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目的驸马

在他们三人站起来后,允熥又马上转过头吩咐身旁的一名侍卫:“你马上将此事告诉锦衣卫指挥使秦松,让他派人前往青浦县,将当地的户籍册子誊抄一遍。”虽然允熥因为前世遗留的司法观念,认为在法律出台前犯的错误不应该用迟到的法条宣判,允许两个姓萧的人参加科举考试,但不代表他能容许这个漏洞继续存在。

“你派人通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不,不必通知兵部尚书。明日下朝后去乾清宫,朕有事要与他们谈论。”大明以后很可能还会设立州县,这个漏洞必须在法律上完全补上。

“是,陛下。”几名侍卫答应一声,拨马分别赶赴锦衣卫等衙门。

“萧卓,”吩咐完这件事情,允熥转过头来重新看向萧卓,对他说道:“你面对朕并未撒谎,还算诚实。”

“小人岂敢欺瞒陛下?”萧卓马上说道:“臣身为大明子民,陛下身为大明天子,天下任何一人都绝不敢欺瞒陛下。”

“哈哈。”听到萧卓的话,允熥笑了两声,又扫了几眼跪在他身后的二人,问道:“你们二人一人叫做萧统,是萧卓的侄子,一人名叫萧涌,是萧卓的儿子。”

“是。”萧统和萧涌答应一声。

“萧卓,”允熥又对他说道:“虽说在直隶参加乡试比浙江要轻松一些,但若是三四等的秀才也万不能考中举人;而且在朕判定你们此事无错前,你家这二人即使考中举人也可能被废除,风险不小。”

“由此可见,这二人必定是十分优秀之人,有把握能够考中举人,也算得上是大明的青年才俊了。”

“陛下,”萧卓斟酌着说道:“大明如此之大,才俊之士不可胜数,在朝为官之人都是英才,臣家里这二人岂能入陛下的眼?当不起陛下口中的青年才俊。”

“你不必过谦。焉知他们二人不能考中进士?若是能够考中进士,就当得起朕的青年才俊只说。”

允熥刚刚说完这句话,忽然又想起来什么,指着萧统道:“朕忽然想起,煕扬曾对朕提起过一个名叫萧统之人是他的友人,可就是你?”

“煕扬?这是谁?”萧卓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萧涌也一脸迷茫;可萧统自己已经知道允熥说的是谁了,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启禀陛下,生员确实认得薛佥事。”

“那就是你了。你既然是他的友人,对他的称呼不必这么客气。”允熥先说了一句,之后又道:“煕扬对你可是大加赞赏,说你是十分有才能之人,早晚必定能够考中举人。”

“既然煕扬对你如此推崇,朕今日就考较你一番。随朕来。”他想了想,又对萧卓和萧涌说道:“你们二人也随朕来。”

“是,陛下。”他们三人齐声答应,随即站起来,跟在侍卫身后。

“父亲,九哥,那个薛佥事,也就是被陛下叫做煕扬的人吧?他到底是何人?为何陛下听到他赞赏九哥就要考较九哥你?还有,父亲,陛下怎么会识得您?”薛涌忍不住问道。他之前一直在老家,而且专心读书不参与其他事情,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萧卓看了一眼前面的侍卫,小声说道:“薛佥事就是皇后娘娘的同胞弟弟,虽出身这样的人家但为人上进,四年前就考中了秀才,今年也要参加乡试考举人。他既然是个读书人,陛下对于他称赞的读书人也就重视一些。”

“至于陛下为何识得父亲,这说来话长了,这和咱们家的生意有关。具体如何,等乡试之后爹再与你说。”

萧涌看起来更加好奇,但总算知道轻重,可能也因为平日里比较害怕自己的父亲,所以不敢再问。

走了没多远,他们离开父子庙附近,来到一片平民居住之地。允熥将马停在街边一个小饭馆门口,一名侍卫下马走进去,看了几眼就又走出来对允熥轻声说了一句话。允熥这才下马,在侍卫的护卫下走进饭馆。

允熥坚定的认为,只有自己亲眼观看百姓的生活才能不被官员们蒙蔽,至少不被京城的官员蒙蔽,所以坚持微服出宫在京城内外走一走、看一看;但最近京城内有几个疑似白莲教徒的人,虽然他们那一日没有行刺他,是白莲教徒的可能进一步降低,但城内未必没有其它危险,要注意防范。

所以之后允熥就不再去人多的地方和空间受限的店铺,又吩咐侍卫在宫外更加警惕,认为这样足以保证安全。历史上朱元璋、朱瞻基、朱厚照等皇帝都有微服出巡的记录,也没被刺杀;虽然朱厚照死的蹊跷,但也是有人怀疑是文官害死的,而非出宫遇刺。

