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心怀忧虑

第332章 心怀忧虑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十四,崔弃疾听从其父崔澈的命令,先行抵达库莫奚。

前来迎接的阿会哥耶朗声道:

“与贤弟久不相见,今日再会,仍是光彩依旧。”

崔弃疾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了随从,对着阿会哥耶,也是笑容满面:

“有劳义兄久候。”

阿会哥耶问道:

“不知燕公如今走到了何处。”

崔弃疾答道:

“阿爷领兵在后,按行程,再有两日也能到达。”

这两位香火兄弟又寒暄了几句,在前往王帐的路上,崔弃疾问道:

“阿爷大军将至,敢问义兄,不知奚王如今准备得怎样了?”

阿会哥耶笑道:

“贤弟尽管放心,大隋天子的诏书送达后,父王就在征召各部兵马,如今老哈河以西,集结了奚族步骑不下十二万。”

崔弃疾闻言,稍稍安心,又问道:

“契丹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阿会哥耶如实道:

“契丹五部都已经尽数迁徙到了老哈河以东,也在等着燕公莅临。”

崔弃疾暗自点头,果然,阿爷这几年苦心经营北疆,如今这些草原部族,一个个都乖顺得很。

二人边说边走,阿会哥耶突然感慨道:

“要我说,燕公是我们奚族的大恩人,听从差遣,是我们的本分。

“哪需要向契丹、突厥一般,向我们奚人许诺将来共同瓜分高句丽。

“难道没有利益驱使,我们奚人就会违逆燕公的命令么。”

崔弃疾知道这是阿会哥耶故意在自己面前讲的。

这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崔澈虽然豪言夺取辽东城以后,三年灭亡高句丽,但也就是瞅准了杨坚活不到那一天。

为了让自己能够留在燕地,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库莫奚、契丹这些胡人这么积极出兵,甚至自备牲畜,图的还是杨坚在战后的赏赐。

辽东城,就是杨坚心里的一根刺,若是能为他拔掉这根刺,赏赐又怎么会少得了。

至于崔澈向库莫奚、契丹甚至都速六许诺将来共分高句丽,也是盘算着真要对高句丽发起灭国战争的那一天,驱使这些胡人充当马前卒。

不过在崔弃疾看来,有此前高颎惨败的例子在,这些胡人居然还是笃定阿爷能够夺取辽东城,这般踊跃,多少也有点离谱。

‘看来我还是低估了阿爷在漠南部族之间的威信。’

心中稍作思量,崔弃疾正色道:

“阿爷曾教导过我,挟恩图报,非君子所为。

“奚王与义兄,有感于阿爷过去的恩义,报以拳拳之心,弃疾也是深受感动。

“但奚王为此劳师动众,又怎能无利以慰劳将士。

“阿爷向奚王许以重利,并不是与奚王生分了关系,而是在为奚王着想,为了两家长久的情谊考虑。”

阿会哥耶惭愧道:

“是我愚钝,没能理解燕公的良苦用心。”

说着,他代替其父阿会鲁苏,向崔弃疾表态,肃容道:

“贤弟尽管放心,我奚族将士,必将为燕公拼死奋战,夺下辽东城!”

崔弃疾笑道:

“义兄所言,弃疾定然是信的。”

虽然隋军之中,多有猜测,认为崔澈此次征召的胡汉将士不会比当年的辽东大战少太多。

但实际上,崔澈此次东征,都速六、库莫奚、契丹五部都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其中,有燕地骑卒八万人,博陵骑卒五千人,都速六麾下步骑三万人,库莫奚步骑十二万人,以及契丹五部步骑十万人,合计共有胡汉步骑三十三万五千人。

比五年前的辽东大战甚至还要多出了三万五千人。

当然,相比较于杨广在原时空的征讨高句丽的手笔,还是不够看。

只是这支庞大的汉胡联军,战斗力实在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契丹五部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早在西辽河畔,崔澈就已经领教过。

