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约定举义

第610章 约定举义

萧铣、董景珍,一个只是江陵郡丞,另一个更仅仅是区区的巴陵校尉,却大言不惭,声称要为崔澈献上江陵城。

崔澈挑眉问道:

“城中尚有张衡、慕容三藏主持大局,你们二人又如何为我献出江陵?”

萧铣当先道:

“先祖世居江陵,微臣在城中多人人脉,如今陛下以水攻恐吓,城中士族无不为之惊惧。

“微臣愿为陛下联络江陵士族,伺机举义。”

崔澈微微颔首,随即又看向巴陵校尉董景珍。

董景珍拱手道:

“巴陵府兵独镇一门,末将在将士之间颇有威信,愿意为陛下说服众人归顺,趁张衡、慕容三藏二人不备,偷开城门,引王师入城。”

崔澈闻言大笑,说道:

“朕若能得江陵,都是你们的功劳,事后必有重赏,绝不相负。”

萧铣、董景珍大喜。

崔澈随后又与二人详细规划了具体如何行事。

在二人请辞时,崔澈未免张衡起疑,并没有出营相送,而是笑道:

“朕在营中静候二位刺史佳音。”

萧铣、董景珍听得崔澈的许诺,狂喜之下,争相叩首拜谢,赌咒发誓效忠大燕皇帝。

二人离开后,将领们纷纷劝说,认为二人并不可信,尤其是萧铣深受杨广的恩德,他此番说不定是前来诈降。

但崔澈自有判断,他清楚萧铣、董景珍都不是愚忠之人,而董景珍也确实在巴陵府兵之中极具威信。

隋末乱世,巴陵府兵反叛,众人就是要推举董景珍为首领,是董景珍自认门第不显,才转而率领巴陵将士迎奉萧铣。

如果只是萧铣或者董景珍之中的一人前来投效,崔澈可能还会心生疑惑。

如今二人联袂来投,董景珍又声称能够策反巴陵郡府兵,出自张衡、慕容三藏授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们也不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精准选取两名能够取信崔澈的人选前来诈降。

最终,崔澈力排众议,选择相信萧铣与董景珍的诚意。

众将告退后,崔澈重新打开江陵的城防布局图,只见巴陵郡府兵正如董景珍所言,独自守卫一门。

江陵北面的旧城共有六道城门,其中包含一座水门。

在东、南、西三面各有一道城门之外,剩余的两道城门都位于北侧。

其中位置偏西的被称为大北门,而巴陵将士驻守的则是北侧偏东的小北门。

崔澈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也侧面验证了董景珍并没有空口胡说。

毕竟董景珍等人也不清楚自己早已经掌握了城中的军事布置。

再说萧铣、董景珍二人回到江陵,前往面见张衡,慕容三藏已经去了南城坐镇。

萧铣难掩眉间的愁容,担忧道:

“崔澈如今急着接管江陵,对二位大人提出的苛刻条件全盘应允,但他并没有多少耐性,催促我等明日与他交接城池。”

张衡摆摆手道:

“无妨,明日你再往燕军大营,谎称我与慕容府君事到临头,忧心家眷,请求崔澈想方设法,为我们营救出身在建康的家人。”

萧铣对此早有预料,张衡等人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

等待建康朝廷收到消息,派遣江东水军前来救援,同时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索破敌之策。

萧铣领命告退,张衡全程没有起疑。

毕竟谁又能够想到萧铣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枉费杨广对他的提拔。

萧铣离开后,便在暗中与信得过的江陵大族取得联系。 此前,尽管张衡、慕容三藏封锁消息,但世家大族们也有自己的渠道能够了解到崔澈有水淹江陵之意。

正惶恐间,又听说张衡、慕容三藏有和谈的想法,而崔澈也果然撤去了挖掘壕沟的民夫。

士族们正欢喜时,萧铣带来消息,张衡等人不过是假借和谈,拖延时间罢了。

待崔澈的耐心耗尽,等待江陵军民的必然是大燕天子被人戏弄后的怒火。

在经历过误以为自己转危为安的侥幸后,世家大族们一想到崔澈在掘开江堤后,不仅城外的良田被淹没,他们自己也可能要葬身渔腹。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泰然处之。

江陵的大族们为了守住自己的家业,很容易就由萧铣私下串联起来。

而董景珍在回到巴陵府兵的驻地后,立即找来了校尉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等人,告知众人,他们不久之后,便要给鱼虾做饵食。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雷世猛讶异道:

“董兄此话当真!”

