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此为国事

短短五日,麹义强攻南皮城三次。

尽管南皮守军仅有七千之众,却给燕氏军带来可怕的伤亡。五日,付出阵亡三千、负伤两千余的代价,却仅攻上南皮城墙一刻时间便被打了下去。

这便是燕北一向推崇精兵政策的弊端,唯一的弊端。攻城时,燕氏军没有足够作为消耗守城军械的人手。南皮城本就为坚城,在袁绍数年经略下精心修缮城墙,加以各地向南皮收缩的残兵败将带回郡中城池足够多的守城军械,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够攻下的城池。

原本士气如虹的燕氏军,在南皮城下不过强攻五日,士气便已然大挫。

有些兵器,不是只有燕北才拥有。燕北有的,袁绍都有;燕北没有的,袁绍也有。

比如那些安置在城头每隔百步便有一架的投石炮;比如那些每隔五十步便有一架的武钢弩车;比如那些伫立在城头身披铁铠的大戟士……袁绍麾下聚拢的不仅仅只有闻名投奔的士人,还有大量洛阳混乱时求生的官匠。

所以袁绍的石砲打得更远、弩车更为结实、铁铠锻造更轻便耐用。

自四方汇聚而来的燕氏军尽管大军压境,却没有充足的攻城军械,何况兵员也不算多,很难在凶险的攻城战中取得优势。

麹义尽管不愿承认,但他败了。

他自问在战术上没有丝毫错误,却在硬压下高览取得三万大军的指挥权后三战南皮,使接近他本部六千人马的精锐失去战力。他低估了南皮城守军的战斗意志,仅仅取得令他蒙羞的战果。

因为他们赶工而出的石砲仅能射出七十余步,弓弩手又被敌军占据城头的优势却压制,麹义估计守军的伤亡不会大于两千……尽管这样打下去他们最终也能赢,拼光南皮城守军只是时间问题,但若真这么拼下去,最后他们能剩多少人?

没有取胜,便是输了。

何况即便有那么多兵力,他们也没那么多时间了。眼下已进十月,如果寒冷来的早一点,也许四旬之后便会降雪。幽州至冀州的粮道,无论海陆皆会停止,冀州境内道路亦是难通。

“麴将军,我们不要想着擒下袁谭了,取得这座城池,才是将军想看到的。袁谭,一竖子耳!”高览知道麹义心中沮丧,兵马的指挥权,也该重新放回自己手中,“我们,围三缺一,让出城南,叫他们逃吧。”

麹义的面色有些灰败,不过几日而已,他的模样便与先前兵至南皮时的意气风发截然不同。一连数日鏖战缺少睡眠令他的双目通红,一向精心休整的胡须也冒出颓唐的青茬。

看上去不像过去五日,倒像过了五年一般。

“高阿秀,败就是败了,你若想落井下石。”、麹义抬眼看了高览一眼,不屑地闭上片刻,睁开时惨兮兮地奚落道:“请便。”

麹义的骄傲,建立在其常胜之上,当他接连受挫,骄傲便被击得粉碎。而在骄傲之上的,是两千余毫无意义殒命城下的忠魂与伤兵营的哀鸿遍野,像一柄铁锤在每个夜晚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头。

“麴将军这是何意,这场仗才刚刚开始,如何言败?”高览在中军帐中挤挤眼睛,面上无奈内心愁苦,这麹义野战时精明地不得了,可与人交往总犯倔脾气,这是中军帐,偏将军如何能跟个小孩子一样置气?“你强攻四门是为擒下袁谭,高某围三缺一亦为得胜,这场仗还未败,高某也不至于落井下石。何况就算败了,胜败常事,又能如何?”

麹义哼出一声,在他看来高览现在像个胜利者一般,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么想着,一口气便顶在胸口出不来,越想肝火便烧的越旺,就像是尽收河北全境后的南皮城,便是心头肉扎着的刺!

