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印度之战——两个人的商定

一个半月之前,南哈迪亚岛。

这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优良,岛上的环境也非常优良的岛屿。这个岛位于恒河入海口处,占领了这里,等于堵住了大半个孟加拉的出海口;而且这个岛屿本身与大陆又有点距离,陆师不能泅水而渡,必须要水师配合,而这次大明派来的水师远远强于孟加拉国。在明军于这座岛屿登陆之初,孟加拉国之兵曾经想要消灭当时数量极少的明军,但被及时赶到的南洋水师打的全军覆没,之后就老老实实用走私过来的千里眼看着明军在南哈迪亚岛上建立营寨。

至于环境,更是优良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孟加拉整个地区都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八成五的地方是平原,只有东南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是丘陵。这也罢了,因为恒河水的冲积,整个孟加拉地区土地非常肥沃,粮食产量极高,南哈迪亚岛当然也不例外。这座岛屿上一年出产的粮食就已经足够数万将士食用了。可惜明军登陆时已经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粮食都已经被收割了,不然根本不用从南洋运送粮食过来。

在先头军队占领这座岛屿,又在南洋过完年后,此战总兵蓝珍马上命令驻扎在蒲藩、苏藩的将士北上。蓝珍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将士们也不敢不听从命令,只能很快出动。被内定为藩国左相的张辅与潞国公文垚首先率领前军赶往南哈迪亚岛,其余军队陆续出发。

从蒲藩或苏藩前往孟加拉水路十分方便,他们又有的是船,很快将整个前军大约两万人都送到了南哈迪亚岛上,张辅与文垚当然也到了。不过他们才到岛上,就听到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

“这么说,法赫尔丁·穆巴拉克·沙阿拒绝停止攻打大明的属国阿拉干,而且拒绝向大明称臣,拒绝对阿拉干赔偿?”文垚问面前之人道。

“他面前之人从长相来看是一个标准的东方人,但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统治孟加拉国的法赫尔丁·穆巴拉克·沙阿虐待了他们,也或许是他们对当地的饮食接受不能,现在又黑又瘦,身上裹着当地人样式的破袍子。这人正是出使孟加拉国的使者之一,名叫王森。他听到文垚的问话腹诽道:‘明明沙阿已经答应派出向大明称臣纳贡,答应以后不再攻打阿拉干,只是不愿对阿拉干进行赔偿而已。’

不过他也知晓文垚这么说的缘故。大明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条件孟加拉国没有答应,大明就会出兵攻打。所以孟加拉国是否同时拒绝三个条件并不重要。他忙说道:“殿下,确实如此,孟加拉国国王沙阿不答应大明的条件。他们甚至对我大明派出的使者有虐待之嫌,住所十分不便,吃食也难以下咽。”

“他们在听闻大明的条件后,可有恼怒,虐待甚至想要杀死大明使者的举动?”文垚又问道。

“启禀殿下,并无此举动。”王森说道。开玩笑,孟加拉国又没有闭关锁国,与南洋和印度其他地方的贸易都十分紧密,怎么不知道大明这些年在海上张牙舞爪,频频以主持公道为借口在南洋打仗。如果杀了大明使者,大明就是出于面子考虑也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沙阿估计做不成孟加拉的国君了。竭力避免打仗的沙阿当然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那除你之外剩下的使者呢?”文垚又问道。大明可是派出了足有二十多人的使者团队。

“他们都仍在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返回的路上。下官首先赶回南哈迪亚岛向殿下禀报此事。”王森道。

