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剖明心迹

第34章 剖明心迹

淮南战事有韦孝宽挂帅,进展顺利,八月底出兵,才十一月二十一日,南征大军即接连攻克寿阳、黄城(武汉黄陂区)、广陵。

南陈眼见无力守卫江北,便迁民众渡江,北周于十二月初八尽取淮南之地,自此与南陈划江而治。

然而长安城中又出了幺蛾子,这一次倒不是外戚争权。

北周定制,宗室命妇需定期入宫,本是常例,但偏偏天元皇帝宇文赟是个色胆包天的人物,周武帝尸骨未寒,他便敢逼淫亡父妃嫔,此番命妇上朝,也终于出了乱子。

渭水书院,才放课,崔澈正要与杨玄感去习练骑射,二人连同裴秀却被窦威拉回了宿舍。

窦威小心闭好了门窗,才与他们低声道:

“你们可知道昨日命妇入宫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三人一听便知道妇人入宫拜谒,说破了天,也就天元皇帝裤裆里的那点烂事。

但偏偏宫廷秽闻,最是惹人好奇,更何况又事关命妇清誉,就连杨玄感都竖起了耳朵要听个究竟。

“昨夜天元皇帝灌醉了一命妇,将其奸污,你们可知道那是哪家的妇人?”

崔澈急着与杨玄感走马射箭,受不得窦威这神秘兮兮的模样,本想代他说出答案,但还是闭了嘴,只是催促道:

“快些说,莫要吊人胃口。”

“正是,快些一口气说完。”

杨玄感与裴秀也出言抱怨。

“好了,好了,我说还不成么,那妇人是西阳郡公之妻。”

窦威话一出口,杨玄感便讶然道:

“你说什么!杞国公领军在外,天元皇帝居然奸淫其儿媳?!”

“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千真万确。”

得到窦威的肯定答复,裴秀惊叹道:

“这是要出大乱子的呀!”

西阳郡公宇文温正是杞国公宇文亮之子,而宇文亮跟随行军元帅韦孝宽夺取淮南后,正在回师长安的途中。

宇文亮在前线为国家奋勇作战,开疆拓土,天元皇帝却在后方淫辱其儿媳,但凡有点骨气,都咽不下这口气。

三人都在唾弃皇帝行事荒唐,崔澈一如既往的充当听众。

果然如裴秀所言,大象二年(580年),三月,大军行至河南豫州,宇文亮得知消息,又气又怒,既恨且怕,便与心腹密谋袭杀韦孝宽,夺取兵权,再挥师西进,直向长安。

却被僚属告密,当宇文亮领百骑夜袭时,韦孝宽早有准备,将之擒杀。

宇文亮叛乱一事传回长安,其膝下诸子尽皆遭受诛连,其中也包括了西阳郡公宇文温。

宇文温之妻,随即被召入宫中,先是封为长贵妃,没过几日,又册封为天左大皇后,时年十四岁。

在二月时候,天元皇帝便下诏为四位皇后的封号上各加一个大字。

原本的天左皇后陈月仪改封天中大皇后,再加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再加上新近册封的天左大皇后,自此后宫五后并立。

不止朝中大臣,就连杨玄感、窦威、裴秀这些在野之人才终于知晓天元皇帝为何要淫辱大臣家眷。

这位十四岁的天左大皇后还有另一层身份,她名叫尉迟炽繁,是相州总管尉迟迥的孙女。

此前与杨坚争权之人,司马消难、元晟、陈山提三人,都与其身份相差甚远,陈山提虽然也是武川镇人,却是高欢麾下苍头,出身低微。

尉迟迥却不同,他是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出自武川豪族,亦是关陇勋贵,在身份上可比杨坚更加尊贵,其军功赫赫,威信也非杨坚能够比拟。

三月二十八日,又到假期,崔澈不及回府,便独自来到随国公府外,徘徊许久,却终究没有登上台阶,一声长叹,正要举步离开,却听身后有人喊道:

“伱是博陵崔澈?”