郭嘉拢了拢袖子,仕官燕氏这么久,头一次看不懂燕北的做法。那位一贯头脑清醒的燕将军为什么要对进攻渤海的兵马如此安排?麹义是偏将军、高览是裨将军,至于鲜于银与鲜于辅则是外将,肯定属于被统帅的一方。但问题就出在这,四路将军都是被统帅的官职,合兵南皮,便是互不同属……这才是高览麹义出现分歧的根本,燕北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郭嘉想不明白,换谁都想不明白,因为燕北根本没考虑这么多。他自信满满地发兵渤海,手下精兵强将尽出、海陆共进,根本没想到会在南皮城下受挫。

他们的燕将军以为这场仗是十拿九稳,目下甚至都没有关注这场发生在邺城东北八百里的战争,一连数日都与冀州不受重用的从事田丰坐在一处议论天下,谋划着下一块要夺取的土地。

宗彝章纹旗之下,无论谋臣还是武将都没有意识到,随着掌握跨越千里的疆土与治下五百万百姓,膨胀的势力使他们所效忠的将军越来越捉襟见肘。边地军阀的作风与统治结构对当前的势力而言已经越来越显得落后而亟待变法,变法的方向也毫无疑问……究竟是在北方偏安,还是渡过黄河争霸天下!

“麴兄,你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高某不会对你落井下石,何况你并未做错什么。”高览轻笑着,末了将手掌轻轻放在案几上,对堂下诸将道:“过去我等是为私情而战,自保也好、泄愤也罢,但这一战,不同。当今天下,朝廷的诏令才只能通行于半个司州与凉州,燕将军的口令能通传幽冀!诸君,此战为将军一统河北,是国事!”

麹义统兵的这几日高览也没闲着,他完全不理战事从本部选出三千军士砍伐数目,赶制了三十架简易石砲,仅能击发五十步还不够坚固,但在高览看来这已经够用。

“传我将令,撤南门守军,围困三门,明日主攻北门,以石砲推进意在集中砸毁城北敌军石砲与弩车。麴将军,不参与攻城。”高览望向麹义,正对上其恼怒的眼,却听他接着斩钉截铁道:“领本部六千兵马伏于城南十五里,劫杀敌军逃卒!”

第二十六章 边境得胜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三十九章 州府议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六章 钟鸣鼎食第三十四章 子义迁居第一百零五章 再来再杀第一百零八章 乌桓退走第二章 巧取豪夺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八十七章 无欲则刚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长沙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将军第五十二章 败军斩将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六十一章 等待时机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三十八章 平乡围城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二百零二章 船队第六十七章 王于兴师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们第二十一章 反败为胜第一百零一章 观津偶遇第二十一章 分官认主第三十五章 洛阳大火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七十九章 将士聚饮第二章 义正言辞第四十八章 红花绿叶第二十四章 风声鹤唳第九十章 两部精骑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迁第七十一章 反目成性第十四章 值得庆贺第六十七章 战火将燃第二十九章 弓高绝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粮第五十七章 幽东四郡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三章 速速杀敌第二百四十二章 伤寒第二百二十五章 广陵第六十三章 万余甲兵第十二章 徐徐图之第二十八章 天运有常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军力战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胜第四十六章 从长计议第四十七章 兴平元年第六十九章 初临封地第一百零七章 杀人刈麦第十八章 进击荥阳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十七章 张颌跃马第九十六章 虎与蜼第十五章 一个不留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将军第五十七章 渡河为战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九十章 烟尘第一百零九章 张颌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马第三十五章 王芬废立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九十六章 横扫六州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二百零一章 会水第六十三章 猎人猎物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粮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预感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韬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动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长沙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一百零四章 袭破边防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五十四章 趋利避害第一百零二章 兵临关下第一百零八章 灭顶之灾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第七十八章 陈明厉害第六十五章 连成一片 七夕快乐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动作第八十二章 皇帝诏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众郎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八十二章 皇帝诏命第三十七章 金樽与共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三十八章 平乡围城第一百零八章 灭顶之灾第八十章 边郡学风第二章 巧取豪夺第二百二十二章 战船第五十章 切莫负我第三百二十六章 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