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充分的准备

“晶晶,黎明有没有搞错,我们自己也能生产主战坦克?”

“这是他发回来的补充说明,还有其他的装备分析,您一看就明白了。”

从机械加工制造能力的硬件来说,具备以下设备的工厂都有制造坦克的能力。

铸造设备:应有二十吨以上的电弧炼钢炉及其附属设备。

锻造设备:应有2500吨以上的水压机及其附属设备。

热处理设备:十米井式油炉及其附属设备。

金相检测和无损探伤设备

主要的大型机械加工设备包括:

五米以上立式车床。

十米卧式车床。

十米拉床。

十米卧式外园磨床。

五米滚齿机。

八米龙门铣床。

平面磨床。

其他还有各种各类工艺装备设备:

工、卡、量、刃、模具和各种各类专用加工机床。

总装配车间要有100吨的吊车。

只要有了这些大型机械加工设备就足以满足制造重型坦克的需要。

从软件方面来说,应当有一支过得硬的铸造、锻造、模型、热处理、金相检测和无损探伤、大型机械加工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队伍。

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条件就具备制造坦克的能力了。

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水压机,吊车和各种检测设备需要从国外购买,其他的人员准备我已经完毕。

买货轮的目的是运回我们定的货物,二战以后这些货轮从事对日本,南朝鲜,东南亚,南亚,欧美之间的贸易。

步兵战车,装甲车和它的各种变形车我们能自己生产,成本在一万五千美元左右,步兵战车不到三万美元。

攻击机在测试,想法是利用p--51改装,把六挺轻机枪改成两门双联25mm口径的机关炮,价格不会超过五万美元。

自行火炮改成105mm口径,可以达到以前三分之一的成本,这样可以大规模生产自己制造。

155mm口径榴弹炮改成牵引车,可以节约一半的成本,而且没有专利权的问题可以直接购买成品配上牵引车

另外,二战后美国的剩余战争物资准备购买五千万美元左右,那时的价格很低,比我们自己制造合适。

大型飞机我们没有能力制造,除了大型壳体,制造各类其他发动机和零配件没有问题,只要机体还能用,更换发动机和必要的零件就能重新形成战斗力。

扫雷车没想好采取什么方式,您想想办法看看德国方面有什么想法,无非是机械式或者火箭炮。

“给黎明回电,我的要求只有三个,就是规格要少,便于大规模制造,成本要相对低廉。另外,问问他对骑兵侦察部队和运输队的看法,因为地形复杂的缘故,有的地方不能使用机械化。”

从1944年11月起,美国空军以塞班岛为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空袭,使日本遭受严重损失,战争潜力急剧下降,对中国战场更是力不从心,武器消耗和人员已经无法补充。

1944年10月,蒋介石派人给史迪威授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国民党的最高级荣誉勋章,史迪威婉言谢绝了援勋,但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国民党当局的送别茶会,蒋介石装出十分和蔼可亲的样子对史迪威表示,对所发生的一切非常遗憾,说他们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主要是性格不和,希望和史迪威继续做朋友。

他请史迪威就中国的局势提出批评意见,史迪威作了简短的讲话,他要求蒋介石记住,他所作所为的动机是为中国好,他说了一句战时的口号最后胜利就告辞回国了。

史迪威通过在中国同国民党蒋介石打交道的经验和接触了解,使他清醒地看到,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信赖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他们是伟大的,热爱民主的,可惜生活在一个政府治理不当的国家里。

他们没有等级和宗教偏见,他们诚实俭朴,吃苦耐劳,精神乐观,胸有主观,待人宽厚,亲切友好,彬彬有礼。

国民党则是:腐败、失职、混乱、经济困窘、苛捐杂税、空话连篇没有行动。囤积居奇、黑市交易,与敌走私通商。”

史迪威在他的笔记中预言道,只要蒋介石掌权,中国不可能向统一甚至是向有效的联合前进一步,由于支持腐败的重庆政府,美国在中国遭白眼,并把自己同旧的殖民制度联系在一起

叶奋韬给范登堡下达了准备战争以后赴美的全套方案,对他来说,从美国现在不是解决贷款的问题而是无偿赠送的问题,一个全面在华北反击日军的方案即将全面实施。

与此同时,苏联怀着继续分裂中国的目的,首先在新疆扶植一个盛世才为首的极端亲苏政权,确立了自己在新疆的势力范围。

二战后期,盛世才在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面前从亲苏转向效忠中国中央政府,这使苏联大为恼火,特别是盛世才在新疆开始驱逐亲苏份子。

