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渡河西进

第505章 渡河西进

杨广拒绝向吐谷浑请求援军的消息,也从别的渠道被宇文述、高颎所知,二人对此倍感无奈。

由于杨广迁都,十万骁果军随他南下,使得关陇地区再无能够与东隋战兵在野外抗衡的精锐。

高颎沉声道:

“为今之计,只能选择坚壁清野,强迫百姓携带口粮,进入城中,不给崔逆在野外留下一钟粟米。

“同时放弃难守之地,集中力量,坚守雄城。

“只要崔逆陷入攻坚的泥潭,短时间内难以夺取关中,圣人如今在淮河南岸布置重兵,又有江汉之军,陈师于汉江,届时挥军北上,中原告急,崔逆必然回援,关陇之危,即可迎刃而解。”

宇文述过去与高颎分列两方阵营,关系不睦,但从未怀疑过他的军政才能。

无论是平定尉迟迥之乱,还是灭亡南陈,这些都是高颎作为实际主帅,在军事上的建树。

至于辽东之败,不过是受恶劣天气影响,补给无法运送至前线,以致大军溃散。

高颎一番安排,也让宇文述深以为然,带着一群老弱,与崔澈麾下的虎贲之师出城浪战,等同于是将关陇拱手相让。

二人定计之后,立即上报新近被授予关西大都督一职的齐王杨暕。

宇文述、高颎分别以大都督府司马、长史之职,掌管关西军政,但真要是下达政令,还得要通过杨暕的名义。

面对如今的危局,年轻的杨暕又能有什么主张,只能是二位老臣说什么,他便照做什么,但听吩咐罢了。

随着关西大都督府的命令下达,各地也在依令行事,落实坚壁清野的政策。

而此时,远在蒲州的崔澈也终于完成了渡河前的准备,哪怕不时有西隋将士袭扰,但浮桥终于成功搭设在了黄河之上。

蒲坂起初是有一道黄河大桥的,只不过在东隋紧张备战期间,早就被西隋拆毁,故而只能临时搭设浮桥入关。

贞元三年(公元608年)三月二十八日。

崔澈以秦琼为先锋大将,领三万步卒先行渡河,其中就包括了两万皮室军。

临行前,崔澈嘱咐道:

“叔宝渡河,不可贪功冒进,急趋冯翊,只需背水结阵,抵御敌军来袭即可。”

此时崔澈并不知道宇文述等人早就没有了野战的心思,就是想坚守城池,与他耗时间。

面对着崔澈期许的眼神,秦琼正色道:

“末将谨遵大王军令!”

当天,东隋二十万大军陆续通过浮桥,顺利抵达黄河西岸,并非遭受西隋军队的阻击。

崔澈在渡河之后,就地扎营,广派哨骑,搜寻消息。

他已经与潜伏在关西的细作失去了联系,在没有弄清楚因果之前,崔澈绝不会冒然升入。

好在哨骑们并没有让他久等,很快便传来消息。

西隋奉行坚壁清野政策,将周边百姓尽数驱赶到了城池之中,许进不许出,观察司安排在关西的细作,自然也无法传回消息。

有了确切消息,此前西隋不曾派大军阻拦过河,便也能够说得通,崔澈终于放下心来。

宇文述等人妄想能够拖延时间逼迫崔澈回援,但崔澈也早已做好了面对杨广北上的准备。

出兵之前,他便征召青、齐、济、密、莱、莒、沂、淄、曹等州,共计七万府兵南下,前往徐州,归入崔弃疾的麾下,加上崔弃疾麾下三万精锐步骑,以及淮北府兵,崔澈在淮河北岸布置了不下十五万大军。

而由于崔弃疾曾经担任青州总管,统御过青州等地的府兵,也不至于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尴尬处境。

同时,崔澈又征调郑、汴、陈等中原之州,共计大军十万,前往洛州,相信以李靖的能力,也能够为他看住西南边陲。

除此之外,崔澈还有河北、河东的府兵尚未征调,随时可以在情况危险时,紧急动员,作为预备队投入南方战场。

在江南没能得到彻底开发之前,三河之地,便是这天下的精华所在。

夜色中,谋臣武将们齐聚在帅帐之中,崔澈站在关西舆图前,看着遍布其上的城池,指着距离自己大营最近的一座城池标识,问道:

“眼下这冯翊郡(治冯翊县,今陕西大荔县),是打,还是围?”

