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辽东之败

第299章 辽东之败

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本为汉家襄平城,高句丽尽取辽东之后,改襄平城为辽东城。

城中弥漫在惊恐的氛围之中,隋朝在营州大张旗鼓的聚兵三十万,东征之心,老幼皆知。

现在的隋朝,毫无疑问便是整个东亚范围的霸主。

突厥、库莫奚、吐谷浑这些北方势力,要么俯首称臣,要么被打得抱头鼠窜。

赫赫威名,是从开皇三年,反击突厥以来,历次大胜所铸就。

恐惧的并不仅仅是直面隋军的辽东城军民,平壤城中,大臣纷纷进言劝说,希望高元遣使向隋朝求和。

却遭高元拒绝,自开皇十年继承王位以来,他已经执掌高句丽七年。

过去困扰高句丽半个世纪的内乱,早已平定,这位颇有野心的君主也想与隋朝掰掰手腕。

高元征召靺鞨骑兵万余人,又广招将士十余万,亲领大军前往辽东城,以安抚人心。

靺鞨人世居白山黑水之间,部分归于高句丽的治下,当然,在五代时期,他们有一个更知名的称呼,女真。

随着平壤大军抵达,辽东人心稍稍安定。

与之相对的,却是三十万隋军在东征途中,叫苦连天。

辽西自古就有行路难一说,不仅是要跋山涉水,穿越群山,更因为辽河西岸是一边泥泞之地,东西二百余里,南北一千里,人马不通,谓为辽泽地。

也正是因为辽泽地道路难行,在南北朝时期,中原陷入内战,高句丽的扩张势头,也只能止步于辽河东岸。

实在是辽泽地难以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此前高句丽侵犯营州,也无法真正动员大军,只能出动小股部队,与契丹组成联军。

辽西的地貌,在过去是抵御高句丽的屏障,到如今,却成了隋军东征的阻碍。

将士们途经上千里的山路,才抵达营州,本就疲惫不堪,如今更要穿越二百余里,号称人马不通的辽泽之地,其中艰苦,可见一斑。

抵达辽河西岸的时候,早已经是人困马乏。

但相比较将士的疲惫,将帅失和,才是这支隋军的最大问题。

汉王杨谅名为行军元帅,但一如杨广伐陈,只是名义上的统帅。

他是希望能通过征讨高句丽,来树立自己的影响力,故而与杨广不同,杨谅不甘于当一个傀儡。

这样的端倪,从他不征召博陵骑卒就能瞥见一二。

出兵以后,杨谅时常向高颎提出自己的意见。

但在高颎看来,杨谅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也能在自己面前比划军务,当初他担任监军,讨平尉迟迥叛乱的时候,他杨谅还在玩泥巴呢。

二人时常爆发冲突,对于杨谅的建议,不管是有理无理,高颎一应不予采纳。

本就因为道路难走,将士们怨声载道,如今将帅失和,更是严重影响了军心,使得军中士气低迷。

在辽河西岸稍作休整后,高颎立即下令搭设浮桥,在半渡之际,驻守辽东城的靺鞨骑兵突然杀奔而来。

过往与突厥交战,呈碾压之势的隋军,却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了苦战。

要不是西岸大军陆续过河,稳住了阵脚,只怕真能让靺鞨骑兵打回西岸。

虽说隋军损失惨重,可好歹还是渡过了辽河,隋军迅速东进,兵围辽东城。

在高颎亲自督战下,隋军连日猛攻辽东城,伤亡巨大,辽东城摇摇欲坠,可却总是坠不下来。

围城半月以后,危机终于爆发,隋军大营缺粮。

幽州总管李景为了供应后勤,特意征召了十余万民夫,以及辖区内所有的车辆。

但辽泽地经过三十万大军的践踏,又会逢天降大雨,车轮陷在泥坑中,运粮的车辆根本就无法通行。

若是舍弃粮车,民夫也不可能背着粮草穿越辽泽地。

为是否退兵,杨谅与高颎再一次爆发了激烈冲突。

杨谅自然是主张要退兵的,他只是挂名主帅,就算是败了,也与他无关。

可若是徒劳无功,高颎便是要担起全责的。

他与太子杨勇的处境本就艰难,如今正指着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又怎么愿意轻易退兵。

