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研究之正确的战略

有关希特勒侵俄战争的著作数以千计,而每一本书都从某个角度出发把德军的失败至少部分地归咎于后勤因素,主要是归咎于因距离遥远和道路恶劣而产生的困难,但是,对这次空前大规模的陆上战争,至今没有人从后勤方面作过详细的研究,这是中华军当时研究的重点。

所以,当时定下了半年战斗半年休整的方针,加上没有后勤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不得进攻或者大踏步撤退的战术方针,使得中华军永远处于主动的地位。

关于希特勒定下侵俄决心的准确时间,学者们有过许多争论,但是,关于入侵俄国的第一批详细研究报告,亦可视为作战计划或紧急行动计划,无疑是1940年8月写出的,那时,陆军总司令部和国防军总司令部同时开始了这方面的计划工作,在这两级指挥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后勤因素自然而然地都占有突出地位,但是,有趣的是,二者的着重点从一开始就大不相同。

在陆军总司令部,最初负责制订计划的是第18集团军参谋长马尔克斯将军,马尔克斯所重视的主要是俄国的道路网,他考虑的问题是,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地区,因道路较多,更宜于战略运动,沼泽地以南地区则被认为更有利于战斗行动。

德军若在沼泽地以南进军,即将进入乌克兰,那里虽然是极好的坦克战场,但只有一条良好道路,由西向东,经过基辅。

另一方面,沼泽地以北虽然道路较多,但若沿这一方向挺进,德军就会进入白俄罗斯的森林地带,从而使自己的运动局限于很少几条彼此相隔很远的轴线上,相互之间极难或根本不能保持接触。

面对这种困难的抉择,马尔克斯踌躇犹豫,难以定下决心。

最后,他认定在战术和战略两个方面都要最充分地利用有利条件,因而建议以相等的兵力在沼泽地的两侧同时发动进攻,力争在同一时间到达莫斯科和基辅。

国防军总司令部负责计划工作的人是冯-罗斯贝尔格上校,他与马尔克斯不同,重视的主要是铁路,而不是公路。

他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一旦作战行动离开德国统治下的波兰边境附近地区,进入广袤无边的俄罗斯大地,就只有依靠铁路才能维持补给,他完全正确地得出结论:应当在铁路最多最好的地方,亦即在从华沙到莫斯科的大型公路两侧发起进攻

他的结论也符合作战开始前部队展开的需要,因为部队展开这种大规模行动只有依靠铁路才能完成,罗斯贝尔格并非不知道南面方向的优点,但是,在国防军总司令部工作的人,看问题一般有较广阔的视野,因而他所看到的沿这一方向进攻的优点,先是离罗马尼亚油田较近,尔后是离东加利西亚油田较近。

马尔克斯只看到乌克兰的开阔平原便于坦克作战,罗斯贝尔格与他不同,还预见到下雨可能使这一地区的土地变成泥淖,从而引起种种问题。

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次要因素,当时认为,德军在战术、战役上均优于对手,主要问题是在补给方面,既然只有依靠铁路才能维持补给,那就应当沿铁路进军。

事实上,在希特勒看来,所有这些因素都没有决定意义,对于将领们从战术、战略和后勤角度提出的意见,他再加上经济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

他首先断定,如果德军想要得到粮食,尔后再从高加索得到石油,就非进入乌克兰不可。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是布尔什维克心目中的圣地,因此,夺取列宁格勒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就必须沿两条相隔数千英里的路线同时展开进攻,加之陆军参谋长哈尔德要求进攻莫斯科,并在展开兵力时就作了相应的部署,从而使情况更加复杂,结果,作为希特勒基本作战命令的第21号训令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文件,要求3个集团军群各按各的方向分别向基辅、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进军,都要到达德维那河-斯摩棱斯克-德涅泊河一线。

在后勤方面,行动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从某几点上说,从那时到现在也未曾再有过。

进军的部队将近350万人,超过了1812年拿破仑渡过涅曼河时兵力的5倍,这一庞大军队及其数十万马匹和车辆都要行军,行军中都要保障,行军的目的地从北到南分别离出发基地600、700和900英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道路数量少、质量差的国家,那里的铁路,每一码都要改成标准轨距后才能利用。

此外,这个国家至今供应德国以相当数量的重要战略物资,从石油到橡胶,一旦战事发生,供应必然中断。

怎样才能获得充足的战略物资,这是侵俄战争计划者们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象通常一样,第一个困难在于查明需要量,而需要量取决于许多无法预见的因素,包括作战行动展开的速度,这影响油料需要量,敌人抵抗的程度,这影响弹药需要量,当然,还取决于战争的持续时间

