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各方反应

第362章 各方反应

突然之间冒出来阿会鲁苏将会反隋的消息,不仅是让燕地军民以为他患了失心疯。

就连库莫奚五部之中,其余四部的酋长,也想敲开他的脑袋,看看里边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在运转。

“大王,还请三思呀,此举是将我们奚族彻底拖向深渊,这是取祸之道,有灭族的危险呀!”

处和部酋长哭谏道。

如今的奚族五部,不再是过往的辱纥主、莫贺弗、契个、木昆、室得。

早早更换了名称,被唤作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

自从消息流传开来,得知崔澈抵达燕州备战,周边大小部落都在摩拳擦掌,等着在崔澈的统御下,将库莫奚分而食之。

就连契丹王大贺摩会,都已经在召集部众,就等待崔澈一声令下,便令契丹步骑西进。

当年库莫奚曾经劫掠契丹,如今也该是时候报仇了。

反对的不仅是其余四部酋长,更有阿会鲁苏本部的贵族们。

他们这几日没少联名劝谏,希望阿会鲁苏遣使前往蓟县向崔澈请罪,把事情解释清楚。

这些年,库莫奚人没少跟着崔澈祸祸突厥,如今眼见崔澈要为此调转矛头,要向他们出手,唯恐突厥人遭受的灾难落在了自己的头上,哪还有勇气与之为敌。

守着这些财富不好么,燕公处事公允,跟着他,什么地方不能抢,干嘛非得去碰燕地这块硬骨头。

阿会鲁苏无可奈何的看着四部酋长。

实际上,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消息一经传出,必然会引发浪潮般的反对声,但实在没想到他们的反应居然这么激烈。

原本阿会鲁苏还想保密,但眼瞅着再不说实话,只怕这群人就得密谋政变,拿他的脑袋,去向崔澈请罪,也好保住他们自己的财富。

阿会鲁苏只得掏出了那封密信,交给四部酋长们传阅。

四人看罢,脸色各异。

处和部酋长脸上的泪痕未干,他瞠目结舌道:

“这、这都是真的?”

阿会鲁苏叹气道:

“这是燕公亲笔所书,诸位也都认得燕公的笔迹,是真是假,自有判断。”

众人这才将提着的心给放了下来,度稽部酋长突然道:

“燕公不愿回朝,命我等大作声势,又能拖延多久,只怕燕公已经起了自立之心。”

阿会鲁苏立即喝斥道:

“休要胡言!”

但奥失部酋长却道:

“燕公直立之心,昭然若揭,大王无需替燕公隐瞒。

“不仅大王受燕公重恩,我们其余四部,这些年也没少受燕公的照顾。

“如今燕公欲反,我等自然不会揭发。

“于私,可报燕公恩义,于公,大隋内乱,也使我们奚族能有喘息之机,趁机壮大。”

在杨广糟践这份基业之前,隋朝的强大,确实深入人心。

各部既希望自己能够发展壮大,却又担心引起隋朝的警惕。

沉重的压迫感,几乎让草原各族喘不过气。

当然了,他们并不知道,即使没有崔澈,也会有杨广这位出色的经营类游戏玩家:无所谓,我会出手。

阿会鲁苏与四部酋长也统一了看法,不说直接出兵襄助崔澈,去往中原领会花花世界,但也绝对不能将此事外泄。

得到四部酋长的支持,阿会鲁苏也脱离了性命之危,经此一事,也让他对崔澈在奚族内部的影响力,有了新的估量。

与此同时,重新迁回独洛水的都蓝可汗得知消息,兴奋得与其子逾勤察饮酒相庆。

他对阿会鲁苏与崔澈的关系了如指掌,自然不会相信阿会鲁苏敢于反叛,崔澈此举,无非是养寇自重,不使杨坚能够将自己调离。

酒过三巡,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都蓝可汗动情道:

“我身为大可汗,这些年却有如丧家之犬,但有风吹草动,就要率部远遁。

“如今苦日子终于过去了,崔澈将反,隋朝内乱,必然顾不得漠南。

“待大战一起,就是我一统突厥,恢复祖上荣光的时候。”

都蓝可汗盼着这一天,着实太久了。

逾勤察附和道:

“启民只不过是父汗的手下败将,若不是有隋人扶持,早就成了一堆枯骨。

“如今崔澈欲反,正是天赐良机,孩儿恭祝父汗,使突厥各部重归一统,无需再看他人脸色!”

