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 印度之战——孟加拉人的谋划

“殿下明断!”听到文垚的话,张辅马上笑道。

“孤算是被你坑了,若不能顺利打下诺阿卡利,孤少不得会被蓝将军责问。”文垚也说道。不过虽然他如此说,神情却十分轻松,显然并不真的担心打不下诺阿卡利。

张辅又呵呵笑了两声,出言道:“殿下,臣以为今日是正月十三,等将士们过完元宵节后正月十六日出兵攻打诺阿卡利最为稳妥。”

“嗯,”文垚正要答应,忽然想到什么,说道:“不,张相,应当正月十五当日出兵攻打诺阿卡利城。”

“殿下?”张辅疑惑地问道。后续将士集结完毕与蓝珍等将领赶来南哈迪亚岛还得过十几日,完全没有必要争这一两天。

“张相,孤并不是争这一两日。而是担心沙阿有所防备。”文垚说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不仅我们知道,孟加拉人也知道,而我军两万人马已经抵达南哈迪亚岛之事沙阿同样知晓。虽然战争尚未开始,但我军处于攻势、孟加拉人处于守势双方都能做出判断。既然如此,沙阿即使知晓大明还有人马要来,但也不会觉得咱们这两万人会待在南哈迪亚岛等着后续人马赶来。而正月十五日之后的一日是非常适合用兵的日子。”

“孟加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张辅有些疑惑的说道。

“他们要与整个世界,整个星球最强大的国家打仗,怎会不在意?”文垚笑道。交战双方如果实力相差悬殊,弱势一方必定会研究强势一方的所有文化习俗尽可能找到自己能利用的地方,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利用犹太教的赎罪日发动战争;而强势一方未必会研究弱势一方的文化习俗。当然,强弱是相对的,北越比米国弱的不是一点半点,但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局势背景下,米国仍然非常重视北越,认真研究越南人的文化习俗。

“殿下说的不错,与大明相比,孟加拉国确实只是弱国;虽然大明只派了不到十万人马,但仍比孟加拉国将士为多,沙阿研究大明习俗也十分正常。而且常年在孟加拉国做生意的大明商人也不少,虽然因战争临近他们已经撤走,但曾经被大明商人雇佣的当地人应当会记得大明子民的习俗,沙阿若是有了解大明习俗的心思定然能够了解。”在脑袋中想了一下,张辅觉得文垚说的有道理,称赞道:“殿下真是聪慧。”

文垚笑了笑,没有说话。这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他父亲告诉他的。允熥当时还对他说,“此事你不必告诉旁人是为父的想法,要说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有助于树立你的威望。”文垚知道这是父亲对自己好,父子之间也没必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就答应了。但面对张辅他还不好意思承认,只能不做声。

“既然要在正月十五日突袭诺阿卡利城,也为迷惑沙阿,前一日与元宵节当日一定要张灯结彩,表明要为将士过节,留一万人马驻守南哈迪亚岛,派出另外一万兵马突袭诺阿卡利即可,必能成功。”张辅又道。

“张相说的不错。就这么做。”文垚道。他们二人又商议几句,随即吩咐文臣武将准备起来。

……

……

大明历正月十六日,达卡城。

“明军昨天忽然出兵攻打诺阿卡利城?”法赫尔丁·穆巴拉克·沙阿略有些惊愕的说道。

“是,苏丹。”他面前从诺阿卡利城一路逃回来的将领鲁格曼·汗十分害怕的答应一声。沙阿身材高大,与属下的大臣说话常常面带笑容,不摆架子,似乎非常宽宏大量;但只有他们这些一直在沙阿属下做事的人才知道沙阿对于犯了错误的人处置有多么严酷。鲁格曼·汗一想到沙阿处置之前几个犯错将领的方法,就忍不住浑身颤抖。

沙阿完全没有在意鲁格曼·汗的颤抖,他只是转过头看向身旁一位长相类似于南洋居民的人说道:“哈立德,你不是说元宵节是明国十分重要的节日,明军不会在这一天出兵么。”

“昨日的元宵节确实是明国十分重要的节日,我并未欺瞒苏丹。昨日传回来的消息,也确实是明军在准备过节。”被他称为哈立德的人立刻说道。他是马来人,因为明国在南洋执行的对天方教的压迫政策,他从马来半岛逃到印度,辗转几次定居在达卡。明国的使者团与沙阿谈判不成,终止谈判撤走后,沙阿知道战争不可避免,马上在全国境内搜寻对大明了解的人。他本想找几个从大明出来的商人,但大明商人一是觉得沙阿肯定打不赢,二是因为当地人的习俗、长相与大明也不同,不愿为他服务,在使者撤走的同一日也一道离开。沙阿不敢强行留下,只能让他们都走了。但了解大明的人还是要搜寻,就找到了这个曾经在大明加封的王爷治下生活过两年多的哈立德。

“昨天传来的消息确实是明军在准备过节。”沙阿嘀咕一句,又问鲁格曼·汗:“袭击诺阿卡利的兵马有多少?”