结果,有关的参谋人员作出了一系列高度乐观的假设,例如认为弹药消耗量会同西欧战局大体相同,俄国人会在德维纳河-斯摩棱斯克-德涅泊河一线以西被打败。

但是,尽管如此,有些物资仍然难以弄到,例如轮胎极为短缺,甚至曾经考虑用包钢的轮子来代替某几种车辆的轮胎,同时,完全停止了橡胶鞋底的生产。

尽管当时把油料消耗量降到了陆军的最低标准以下,但仍只能建立3个月的储备量,而柴油仅仅为1个月。

作战行动定于6月发起,预计到7月就会出现油料短缺,当然,在那以后,因为可以从罗马尼亚油田直接向在俄国的德军输送油料,情况有希望改善,利用缴获的油料希望是不大的,因为俄国的汽油辛烷值太低,只有利用专门建设的装置加入苯添加剂后,德国汽车才能利用。

由于在巴巴罗萨计划的准备阶段要大大扩展军队的规模,装甲师从9个增至19个,各类师的总数从120个增至180个,以后又改成207个,所以现有部队所需的修理配件很难弄到,加之德军在俄国使用了多达2000种型号的车辆,问题就更加严重,仅中央集团军群地域内的车辆所需的配件就大大超过100万种。

另一个问题是对弹药消耗量的估计,最后的估计数字与其说是真正需要的数量,不如说是现有运力所能运载的数量。

结果,德军进入俄国时,远未能按后备集团军司令官的要求,建立起可供12个月作战之用的弹药储备,而是仅带了2-3个基本携运量,加上20个师的用途未定的储备品。

物资如此短缺,照理说能使德国领导人重新考虑整个战局是否合理,但是,实际情况与此相反,他们力图说服自己,原来估计要5个月才能达成的目标,实际上只需要4个月,甚至1个月即可达成。

在这一点上,德军总参谋部好象失去了理智,他们不是缩小目标以适应有限的手段,而且要自己相信原来的计算过于保守,达成目标比预料的要更容易一些。

第247章 范登堡四第700章 天空战记七十一第643章 天空战记三十第567章 安南政策之没有速胜的理第201章 我们有准备第394章 伊尔库斯克第772章 天空战记一百五十三第28章 头批订单第401章 中亚炮声第740章 天空战记一百一十一第62章 老兵的摇篮第701章 天空战记七十二第853章 开始有了争论第663章 天空战记五十第747章 天空战记一百二十八第443章 等待的机会出现第711章 天空战记八十二第186章 溶洞之行二第609章 天空战记五第672章 天空战记五十九第844章 客观地分析第684章 痛击印度五第679章 全面准备第373章 祖宗疆土第601章 巩固第323章 扎实的基础第760章 天空战记一百四十一第828章 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第375章 纳来哈机场第510章 西南的最终方案第623章 天空战记十九第400章 南洋的规划第487章 西南之先解决简单的第335章 外蒙古第185章 溶洞之行一第125章 要记录第189章 人圈解救队第193章 世界霸主诞生第13章 食为天的来历第393章 外交效果第522章 后勤之最成功的的战略第856章 含糊其辞第809章 不断推迟的计划第757章 天空战记一百三十八第855章 最低限发展第695章 天空战记六十六第704章 天空战记七十五第625章 天空战记二十一第559章 研究之放弃冬季攻势第573章 中尉日记四第776章 天空战记一百五十七第295章 可以放手干了第741章 天空战记一百一十二第159章 公大七厂二第870章 我们可以应付第294章 有力的证据第875章 我的设想第280章 不可战胜第21章 义结金兰第157章 公大七厂一第358章 世界观第542章 后勤之都是意想不到第320章 彻底被宰割第34章 连兴茶社第827章 不同的理念第283章 生态城市第193章 世界霸主诞生第327章 五大模式第334章 准确的分析第808章 部队从哪里来第170章 燃烧的海河二第168章 四经路的故事第107章 文化教员第787章 永远的第一突击中队三第47章 平安城镇第438章 立马远东第303章 叛乱第608章 天空战记四第706章 天空战记七十七第170章 燃烧的海河二第646章 天空战记三十三第719章 天空战记九十第374章 中国母亲第779章 天空战记一百六十第82章 英国人的观点二第261章 日本骑兵旅团第745章 天空战记一百二十六第834章 同样艰难第851章 矛盾的观点第371章 不是一个理念第845章 来源之辩第504章 后勤之17世纪第442章 联邦制构想第254章 欢喜庄第201章 我们有准备第470章 伟大的工作第701章 天空战记七十二第517章 后勤之为我所用第664章 天空战记五十一第275章 特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