都蓝可汗笑得前俯后仰,他试图一统突厥,也并非妄想。

前些年西部突厥与西突厥都死了可汗,遭受重创,最近更是彼此交战,曾经亲密无间的联盟,如今陷入了内战之中。

如今突厥内部,实力最强的便是受到杨坚扶持的东突厥启民可汗,以及保存了实力的东突厥都蓝可汗。

仁寿三年,腊月初三,推算行程,崔澈无论如何也该入朝了,但他迟迟不到,也引得杨坚起疑,他连忙派遣使者前往幽州探查消息。

无需使者回禀,腊月二十六,启民可汗遣使南下,告知库莫奚叛乱一事,这让杨坚情绪极为激动,几声咳嗽之后,居然晕厥了过去。

使得满朝文武无不惊骇。

杨坚昏迷了两日,这才清醒过来,他将杨广唤至榻前,握住儿子的手,声泪俱下道:

“朕信错了崔澈,不知道他狼子野心,如今遗祸给你,哪怕是九泉之下,朕也难以安息!”

崔澈以库莫奚叛乱为借口,拖延入朝,已经让杨坚、杨广父子清楚,对方有了警惕,再想把崔澈骗入朝中,以最小的代价将他除去,已然是不可能了。

一场平叛之战,无可避免。

杨广安慰道:

“父皇还请宽心,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再者,大隋有精兵百万,更有越国公这样的军中宿将,定能讨平叛乱,取崔澈的首级,呈现父皇。”

有了杨广的宽慰,杨坚总算是打起了精神,他连发十余道诏令。

第一条便是免去崔澈幽、营二州总管之职,招他入朝,拜为尚书右仆射,使他身居相位,仅在尚书左仆射杨素之下。

此举显然是见诱骗不成,摆明了要强征崔澈入朝。

(本章完)

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295章 家事国事第502章 进抵蒲州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章 时来运转第256章 东阳豪杰第252章 君臣离心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327章 故地重游第434章 东线战起第143章 渔阳设伏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565章 地方分权第245章 夺情与否第605章 继领水军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168章 谁可为帅第405章 高壁鏖战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177章 贵妃入彀第398章 激敌出战第226章 变故突发新章节被屏蔽了第411章 加官进爵第371章 士族来投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607章 天时地利第583章 宫中饯行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176章 花落谁家第326章 回朝述职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388章 弃军而走第35章 避难关东第51章 崔府夜话第342章 拖延时间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544章 大将献城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400章 两军僵持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64章 再别长安第387章 议论纷纷第425章 屯驻邙山第204章 旧人之心第37章 共诛国贼第91章 作战计划第353章 契丹军队第554章 人事调令第279章 突厥来使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213章 安排诸事第24章 为报君恩第559章 自比贞妇第537章 再见故人第50章 挚友登门第530章 难舍慈母第590章 袭取武当第416章 关陇危机第300章 四贵不存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点第301章 杖毙名将第237章 崔澈归朝请假第179章 双姝同名第199章 武官升迁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79章 突厥来使第495章 燕王纳妾第590章 袭取武当第555章 益州长史第558章 禅让诏书第576章 体验生活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48章 崔郎可友第180章 房家骄子第118章 选拔盐兵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460章 护寺僧兵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38章 恢复漕运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47章 献策平陈第424章 虚虚实实第397章 阵前斩将第472章 出兵准备第418章 掳人东出第296章 弃疾从军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369章 仁寿宫变(二)第386章 四州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