“前后出动大约一万人。”鲁格曼·汗想了想,回答。

“我想我猜到明军的想法了。他们利用我们熟知大明习俗、觉得他们不会在重要节日出兵的想法,一面假装过节,一面令一半军队做好准备,在这一天出其不意打诺阿卡利城。”沙阿分析到。

“苏丹明鉴!”在场众人纷纷说道。一是为了拍沙阿的马屁,二也是因为觉得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既然明军是突袭,诺阿卡利城的军队也只有不到五千人比出动的明军要少,这次我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但你也不能留在达卡城内,尽快返回从诺阿卡利城溃退的军队驻扎的地方。”沙阿又对鲁格曼·汗吩咐道。

“是,苏丹。”鲁格曼·汗松了口气,听沙阿又吩咐几句后退下,但没有离开这间宫殿,而是坐在了后排的椅子上。

“明军利用计策成功取得了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胜利,但这不算什么。”沙阿站起来走到宫殿中央,对众人说道:“本来,因为咱们孟加拉国海岸线很长,又都是肥沃的平原,明军能够攻打的地方太多,凭借我军的总兵力根本不可能将整条海岸线都守住,而明军则可以集中兵力攻打任何一个地方,所以首战失利本来就在预料之中,只是这次明军损失比预估的要小一些而已,但我军的损失也不大,不值得惊慌。”

官员都没有说话,但对沙阿的话没有异议。初战失利确实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因明军派出一万士兵在诺阿卡利城登陆,所以我命令驻扎在拉卡珊与赖布尔的军队南下,争取守住麦杰迪,即使麦杰迪已经被明军夺取,也要阻止明军继续北上。这两地的士兵也有一万人,算上麦杰迪的士兵与从诺阿卡利溃逃出来的人,即使明军两万人全军出动,也能挡住他们。”

“当然,这两万人并不是此战明军兵力的全部。根据从马来半岛传回来的消息,此战明军出动的兵力大概是八万至九万人,而且其中虽然有战斗力不强的阿拉干人等明国的番国的士兵,但也有来自明国本土以及苏藩的强大军队,总体来看战斗力不会弱于我国。而我军即使处于守势,但因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也至少需要十万士兵。而现在只有八万士兵,所以要马上再征召两万人。”沙阿稳定了官员的情绪后,却并马上讨论如何应对明军,而是说起了再征兵的事情。

“苏丹,再征召两万人,让总兵力达到十万,是不是太多了?”一位官员出言道:“明军虽然战斗力强,但我军也不弱,或许用不到这么多军队。而且供养这么多士兵的耗费太大了。”

“十万人不多。”沙阿道:“马希尔,你可能忽略了,我们不仅要同明军作战,北方的国家也要防备。虽然都是真主的信徒,但他们未必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南下夺取我国的土地和人口。所以至少要有十万人,如果战争进行的不顺利,还要再征兵。”

“至于供养军队的耗费,咱们孟加拉国是整个印度最富庶的地方,也不会比明国最富庶的地方差,仓库里的粮食还有很多,拥有足够十万士兵的粮食与军饷数年的粮食,不用担心。”沙阿对这一点非常自信,而且他说的也是实话。孟加拉地区一直到近代还是非常富庶的地方,被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是当时全球最富裕的地方。沙阿自从当年趁着帖木儿出兵南下沉重打击了德里苏丹国的时机自立为苏丹后,这十多年没打过大仗(打阿拉干不算大仗),国库还充盈,十万人还养得起。

“苏丹说的很对,是我有些事情没有想到。”马希尔马上说道。

沙阿点点头,又说了几句有关征兵的细节,之后与官员们谈论起如何应对明军的进攻。“虽然明军夺取了诺阿卡利城,看起来是要从这里北上,但东方人是非常狡猾的,他们善于在战争中使用各种计策,或许这次仍然只是在使用计策,试图将我军主力吸引到诺阿卡利附近,之后利用他们强大的水师将军队运送到其他地方。我军水师战斗力不如明军水师,不能利用水路运输军队,陆路又没有水路快,明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一点一点打败我军。”

“所以不能将所有军队都派过去,我刚才派出的一万多人已经足够了。等到明军后续士兵赶来在大陆上登陆后,根据他们的动向再出兵。”

