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很想当一次月老

“倒也不是,只是这件事很奇怪。”文圻说道:“廷益说唐景羽求他给大姐传话:唐赛儿刚刚从监牢中出来,身体虚弱,请求延缓她入宫给大姐做伴读的时间。”

“廷益为何会认识唐景羽?”允熥马上问道。允许唐赛儿入宫做伴读是他出于某种目的同意的,推迟几日也无妨,但是于谦应当和唐家毫无交集才对,为何会替唐景羽传信?唐景羽怎么托到他头上的?

“之前廷益见过唐赛儿;唐赛儿与何苗被锦衣卫抓起来那一日,他们正好遇到了唐氏母女,说了几句话,”文圻当时也问了于谦为何会替唐景羽传信,现在将于谦的回答都说出来,继续说道:“于谦一直记着这件事,听说唐氏母女被放出来后今日一早特意去唐家拜访,唐景羽顺势提出这个请求,他答应后就入宫来请儿子告诉大姐。”

文圻又补充道:“廷益知晓此事是从儿子这里知道的。前日放了学,儿子去乾清宫,听到父亲与秦指挥使说释放唐氏母女。昨日上学时就当做闲谈与二哥说了,当时廷益在一旁听到了。若此事不应当让廷益知晓,父亲就处罚儿子。”

“廷益去拜访唐景羽?”允熥和当时的唐景羽一样觉得非常奇怪。就因为何苗与唐赛儿当时在自己眼前被抓,就一直记着这事,得知她们被放出来后还专门去拜访?“廷益这是怎么了?”

可熙瑶听到这话却笑了起来,对允熥说道:“廷益年纪也不小了,今年已经十六岁,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他也到这个年纪了,而且唐赛儿虽然妾没有见过,但也知晓是个长相美丽的女子,年纪又与廷益相当,廷益有这样的心思也不奇怪。”

“你是说,廷益喜欢上唐赛儿了?”允熥惊讶的问了一句,见到熙瑶笑着点头,饶是他已经见过无数事情,一时也愣住了。于谦前世可是忠臣的代表人物,明清两代的评价极高,地位已经接近岳飞了;唐赛儿则是有明一代最出名的邪教造反领袖,二人虽说在历史上不可能打过照面(于谦浙江人,唐赛儿山东人,唐赛儿造反第二年于谦才考中进士,而且当时首都还在南京),但这一世于谦却喜欢上唐赛儿仍然让允熥感觉非常怪异。

不过允熥很快就回过神来,而且感觉这样搭配很带感。一个大忠臣娶了一个造反头子,即使她这辈子不会造反了也一样很带感,就好像让宋青书执掌武当门户一样,而且还管的很好。

“若是唐赛儿也对廷益有意,就让他们二人成婚,为夫要亲自下旨赐婚。”允熥有些兴奋的说道。

熙瑶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对允熥忽然这么兴奋完全不能理解,而且说道:“夫君,虽说唐景羽反正,但他毕竟曾是白莲逆匪,廷益妾瞧着将来定然能成为一代重臣,辅佐文垣,将唐景羽的女儿许配给他?”之后的话她没有说,但允熥明白她的意思。

“唐景羽已经反正,以后也绝不可能再参与谋反之事。既然已经赦免他从前的罪过,就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私。唐景羽虽然现下是锦衣卫百户,但最机密的差事也不会交给他办,女儿嫁给以后的朝廷重臣也无妨。”

“何况男女成婚两情相悦之人必定比未曾见过之人要更好。为夫已经决定,若是唐赛儿对廷益也有意,就让他们二人成婚。”允熥语气坚定的说道。

虽然允熥说的也在理,但已经和他成婚十多年的熙瑶总觉得允熥执意将唐赛儿许配给于谦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但这样的小事她也不会与允熥顶撞,答应道:“过几日唐赛儿入宫后,妾亲自试探她一下,若是她也有意就告诉夫君。”

“好。”允熥笑道:“于谦与唐赛儿都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今年都十六岁,虽说成婚有些早,但也到了该定下的时候了。”

“夫君,”允熥不说这个还好,他一说这个,熙瑶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敏儿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就算成婚可以完些,但也不能现在还没定下;文垣和文圻今年也十六岁了,与廷益同岁,廷益都要定下了,可文垣与文圻还没定下。”