声音很稚嫩,崔澈闻言回头,一名少年从随国公府走了出来。

少年生得好相貌,比之崔澈也差不了几分。

“当初李圆通送你出府的时候我曾见过你,方才看你在门外颇为犹豫,可是有事?”

崔澈没有立即回答,看少年年纪,再加上其直呼李圆通的姓名,心中已有猜想,求证道:

“在下正是崔澈,敢问郎君可是随公公子?”

“我是府中次子,名英,若是崔郎不弃,不妨往我院中稍坐,你我年纪相仿,正可亲近。”

普六茹英,也便是杨坚次子杨广邀请道。

随国公府,回廊里,杨广与崔澈结伴而行,边走边笑道:

“当日崔郎过府以后,父亲教育我时,便没少拿崔郎举例,说你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要我多学着点。”

崔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杨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随公(杨坚)谬赞。”

“崔郎便莫要再谦虚,家父目光如炬,少有看走眼的时候。”

二人回到住处,杨广这才问出了心中疑惑:

“如今我家危如累卵,旁人唯恐避之不及,崔郎为何却在府外徘徊,就不担心惹祸上身?”

这两年,天元皇帝致力于为杨坚树敌,甚至对其怀有杀心,在长安城里几乎算不得秘密。

“澈此来,其实是为道喜,只是担心叨扰了随公,故而过门不入。”

十一岁的崔澈一语惊人,十二岁的杨广问道:

“我家何喜之有?!”

“天左大皇后既立,随公再无性命之忧。”

“此言何意?”

“天元皇帝对随公心怀猜疑,世所共知,而蜀公(尉迟迥)总河北之地,其侄又领青州,如此权势,若无随公牵制,幼主又如何能够坐稳社稷。”

“崔郎果然好见识!”

杨广夸赞一句,却又话锋一转,问道:

“崔郎是关东人士,为何要来我家道喜,而不是往相州投拜?”

感受到杨广审视的目光,崔澈稍作沉吟,才回答道:

“澈平素少言语,最忌交浅言深,但今日二郎诚心待我,澈也不愿欺瞒。

“如今随公在朝,蜀公外牧,一旦山陵崩殂,二公相争,必然是随公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蜀公将关东之众,得齐地之富,定有大战。

“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澈不识尉迟迥其人,却知随公有人主之姿,今日此来,正是为表明心迹,博陵崔氏第三房,愿为随公驱使!”

(本章完)

第459章 汾水之鱼下一章在凌晨两点前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405章 高壁鏖战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436章 危墙之下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2章 少年咏鹅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446章 东隋马政第152章 弱落之战第552章 水淹阳平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126章 文士来投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467章 谋身之法第312章 三部酋长第597章 壮士断腕第589章 掎角之势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352章 汉燕为盟第319章 祭拜圣山第531章 夜间生变第414章 联姻薛氏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87章 姻缘已定第213章 安排诸事第561章 受禅让诏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248章 妄人妄语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3章 邺城来人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76章 突厥消息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248章 妄人妄语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35章 避难关东第314章 与敌僵持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614章 袭占二郡第444章 王府相婿第108章 苏威问案第592章 偷渡汉水第89章 有子名乐第88章 私兵国有第507章 受惊失眠请假一天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48章 崔郎可友第357章 咬金投军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42章 行差踏错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252章 君臣离心第345章 以诚相待第526章 救援陇右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96章 名将殒命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452章 长孙无忌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204章 旧人之心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394章 阵前叙话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467章 谋身之法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54章 再见德彝第613章 宴无好宴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第36章 天元驾崩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532章 重遇旧人第15章 阖家再聚第268章 苏威来访第298章 震慑北疆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109章 狗急跳墙第601章 扬水运河第146章 回归蓟县第498章 好心错事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52章 相府同僚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44章 提携后进第284章 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