董景珍颔首道:

“江陵高城深池,若非燕军将以水攻,张长史与慕容府君又怎会派前萧郡丞出城和谈。”

雷世猛疑惑道:

“既然已经在和谈,董兄又为何吓唬我等。”

众人纷纷附和:

“董兄往后莫要这般吓唬人。”

“这等戏言,将来还是少说为妙。”

董景珍长叹道:

“若真是诚心和谈倒还好,但我听萧郡丞透露,二位大人并非真的要献出江陵。

“燕军劳师远征,不得江陵,必不退兵,伱说这和谈,又怎么可能谈得拢。”

雷世猛右手握拳,狠狠砸在桌上,气恼道:

“既不敢打,又不愿谈,莫非真要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张衡与慕容三藏才能舒心!”

旅帅们也被激起了心中的怨气。

他们本是巴陵人,被临时征调来到江陵,又怎么会拼死守卫城池。

群情激愤之下,雷世猛突然对董景珍沉声道:

“董兄,你素来最有主意,又能跟随萧郡丞出入燕营,我等生死,就托付给董兄了!”

众人先是惊愕,随即也反应过来,此时能救他们的只有董景珍。

董景珍见众人情真意切,于是不再隐瞒,将自己已经暗中投靠了燕朝的消息告知他们。

巴陵郡的军官们无不长出一口气,此前还苦于没有门路,想不到董景珍早就与燕军取得了联系。

董景珍随后与众人坦诚自己的计划,说道:

“明日夜间,我等偷开小北门,举火为号,引燕军入城,事后,大燕天子必有重赏!”

随即,他与众人取心前血盟誓,约定共举义旗。

中耳炎又犯了,今天只有一章。

(本章完)

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395章 侦查敌情第304章 重组骑兵第42章 行差踏错第317章 不问前罪第188章 兵部尚书第210章 请教工艺第104章 处刑立威第450章 苦衷难言第205章 储位之议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3章 暗中投效第199章 武官升迁第282章 李景称病第247章 塞北来人第391章 重返并州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358章 意气之争第476章 一计不成第486章 程郎求亲第31章 憾失姻缘第44章 提携后进第536章 大兴城陷第20章 抵达长安第452章 长孙无忌第458章 绑送晋阳第430章 金墉之战(一)第141章 刘焯师徒第300章 四贵不存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385章 渡河北上第353章 契丹军队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466章 铺张浪费第123章 巡视滩田第275章 荆州总管第570章 崔澈教孙第447章 东窗事发第267章 兼祧之论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81章 皇家尼寺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319章 祭拜圣山第293章 时机已现第5章 封家六子第243章 入宫哭诉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点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323章 仁寿元年第99章 放浪形骸第44章 提携后进第37章 共诛国贼第506章 兵临城下第453章 长孙夫人第230章 连取湖杭第72章 夸大成果第122章 均分其利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183章 觊觎辽西(第四更)第337章 平壤妇人(水)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271章 视察宫殿第347章 变故突发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534章 议和班师第431章 金墉之战(二)今天没有,大家不要等。第228章 进兵吴县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86章 佳人邀见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376章 三路出击第236章 平定叛乱第66章 深夜来客第30章 贵人相邀第195章 元宵夜会第560章 燕王三辞第205章 储位之议第99章 放浪形骸第114章 新征幕僚第606章 镇守巴东第65章 屠戮宇文第338章 阴差阳错第573章 目标敦煌第190章 越府寻人第164章 重回书院第202章 田螺姑娘第233章 夺取处州第80章 前线觅功第430章 金墉之战(一)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59章 为友尚义第201章 初访李府第232章 分兵讨贼第336章 分兵策应第458章 绑送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