“苏丹,这样确实稳妥,但主动权会一直在明军手中,而且我军无法给明军造成足够的损失。”另外一人又道。

“曼苏尔,此战的目的就是逼退明军,只要能让明军认为不能取得胜利,主动退兵就达到了目的。”沙阿说道。

“苏丹,这样做我认为不太妥当。”曼苏尔说道:“明军因为之前打败了帖木儿,这些年来也战无不胜,名声都传到了整个印度,大家都认为明军是全世界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苏丹您的做法也会加剧人们的这种想法。这样一来,士兵们从心里怀着对明军的担心害怕之情,不能发挥出全部战斗力;而明军士气高昂,能发挥出全部战斗力。对我军十分不利。而且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我军如果始终没能取得一场胜利,对明军就会越害怕,士气也会越来越低,发挥的战斗力也会越低,被明军打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有一只军队被明军击溃,肯定会导致战争不利。”

“所以我认为,必须取得对明军的一次胜利,歼灭或击溃一部明军,提升军中的士气,降低明军的士气。”曼苏尔最后说道。

“这个道理我也懂,但怎么歼灭或击溃明军一部?”沙阿问道。

“苏丹,现在不是正有这么一个机会?”曼苏尔见沙阿要采纳自己的计策,更加激动地说道:“明军虽然有八九万人,但其中大多数都并没有赶到孟加拉,现在所面对的明军只有两万人。马上派出主力军队南下攻打夺取诺阿卡利城的一万明军,我军兵多明军兵少,此战必胜。”

“这!”沙阿听了他的话,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从未想到过这一点。但他在脑海中想了一会儿,觉得曼苏尔的想法很有道理。现在明军大部尚未赶来,他在短时间内拥有兵力优势。前几天明军都窝在南哈迪亚岛上,他有兵力优势也没什么用,但现在他们登陆了,他就能利用暂时的兵力优势重创明军,不仅能够打破士兵对于明军战斗力的神话,也能缴获一批明军的先进军械,有利于之后的战争。

“曼苏尔,就按照你说的做!”沙阿也不拖泥带水,马上吩咐道:“命驻扎在达卡、拉贾巴里、……等地的军队全部向诺阿卡利集结,我要集中七万军队,一举消灭明军,夺回诺阿卡利城!展现主的信徒的荣光!”

“是,苏丹,我们将执行您的命令,真主也会保佑我们战胜异教徒!”在场的官员都站起来大声说道。

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302章 向导第1785章 工业时代——工人的待遇第1263章 首饰古董第595章 应对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820章 战安南——遇伏第873章 来挣大钱的商人第583章 亲人第1069章 决战——百夷卫的惊人战术与上直卫第1173章 为年后提前谋划第408章 德州之战(四)第408章 德州之战(四)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649章 粮典婿第608章 学校和秀才第1332章 南洋风雨——威格拉玛?瓦尔达拿的想法第989章 继续接见番国第764章 李家怀疑第900章 庆功宴——意外的人才第513章 怀孕与学习活动第1434章 [免费]处置第450章 得知意图东侵第677章 送东西和邸报第1703章 朱芳远迎接天使第681章 侄戚婶妹第1032章 最惨烈的一战——守住了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900章 庆功宴——意外的人才第667章 攻缅——受卓蒲勃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难选第551章 海务院和新市舶司第1509章 菜市场与捉拿第1494章 苏州惊变——推脱第552章 人选和人员到齐第667章 攻缅——受卓蒲勃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关注的事情第1295章 比试骑马与怒发冲冠的方孝孺第332章 国子监与从北而来第1504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1211章 再等等第1814章 东方的资本主义第1222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之前就想废的人(中)第1759章 开罗——为什么第906章 充分发挥价值第890章 为什么不给我们色目人一条活路第1310章 酒楼突发事件第793章 大案——延后第746章 出巡两广——启程第1015章 坏消息一起来第947章 买首饰第808章 战安南——商议第1276章 赦免和规矩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第1457章 怎么猜到的和为什么要猜第310章 内藩与外藩第415章 降与死第1504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1222章 军事改革——废很久之前就想废的人(中)第1417章 意外的访客第1054章 最终决战——猛兽夜袭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袭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911章 必须不能守寡(补昨日欠更)第1157章 追与逃第218章 从前之事第1524章 挂钩终于挂上了第1397章 呵斥***与结案第1511章 惊讶的敏儿第1481章 天文学大发现——夜观天文第802章 琼州事末开始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40章 南洋风雨——雨袭第645章 铁纪铁第703章 宴饮前的谈论第633章 出门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992章 关注点第962章 陈立杰的幻境第251章 读书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873章 来挣大钱的商人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4章 灵堂和送行第1414章 李家庆贺第1688章 商议与后患第564章 吴王府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556章 印度之战——目的第464章 前高后允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第1678章 亲人,好久不见啦第1481章 天文学大发现——夜观天文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19章 兖州事件——问题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294章 四国使臣