“这不是没有合适的人么。”允熥有些尴尬的说道。平时熙瑶提起也就罢了,现在他正十分兴奋的安排于谦和唐赛儿成婚,听到自己孩子的婚事确实很尴尬。

“文垣和文圻也就罢了,他们毕竟还小两岁,而且男子成婚晚些也无妨;可敏儿今年已经十八岁,同年的勋贵子弟大多已经订婚,如何还能找到更好的?夫君,我可不能让敏儿嫁一个被派了外差的人,她以后要在京城,最多像大姑子那样封在台湾这种离京城很近的地方。”熙瑶忙道。在她看来,除了中原其他地方都是落后的地方(这话其实也不算错),条件肯定很差,她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这样的地方。

允熥更加尴尬,支支吾吾的也不知说什么好。好在这时刚才听他们谈论自己婚事的文圻忽然说道:“爹,你不是想撮合廷益与唐赛儿?大姐最喜欢这些热闹了,儿子把这件事告诉她,她也肯定很高兴,不用娘插手就能将这事办下来。我这就去告诉大姐。”一边说着,文圻一边站起来,向坤宁宫的后殿跑去。不一会儿敏儿和他一起跑了回来,兴奋的对允熥说道:“爹,廷益对赛儿有意,爹爹要撮合他们两个?”

“是,父亲有此意。”允熥笑道。

“交给女儿吧!”敏儿拍着胸脯说道:“等赛儿进了宫,女儿保管试探出赛儿是不是喜欢廷益。”

“也不用非要喜欢。只要赛儿不讨厌他,有一丝好感即可。”允熥道。他们两个也没见过几次,于谦喜欢赛儿有点像一见钟情,不能指望唐赛儿对于谦也一见钟情,只要没有恶感就有发展的可能。

“女儿知道了。”敏儿也不知是否真的将允熥的话听进去了,答应道。之后她就坐在允熥身旁,琢磨起如何试探唐赛儿。之前的尴尬气氛也自然而然的缓解了。

敏儿自己嘀咕几句,忽然又想起来什么,问道:“赛儿身子不大好?她在锦衣卫的牢里受了折磨?”

“应该没有受什么折磨。”允熥道。他亲自嘱咐不要轻易用刑,尤其是对于愿意反正的原白莲教徒。秦松不敢违背他的话,而且何苗招供那么配合,也没必要折磨唐赛儿。

“但她还是身体不大好。”敏儿道:“大约因为牢里条件也不好,她虽然也学过武,但年纪又小,不能与成年男子相比,就生了病。爹,女儿要让一名太医去给她瞧瞧。”

“这,不大好。”允熥说道。若是唐赛儿已经入宫,这样做还罢了;可她还在宫外呢,这样做被官员知道了,万一上折子进谏他会很麻烦。而且也不一定非要用太医。“敏儿,民间的医生也有好的,不必非要请太医给她看病。”

“可是,”敏儿就认定了太医,觉得民间的医生不如太医。但允熥不答应,敏儿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如何劝说允熥,忽然想到一个人,笑道:“爹,女儿想到一个女儿认为医术不错可以瞧病的人。就让这人去给赛儿看病。”

“谁?”允熥听她这样说,知道派他去瞧病得得到自己的准许,出言问道。而且心里想着:‘有谁医术高超又不是太医的?’

“是童可帧。”还没等允熥想出来是谁,敏儿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允熥身上一凛,顿了一下才说道:“他,他不大合适吧。”

“女儿记得他医术很高明,许多太医院的太医治不好的病人他能治好,太医院的太医不知怎么治的病知道。怎么不合适?”

“但是他只擅长外科,不擅长内科。”允熥说道。

童可帧是几年前周王从河南送来的一名医生,或者说医学研究家。建业九年周王朱橚入京朝见,闲谈时得知在河南,他发现了一个偷人尸体研究医学的人,而且已经下令要将他处死。

允熥当然对这样的先驱十分在意,让朱橚紧急传令保住那人的性命,而且将他和他的研究资料送到京城。但朱橚虽然马上派人回开封传令,但他手下人办事也太麻里了些,命令传回去的时候那个明教竺第周的人已经死了,就连他带到开封的那些人体绘图也已经焚毁了大半。

朱橚自己返回开封后,马上下令去竺第周的老家搜寻他留下的资料。这趟行程给了他惊喜:他派去的人不仅找到了不少资料,包括笔记和绘图,还找到了竺第周的一个徒弟,就是童可帧。而且虽说童可帧是他的徒弟,但竺第周自己对于人体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他们与其说说是师徒不如说是同伴。

