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始终保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扬民主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
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党内互称同志既是传统又是规矩。早在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就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革命战争年代,党内党员之间不分职务高低一直以“同志”互称。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对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尊敬,在党内的文件中出现了称呼职务的现象。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在致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信中,就党内称谓问题提出明确意见,“建议:一律称某某同志。”1965年12月中央专门就党内称呼问题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在党内所有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也将党的领导人称为同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
中央反复强调党内要以“同志”互称,足以看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绝不是单纯的称谓问题,而是蕴含着党的原则立场和根本宗旨的重要问题。
在党内关系中,称谓不是小问题,而是具有大学问。一声“同志”,叫出的是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兄弟姐妹之感;而一声“某某长(书记、主任)”,叫出的是你高我低、你主我次的等级之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称谓变了,思维方式就变了,随之话语体系就变了,再之后党风社风也就变了。在我们党90多年发展历程中,有个人崇拜极端之时,也有“四风”猖獗之时,都严重破坏了党风和社风,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党内本该是清清爽爽、平等而无疏密的同志关系,但是,总有少数人喜欢封建等级制,喜欢居高临下称老大,不顾一切往上爬。也总有一些人喜欢小团体和帮派制,用权和利拉一派、打一派,亲一帮、远一帮。当前,党政机关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关系庸俗化、帮派化,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置。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因此,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保持党内平等的同
志关系,必须保持党内民主的同志关系。
一方面,就保持党内平等的同志关系而言,我们党作为志同道合者的联盟,在党内是平等的关系。刘少奇同志曾说:“党内有负责人与非负责人,有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尽管有先天的不同,在工作上、职务上、职权上的不同,大家在基本上是平等的。”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不论是担负领导工作的党员,或者是普通党员,都应以平等态度互相对待。”营造纯洁的同志关系,要摒弃“家长制”“等级制”“官本位”理念和思维,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互敬互信、平等相待,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作风,应当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
另一方面,就保持党内民主的同志关系而言,党内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这就要求,要坚持党内关系的民主原则,保证每一个组织成员有平等的发表和交流意见的权利或机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无歧视地接受和尊重不同意见或批评、建议。
总体来说,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了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坚持了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才能使党内民主焕发生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