但他在外面走半日也会有想要休息的时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松又派出几个锦衣卫隐瞒身份在城内开设店铺,作为皇帝的落脚之处。

允熥走进饭馆时店内一个客人都没有,他就随意挑选了一张桌子,让萧统坐在他对面,问起话来。

萧统果然与煕扬说的一样,十分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不仅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而且所学十分庞杂,什么都知道一点;适才他跟在侍卫后面的时候允熥也几次回头注意他的脚步,确定他也会武艺。为了确定他的武艺如何,还推开桌子让他演示了一番。

“不错,不错。”允熥笑着说道。

“陛下谬赞了。”萧统听到皇帝称赞他心里高兴,但仍躬身说道。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弯腰行礼的时候,允熥又仔细打量一番他的长相。

允熥特意叫他过来问话当然不是闲着没事。过年的时候他曾与熙瑶说起过为昀蕴选驸马之事。允熥决定提高商人的地位,将公主嫁入商人家里是最能表明自己想法的法子。

但若是直接赐婚给一般商户,即使是非常有钱,能出钱将京城的城墙都检修一遍的商人家也不行,因为这会引起文官的群起反对,而武将和勋贵也不会支持。毕竟,士农工商喊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商人名义上的地位一直最低,官员和勋贵会下意识排斥。

可若是赐婚给出身商人家族的举人、进士就不一样了。中国自从陈胜吴广之后就讲究英雄莫论出身,举人进士即使出身商人世家也是官僚阶层的一员,不会被官员排斥。勋贵当然仍不会满意:应当将公主赐婚给勋贵人家才是!但不会有人因为这样的事情同皇帝对着干,顶多在口头上表明不满。

所以允熥就动了将昀蕴赐婚给商人家族的举人、进士的心思。他一开始看中萧统,但听了煕扬的介绍后却又从昀蕴的终身幸福着想,开始挑选其它人家。

但秘密命令锦衣卫和镇司探查了一圈后,七月初他们提交汇报:大明现下比较富裕的商人家族虽然都有秀才,但一个举人没有,而且综合各种消息,有考中举人可能的秀才,也只有萧统一个。

这样一来允熥只能重新拾起萧统,打算在乡试之后让煕扬将他叫到京城(当时允熥以为他在浙江考试),再在薛府‘偶遇’亲自和他交谈几句。

不料今日在京城真的偶遇了他。允熥也就修改了自己的计划,顺便考较他一番。

‘确实如同煕扬所言,十分聪明,武艺也好,长相也不错,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是,他太聪明了。太聪明的人是不适合为丈夫的。朕虽然在此事上想要利用三妹,可也要为她的终身幸福着想。’

‘但若是不选他,所有商人世家中想要找一个能考中举人的人只能碰运气了。昀蕴今年已经十八岁,若是今科无人得中,不能让她与昀兰一样过了二十再成婚吧?昀兰成婚这么晚也是有特殊原因的,昀蕴成婚太晚可就没有借口了。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两步是疯子,朕可不能超前太多。’

‘罢了,等萧统考中举人后,带昀蕴出宫找个机会让她看几眼萧统,若是能看得上就选他为驸马,看不上就罢了。’

‘可即使萧统这般聪明,也未必今年一定会考中举人。科举考试是带有很大偶然性的,不要说萧统,就是让上一次的解元这一次再参加乡试也未必能中。万一萧统也没考上怎么办?放弃这个打算?’允熥坐在椅子上,皱着眉头想着。众人不知他在想什么,也不敢打扰,顿时店内变得十分安静,不要说蚊子的“嗡嗡”声,哪怕是风吹起树叶的声音都能清楚的听到。

过了一会儿允熥才下定决心:‘若是这一科商人家族无人考中举人,朕就指派某一个勋贵人家的子弟去经商,然后将昀蕴赐婚给这人。作为变通。’

他下定决心后抬起头来,见众人都正襟危坐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敢动,桌子上的茶杯早已凉了也无人换水,笑道:“这样坐着做什么?朕看着都不舒服;还有那些已经凉了得茶水,还不叫伙计换了?”