去年,也就是西隋大业三年,杨广下诏,废除州县制,改为郡县制。

此举也不是为了瞎折腾,而是趁机省并一些州县,精简官员人数,减少财政支出。

而东隋如今暂时还维持着州县制,其中缘由,也是因为崔澈的重心在于夺取关陇,统一北方,不想在这一时刻,侵犯官员群体的利益,使得他在大军西进之后,造成后方不稳。

众人各抒己见,有人主张兵贵神速,应该分出兵马,围困城池,直驱大兴。

大兴若定,各地自会改旗易帜,纵有顽固之辈,据城坚守,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当初杨素进攻河东,便是使用此法,每座城池分出两千将士围困,自己便能领军直扑晋阳,只不过他不曾料到崔澈的援军来得这么的快。

也有人认为大军西征,需要一场大胜,来震慑人心,一旦夺取冯翊,也能在河西有一个立脚点,用来囤积物资。

当初高欢西征,便是没能拿下此地,选择分兵围城,使得东魏在河西没有立足之处,致使沙苑之败后,大军一溃千里。

崔澈犹豫许久,最终决定稳妥起见,夺取冯翊郡,以此为前哨基地,稳步推进。

毕竟在对洛阳、徐州等地的防卫做出周到的安排后,崔澈在西线战场,并不追求速战速决。

选择稳扎稳打,亦未尝不可,他就不信沿途每一座城池,都会选择坚守到底。

翌日,清晨,大军拔营,进逼冯翊。

此时守卫冯翊的将领,便是在杨坚死后,奉杨广之命出使晋阳,欲将杨谅骗回大兴的屈突通。

屈突通也是崔澈耳熟能详的人物了,原时空中,他曾经发誓要誓死效忠大隋,还要为大隋殉难,最终成了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本章完)

第346章 弃城求援第11章 近春雅会可能要多请两天假第586章 以诗明志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252章 君臣离心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7章 杨广相求第321章 契丹亲卫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73章 如鱼得水第237章 崔澈归朝第132章 131大索貌阅第273章 民部尚书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149章 歃血为盟第199章 武官升迁第257章 巨鹿魏徵第435章 消磨耐心第330章 骑卒张桢第401章 袭取险隘第621章 歪曲事实第410章 忠臣死节第74章 惩治罪恶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12章 行军长史第599章 荆南将士第56章 太后杨氏第298章 震慑北疆第399章 孰轻孰重第355章 朝廷忌惮第15章 阖家再聚第130章 总管外巡第120章 将士归心第599章 荆南将士第289章 读史明智第69章 晋王设宴第199章 武官升迁第542章 重瞳大将第381章 两军列阵第395章 侦查敌情第193章 再往长安第567章 二郎从军第219章 杨广随军第75章 雕版印刷第362章 各方反应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307章 接任宗主第113章 人中的卢第527章 重逢李渊第604章 夜袭水寨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65章 屠戮宇文第433章 幼子为质第64章 再别长安第334章 调兵遣将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3章 邺城来人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454章 开诚布公第263章 建造行宫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484章 军队整编第481章 歃血为盟(4000)第131章 设立义仓第52章 相府同僚第593章 襄阳危急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97章 壮士断腕第17章 初至闻喜第76章 突厥消息第37章 共诛国贼第394章 阵前叙话第393章 暗结将领第46章 锒铛入狱第155章 可汗殒命第508章 巨石轰击第381章 两军列阵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26章 希望落空第111章 离开前夕第325章 欲求连任第33章 暗中投效第259章 打听消息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12章 少年咏鹅第320章 赎买妇孺第123章 巡视滩田第445章 试探心意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377章 忠义难全第59章 为友尚义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513章 李渊定计(3000)第96章 名将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