的崔昭容朝孙媳笑道:

“澈儿回来了,你快代我出门迎一迎。”

崔昭容如今年岁渐高,腿脚没有以前灵便,若是换了过往,肯定是要亲自出门的。

杨家女应了一声,走出门,望见了崔家父子,向崔澈躬身行礼。

去年崔澈带着裴乐往越国府相亲,二人是见过面的。

崔澈笑道:

“无需多礼。”

跟着杨家女一进门,崔澈便快步走到崔昭容面前,俯首拜道:

“姑母,侄儿回来了,领军在外,不曾侍奉姑母左右,还请姑母责罚。”

崔昭容将他扶起,仔细打量着崔澈,不住地笑道:

“平安回来就好!”

崔昭容虽然身体不比以往,但精神头却很好,如今她唯一挂心的便是杨氏什么时候能怀上曾孙。

至于崔澈,早就不需要她再操心了。

崔澈起身,坐在崔昭容的身旁,握着她的手问道:

“乐儿今日怎么不再府中?”

一说起孙儿,崔昭容嘴巴就歇不下来,原来裴乐如今已经出仕,拜为历城县令,不日即将出发。

虽然只算从六品,但也是一县父母,责任重大。

由于亲爹不在身边,义父也领军在外。

只得整天在他岳父杨玄感身边聆听教诲,传授他治理之道。

(本章完)

第576章 体验生活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422章 大军南渡第232章 分兵讨贼第58章 失意之人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279章 突厥来使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593章 襄阳危急第407章 夜间营啸第458章 绑送晋阳第604章 夜袭水寨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51章 崔府夜话第398章 激敌出战第226章 变故突发第248章 妄人妄语老书完结了第292章 破敌之计第272章 一场好戏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77章 南陈夺嫡第69章 晋王设宴第442章 晋阳宫殿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155章 可汗殒命第82章 勿虑婚姻第291章 所谓计谋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491章 正旦元会第1章 边疆牧童第465章 越府报丧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259章 打听消息第590章 袭取武当第488章 展现财富第109章 狗急跳墙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535章 重回关中第458章 绑送晋阳第505章 渡河西进第153章 挥师西进第110章 奔袭历城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340章 改变想法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402章 夺取城池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85章 相士纳贿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447章 东窗事发第301章 杖毙名将第52章 相府同僚第530章 难舍慈母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85章 儿女亲家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303章 废立储君第379章 呼唤家人第333章 离间君臣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483章 发放抚恤第194章 亲友重逢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421章 先锋袭城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56章 太后杨氏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209章 市店之争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405章 高壁鏖战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2章 时来运转第58章 失意之人第216章 夜探敌营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509章 攻心为上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266章 东巡泰山第522章 和亲之议第201章 初访李府第516章 李渊嫁女第117章 为民解惑第209章 市店之争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153章 挥师西进第557章 群臣逼宫第78章 同姓联结第422章 大军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