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侦查敌情

第395章 侦查敌情

崔澈越说越激动,表情甚至狰狞起来,好似他真的痛恨杨广弑父。

杨素的面色却要平静得多,他淡淡道:

“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子澄又何必惺惺作态。”

崔澈闻言,陡然变脸,他笑道:

“也罢,明人面前不说暗话。

“如今北方精兵,尽在崔某与杨公麾下,杨公若响应晋阳天子,领兵入关诛除暴乱,崔某当为杨公牵制中原之兵,不使其入关增援。

“杨公可取关西自立,崔某据守河东,两家成后周、后齐相持之势,杨公可有意乎?”

当崔澈道出了他约见杨素的真实目的,就连杨素也忍不住心动。

可仔细一思索,却又按捺下来,见崔澈把算盘珠子都打到了自己脸上,杨素讥笑道:

“老夫一旦退兵,子澄可趁势取河东,一旦关中生乱,子澄又能南下占据中原。

“至于两淮,江南,即使老夫占据关西,也是鞭长莫及,迟早是子澄的囊中之物,子澄倒是打的好主意。

“只是这等言语,就不要再说了,老夫年过六旬,半截身子都入了土,只怕创业未半,就得中道崩殂,哪能与你一般野心勃勃。”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一点不好,不能用花言巧语将他糊弄过去。

崔澈无奈,他放弃了继续劝说杨素,起身道:

“既然话不投机,便也无需再叙,还是在战场上见真章吧。”

杨素也跟着站起身来,他毫无惧意,朗声道:

“过去,子澄屡败外敌,被世人推为诸将之首,老夫素来是不服气的,此战也正好让你我分个高低,老夫可是盼望了许久。”

崔澈、杨素背向走出凉亭,带着麾下十名骑士各归本阵。

二人其实都不是光明磊落之人,杨素就不必多说了,崔澈也在暗中图谋杨谅,但他们都没有趁此机会袭杀对方的想法,也许这一场大战,是曾经并称为当时五大名将之中,硕果仅存的二人共同的愿景。

大战并没有立即爆发,两军各回大营,彼此间相隔五里,足以保证他们从容退去。

崔澈回到帅帐之后,便在耐心等待麦铁杖。

不久,麦铁杖领着十余名骑兵返回大营,径直求见崔澈。

崔澈亲自将麦铁杖迎入帅帐之中,笑着问道:

“麦将军可有收获?”

麦铁杖先将望远镜递还给崔澈,兴奋道:

“大王,此物真神器也。”

这望远镜跟着崔澈也有好些年头了。

十四年前,也就是开皇十年,当时崔澈正在朝中担任兵部尚书,员外散骑侍郎何稠捣鼓出了玻璃吹制法,崔澈听说此事后,上门虚心请教,故而学会了如何制作玻璃。

他不仅为崔昭容制作了一副眼镜,更为自己制作了这一支望远镜,只不过这十四年来,从未将它拿出来示人。

原来,今日崔澈之所以要约见杨素,并不是真的要说服对方倒戈,而是要给麦铁杖创造机会,洞悉隋军薄弱之处。

他先在凉亭中与杨素座谈,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好让麦铁杖能够尽可能的靠近隋军大阵,并攀上一处高地,借助望远镜,观察隋军。

同时,崔澈与杨素说了许多心中早已知道答案的废话,也不过是在刻意拖延时间。

将士们站得久了,难免会有懈怠,阵型也会散乱,麦铁杖便能趁机观察到隋军哪一部的意志最为薄弱。

真等决战的时候,崔澈也能集结优势兵力,定点打击。

麦铁杖并没有让崔澈一番辛苦白费,他将望远镜交还给崔澈后,迫不及待道:

“启禀大王,隋军左翼有一部,士兵最为散漫,末将看得真切,将旗之上绣有斛斯二字。”

崔澈闻言,沉吟道:

“应该就是斛斯政了。”