“他们要如何回来?”文垚脸上显现出懊恼之色,但这时张辅忽然问道。

“应当是坐船回来。当初下官等人前往达卡城就是坐船前往。”王森又回答道。

之后文垚与张辅又问了他几个问题,又让他把这次出使孟加拉国的见闻全部写下后让他退下了。

“殿下,马上派出一支最亲信之兵,坐船前往北哈迪亚岛旁的水域,待其余使者返回后拦住他们,然后”张辅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张相,你的意思是?不成,不成!”文垚也不傻,明白了张辅的意思。张辅的意思就是将这些使者都偷偷杀掉,但栽赃给孟加拉国人,从而激起将士们的愤怒,让随行的文官也不敢说什么,之后他就能以为使者报仇为名义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但文垚不能接受这种事情。那可是二十多人,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文垚的心还没有那么黑,不能答应。

“既然殿下心慈,那就仍然派出一支最亲信之兵拦住他们,但并不杀人,而是将他们秘密藏在某地,但对将士们宣扬孟加拉国已经将除王森之外的使者杀死。在攻下达卡城后,再趁破城时的混乱将他们放进达卡城的监牢中,之后声称孟加拉国将他们囚禁起来,不让他们返回,这才有了他们被杀死的传言。”张辅又道。

“好,这个计策好。”文垚道。这个计策虽然仍要欺骗将士,但并没有人被杀,他还能够接受。

他们二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将这个计策完善,文垚对一个侍卫轻声吩咐几句,侍卫答应一声走出帐篷,很快和另一个身材高大之人走进来,听完文垚的吩咐后躬身行了一礼退出帐篷。

“他从十八岁,孤十岁时就做孤的侍卫,至今已有八年,是孤最信任的将士,派他去执行这个命令绝不会泄露出去。”文垚对张辅说道。

张辅点点头,又道:“殿下,此事已经安排妥当,是否要商议如何攻打孟加拉国了?”

“咱们两人商议攻打孟加拉国?”文垚道:“咱们手上只有两万多兵马,而孟加拉国十分富庶,人口众多,沙阿平日里的常备兵马就足足有五万,自从陛下派出的使者来到达卡城后,沙阿又招募了许多将士,总兵马已有八万之多,而且还可再行招募。就算当地人战斗力不强,但他们毕竟占了地利,现下又并未在孟加拉地区找到佛教信徒无法借助当地反对孟加拉国的人,不能轻易出兵。”

孟加拉地区在这个年代天方教徒就已经很多了,总数甚至已经超过了婆罗门教徒,统治者也是天方教徒。天方教徒的战斗力很强,即使战斗力最弱的印度天方教徒也比婆罗门教徒战斗力强,文垚以两万对八万,不敢贸然出兵。

“殿下,”张辅道:“臣并非是让殿下直接派兵攻打达卡,以弱胜强,独占军功。孟加拉国兵马虽然远比两万人多,但沙阿要防备北方与西方之敌,全国境内都要留兵防备,每一处的兵马并不多。”

“而攻打达卡共有三条进兵路线。其一是从北哈迪亚岛以北的诺阿卡利登陆,之后一路北上攻打达卡;其二是一直沿河北上,到纳拉扬甘杰甚至达卡才下船攻城;其三是先夺取恒河以南之地,以船隔绝恒河两岸,待稳固在恒河南岸的统治后再渡河攻打达卡。”

“我军就可利用孟加拉人难以断定我军到底从哪一条路进兵,先派兵夺取诺阿卡利,为之后大军到来能够顺利进兵做准备,同时臣也让自己多一些功劳。”张辅最后笑着说道。

“怎么,张相认为应当从诺阿卡利北上攻打达卡城?”文垚又问道。

“不,臣以为,应当溯河北上一直到拉贾巴里或纳拉扬甘杰,之后下船直攻达卡。一来,将士们坐船行军更加节省力气,二来攻城器械也能提前打造好用船运去,三来则是万一攻打达卡城不顺利,可以先击败从各地赶来支援的孟加拉国之兵。我军水师远胜孟加拉国,该国之兵无法走水路赶来支援,只能走陆路,我军以逸待劳必定能够击破敌军。先夺下诺阿卡利,则是为了迷惑沙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张辅说道。

