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大军南渡

第422章 大军南渡

为了最大限度的消耗东隋将士,于仲文在中谭城布下重兵把守,投入众多的人力物力。

城内的箭矢、落石堆积如山,守将辛明瑾也收集了大量粪便,就等着敌军来攻的时候,将粪便煮沸,给他们淋金汁。

只是如今正值盛夏,粪便的味道弥漫全城,对于守军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然而却迟迟不见崔澈的踪影,只有程咬金在试探性的进攻过几次后,见中潭城防守固若金汤,于是固守北中城,安心等待后续大军抵达。

毕竟崔澈本就只是让他袭占北中城,并没有非让程咬金夺取中潭与南城。

崔澈不来,于仲文也不急,他已经收到消息,崔澈是在四月二十五日誓师南下,步骑行军,不可能如程咬金一般迅速。

八百里路程,于仲文预计崔澈每日行军60-80里,也就是说最快也得十天才能抵达,最慢可能要等十三天左右。

怎么可能跟程咬金一般,不惜跑废上万匹马,仅用了四天时间,日行两百里,袭占了北中城。

直到崔澈发兵南下的第十四天,于仲文依旧没有等来中潭城的守军回报崔澈兵临城下的消息,他也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或许程咬金袭占北中城,只不过是障眼法,崔澈的主力不是要走河桥南下。

只是于仲文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郑州(治于汜水县,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刺史遣使来报,东隋军队在荥阳北岸架设浮桥。

然而于仲文抽调了大量兵力守卫河桥,使得周边州县空虚。

郑州刺史向于仲文请求援兵,可汜水距离洛阳二百多里,一来一回,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崔澈南下。

原来崔澈命令程咬金袭占北中城,只是在制造自己要经由河桥南下的假象,将于仲文的注意力引到中潭城与南城。

包括南岸的舰船,都已经被于仲文集结到了河桥周边,作为守卫。

实际上,崔澈早就命令怀州刺史李青暗中测量河水深度,准备浮桥材料,运抵武陟县。

待大军抵达武陟县,便能够趁于仲文反应不及,架设浮桥渡过黄河。

至于夺取北中城,还有一层用意,有程咬金镇守,也能够防止于仲文头脑发昏,经由河桥北上,与自己换家。

没有了西隋水师的袭扰,仅一天的时间,浮桥就已经搭设完成,而这时,于仲文才刚刚得到郑州刺史的汇报。

洛阳城内,于仲文以手抚额,长叹不止,而汜水城以北,东隋先锋经由浮桥,跨过黄河,将南岸守军杀溃,十余万步骑尽数渡河,兵临汜水城下。

汜水城这个名字或许陌生,此地在先秦时,曾因周穆王牢虎,又称虎牢关,汜水城便是虎牢关的关城。

虎牢关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抵御东面之敌,而非防守洛阳,因此,从西面发起进攻,难度要远远小于从东面发动攻势。

而崔澈自然是选择在汜水城西侧渡河。

十三万余步骑兵临汜水城下,郑州刺史本欲坚守,但城中只有老弱,精兵都被抽调去了河桥防线。

东隋将士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新近投奔崔澈的小将沈光先登城头,他爬上高达十五丈的云梯顶端,杀上城墙,与敌人短兵相接,连斩十余人。

只是寡不敌众,还是被敌人打下了城墙,就连在远处观战的崔澈都以为沈光从城墙上跌落,必死无疑,哪知道他居然在坠落之际,抓住了云梯上的绳索。

他抓住绳索,又爬了上去,与敌人继续奋战。

东隋将士们被他的悍勇所激励,纷纷通过云梯爬上城墙,将守军杀溃,一举夺占了西面城墙。

郑州刺史见城池即将失守,随即弃城而走。

刺史跑了,守军也没有士气再战,纷纷投降。

崔澈并不急于入城,他将沈光唤来,当着众将的面,对沈光道:

“若非你死战不退,孤岂能轻易夺取汜水城。”