高颎一天之内,连派七名使者,催促后勤,同时勒令将士们继续强攻辽东城。

直至营中粮草即将耗尽,也迟迟不见运粮队伍渡过辽河,高颎眼见辽东城始终不能攻下,他再是不愿,也只能下令撤军。

城中的高句丽人坚守二十余日,伤亡惨重,难以追击。

而对于隋军来说,回归辽西的道路,也是一场死亡行军。

疲惫与饥饿摧残着隋军的意志,无数人倒在了归途之中,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东出,最终狼狈逃回营州的,只剩了十余万人。

当韦冲见到高颎的时候,惊讶于他的苍老。

三十万将士阵亡过半的结果让高颎无法接受,如果他要是知道大隋与高句丽的第一战,本应该是三十万大军,死者十之八九的结果,或许能得到一点安慰。

但无可否认,这是隋朝建国十七年以来,经历的最大一场败仗,也是自幽州总管李崇战死以来,唯一的败仗。

隋朝在辽东惨败,无疑震惊了漠南各族,他们惊讶的发现,原来隋人也不是所向无敌,他们也是人。

崔澈得知消息,留下三万步卒守卫边境,带领五万骑卒巡视北疆,这才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草原部族。

如今陆路已然败退,没有了高颎大军拖住高句丽主力,青州水师又怎能再往平壤,也只得打道回府。

当崔澈南下,重返幽州的时候,沿途所见,尽是麻木的残兵败将。

“高颎完了。”

崔澈对崔弃疾说道。

本就与杨坚夫妇因为废立储君的问题,离心离德,如今遭遇惨败,更是有失众望,高颎不会再有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汉王杨谅与高颎已经提前离开,快马加鞭返回大兴请罪,两人矛盾早就不可调和,甚至都没有走在一起。

只留下将士家眷们愁云惨雾。

父母哭儿子,妻子哀丈夫,儿女念父亲。

(本章完)

第454章 开诚布公第238章 回朝受赏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96章 名将殒命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81章 开平三年第251章 重义轻财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441章 重设商税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191章 徐门三杰第125章 礼轻意重第32章 天子禅位第82章 勿虑婚姻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181章 祸乱江南第531章 夜间生变第49章 婚姻之言第303章 废立储君第6章 夜不能寐第619章 下诏止战第616章 兵临成都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93章 三线告捷第9章 巡视田宅第228章 进兵吴县第426章 老将夜登第416章 关陇危机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332章 心怀忧虑第373章 何处为先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553章 李府奔丧第238章 回朝受赏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69章 仁寿宫变(二)第239章 再遇兰陵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430章 金墉之战(一)第73章 如鱼得水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573章 目标敦煌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250章 回馈宗族第299章 辽东之败第11章 近春雅会第245章 夺情与否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129章 初为人父第302章 五年平辽第259章 打听消息第84章 凉亭桂树第101章 青州总管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583章 宫中饯行第494章 含饴弄孙第223章 聚兵无锡第290章 揣测心思(第五更)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217章 矛盾爆发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129章 初为人父第360章 来使催促第302章 五年平辽第594章 半道伏击第26章 希望落空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114章 新征幕僚老书完结了第566章 来来往往第369章 仁寿宫变(二)第405章 高壁鏖战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97章 结发夫妻第607章 天时地利第274章 越府相亲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463章 重定租调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41章 吃瓜群众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619章 下诏止战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526章 救援陇右第26章 希望落空第194章 亲友重逢第15章 阖家再聚今天没有,大家不要等。第329章 托付家事老书完结了第378章 攻占魏州第506章 兵临城下第512章 劝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