朱橚马上按照允熥的吩咐将发现的资料与童可帧这个人送到京城。允熥得知竺第周已经死了的时候还有些遗憾,但在得知发现了童可帧后又高兴起来:只要还有对研究人体感兴趣的人就好。待童可帧来到京城,允熥马上将他秘密安置起来,让他继续研究医学,而且想方设法给他弄来尸体做研究。

童可帧虽然也算研究医学的,而且医术不低,但他研究的内容在这个年代太耸人听闻,一旦被发现必定是千夫所指,允熥也保不住他,所以没有将他登记为太医院的太医,只是让他秘密做研究,只有太医治不了或者治起来很慢的病才会让他看一看。

“童可帧擅长外科,而唐赛儿即使在牢中得了病,也不会是外伤,派他去未必比旁的医生更好。”允熥说道。

“可上次二姑生病,也不是外伤,太医都束手无策,最后被他看好了。可见他不仅是会看外科,其他病也能瞧。”敏儿道。

“这。”允熥不能说那虽然不是外科,但与外科也有关——童可帧的研究内容绝不能泄露,即使敏儿也不能让她知道——其他理由也不好找,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敏儿见他沉默,凑到身旁软语请求起来。“也不知唐赛儿怎么好,你这么为她着想。罢了,父亲就答应你的请求。不过童可帧确实最擅长外科,其他病灶未必能治好,还得让唐家再找民间的医生去瞧瞧。”允熥奈不过她的请求,只能答应道。同时心里想着一定要多派人‘保护’童可帧,也要嘱咐他少说话,与看病无关的话一概不要说。

“多谢父亲。”敏儿马上笑道。同时心里琢磨道:‘父亲答应派那人去看病了。我这几日也找个机会去瞧瞧赛儿。’

第1764章 做好迎接汹涌议论的准备第1223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以前就想废的人(下)第153章 庆功150章 挖坑第1158章 计策与旗帜第565章 道理第487章 再次出发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第952章 闲不下来第1337章 汉洲攻略(七)感谢和求订阅第1498章 苏州惊变——造反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1327章 汉洲攻略(二)第1438章 白莲教——商量第1553章 印度之战——夜色第1458章 求封第815章 战安南——漂泊于水第1168章 植物学家与出版第3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二十一日第814章 雷州第1026章 攻城——发现机会第1043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兵力比第778章 身边人和采生折割案的进展第1541章 印度之战——两个人的商定第891章 再次见到未来的王妃第395章 燕军人第217章 为何读书第1305章 徐家商议第969章 计算第1205章 外交无小事——事情的经过上第1266章 想法第181章 安顿第111章 朝鲜之事第1211章 再等等第764章 李家怀疑第1237章 真正的学校——开学第719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北部湾第1730章 大明也要准备起来了第1409章 接见——托儿所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383章 徐家与文官番外17:新来的朝鲜同学第1177章 演戏第1088章 内乱第1383章 事情第16章 首抄诗词第1396章 这样做的缘故第288章 追捕第1473章 对峙第524章 收粮借地第1271章 教子第1355章 汉洲攻略(十六)第1454章 银行业第1794章 姐弟感情与插曲第741章 征伐安南——选将之二与其它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1437章 闲聊第1814章 东方的资本主义第458章 答谢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694章 朝鲜更换世子预备式第637章 相模国第1740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403章 犒军救国之计第617章 荣誉感第738章 色目后裔(二)第177章 端午第367章 济南城中的官员第1532章 问允熥该怎么做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223章 读书之苦与文采飞扬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730章 对安南的正式决定第1018章 两个文明的战争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129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语言与国家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292章 萧涌和昀蕴的心思第1713章 剑指……第185章 崩第994章 朱松不知道第399章 朱榑异变第1526章 剥夺股份第1490章 如何对付传教士第1238章 真正的学校——五城学堂第6章 寻找后宫支持者第554章 丝绸与粮食第1021章 **主义第457章 放松的年后第317章 内宫贪腐案(一)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1151章 会见前第1780章 格致院视察——对张学熙的赏赐第27章 景隆之谋第1031章 最惨烈的一战——累第535章 初到苏州第621章 艰难的训练第927章 选择这么一间屋子接见他们两个的缘故第20章 重阳节——续逛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