“张相想的好计策。”文垚夸赞道。孟加拉这个国家全境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望无尽的平原,而且因为开发的早,没有多少森林都是田地,这种地方很难用什么战术,就是正面决战。张辅能够想到这样的计策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蓝将军在此,或许还能想到更好的计策,但臣才能尽于此,想不到更好的计策了。”张辅道。

“你说起蓝将军,是否将你的这个计策派人传回苏藩让蓝将军过目?”文垚又道。张辅过去虽然也立过不少功劳,但他还是觉得比蓝珍等人略差些,想请教一下蓝珍。这可是他首战,只能胜不能败。

“殿下,确实可以向蓝将军请教。只是这样一来,功劳就是蓝将军得了。殿下将来要做这一藩的主君,能立下更多功劳、威慑当地人更好些。”张辅说道。

“这,”文垚顿时犹豫起来。他仍然担心计策出问题,但请示蓝珍后他的功劳确实会大大缩水。一时无法决断。

过了好一会儿,文垚才下定决心:“立刻派人对诺阿卡利城附近进行侦查,若是当地的孟加拉国之兵确实不多,孤就即可带兵夺取此城!”

第1287章 西方课先生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903章 回京前的杂议第1008章 额尔齐斯河与甘州第232章 收侍卫和考证第659章 攻缅——沐昂和那罗塔第978章 迎接拜访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计第641章 李常问制第1151章 会见前第1813章 统治阶级第1511章 惊讶的敏儿第8章 谨身殿大讨论——一鸣惊人第106章 婚礼第829章 多邦城——谋划献城第142章 战——新动向第1680章 崩塌第907章 意图不明的人第991章 第三个目的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429章 甄选舍人第1556章 印度之战——目的第1058章 最终决战——真正的目的第1484章 天文学大发现——第一个投身科学第243章 朝鲜的讨论第1692章 尴尬第481章 改任第846章 安南士绅(二)第501章 黑社会的末日第12章 两个爆点第298章 讨论南洋事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070章 决战——枪毙第477章 科举改革(一)第558章 从松江到杭州第1557章 视察五城学堂第1474章 下旨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线索第1141章 善后第1000章 撒马尔罕城的谋划——最大的问题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335章 去孝陵第1415章 李家——惊呼第126章 兖州事件——最后抓人第15章 赐名朝鲜第410章 德州之战——关键第542章 详情与集市见闻第757章 南巡——广東事第1549章 印度之战——孟加拉人败退与朱高旭的谋划第1294章 萧家的应对第1242章 真正的学校——课程设置第712章 辨别真相——二人的诉说第125章 兖州事件——装神弄鬼第1513章 斥责与奖赏第1556章 印度之战——目的第1182章 锦衣卫的消息与想法第872章 继续议事与南洋诸国的担忧第333章 过山東与白莲教第1113章 继续谈论第1303章 婚礼宴席现场第331章 改科举与国子监第1406章 接见——欧洲的书籍第688章 蓝帐和金帐第1083章 最强男人对话(一)第1501章 苏州惊变——紧急第1553章 印度之战——夜色第886章 奸细案——公开第548章 高科技产业园区第263章 酒与子弟第841章 打进升龙城第1386章 合二为一番外7:帝国最黑暗的年代第730章 对安南的正式决定第414章 劝降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320章 内宫贪腐案(四)第1028章 最虚弱之时第1076章 决战——挡第226章 东西藩国第1501章 苏州惊变——紧急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496章 苏州惊变——发现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323章 风雨,前奏第154章 宣府最后一件事然后回京第314章 何荣与齐家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543章 印度之战——包围第1379章 偷梁换柱第1181章 军与监第822章 战安南——得救第1247章 允许勋贵经商?第1501章 苏州惊变——紧急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443章 对欧洲的谋划—热那亚的解释和原因第394章 燕军第141章 战——玉碎战第873章 来挣大钱的商人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