当时,正直1944年抗战开始进入反攻阶段,中国极度缺乏运输工具,盛世才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展开献马运动,在具体操作上有些强制性,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

1944年,乌拉斯台少数民族开始暴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迅速组织大批人员赶往阿拉木图指导暴动,训练暴动人员,由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即内务部部长)贝利亚亲自坐镇指挥,伊犁暴动组织就是这时候由苏联驻伊犁领事馆牵线,联系当地民族宗教势力和苏联人员建立起来的。

焦急的叶奋韬一点办法也没有,新疆太远了,黑字的部队哪怕一个营也不可能赶到,只有通过在西北的姚水光密切的注视着。

同时,朱绍良将军收到了姚水光送来的一万盒盘尼西林和医用吗啡。

抗战中中国军队绝大部分都在内地与日军作战,在新疆基本上没有正规部队,暴动游击队取得了一些胜利。

中国政府也紧急从抗日前线抽调部队,当时正值日军集中50万以上的军队向中国军队发起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攻势即一号作战就是豫湘桂大会战。

而在另一条战线云南南部,缅甸,中国军队则在对日军进行反攻。

中国军队只好派遣了一些由甘肃,陕西民团组成的三,四流部队,派遣朱绍良将军带领他们穿越几千里大沙漠赶往新疆。

另一方面,伊犁解放组织得到了苏联军火、人员的援助。

第847章 转变第394章 伊尔库斯克第804章 斯大林的认识第186章 溶洞之行二第480章 北方四岛第876章 批复第147章 民间锄奸团第455章 狙击手孤狼第457章 连续进攻第689章 情怀第712章 天空战记八十三第120章 蓄谋已久第573章 中尉日记四第480章 北方四岛第561章 后勤之无小事第527章 后勤之铁路时代第197章 青史留名的诱惑第200章 战斗机选择第871章 我的设想第481章 重要人物第856章 含糊其辞第634章 海军规划二第733章 天空战记一百零四第429章 新规划第457章 连续进攻第705章 天空战记七十六第425章 讲话记录第404章 坦克王牌诞生第63章 机关长睡着了第8章 车夫的秘密第838章 快速反应第843章 华夏战略的起源第298章 偷袭重炮阵地第702章 天空战记七十三第505章 后勤之开拓者第712章 天空战记八十三第425章 讲话记录第53章 搞大了第522章 后勤之最成功的的战略第64章 收服忍者一第441章 混乱的现状第196章 都是好事第265章 谈判原因第575章 中尉日记六第795章 天空战记一百七十第859章 军种军事长官会议第876章 批复第793章 天空战记一百六十八第71章 收服忍者六第119章 军统在行动第690章 结局第384章 非常规战术第360章 中华军第65章 收服忍者二第762章 天空战记一百四十三第682章 痛击印度三第168章 四经路的故事第767章 天空战记一百四十八第515章 西南之越盟的战略第711章 天空战记八十二第824章 苏军先锋第274章 记者团第852章 国家战略如此第545章 西南之长期战略第459章 斯大林堡垒第585章 中尉日记十六第265章 谈判原因第149章 四处点火第433章 条约第812章 情报混乱导致判断失误第763章 天空战记一百四十四第697章 天空战记六十八第413章 孤胆英雄排二第537章 后勤之实在不好把握第346章 蒙古内卫旅第397章 目标庙街第788章 永远的第一突击中队四第239章 金融体系第331章 战争靠什么第137章 戴奥特事件一第718章 天空战记八十九第408章 近坦61旅第401章 中亚炮声第107章 文化教员第341章 全方位准备二第671章 天空战记五十八第50章 各方联系第436章 远东陆地战结束第793章 天空战记一百六十八第31章 训练开始第770章 天空札记一百五十一第425章 讲话记录第360章 中华军第32章 蓟县的安排第577章 中尉日记八第700章 天空战记七十一第361章 标书搁置第276章 正式会面第128章 又见三不管第363章 美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