斛斯政是鲜卑人,复姓斛斯,其祖父斛斯椿也算是北魏末年的风云人物。

此人不仅是杨广的心腹股肱,更与杨素、杨玄感父子交好,崔澈能够认得他,便也不足为奇。

正当崔澈继续向麦铁杖打听隋军各部的情况之时,回到大营的杨素也立即召集麾下诸将。

见众人齐聚,杨素开口道:

“崔澈鲸吞河北,麾下士气正盛,我军远来疲惫,不可冒然决战,不知诸将谁能为我挫敌锐气。”

话音刚落,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之际,大将杨义臣出列道:

“启禀元帅,末将麾下车骑将军杨恩思,有万夫不当之勇,两军阵前,斩敌将首级,更是探囊取物,若以杨恩思出阵,与敌斗将,必能挫其锐气!”

杨素统御十六万大军,麾下将校不知几何,他又哪认得一个小小的车骑将军,但杨素却信任杨义臣,能有杨义臣作保,那位杨恩思必然不同凡响。

杨素大喜,高声询问道:

“车骑将军杨恩思何在?”

人群后头冒出来一个魁梧壮汉,他出列应道:

“末将杨恩思,拜见元帅。”

说罢,杨恩思感激地朝杨义臣望了一眼,他知道,这是杨义臣特意在为自己铺路,若是真的能够斩将夺旗,重创燕军士气,将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而杨素也在仔细打量着杨恩思。

这杨恩思身长八尺,气貌雄勇,光看这副身板,杨素便人丁杨义臣所言非虚,他忍不住赞道:

“真猛将也!”

杨恩思闻言,胸膛也挺得更高了。

杨素问道:

“杨将军可愿出阵斗将?”

杨恩思毫不迟疑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末将定为元帅取敌将首级。”

杨素闻言大声叫好,随即便亲自为杨恩思斟一杯酒,笑道:

“请饮此杯,以壮将军胆气!”

杨恩思拒绝道:

“还请元帅稍候,待末将取来敌将首级,再与元帅换这一盏酒!”

他这自信的模样,让杨素更是放心,随即命杨义臣领本部骑兵,为杨恩思掠阵助威,往燕军大营挑战。

杨义臣与杨恩思领命出帐,二人点齐两千骑卒,便匆匆出营北上。

当听说隋军在营外挑衅,要求斗将,燕军将领们争先恐后地赶来帅帐,向崔澈请求出营应战。

不知道是感冒还是复阳,早上只是头晕,后来开始发烧,人难受死了,今天可能没有了,红包我会明后天在群里发。

(本章完)

第254章 生计困难第411章 加官进爵第87章 姻缘已定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154章 大兴献俘第452章 长孙无忌第296章 弃疾从军第85章 相士纳贿第392章 休整与否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14章 与敌僵持第316章 初生牛犊第323章 仁寿元年第515章 议定婚事第192章 舅甥共话第482章 宽赦为民第299章 辽东之败第578章 仓促回京第40章 孝宽之疾第327章 故地重游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460章 护寺僧兵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12章 迁都与否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127章 入幕之宾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67章 重回晋阳第353章 契丹军队第425章 屯驻邙山第610章 约定举义第74章 惩治罪恶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460章 护寺僧兵第535章 重回关中第108章 苏威问案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240章 各有去处第29章 孝子阿赟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32章 天子禅位第382章 邺城之战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515章 议定婚事第351章 汉王来使第583章 宫中饯行第609章 假戏真做第269章 后发先至第192章 舅甥共话第595章 退守江陵第409章 卖主求荣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545章 恢复爵位第63章 杨坚建隋第262章 母子离别第440章 宫闱秽事第614章 袭占二郡第332章 心怀忧虑第451章 出兵随州第491章 正旦元会第225章 围困无锡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363章 李密东奔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565章 地方分权第320章 赎买妇孺第80章 前线觅功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7章 胭脂铺子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396章 诸将争先第23章 北齐旧人第232章 分兵讨贼第312章 三部酋长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488章 展现财富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427章 搜寻踪迹第28章 雄主崩殂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48章 崔郎可友第354章 重逢刘方第227章 自相残杀第260章 母女私语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66章 来来往往第587章 下诏南征第573章 目标敦煌第480章 避暑王宫(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