库莫奚十二万步骑,也只有三万骑卒可堪驱使,至少在这一时期,库莫奚与契丹的步卒,只能说是乌合之众。

但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还非得有这些炮灰帮忙,崔澈可舍不得自己苦心培育出来的精锐骑卒去下马攻城。

这些隋军骑卒,除了压阵以外,崔澈另有用处。

仁寿二年(公元302年)正月十六,黄昏中,八万五千隋军骑卒,与都速六部三万步骑联袂抵达老哈河流域,身后更是跟着茫茫的牲畜群。

崔澈沿河下寨,连营五里。

契丹八部酋长闻讯渡河而来,奚王阿会鲁苏也与其子阿会哥耶跟随崔弃疾前来拜谒。

帅帐之中,众人齐聚一堂。

崔澈命随军的四名侧室穆邪利、王妙容、尉迟炽繁、张丽华现身,为众人斟酒。

这些胡人酋长们无不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唯恐崔澈误会,那模样,像极了崔澈面对小陈时的正经。

酒过三巡,崔澈借着醉意说道:

“崔某奉圣人之令征讨高句丽,才能与诸位欢聚,但喜悦的同时,实在是忐忑不安。”

由于在场的既有汉人,也有突厥人、契丹人、库莫奚人,崔澈索性说的是汉话。

大贺摩会这两年苦学汉人语言,别的人还在听陪坐的译者翻译的时候,他已经当先做了捧哏,疑惑道:

“燕公乃当世之名将,麾下兵强马壮,又能有什么能让燕公忧虑。”

众人纷纷附和。

崔澈叹息道:

“诸位心向大隋,才能应诏而来,崔某不胜感激。

“但自古联军,大多难以成事,究其缘由,还是令出多门,难以协调。

“如今却是四族同聚,崔某又怎能不为此忧心忡忡。

“今日诸位既然都在场,不如我们就推举一人,号令联军,如何?”

精通汉话的可不止是大贺摩会一人,阿会鲁苏起身道:

“燕公!我阿会鲁苏与你关系不睦,但有句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我等劳师远征,为的是报效朝廷,替大隋天子洗刷当年的耻辱,并非是要争权夺利。

“若是有谁用兵之妙,能更胜燕公,阿会鲁苏定然拥护,我实在是不愿对你俯首听命。

“但实情却是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都难望燕公项背,除却燕公,谁又能当此重任!

“三十余万大军的生死,实在不可儿戏。

“既然燕公担忧令出多门,我阿会鲁苏今日就放下旧怨,在此立誓。

“此战,奚族定当遵从燕公军令,若有违背,让我死于乱刀之下!”

(本章完)

第616章 兵临成都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402章 夺取城池第465章 越府报丧第17章 初至闻喜第327章 故地重游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135章 卸任归朝第607章 天时地利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150章 突厥东征第148章 奚人受辱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441章 重设商税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191章 徐门三杰第232章 分兵讨贼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5章 窦府家宴第608章 拖延时间第341章 有无防备今天没有,大家不要等。第433章 幼子为质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485章 废除酷法(3000)第192章 舅甥共话第217章 矛盾爆发第478章 功过相抵(4000)第154章 大兴献俘第34章 剖明心迹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320章 赎买妇孺第358章 意气之争第225章 围困无锡第535章 重回关中第251章 重义轻财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348章 夺取辽东第5章 封家六子第304章 重组骑兵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5章 封家六子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314章 与敌僵持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597章 壮士断腕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37章 共诛国贼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252章 君臣离心第505章 渡河西进第554章 人事调令第59章 为友尚义第328章 巧遇小陈第324章 书信往来第555章 益州长史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343章 丧师自刎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565章 地方分权第155章 可汗殒命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613章 宴无好宴第433章 幼子为质第36章 天元驾崩第562章 各方来客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4章 再见德彝第91章 作战计划第428章 夜袭山谷第47章 献策平陈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20章 抵达长安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82章 勿虑婚姻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137章 出镇幽州第592章 偷渡汉水第14章 妙容访亲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123章 巡视滩田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26章 老将夜登第368章 仁寿宫变第477章 再生一计(4000)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381章 两军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