时年十五岁的沈光受到崔澈的赞许,脸色通红,他激动道:

“末将能为大王效力,又何惜生死。”

崔澈闻言大悦,对沈光也越发欣赏。

沈光出自江南名门,是吴兴沈氏的子弟,此人不仅骁勇善战,更是文武双全。

其父沈君道曾是南陈吏部侍郎,迁来北方后,与沈光之兄给人抄书为业。

生长在这样的文人家庭,哪怕沈光立志从戎,少年时也少不了受到诗书的熏陶。

史载其‘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略综书记,微有词藻。’

如今崔澈见这少年仪表堂堂,与自己女儿年纪相仿,不禁问道:

“沈郎家中可有妻子?”

在场众将无不惊愕,崔澈先前两个亲生女儿,一个嫁给了麦铁杖之子,一个嫁给了刘方之子,这沈光何德何能,居然也能让崔澈生出嫁女的心思。

沈光当然也能领会到崔澈的意思,他强忍激动道:

“回禀大王,末将尚未娶妻。”

崔澈颔首笑道:

“等回去晋阳的时候,记得让你父亲来一趟王府,孤膝下有女,正应配沈郎这样的少年英雄。”

沈光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向崔澈叩首谢恩。

崔澈随即又将沈光由偏将提拔为亚将,调他前往帐前效节军任职。

这一幕落在诸将眼中,众人无不振奋。

众所周知,崔澈如今有两个女儿到了适婚的年纪。

如今沈光奋勇拼杀,得到了崔澈的欣赏,将来能够迎娶其中一人。

但崔澈还有一个女儿,又不知会花落谁家。

经此一事,崔澈麾下众将大受鼓舞,尤其是苏定方这种尚未婚配的年轻小将,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在中原大战中立下旷世之功,迎娶燕王之女。

实际上,崔澈欣赏沈光,并非只是他出自名门,骁勇敢战。

更是因为此人知恩感义。

历史上,杨广遇害于江都,沈光与麦孟才感念杨广的恩义,要为杨广复仇,二人死战不屈,最终杀身成仁。

只不过在这一时空,杨广对二人并无恩义,如今反倒都要成了崔澈的女婿。

(本章完)

第513章 李渊定计(3000)第60章 孝子贤孙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272章 一场好戏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429章 弑主之人第90章 反击突厥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576章 体验生活第548章 小试牛刀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619章 下诏止战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423章 连成一片第488章 展现财富第534章 议和班师第197章 药师同乘第594章 半道伏击第436章 危墙之下第462章 组建水师第59章 为友尚义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75章 雕版印刷第369章 仁寿宫变(二)第160章 班师归国第253章 徐门新人第265章 别院夜话第518章 壮志满怀第557章 群臣逼宫第24章 为报君恩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200章 杨崔之会第458章 绑送晋阳第65章 屠戮宇文第305章 江东二陈第561章 受禅让诏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82章 勿虑婚姻第119章 接风洗尘第240章 各有去处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71章 一喜一忧第460章 护寺僧兵第461章 净身修行请假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214章 天子之怒番外发不出来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515章 议定婚事第368章 仁寿宫变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613章 宴无好宴第354章 重逢刘方第69章 晋王设宴第254章 生计困难第81章 皇家尼寺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46章 东隋马政第157章 夜袭王庭第547章 开解心结第276章 行军总管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621章 歪曲事实第539章 李渊为将第510章 军民哗变第140章 选送贡士第124章 食盐入关第103章 县令百吉第13章 辞亲远行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457章 彻查案件第103章 县令百吉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84章 凉亭桂树第511章 忠臣义士第16章 德彝同行第414章 联姻薛氏第367章 伪造书信第376章 三路出击第403章 屯兵岭下第77章 南陈夺嫡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395章 侦查敌情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460章 护寺僧兵第155章 可汗殒命第270章 行宫落成第253章 徐门新人第118章 选拔盐兵第313章 西辽河畔第605章 继领水军第580章 不顾西域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170章 都蓝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