听到允熥的话,众人松了口气,活动下身体,招呼伙计换水。

“萧卓,你过来,朕有几句话问你。”之后允熥勉励萧统几句,又将萧卓叫到身旁问话。

“陛下,已经有无数的南洋之人被卖入大明为奴。总数到底有多少小人根本无法计算,但总有上万人。”

“一般商户人家很喜欢买南洋的奴仆。南洋奴仆的价钱远低于汉人奴仆,而且可以随便打随便骂,工钱也可以一文钱都不给,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都喜欢买。不过这样人家买来的南洋奴仆在大明干几年活儿会说汉话后往往想要逃亡,逃亡成功后假称自己的流民去其它店铺做工。虽然工钱比有户籍的人还要低,但比在原来的主家要多,日子也更好些。”

“官员也很喜欢买,原因自然和商户人家一样,价钱便宜。不过官员都讲究一个面子,而且南洋奴仆也不容易弄懂大明的规矩,所以家中门子大多仍然是汉人。”

“勋贵人家自然也喜欢,不过他们不像商人或官员将从前的奴仆卖出去低价买进便宜的南洋奴仆,原来的奴仆仍然给他们做仆人,只是新进的奴仆以南洋人为主。可服侍老爷少爷的亲随、贴身服侍主母的丫鬟,和陪读的书童、掌事的官家仍然都是汉人,并且不会换成南洋人。”萧卓详细的介绍南洋奴仆的情况。

允熥又问了几个问题,萧卓一一作答。他见南洋奴仆卖的不错,正要夸奖他几句,忽然想起来什么,说道:“南洋国家贫苦,百姓生活极其不易。他们即使来到大明为奴,即使在一般商户人家,过得也比在南洋要好。让他们来到大明为奴是将他们从贫苦的生活中解救出来,是在做善事。”

“陛下所言不错,南洋诸国的百姓活得很苦,在大明为奴也比在南洋为民要好。”萧卓一本正经的附和道。

“咳咳,”允熥咳嗽几声,又道:“此话朕只是与你说,你可不要与其他人随意乱说。”

“是,陛下。”萧卓躬身答应。

说完此事,允熥就没有要与他们说的话了。他正要起身让他们退下,忽然一眼瞥见萧涌的目光,见他带着期盼的眼神看向自己,见自己看他后又低下头来,心中一动,说道:“萧涌,朕有几句话要与你说。”总归是一个读书人,自己勉励几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准因为自己这几句勉励他就考中了举人呢。允熥想。

“是,陛下。”萧涌十分激动的答应一声,走过来聆听允熥的教诲。

=========

感谢书友一剑68、漏光缥碧、这尼玛竟然的打赏。

第1531章 产业第1151章 会见前第1752章 炮灰第894章 现在就要开始为下一次大战做舆论准备了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664章 巴布纳——第一声大笑第34章 宝钞战争——间隙第101章 玻璃第916章 暂且不说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东西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第704章 晚会第1337章 汉洲攻略(七)第1790章 工业时代——富裕人口做什么第349章 文会的意外第1002章 出马(补昨日欠更)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425章 抵达京城第1310章 酒楼突发事件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1034章 祭奠与论功第1293章 压力和解决办法第190章 外国的反应和朱元璋时代的终结第315章 齐夜话第744章 不同的面馆第1288章 传授两门技术的缘故和西学课(六千字章节)第771章 大案——继续第114章 凤阳与兖州之前第1049章 最终决战——夜袭?第480章 懈怠弹劾第921章 徐景昌不让人放心第457章 放松的年后第146章 卡廷——反转第455章 答应和准备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814章 雷州第10章 后续发酵第1445章 对欧洲的谋划—欧洲人的议论第1360章 教子与新发明第1313章 准备第512章 军中与继续整顿第342章 婚礼与学习考虑第1244章 真正的学校——学生会第1733章 海盗们第502章 五城兵马司第60章……阴谋——行动和解说第1093章 血色——报了第1005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上)第449章 二十八个番国第1231章 借口第1301章 简化字与标点符号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节)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第704章 晚会第569章 扶桑船队第970章 数理化基础第1812章 与商人共天下?第916章 暂且不说第1360章 教子与新发明第1416章 身为家主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长远利益第1773章 对昆仑奴的缘故与文坻一二三事第249章 乌龙第747章 出巡两广——安南人的反应第576章 封赏第17章 重阳节——提议军校第1498章 苏州惊变——造反第269章 惊动第144章 卡廷——开始第1405章 友情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407章 接见——伯鲁入职格致监第1201章 宴饮的最后第612章 滁州宁国第936章 要废除汉人为奴第757章 南巡——广東事第274章 军校改革第655章 岷王——出纳第510章 清查与汇报第545章 审讯缘故第1249章 解释第1781章 格致院视察——激动的文垣与谈论引力第168章 海第1281章 安排第154章 宣府最后一件事然后回京第26章 内宫之患第569章 扶桑船队第425章 建业元年的腊月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后果第752章 南巡——随军商人第247章 郑国公府第1802章 宗教婚礼与留亲第306章 元宵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第169章 怎样开海第1303章 婚礼宴席现场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483章 沿着旧航路第141章 战——玉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